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汇编【2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送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目送读后感 篇1
《目送》是作者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后,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记载着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一开始是儿子主动紧紧牵着作者的手,后来却是作者龙应台想牵儿子的'手,却被儿子拒绝,从情意满满的亲情到渐行渐远的背影,从有到无。龙应台最终领悟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就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渐远去,而他的背影却告诉你,不必追。在20xx年,龙应台的父亲过世了,在火葬场的炉门前,她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她没有想到可以离父亲的棺木这么近,她感到很无助,突然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怀疑自己被抛弃,于是作者便制造一些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来平静母亲的心。在《目送》中”乱离“是讲一位七十岁的老兵被讨债人活活打死,两只手用胶带缠在后面,嘴巴用抹布塞住,打他、踢他,用夹克衫套住头,把他闷死。写出了讨债人的残暴,以及旧社会的残酷。有些路呀,只能一个人走,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满山遍地野茶的花,墓前还有无数精魂在为七十岁的老兵叹息······读了第六单元的课文,在”慈母情深“当中我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一次又一次为我凑足买书的钱,而在闷热的小工厂拼命干活,不敢浪费任何时间。那艘”父爱之舟“载着”我“和父亲共度的美好时光,和父亲对”我“的爱。虽然父亲没钱买各式各样的零食,平时节省到极点,但却破例给我买了一碗豆腐脑,回家还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在这一单元,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所以,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
目送读后感 篇2
母亲的老,父亲的逝,让她笑对着生活,领略各地风光,用笔记录下她心中最真实的感情……
母亲老了。
曾经她是个多爱美的女人,六十五岁还去文了眉毛和眼线,可现在她的手臂上布满了老年斑,眼袋下垂,不见了年轻时的容光焕发。
父亲的离去,让母亲备受打击,本已虚弱无力的她只能让人扶着行走,这让母亲似乎有些反应不过来,一天到晚迷迷糊糊的,连自己的女儿似乎都有些不认得。
每当“我”回家,总要仔细地给她上妆,涂指甲油,空气中满是指甲油的气味,也是幸福的气息。
自古以来,歌颂父母爱的人太多了,朱自清和三毛的《背影》,都是以火车站为背景,但两人的情感又不同,父母养育了我们一辈子,总有他们享福的时候……
我们向母亲索取了太多,但奉还的太少,从不道谢一声,我是他们的骄傲吗?还在为我担心吗?你们牵挂的.孩子长大了……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每一年都有四千个孟买人死在铁轨上,有一个做风筝的人,不忍见死者暴尸野外,给一个死者捐出两码白布,他每个星期四到火车站巡回,每一年,他都要捐出六百五十码白布。
他说:“不管信什么教,一块干净雪白的布是不应该少的。”
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人终究会老去,离开人世,但这种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目送读后感】相关文章:
《目送》读后感09-07
目送读后感09-16
《目送》读后感09-10
目送读后感09-19
目送读后感[经典]10-28
目送读书笔记02-07
《目送》读书笔记12-07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09-28
【精品】《目送》读后感07-15
[必备]《目送》读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