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

时间:2024-08-03 06:57: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1

  《盘古开天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中心来编排的。《盘古开天地》一课就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个主题来写的。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这个神话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读写结合。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魅力,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一)设计理念。

  《盘古开天地》一课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生动具有传奇色彩,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感知“神奇”,抓住重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故事内容,感情诵读,在师、生、文本对话中迸发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于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体会文章准确的运用词语、恰到好处的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思想他们今后学习的重点。

  (三)教法、学法指导。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教法上就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多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的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这一环节,我以配乐配图,声情并茂讲故事导入,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把学生带进传统文化的神奇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想读故事的强烈愿望。并引导学生去读。

  (二)检查读书情况简单评价。

  在检查读的环节中,我采用抽生读,小老师领读、评价读、重点语句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书读流利,并理解其中一些难懂的词语。

  (三)品读,理解。

  在学会生字,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谈对课文的理解。由于上一环节学生读的时间不是很充足,所以在品读理解这一环节,我注重大胆放手的原则,让学生去读:朗朗的读、美美的读、诵读……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后的体会、感受,让学生从容的进行字词句篇的品味、赏析,放手让学生参与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主要靠提问来体现。在这个品读理解过程中,我提问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画红线的句子在用词方面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哪几段写天和地分开的情景?说说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变化等。

  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个神话故事后就直奔主题,让学生自己读,然后说说对盘古的印象。并结合课文里的句子讲一讲,从而便于指导朗读。在说盘古的印象时,学生边说我边指导,并分别读了相关的段落,重点练习了朗读,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盘古的伟大、善良。

  课堂结束时设计的“我想……就能……”的引申说话练习,在说江河时,我担心有的学生会说:“我想到江河里喝水,就能喝到盘古的血液”或者“我想到江河里洗澡,这样就能到盘古的血液里玩”等不恰当的说法,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联想目前盘古的血液变成的江河受到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改成“我想把江河里的垃圾捡一捡,这样盘古就能拥有健康的血液”

  在课堂上我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并能积极的参与说出自己感受和认识,针对学生的回答,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2

  1.《盘古开天地》是语文版一年级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运用表示颜色的词。

  (2)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情境教学法。

  2.多样朗读法。

  3.拓展想象法。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

  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

  1、注重朗读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顺。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学生可以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然后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难读的生字并巩固。

  (2)读懂。学生在回答“盘古为什么开天地”这个问题时,找到的句子都是在第一自然段出现过的,抓住”黑洞洞”。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黑洞洞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感受读这一段。

  (3)读好。重点放在二至四段中,学生质疑“盘古开天地后是什么想的”自读课文小组比赛找一找,指名读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创设情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注重个体感受。

  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最后一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联系上文,引导学生体会“丰富又美丽”的意思。我再鼓励激发,让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还设计了对盘古说句话这样一个环节。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

  3、注重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如在课文第一段中出现的表示颜色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同时找一找文中你喜欢那句话,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以上是我对《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粗浅认识和设计意图,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板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强调“肌、肤、肢”的偏旁跟身体有关;“逐”的音;多音字“血”;理解“一丈”)。

  2.检查接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感知书写。

  1.生评价,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人类的老祖。

  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点明这是中心句。齐读本句。

  2.师范写并指导书写“创造”一词,生写并交换检查。

  (四)精读课文。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板书:怎么?

  前?

  后?

  3.学习“盘古创造之前”。

  (1)理解什么叫混沌?

  (2)教给学生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工具书。

  (3)小结:由此我们知道了创造之前,宇宙是混沌的。

  4.学习“盘古怎么创造的宇宙”。

  (1)默读并点明答案在2、3、4自然段。

  (2)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它写了盘古干什么?

  理解“抡”;通过4组反义词理解创造的天地分开的过程;指导朗读。

  小结: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板书)。

  (3)生读第3自然段,总结板书:顶天立地。

  指导朗读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朗读指导并理解体会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拓展想象他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小结: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了这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05-28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1-18

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01-10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4篇)01-18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5篇01-11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4篇12-23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5篇)02-20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5篇12-18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