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

时间:2024-09-10 17:50: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

  《中国传统节日》用故事的形式展现了我国精彩独特的节日文化,让我深深爱国祖国的传统节日。

  一说“过年”小朋友们都非常激动,读了《中国传统节日》我对“过年”有了更深的了解。春节是一家人团圆重要日子,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和在外面上学的人都会提前赶回家中跟家人团圆。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准备好年货,等待春节的来临。

  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通常称大年三十。传说在海里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每到大年三十都会出来吃人,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贴对联、放烟花、放鞭炮,想办法赶走“年”。所以到了年三十可热闹了,烟花爆竹响彻云霄。“爆竹声中一岁除”说的就是这个场景。这天我家的`年夜饭可丰盛了,桌子上摆满了可口的饭菜,全家人谈笑风生,吃完饭后大人们都会给小孩子压岁钱。每年的大年三十都让人无比兴奋。

  到了正月初一拜年就正式开始了,我们都会去每家每户拜年,拜年就是对亲戚朋友送祝福的一种习俗。做为孩子的我们就光顾着谁家的糖果好吃,谁的衣服漂亮了。

  我喜爱璀璨夺目的传统节日文化,更喜爱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2

  这个月的读书活动读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故事》,通过语文书第三单元的学习,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中午午休时我都手捧《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本书,读得津津有味。这套书非常富有童趣,我很喜欢里面的插图,它们让我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国的节日,感受传统之美。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趣味十足的春节》,它描写了春节时的有趣习俗,内容具体而生动。比如放爆炸,书中描写爆竹的演变过程,最早的爆竹是竹筒做的,人们把竹筒放在火中烧烤,竹筒由于受热膨胀,就会爆出声音,后来出现了很多的新品种,爆竹不仅有霹雳声,散出的硝烟还有消灭空气中病菌的作用呢,这些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真是太神奇了!

  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我的思绪还总是随着书中的.精彩内容,飘回到以前,再一次感受节日的气氛。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我家是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完年夜饭,我们几个孩子就一拥而上,围在长辈面前,嘴里不停的说着恭喜发财的吉祥话,然后接过长辈递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红包,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大家会走到街上,看一看到处张灯结彩的美丽景象,再回到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为杂技节目的惊心动魄哇哇大叫,也为小品相声的逗趣而捧腹大笑……

  《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给我呈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一幅美丽的画卷,它的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3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春节,从我记事起到现在,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传统节日,和亲人们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

  读完《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本书,我认识到许多传统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这浓浓的血脉亲情。在这些节日中,我对于春节是情有独钟。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亲朋好友都大老远的回到自己的家里,为的就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团圆饭。饭桌上,大人们的讲述则是这一年的所有经历,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则毫无忌讳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欢是在除夕夜吃完饭、分好岁,拿到压岁钱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在火炉边上烤火、吃瓜子、剥花生还有水果,大家有说有笑感到很幸福。奶奶坐到九点多钟就开始做汤圆了,然后,我帮奶奶一起做汤圆,爷爷和爸爸就出去到邻居家里串门,到十二点前他们就回来。等到十二点时,爷爷和爸爸就拿出烟花放在道地中央,然后开始放烟花,随着“轰轰”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啊!美丽的传统节日文化,我最喜欢的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4

  前几天,我从一个好朋友那里借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叫做《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讲述了我们国家许多非常有趣和神话般的故事。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春节很热闹,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孩子们还可以收到很多红包,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放鞭炮、挂上窗花,庆祝这个幸福的时刻。关于春节的由来,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名叫“年”,大如牛。每年年底,“年”都来这片土地上看人,吃人,吃动物。 ,很残忍,人们很害怕它,逃避它,人们很无奈。只有一位老爷爷没有逃走,留在家里。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放鞭炮,穿上红袍,用红绸打倒怪物。原来,“年”特别怕红色。只要看到红色,它的眼睛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痛,就跑了。从此,到了年末,家家户户都用贴对联、放鞭炮等手段对付“年”这个妖怪。

  这本书的.故事内容非常有趣。我了解了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起源。这些节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我们必须永远传递这些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5

  节日因故事而生动,节日因故事而流传。过节日,经历的是文化积淀历史传承,读传统节日故事,读懂了老百姓的团聚欢喜和幸福。

  读了《中国传统节日》一书,我了解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个我喜爱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但你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这要追溯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楚怀王非常器重他,只不过后来,在奸佞小人的`离间下,楚怀王疏远了屈原,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屈原还被流放,彻底被楚国政坛边缘化了。

  后来楚怀王被秦国囚禁起来,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人鱼肉,心如刀割,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爱国主义乐章。楚国人民非常悲痛,为了不让江里的蛟龙、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他们就把饭团投入江中,就这样,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想我们青少年也是这样,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理应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6

  端午节这一天,我读了一本充满趣味的书——《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本书让我们大开眼界,知道了很多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让我们体会到了节日的意义。《但祈蒲酒话升平》这一章节让我觉得很无趣的端午节显得意义非凡。

  原来我们嘴里正在吃着的回味无穷的粽子跟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关。屈原的满怀报国的壮志,却因小人的谗言被楚怀王疏远。楚怀王放弃了屈原主张的'联齐抗秦的策略,任性地与秦国会盟,结果被秦昭王拘禁于秦国。而屈原被革职流放。在这种情况下的屈原不但没有怨恨楚国,依然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世之作。当楚国被秦军攻破,万念俱灰的屈原纵身投入了汨罗江。楚国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饭团投入江中喂鱼虾。饭团不是会散开吗?人们就想到用芦苇叶将饭团抱起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粽子。

  老师也曾教导我们:“一个人学习成绩再优异,如果不爱国,也是没有价值的。”屈原的才华很出众,但更可贵的是他那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现在的端午节有包粽子、赛龙舟、插菖蒲艾叶等习俗,家人还会准备一大桌美味的佳肴庆祝端午节。我们在热闹高兴之余,不能忘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7

  前几天,我从好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名字叫《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里面讲述了我国许多非常有趣、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春节很热闹,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小朋友们还能收到许多红包,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鞭炮、贴窗花欢庆这幸福的时刻。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惊险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怪物叫“年”,它像牛一样大,每年快到年底的时候,“年”就来到陆地上见人吃人,见动物吃动物,非常残暴,人们都很害怕它,四处逃避,人们束手无策。只有一位老爷爷没有逃走,待在家里,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放鞭炮、披着大红袍、拿着红绫子打败了怪物。原来“年”特别害怕红色,只要它看见红色,眼睛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于是便逃走了。人们从次以后,每到年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用贴对联、放鞭炮等方式对付那个怪物“年”。

  这本书的故事内容非常有意思,我了解到了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这些节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我们要把这些节日永远的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8

  读了《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本书,我对中国的节日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还知道了元旦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我不仅仅是知道了它们的来历,还知道了人们在这些节日中常有的`习俗,如: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被人陷害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祖国被攻占却无能为力,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爱国主义乐章。后来,楚国百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把饭团丢进江中,让鱼虾不食屈原尸体。

  我读了这一篇文章后,为屈原的死而感到可惜,但我并没有觉得他可怜。为什么呢?因为他死的不值,为什么呢?因为他看见国家被攻,却不去救助,也不想办法,最终只有含恨而去。与此同时,我还想起了一个人,他被吴国人捉去作奴隶,他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才被放回越国。可他并没有放弃报复之心,表面上服从吴王,但暗中训练精兵,他晚上睡觉不用被,只用柴草,还在墙上挂了一只苦胆,为的就是不忘耻辱。终于有一天,时机成熟,灭亡吴国。他,就是越王勾践!

  与屈原不同的是,勾践从不忘国家的耻辱,总是想着振兴国家,为国家报仇!而屈原没有!

  我想我们青少年也是这样,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理应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让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9

  以前我觉得过节只有两个意思,吃得好,玩得开心。自从看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终于知道每个节日的内涵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事实上,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风俗习惯、轶事和传说,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其中,中秋节是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节日。许多亲戚、朋友和旅行者在这一天聚在一起,讲述亲情。它象征着美丽、和谐和团聚。现在中秋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节日。

  “我在异国他乡,过节思念亲人。我知道兄弟们爬到了高处,少了一棵山茱萸。”这首诗将9月9日重阳节托付给大唐大诗人王维回乡。重阳节有着古老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期间,人们会登高望远,野餐,种玉米,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也形成了敬老的风俗。这些风俗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的,值得我们纪念和发展。

  七夕节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节日。它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最美的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天气暖和,花草芬芳。相传一年中的这个时候是天上的“织女”和“牛仔”相遇的日子。听大人说,今晚,如果躲在葡萄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和满足的.渴望。

  《我们的假期》一书不仅它增加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深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使我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未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0

  今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因为我阅读了《中国传统节日》这一整套书,书中详细介绍节日的由来和有关节日的习俗。

  一年中第一个节日就是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人团聚的日子,在外的人们都会赶着回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在迎接这一天人们都要洗澡剃头穿上新衣,家家户户贴上新对联,放鞭炮,送祝福,到处一片喜洋洋。最开心的莫过于我们小孩子了,有的吃又有的玩,还能领到好多好多的红包,所以,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我还知道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这个节日的起源是和伟大诗人屈原有关,楚国人会在端午节包粽子,把煮好的粽子投入江中,祭祀屈原,因为担心鱼把饭吃了,所以用粽叶把米饭包住,粽子也因而得名,一直流传至今。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赛龙舟,是希望龙舟的浆能驱散江中之鱼,这样鱼就不会吃掉屈原的身体。

  还有很多节日,元宵节,二月二,七夕,中秋节。这套《中国传统节日》让我足不出户了解了中传统节日,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1

  说道中国传统节日,大家会想到什么?我相信你现在脑子里想到的答案肯定和我一样。在读这本,《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的节日就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可我当翻开目录时就震惊了。人日节,填仓节,花朝节,上巳节……原来中国的节日竟有这么多呀!

  仔细阅读书本,我才发现,让我震惊的事情还有很多。原来,过年放鞭炮,拜大年的习俗,竟与一只叫“年”的怪兽有关;中秋节的月饼,居然是元朝未年,农民起义军为保持联络而发明的`,元宵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花灯,吃元宵非常热闹……真的太有意思了。

  我越读越爱不释手,可有一个疑惑在我心里就越来越浓——这些有意思的节日,为什么有些现在见不到了呢?书里说,这是因为有些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就被人们遗忘了。真可惜!这么多热闹有趣的节日,没有人去传承它们,把它们发扬光大。我越想越感觉得遗憾,心里也产生了一种想法——我要努力学习中国节日知识,长大后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些节日重焕生机,让它们再次兴盛,并永远流传下去!我一定会努力的!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2

  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宝石。《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给我带为又一门丰富多彩的知识,我想到了前不久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按照旧习俗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清明节习俗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民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春游耍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往年的.清明节,妈妈会提早一天准备好祭拜的食物,然后我们一家人去给去世的先人扫墓,摆上贡品,点上蜡烛,燃烧纸钱,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尊敬。回到家我们会一起吃光饼夹肉、笋,在经历了翻山越岭的辛苦后,吃起美味的福清光饼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的清明节变的更加独特而有意义了。祭扫的形式改变了用网上祭扫来缅怀先烈。打开网上祭扫的网页,看到金灿灿的中华英烈,我不禁肃然起敬,我想到了正是先烈们的付出才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在网上留言表达了我对先烈们崇高的敬意。

  我们要把这些节日永远的传承下去,并且让传统节日越来越有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3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有关的习俗,读完这本书,使我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书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节日,比如要吃元宵、闹龙灯的元宵节;要吃粽子、划龙舟的端午节;要扫墓、踏青的.清明节;要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等等。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团聚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新春联、燃放烟花爆竹,人们换上新衣,互相祝福新年的到来。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可怕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做“年”的猛兽,异常凶猛,常年深居海底,在每年年底都会来到岸上,见人吃人,见动物吃动物。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和亮光,于是人们贴对联,燃放爆竹,每家每户灯火通明,年就逃走了。

  中国的历史悠久,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积淀,也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记忆。在每一个节日里我都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认为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弘扬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4

  过年喽!楼下是来来往往的拜年的人,我坐在窗边,听着一声声“新年好”的祝福,手捧《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再一遍感受节日的气氛。

  这套节日图书非常富有童趣,最为贴心的是文章末尾附上了每一个传统节日的有趣习俗,看完故事,还可以更近一步的了解中国的节日,感受传统之美。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春节的故事》,它用一种游戏心态,讲述了一个怪兽的故事。画面非常洒脱,又充满稚拙的童趣。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我家是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完年夜饭,我们几个孩子就一拥而上,围在长辈面前,嘴里不停的说着恭喜发财的吉祥话,然后接过长辈递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红包,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大家就会到牌坊街走上一趟,看一看到处张灯结彩的美丽景象,再回到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为杂技节目的惊心动魄哇哇大叫,也为小品相声的逗趣而捧腹大笑……

  想到这些,我嘴边不禁浮起笑意,低头看向手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这书现在正安安静静地躺在我手里,整个封面流露出一种美好祥和的气氛,两个憨憨的小孩子举着灯笼,一个女人在蒸点了红点的馒头,这样的场景,正如这书,让人沉醉,体味到幸福。

  节日因故事而生动,节日因故事而流传。过节日,经历的是文化积淀历史传承,读传统节日故事,读懂了老百姓的团聚欢喜和幸福。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15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书——《中国传统故事》,因为我非常爱看里面的精彩故事,所以我对它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里面有不懂就问的吉祥,有很有学问的爷爷,每一个节日的故事、所吃食物和习俗都是通过爷爷和吉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书里面有我们熟悉的节日,比如春节来源于商朝有个叫万年的小伙子发明了万年历,又因为正月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于是叫春节,习俗是贴春联、贴福字、迎财神;端午节的故事来源于屈原,食物是吃粽子、咸鸭蛋,习俗是赛龙舟、插艾叶;再比如中秋节的来源是嫦娥,食物是吃月饼,习俗是赏月。也有我们不熟悉的.节日,比如万年历、龙抬头、插柳树、爆米花……

  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可是现代人越来越淡化这些传统节日了,也过得没有那么隆重了。比如过年不能放烟花、爆竹了;端午、中秋节大家也只是匆匆赶回家吃个饭,有的因为工作原因都不能回去和家里人团聚。在此我想呼吁大家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不能淡化了,要重视起来。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十分有趣,让你知道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视传统节日,传承并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节日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智慧》读后感01-15

乡土中国读后感05-11

《感动中国》读后感07-12

感动中国读后感01-22

《中国精神》读后感12-08

《乡土中国》读后感11-20

《中国2049》读后感04-22

《中国脊梁》读后感09-28

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