《北京》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2:54: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北京》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京》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说课稿

  《北京》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空间与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从思想方法上讲,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学情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过线段,但当时只是感性的初步认识。这次是学生第一次同时接触,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直观和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采用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线的特征及区别联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掌握用直尺画线段,及数线段的方法。

  3、尝试用数学的意识观察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采取观察—探究—思考—发现—验证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奥运场馆图片:找出隐藏在图片中的线段?指着灯光发出的线问你知道这可以看成什么线吗?会有学生说出是射线。

  2、那么,生活中除了线段、射线,还有各种各样的线,你还知道哪些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折线,曲线、直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线的世界,重点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结合今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水立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线,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引入自然而顺利。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线段的认识

  (1)首先出示学生小队活动时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小队正在拔河,说出理由。学生会很快发现左面小队的绳子是弯的,还没开始拔,右图中小队的绳子是直的,是正在拔河,因为只有双方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2)揭示最前面的两位同学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可以看成线段,两位同学用手捏住的地方就是这条线段的两头,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并追问:这两个点叫线段的什么?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端点)

  接着估计一下老师所画线段的长度,得出线段的长度能度量,是有限的。

  (3)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 长度有限 可以度量 意图:这样设计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将活动中“两手握住的地方”和“端点” 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

  (4)最后观察自己周围,哪些物体上也可以找到线段的形象,学生可能会说到书本的边,门的边,黑板的边??再让我们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线。如标志牌上的人行横道,这段桥梁??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下面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射线

  2、射线的认识

  (1)首先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延长,延伸到了屏幕的边,还继续延长,延长,这时得到的线就是射线。

  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动态 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对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让学生描述射线的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意图:这样做是为培养学生归纳、及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在认识射线特点后找出生活中哪些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这时教师及时出示图片:你知道这里是哪吗?左图是黑龙江的电视塔,右图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些彩色的灯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沿着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意图:联系生活举例后再通过实物图片强化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接着回忆刚刚认识过的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图,让学生找出藏在这幅图中的线段和射线。楼顶发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线,这幢大楼的一些边可以看成线段。

  意图:这样依托实物强化学生对线段、射线的认识,掌握线段与射线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4、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沿两个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到屏幕边了,继续无限延长,延长,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吧,这条线还在向两端延长、延长、再延长、再延长,你头脑中出现这条线的形象了吗?这条线就叫做直线。(教师板书“直线”) 意图:到此,射线、直线都是依托于线段引出,加强了三线之间的联系。其中直线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选择通过想象感知直线,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5、 在对三线进行归纳整理时安排了两个小环节,一是你能在一条线上分别表示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试着画一画。本题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点之间是线段,第一个点向左,第二个点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线。

  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三线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70米,得到的是一条( 线段 )。

  (2)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射线 )。

  (3)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直线 )。

  其中第一题当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填成直线,有的填成线段,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再审题,在交流当中统一认识,这条线段是向两端各延长70米,并不是无限延长,所以得到的应该是线段。

  2、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厘米。 ( × )

  (2)直线比射线长。 ( ×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

  (4)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 √ )

  意图:在这里,通过判断、填空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线特征的记忆,并灵活运用所学概念灵活做题。

  3、创设情境,这只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饿了一天了,忽然它发现远处有两根骨头,真想快点吃到它呀!同学们,有几条路能通道骨头那里?你能帮助小狗选择一条最近的路吗?在书上描出来,学生会立刻想到是中间这条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不选另外两条路呢?学生会说出另外两条路绕远,如果将它们拉直,长度超过了中间这条路。

  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并知道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距离。

  4、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画线段,可能会出现先画线,再画端点,或者先画端点再画线,也可能先画一个端点,然后画线,再画另一个断电,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3

  可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第1个点形成2条,第二个点形成1条。

  可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2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1条。 得出:第1个点形成2条,总条数就是(2+1=3)条,第1个点形成3条总条数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线段,有2条基本线段的就是(2+1=3)条,有3条基本线段的就是(3+2+1=6)条。

  追问:如果一条线段上有5个点,6个点,可以形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此类练习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6、为防止学生的学习疲劳,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比比看,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过一点画出的射线多,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过一点可画无数条射线,再去猜想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有了动手操作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想到同样能画出无数条。

  四、欣赏图片,感受数学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给我们以线段、直线、射线的形象。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拨浪鼓),厨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显的线段形象,世界公园中各国的建筑上也可以找到线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桥,激光发射器。从这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接着引出利用线段还能创造出精美的图案,一起欣赏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五、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1、总结时学生可能说到通过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可能会说通过这节课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形象,还会感叹于线带给我们的数学之美。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最后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2、挑战一: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

  挑战二:先判断下面各组中两条线的名称,再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此环节力求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场所,也体现了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北京》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

  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下面,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四部分:一、教材的理解;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和学法;四、课堂教学设计。

  【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通过观看图片,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学习准备:

  ⑴教师:

  制作课件。

  ⑵学生:

  正确朗读课文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学具的。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陈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陈老师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奔放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大环节:

  1、引题激趣:

  整节课,我们用去北京旅游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们对去旅游很感兴趣,就认真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课文:

  在初读课文前,陈老师先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如果在读课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字,你会怎么办?”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初读课文时,陈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景中,较好地完成熟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的要求设计的。

  在学习文段过程中,陈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她采用了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老师通过自制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读课文,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

  这是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这个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3、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最后说感受、说变化。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4、在课外活动中,陈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以及把收集的资料向小伙伴说说。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爱)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北京》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次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科书以专题为组织单元,专题设计了八个专题,本文选自第三专题。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不同的场景,自理兴建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正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看图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科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读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3、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会生字、积累词语,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教具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再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借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住过的热爱之情。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六个环节:

  (一) 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他是一座世界文明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播放背景风光图。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想说什么呢?

  3、学生谈感受。

  4、谈话过度

  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课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远教资源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样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好课文垫。)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掉拼音检查会人情况。(齐读开火车读)

  3、齐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意思。

  4、做词语搭桥游戏:男女同学比赛接龙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认读生字新生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辉煌)齐读,组词,练习说话。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指名说)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跟书空练写。

  4、播放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评价学生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愉快的音乐中书写生字,可以消除听课的疲劳,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加深巩固,为下节课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

  ml nshu huīhu ng duzhu ng wěi

  幕临 烁 辉 煌夺 幢伟

  y u hu n fǔ xu nf n b ngōng

  犹 焕府 绚繁扮 宫

  《北京》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

  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

  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

  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

  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2、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 人们的活动

  元宵节: 观灯(总—分—总)

  详略得当印象深刻

  《北京》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再见了,北京!》是代替了《2008,北京》的一篇新课文。本文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的。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从全文来看,“留恋与不舍”贯穿其中,是情感的明线。“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含其中,是情感的暗线。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论是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还是在世界人民的心中,中国的形象更加地高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是盛会,卓越、友谊和尊重也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奥运会的背景,隆重的场面,人们的表现等的了解激发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同时也让要他们感受到“卓越、友谊和尊重”奥运的精神。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和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奥运,知道申奥的不易。

  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欢庆场面以及北京奥运会的隆中而盛大的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人们对即将结束的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说重、难点

  通过场面描写感受北京奥运的隆重而盛大,体会人们的“留恋与不舍”,感受“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激发爱国的热情。

  说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利用时机给学生简介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相关知识。

  2、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初步读通课文

  学生:上网或向父母亲友请教,了解奥运的有关信息资料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这短短的17天中,什么场景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出示填空提示:(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3、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奥运会。

  【由于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以及第一课时的介绍,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奥运的了解。教师再结合图片,使学生体会隆重的场面、喜庆的氛围和奥运会是世界人民的节日。】

  3、这是一次成功的奥运会。

  二、品读感悟

  (一)感悟场景,体会留恋与不舍。

  1、出示句子: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

  指名朗读句子。

  问:即将落下帷幕是什么意思?

  【落下帷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让学生知道落下帷幕是结束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从奥运盛会过渡到奥运会的闭幕式。】

  2、奥运会要结束了,此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出示课题:再见了,北京!(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

  出示:五环旗缓缓降下 运动员深情回望 场上响起歌声 圣火渐渐熄灭

  同桌共同朗读词语,指名朗读。

  【这四组包含生字的短语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出示既可以复习课文的生字词,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概括性的了解。】

  4、这四组词语也是闭幕式中的感人画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这四组短语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将那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找到了吗?哪个场景最让你感动,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6、汇报交流。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问: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想向大家介绍什么相关的知识?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

  (1)“鸟巢”是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出示鸟巢的图片,教师介绍: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编织成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比作一个温馨的鸟巢!如同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2)对五环旗的理解。(出示五环旗)教师介绍:五环旗上的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师:所以奥运会正是世界人民相聚的盛会友好的盛会,五环旗的缓缓降下意味着这次世界人民友好盛会的结束。

  (3)再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对于鸟巢和五环旗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生对奥运有更深的了解,对奥运的精神有更深的体会,也有助于深化课文主题。】

  b 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旋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1)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深情回望: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微笑告别:说明外国运动员在北京非常开心。)

  (2)这时候,这些外国运动员可能会想到什么?

  【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回国“飞机”舷梯的一刹那,他们“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记忆的换卷渐次打开……我在这儿让学生说说他们可能会想到什么?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同时结合现实,说一说这些外国运动员在中国受到的礼遇,正是中国人民的友好待客让这些外国友人们对北京恋恋不舍。】

  (3)再读这句话。

  c 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1)播放《我和你》歌曲片段,从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世界是一家)

  (2)场上真的响起了《我和你》的歌曲吗?从哪儿看出来?那么歌声是从哪里来的呢?

  师:虽然没有真正响起《我和你》的旋律,但是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的歌声早就在人们心中回荡,此时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全世界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正是北京奥运会将人们的心都聚到了一起。

  【在这儿我让学生说说是不是真的响起了《我和你》的音乐,是为了人学生感受到虽然没有正真的放这首歌曲,但是人们的心中早就不由自主地吟唱这首歌,这首歌中唱到的“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正是这次奥运给人们的共同感受。】 (3)齐读这句话。

  d 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了。

  (1)是谁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他们留恋、不舍的是什么?

  (2)师小结:从五环旗降下的那一刻到外国运动员深情回望的那一眼,从《我和你》的歌声从人们心底飘出到奥运圣火的渐渐熄灭,人们心中充满了留恋和不舍。

  相机板书:留恋不舍

  【从五环旗的降下到奥运圣火的熄灭,整个自然段充斥着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学完整个自然段后,在重点强调一下并用板书记录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分小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

  (1)出示四个场景,指名逐个背诵。

  (2)指导连起来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二、感受狂欢,体会奥运精神

  1、教师朗读: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填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

  2、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欢乐、激动、狂欢等)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北京吗?(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

  【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此时的场面既复习巩固了学过的成语,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成语,一举两得。】

  3、“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是指哪些人?(来自世界各地,男女老少)

  4、观看狂欢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奥运精神——卓越、友谊和尊重的感染下,来自世界各国参与北京奥运会的人们,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年龄尽情欢乐。

  【通过理解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含义使学生明白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在这盛会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欢聚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奥运精神,也为后面为什么人们不愿离去做好铺垫。】

  5、那天晚上在观赏礼花的还有许多小朋友呢,如果当天你也在天安门广场,你会怎么样?

  (不愿离去——恋恋不舍,不忍离去)

  6、为什么不愿离去。(卓越、友谊、尊重的奥运精神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在这样的氛围中,谁都会觉得特别快乐的,所以都不忍离去。)

  7、齐读最后两句话。

  8、出示:北京奥运会我想对你说。

  师:此时,作为中国人,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外国运动员,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外国观众,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你想说什么?

  三、读好词语,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场机环

  2、给生字找朋友。

  3、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教师示范书写场

  5、学生书空笔顺后自己描红后书写,教师巡视。

  6、选出写得有缺点的学生本子,共同讨论。学生再次书写,取长补短。

  7、同样的方法学写后两个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要花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

  《北京》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北京版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第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第2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是对学生的一种“冲突” 分别从视觉、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这四方面加以展现。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是安排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觑”“黠”“抿”这三个生字及面面相觑、狡黠、郑重其事、饶有兴趣、绝迹、反驳这几个词语。认读了两个生字“蒂”“嘛”。能够说出文章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的这样一个故事。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对此我开展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2.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下面一一说明。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课始,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要求学生齐读课题并回答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这里预设了学生可能会说(喜欢、博学、敬佩、独特、与众不同、用心良苦、特别….. 等评价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看来学生们在初读课文后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情?学生通过思考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读文,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概括出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学生完成对怀特森老师第一次评价的同时也为他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理解怀特森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深入感知课文

  (一)批注理解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静心默读课文1——11自然段。

  2)思考:在经历的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此环节中,教师给足时间,学生充分自学,并提示学生抓住我的心情变

  这条线来分析文章,而后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根基课文中的内容总结出我的

  心情变化:预设喜欢-——怀疑——不满——理解(良苦用心)预设学生可能标注这些句子.

  A “我们饶有兴趣的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喜欢)

  B“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怀疑)

  C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的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教室里响起了不满的议论声。”(不满)

  D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理解)(一)此环节设计学生运用“质疑探究的方法”自行学习并

  再学生概括的说出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之后让学生结合着批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此体现在联系上下文探究“我”心情的变化的本原,从而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喜欢-——怀疑——不满——理解(良苦用心)]

  (二)读中悟情

  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再次读文走入人物的心理,体会怀特森老师这个人物的特点。

  1、指名读1-2自然段,

  2、分角色指名朗读(3-8自然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如果当时你就在这间教室,面对此情此景,面对这样的一个老师,你想说些什么?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使学生们走入文本,直接与文本对话,体会换位思考,体会当时议论的场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由读9—10自然段

  面对我们的无理,怀特森老师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学生自由读9—10自然段。读后找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

  3、齐读11自然段

  从老师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总能学到点什么?我们也渐渐地明白了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不同寻常——学生接读11自然段。教师追问: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设计意图:根据科学课的“故弄玄虚”和要求我们写反驳小汽车是活的生物这两件事,一祥一略,体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老师形象,他教会了我们学会质疑,学会探索。]

  (三)读写结合

  怀特森老师的课生动、幽默、不同寻常,他的课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1、请小组结合“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又是怎样学习的呢?”这一问题在自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2、句式比较:文章14自然段出现的“正视”一词换成“看着” 行吗?学生通过反复研读,从中体会其中的不同含义?

  此时此刻,你认为“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写出自己的看法。

  请你把这个句字补充完整: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人,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读写结合的设计,不仅提升学生对怀特森老师了解,展现其人物的特征,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学法指导

  教师设计问题:学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这后三个段落看似多余,能否删去呢?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回答。老师适时介绍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对怀特森教育结果的深入描写,是写作的一大特点,这叫做侧面描写,也叫做间接描写。它指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二者相结合,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第三个环节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卫.欧文。让我们记住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记住他带给我们的“新怀疑主义”

  《北京》说课稿 篇7

  【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 真热闹

  正月初一: 人们的活动

  元宵节: 观灯(总—分—总)

  详略得当印象深刻

  《北京》说课稿 篇8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3)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

  (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地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品读课文、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么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配歌曲《恭喜》朗读课文,体现“除夕真热闹” 5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作业

  (略)

  《北京》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北京》

  一、说教材

  《北京》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述北京美丽和变化,表达出作者对首都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易感染。

  2、积累了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素材。

  3、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4、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才能打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丽!激发爱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文章的理解,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掘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四、说教法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迎合新课标中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以闯关的游戏方式进行,

  第一关:我会认 5分钟

  第二关:我会读 25分钟

  第三关:我会讲 10分钟

  (一) 第一关:我会认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准确的读出生字词。

  【设计意图】

  读准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采用各种游戏来检测孩子对生字的掌握,简洁高效,又能极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 第二关:我会读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了哪几个景点,还能有感情的读出来。

  我会说:“小朋友们,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找找有哪几个美丽的景点,试着通过你的声音和情感读出它的美丽。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这个目标的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然后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完成板书。

  (三) 传递美丽

  闯关目标:我喜欢这迷人的景色,我能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展示给小伙伴听,哈哈!我开始啦!

  这一环节重在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代讲,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孩子用心灵去体会,从字里行间领悟,从遣词造句中揣摩,这是一个吸收、消化、积淀、酝酿、而后再倾诉的过程。为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具体是这样处理的:第二段的配乐朗读。第三 段老师引读。第四的想象阅读,第五段欣赏阅读。最后给全文配音“正当小小播音员”的比赛,把朗读环节推向了高潮。

  课件展示

  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重点词句理解。理解和朗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充分的理解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无法实现感情朗读。期间我运用课件引导孩子掌握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二是从字面上理解。三是配合画面想象理解。(配以课件展示)

  (四)介绍美丽

  出示闯关目标:面对这迷人的景色,我忍不住想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北京的美!让孩子们当小导游,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这个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结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经历,随意介绍,任意发挥。孩子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地方去介绍。根据孩子的选择适时的出示相应的画面,(课件配合)这些画面会给孩子的介绍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最充足的信息。孩子们会在视觉的冲击下,快速灵动的思维,开始生动的介绍。这样使孩子的介绍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文本,灵活而丰盈,这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孩子的介绍我预设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程度不太好的照本宣科,面对图画背诵相应的课文。二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添加自我的元素。三是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条理,把自我的元素和课文的信息加以整合,流畅的表情达意。我会分别选择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着重加以引导,力争在实际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目的。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这个环节用多媒体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形象可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的眼、脑、心、口都动起来,所有的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视野更加开阔,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表达更加流畅,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在充分感受首都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之后,热爱之情油然而发,当然不能使这种情感只在心底荡漾翻滚,得想办法使孩子们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从小扭转中国人羞涩内敛不善表白的缺点。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环节。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这样使孩子学生个性化语言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拓展,情感得以释放,心声得以表达,一切水到渠成。

  七、说板书

  最后我会在课结束的时候引导孩子看板书总结全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到美丽的北京畅游了一番,欣赏到了庄严的天安门,宽阔的广场,雄伟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马路,各种各样的立交桥,还有的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以及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面对如此美丽繁华的北京城,我们不由得发出深深的赞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边说边丰富板书,

  天安门 广场 纪念碑

  马路 北京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设计意图】

  板书简洁,明了。有多个景点围绕的北京城嫣然变成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寓意深刻,即勾勒出了文章的脉络,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道别: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您的聆听!

  《北京》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册中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说的是树木有根,根扎在泥土中,树木是靠根吸收水和养分的。课文按照“做梦的起因——做梦——从梦中醒来”的顺序写的。课文形式活泼,富有情趣。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本课生字生词,认识“三点水旁”和新笔画“横折弯”。认读7个字,书写渴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知道小树扎根在泥土中,靠根吸收水和营养。懂得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自己也有长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小树的心情变化。学习生字“喝”、“渴”。

  教学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从梦中急醒了?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能运用汉语拼音这个武器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非常吸引他们,他们觉得这篇课文很有趣,所以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初读课文后,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已初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梦谈起,引出课文内容,通过读,看,结合生活实际,补充材料等方法,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知道了树和许多植物都是靠根吸收水和营养的。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板书“梦”字)认识它吗?今天要学的课文在讲谁的梦?(板书小树)今天,我们就学习第6课——小树的梦,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从学生熟悉的梦引入课题,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学生初读课文后,抓住重点生字进行重点地指导。例如教学

  渴喝这两个生字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①读一读,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右半部分相同。

  不同点:偏旁不同,“渴”是三点水旁,“喝”是口字旁)右下边笔顺要记清楚,老师带领学生书空。

  ②怎样区分这两个字呢?“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喝”是口字旁?

  小结:心里想水就是“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张开小口才能喝,所以“喝”是口字旁。

  师:看这两个字跑到句子中来了,能读清楚吗?

  ③出示句子:

  过了一会儿,它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

  (生练习读,指名读。)

  师:写一写,你会记得更牢。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呢?

  ④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田格范字)

  a.渴、喝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右上和右下宽窄也不同,上窄下宽要看清。

  b.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压住中线的笔画。

  c.教师示范写“渴”,师边示范写边叙述书写要领。

  过渡:“喝”和“渴”一样,都是左右结构。

  d.生练写“喝”、“渴”,描一个“渴”字,用心体会结构。

  通过音形义写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读文中识字,从而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与课文的融会贯通。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让我们把这些字词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轻轻拿起书,走进它的梦里,认真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小树到底梦见了什么?

  1、生朗读课文,汇报。随机板书:没了根追问:你从哪知道的?

  出示句子:

  它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得跑哇跳哇。

  2.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说话:

  你就是那棵小树,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树林里;(生填空)

  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公园里;

  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商店里;(生填空)

  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山坡上……

  师:没有了根,你自由吗?高兴吗?用你的读告诉大家。指名读,评读,一起读。

  3、看课件情境加教师叙述:小树梦见自己跑到了山坡上。火红的太阳挂在天空,又晒又热,小鸟儿躲进了树荫,小草被晒得低下了头,小蝴蝶也藏到了花瓣下……没了根的小树,你跑累了吗?渴了吗?随机板书

  想喝水

  出示句子:

  过一会儿,小树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根没有了,怎么办呢?

  生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师随机完整板书口渴了想喝水

  指名读,评读

  师:你真是一棵着急的小树。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我采取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指导学生的朗读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小树为什么从梦中急醒了。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正因为小树羡慕小花鹿能跑能跳,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梦。这场梦啊,可让小树深深体会到了没有根的烦恼。让我们再轻轻地拿起书,再一次走进小树的梦。去读读这篇课文吧。

  2.第二天,小树又看见小花鹿蹦蹦跳跳地跑,它会想什么,说什么呢?生说一说。

  3.课文说小树是用根喝水的,可是,根在深深的地下,怎么能喝到水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资料。

  在课文的结尾处展开想象,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这是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升华,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北京》说课稿 篇11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下面,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四部分:一、教材的理解二、教学目标三、教法和学法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看图片,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学习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学具的)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大环节:

  1、引题激趣

  整节课,我们用去北京旅游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们对去旅游很感兴趣,就认真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课文

  在初读课文前,老师先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如果在读课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字,你会怎么办?”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景中,较好地完成熟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的要求设计的。)

  在学习文段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我采用了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制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读课文,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这是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这个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3、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最后说感受、说变化。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4、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以及把收集的资料向小伙伴说说。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爱)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北京》说课稿 篇12

  一、背景介绍

  1、教材简介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3中的一篇习作。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在实践活动中安排这一习作可以应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要求学生写清楚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以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从文章的精彩之处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了解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方法,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具体。但是选材仍然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无事可写、选材雷同是学生写作文的难题,因此多维选材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选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从难度较小的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进行指导。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回顾单元内容、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明星和身边的人物创设教学情景等启发学生选材的思路。再通过教师提示、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丰富选材内容。然后通过剖析例文,让学生领悟到要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通过描写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别人、事物等方面进行多维选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恰当选材。

  2、通过具体事例写清如何面对困难或挫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三、教学重点:

  1、多维选材

  2、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开阔思维,从多个角度选材。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顾内容,揭示文题

  二、拓宽思路,自主选材

  三、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第一环节:回顾单元内容,揭示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第三单元学的四篇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启发学生发现这四篇文章在选材上的相同之处,即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

  设计意图:从回忆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选材上的相同点,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初步渗透选材角度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拓宽思路,自主选材(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3、小组合作,互相启发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1)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饱含激情地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像聋人舞蹈家邰丽华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了残疾人蓬勃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她被评为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夺回失去的金牌的杜丽、奥运会一人独得八金的菲尔普斯、北川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的事迹,接着老师又向学生介绍了身边的两个榜样,城关小学的刘奕和程悦。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中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事迹创设出教学情境,在选择上既有知名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也有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图片的出示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图片拓展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人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字典说:困难是事情复杂,阻碍多;挫折是遭受了失利、失败的打击;哲人说: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诗人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我说: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只有勇敢冲上去,战胜困难,征服挫折,你才是生活的强者,你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困难和挫折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词语,不易理解。首先让学生从课文和课件中初步了解困难和挫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物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接着老师再用诗意的语言阐释困难和挫折的含义。这样不帮助学生了解困难和挫折的含义,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而且为学生奠定写作的情感基调,同时可以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应用到作文中去。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课件中出现的这些人遭遇到的人生的挫折和重大困难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有时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比如说:考试的意外失利,在竞争、评优中落选,天生胆小却学起了游泳,一个人独自在家、外出,第一次xxx……

  设计意图:选材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是如此,因为优越的生活让学生很少体验到困难和挫折。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入手,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小,所以把写自己作为本节课指导的重点,教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便于他们打开思路。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教师出示提示后,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相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来讲,通过小组合作,他们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给自己一些启发,也可以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老师巡视时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交流,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从内容和中心上进行相机的小结,例如:你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刻苦练习战胜了困难;爸爸妈妈的鼓励,教练的严格要求也帮助你最终战胜了困难。你说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的很具体。你说出了遇到困难后怎么做的。你把战胜困难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环节: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1、教师出示例文,让学生读文,想一想文章中的小作者遇到的是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在自读全班交流之后,让学生剖析例文的精彩之处。教师根据学生的剖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总结:(1)、把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

  (2)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3)写好开头和结尾。

  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例如:在学生剖析到这一精彩片断(遇到的困难)时教师适时总结:作者在难字上下足了工夫,把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写得很清楚,并板书:写清楚困难和挫折。

  在学生剖析到作者的心理描写、怎样做、怎样说时,教师总结:要把自己在困难面前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并板书:过程具体。

  设计意图:赏析精彩之处,是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写作方法,而以上两点也正是本次习作的要求,在剖析例文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学生剖析到开头时。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引用的开头方法。

  意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教师教给学生可以引用谚语、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有歌词等等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让作文的语言优美,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4)指导命题

  意图:虽然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但题目宽泛没有针对性。而平时的大多数作文为半命题或者自由命题,考试中也经常考察给文章命题,所以在习作中对学生进行命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

  3、在学生通过例文的剖析领悟到写作方法后,教师小结:写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方法:我们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或者挫折时首先要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写清楚,然后要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面对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写明这件事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1、写别人

  在学生掌握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后,对于班里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讲,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写一写你看到的其他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表现。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然后教师小结写作方法:我们在写别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写清楚他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过程。还要写出看到了他的表现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迪。

  2、写事物

  三单元的阅读课文《金色花》、《百合花开》是以植物为题材的,所以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过什么事物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是怎样面对的?

  此外教师以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为例,告诉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写成一篇童话故事。

  意图:从写别人、写事物着两方面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另外从体裁上进行拓展,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多样。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1、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是在分析例文中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来的,教师此时点明这就是写作要求,让学生齐读,明确要求。

  2、教师总结

  意图:在情感上升华,明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六、板书设计:

  板书的整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习作的题目。

  二是选材:学生可以从板书上清晰的看到可以从自己、别人、事物三方面进行选材。

  三是写作方法(写自己要写出自己的想、说、做;写别人要抓住你所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写自己、别人和事物都要写出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是写作要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依据教学过程的进程依次呈现:先出示题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然后出示“自己”,在剖析例文的过程中呈现写自己的方法:想、说、做和习作的要求: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

  在小结写自己的方法时板书“启迪”。接着板书别人和写别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再板书事物。最后在明确习作要求时板书“习作要求”。

  《北京》说课稿 篇1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对象、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说教学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学会本文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c、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b、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论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

  (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络绎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的玩耍)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呀)。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地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品读课文、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么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配歌曲《恭喜》朗读课文,体现“除夕真热闹”

  5、作业

  (1)默写生字

  (2)说说你们家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3)搜集春节有趣的民俗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但是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依据课堂情境进行调整。

【《北京》说课稿】相关文章:

《北京》教学反思05-30

中东说课稿06-25

《影子》说课稿06-25

《石榴》说课稿06-25

蜡烛说课稿06-25

松鼠说课稿06-24

《麋鹿》说课稿06-24

bpmf说课稿06-24

压强说课稿06-16

《风筝》说课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