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管理制度

时间:2025-08-13 08:11:27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部审核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1

  1.目的:确保管理体系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

  2.范围: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

  3.职责:

  4.操作规程:

  工作流程图说明记录

  1、品质管理部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每年至少一次),包括:确定审核目的、范围、依据、频次、办法、受审部门、内审时间,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2、管理者代表签署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3、当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法律法规及其它外部要求变更等情况发生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4、内审组长和内审组成员由管理者代表任命。

  5、内审组长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包括:审核组成员、时间、地点、受审部门、审核要点、审核报告分发范围、日期等,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6、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包括: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等。

  7、内审组长于内审实施前10天通知受审部门。

  8、受审部门如有异议,应于内审前3天通知内审组长。

  9、内审的首次会议由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与会者签到并将会议记录在公司品质管理部归档。

  10、首次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日程等。

  11、首次会议后应进行现场审核,并将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记录在《内审检查表》中。

  12、内审组需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对当日的审核情况进行核对。

  13、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召开内审小组审核会议,对审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

  14、审核组长于一周内完成《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审核计划实施情况、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对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的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15、将此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16、召开内审末次会议,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到会并签到、公司品质管理部将会议纪录存档。

  17、会上内审组组长通报检查结果,宣读《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

  18、公司品质管理部将《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发放到各相关部门,并将内审结果提交公司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2

  1 目的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3 职责

  3.1总经理

  a)批准组织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

  b)批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2管理者代表

  a)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b)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

  3.3 物业部

  a)编写《年度内审实施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b)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3.4 内审组长

  a)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

  b)编写内审报告。

  4 程序

  4.1 年度内审计划

  4.1.1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物业部负责策划各部门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a)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质量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4.1.2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受审部门和审核时间。

  c)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安排。

  4.1.3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2审核前的准备

  4.2.1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组员。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4.2.2由内审组长策划审核并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包括: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

  b)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

  c)审核组成员;

  d)审核时间、地点;

  e)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f)预定时间,持续时间;

  g)开会时间;

  h)审核报告分发范围、日期;

  i)评审综述;

  j)评审工作文件 ;

  k)审核的日程安排。

  4.2.3在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组织编写《审核检查记录表表》,内审检查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无要求遗漏,审核能顺利进行。

  4.2.4内审组长于内审前5天将内审计划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4.2.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4.2.6审核组重点收集与受审部门质量活动有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以有关质量保证标准、质量手册、合同和有关的法律的功能为依据对这些文件进行审阅。

  4.2.7编制《质量审核检查表》要对照质量标准和企业的质量手册的要求,结合受审部门的特点,针对重要质量要素,选择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抽样检查。

  4.3内审的实施

  4.3.1首次会议

  a)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物业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3.2现场审核

  a)内审组根据《审核检查记录表》对受审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b)内审组长需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对《不符合项报告单》进行核对。

  c)内审时审核员要公正而又客观地对待问题。

  4.3.3 审核报告

  4.3.3.1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并发出不符合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实施纠正,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4.3.3.2审核组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记录不合格分布情况。

  4.3.3.3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审核报告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受审核方代表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f)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4.3.4未次会议

  a)参加人员: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与会者签到,并由物业部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宣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总经理讲话。

  c)由物业部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到各相关部门。本次内审结果要提交公司管理评审。

  d)审核组应定期跟踪验证纠正/预防措施是否按计划实施,以及纠正措施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形成文件。

  5 相关文件

  5.1《改进控制程序》。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3

  1、目的

  为了查明成本管理体系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了标准和手册规定的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使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得到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3、职责

  3.1 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任命审核组长,批准审核计划,组织策划审核方案。

  3.2 成本部是内部审核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协助体系负责人进行审核方案的策划,负责日常的内部审核工作。

  3.3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具体组织审核组实施审核,编制审核报告,验证和评价审核结果。

  3.4 审核员负责编制检查表和不符合项报告,实施现场审核,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5 各受审核部门和单位负责配合审核,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并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4、工作程序

  4.1 审核方案的策划

  4.1.1 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审核员对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策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a)确定审核的频次;

  b)确定审核的目的;

  c)确定审核的范围;

  d)确定审核的方法。

  (不限于此)

  4.1.2 审核方案策划的依据:

  a)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

  b)以往审核的结果。

  4.1.3 审核方案策划的结果,可形成年度审核计划(例行滚动式审核计划),经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一般情况下,年度审核计划应规定所涉及的.受审核部门一年至少要覆盖一次。

  4.1.4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由体系负责人决定追加审核频次并加大审核力度:

  a)当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有明显问题或问题较多、严重程度较高时;

  b)当成本目标没有实现或无法实现时;

  c)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

  d)当成本管理体系标准和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进行重大修改时;

  e)当本公司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f)当发生成本事件时。

  (不限于此)

  4.1.5 审核方案在策划时,应规定审核的频次并针对每次审核分别规定审核的时间、进度、目的、范围、依据、性质、方式和方法,并要求对每次审均应核编制审核计划。

  4.2 审核的基本目的

  审核的基本目的是评价和确定成本管理体系与cca2102:20xx成本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性以及实施和保持的有效性。

  4.3 审核的准备

  4.3.1 编制审核计划

  4.3.1.1 审核计划应由体系负责人组织编制并批准,其基本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性质、原则和方法;

  b)审核组的组成(包括: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

  c)审核的要求;

  d)审核的进度安排(时间表);

  e)审核的方式等。

  (不限于此)

  4.3.1.2 审核计划的发放应明确发放的范围:

  a)本公司高层领导;

  b)所有受审核部门;

  d)审核组成员。

  4.3.2 组成审核组

  4.3.2.1 由体系负责人任命审核组长,并指派审核组成员组成审核组。

  4.3.2.2 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必须是取得审核员资格的人员。审核人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3.2.3 审核组长应明确各审核人员的职责,并按审核计划进行组内分工。

  4.3.3 收集并审阅文件

  4.3.3.1 收集并审阅的文件包括:

  a)成本管理体系标准;

  b)成本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d)各种规章制度;

  e)各种定额;

  f)成本目标;

  g)预算和成本计划;

  h)有关法律法规。

  4.3.3.2 审阅文件的主要目的在于熟悉情况,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为下步实施现场审核做好依据性准备。同时检查有关文件的符合性和相关性,若发现文件不符合,应予以记录,且不能作为审核依据。

  4.3.4 编制检查表

  4.3.4.1 审核员应根据分工和审核任务,各自编制检查表或审核大纲,经审核组长批准后实施。

  4.3.4.2 检查表或审核大纲可视需要按部门编制,也可按要素编制,其检查问题及样本的多少,可视审核进度而定,检查表或审核大纲的内容不得向受审核部门/单位或其人员透露。

  4.3.5 通知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约定审核时间

  4.3.5.1 审核组长应在审核计划规定的审核日期前3日通知受审核部门和单位,并约定审核时间,确定受审核部门和单位发言人和陪同人员,确保如期进行现场审核。

  4.3.5.2 受审核部门接到审核通知后,应立即做好应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资料和现场等准备,确保审核顺利进行。

  4.3.5.3 审核组通知受审核部门后,也应做好现场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报告等审核用表的准备和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末次会议的准备。

  4.4 审核的实施

  4.4.1 召开首次会议:(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a)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

  b)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及本公司高层领导参加;

  c)与会人员必须签到;

  d)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

  e)审核组长声明与审核有关的事宜及时间安排;

  f)审核组应做好记录。

  4.4.2 现场审核

  4.4.

  2.1 首次会议结束后,进行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对审核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审核计划和进度及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并做到审核气氛平和,审核记律良好及审核结论恰当。

  4.4.2.2 在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通过交谈、查阅文件、验证记录、观察事实等活动,调查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好《现场审核记录》。

  4.4.2.3 审核员应依据《检查表》进行审核,一般不要偏离检查表,但如果发现可能导致不符合的线索,虽然不在检查表范围内,也应予以进一步调查并记录。

  4.4.2.4 审核人员应将调查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确定不符合项,准确判定不符合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逐项填写《不符合项报告》,经审核组长审查和受审核部门和单位见证人签字确认后生效。

  4.4.2.5 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人员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并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意见和/或要求。

  4.4.3 编写审核报告

  4.4.3.1 内部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或其指定的审核员编写,经审核组长批准后,上报总经理和体系负责人并下发各受审核部门。

  4.4.3.2 内部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审核日期;

  b)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c)审核组成员(审核组长、审核员);

  d)审核综述(审核情况);

  e)不符合项的分析;

  f)纠正措施的建议、意见和/或要求;

  g)审核结论意见。

  (不限于此)

  4.4.4 召开末次会议(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

  a)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

  b)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及本公司高层领导参加;

  c)与会人员必须签到;

  d)审核组长宣读《内部审核报告》并逐项宣读《不符合项报告》;

  e)受审核部门领导表态发言;

  f)体系负责人或总经理讲话,并对不符合的纠正和改进提出要求;

  g)审核组应做好记录。

  4.5 制定纠正措施

  4.5.1 对审核组发出的《不符合项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应依据审核组提出的纠正措施的建议、意见和/或要求,组织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逐一采取纠正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5.2 纠正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15天,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不符合项的整改,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时,须经体系负责人批准。

  4.5.3 审核组应对责任部门和单位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并制定相应的跟踪措施。跟踪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审核组应及时向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协调解决。

  4.5.4 纠正措施完成后,审核组应对实施的结果进行验证,做好记录,并将验证的结果向体系负责人报告。

  4.6 年度总体评价

  4.6.1 年度审核计划完成后。由体系负责人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全年审核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4.6.2 年度总体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

  a)利用《不符合项分布表》,研究和分析不符合项的分布情况,对各部门和单位产生的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并将不符合项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b)对全年度内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审核结果,按部门和单位采用“打分法”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并与上年度比较。

  c)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计算出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相对数(%)和绝对数。

  4.6.3 对上述分析评价的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7 追加的集中式审核

  追加的集中式审核可按上述年度例行的滚动式审核程序执行。

  4.8 审核记录

  内部审核记录应由成本部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控制。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5.2《审核计划》

  5.3《管理评审的规定》

  5.4《记录控制程序》

  5.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

  6.1《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6.2《首/末次会议记录》

  6.3《检查表》

  6.4《现场审核记录》

  6.5《不符合项报告》

  6.6《不符合项分布表》

  6.7《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审查报告》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4

  1、目的

  确保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保持、实施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内部审核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计划的实施。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审核工作,任命审核组长。

  3.3品质部负责策划、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及组织实施。

  3.4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及编写内审报告。

  4、程序

  4.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4.1.1每年1月20日前由品质部依据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形成《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1.2内部审核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质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接受第三方审核前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4.1.3内部审核,可对所有部门(或要素)审核一遍,也可专门针对部分部门(或要素)进行重点审核,但每年的内审必须覆盖管理体系全部要素。

  4.2审核前的准备

  4.2.1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和内审组成员,内审组成员必须具备内部审核员资格,并与所审核的项目无直接责任。

  4.2.2由审核组长编制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受审核的部门、审核要素、审核组成员、审核具体时间等。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2.3品质部应在审核前5天将《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发至相关部门。

  4.2.4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编写核查表,核查表中要详细的列出审核的项目、审核的依据及方法。

  4.3审核的实施

  4.3.1审核组长组织见面会,介绍内审的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填写《会议记录》。

  4.3.2审核员按《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对受审核部门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情况详细记录在核查表中。

  4.3.3审核员在审核中发现有不符合项时,应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并在审核完成后,向该部门领导作口头报告,并商定初步的纠正措施。

  4.4纠正措施的编制与审批

  4.4.1审核员将不符合项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并商定详细的纠正措施,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中的.相应内容。

  4.4.2《不符合项报告单》由被审核方签字认可。

  4.4.3审核组长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记录不合格项分布情况。

  4.4.4审核结束需召开总结会,由审核组组长主持,领导层、内审员及各部门领导参加,审核组组长宣读不符合项及其分布情况,并组织与会者讨论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应改进的地方。

  4.5审核报告的编制与分发

  4.5.1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对本次审核中观察到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不符合项情况及审核结论、纠正措施的制定等做出详细论述。

  4.5.2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品质部向被审核部门分发。

  4.6纠正措施的实施及跟踪验证

  4.6.1各相关责任部门根据不符合项内容,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纠正措施完成后,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不符合项报告单》内,并交品质部。

  4.6.2品质部指派审核员进行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实施的情况及有效性。

  4.6.3跟踪验证的审核员在纠正措施有效实施后在《不符合项报告单》上写明验证情况意见并签字。

  4.7内部审核的所有记录由品质部存档。

  5、相关文件

  5.1《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表》jw/jl-8.2.2-001

  6.2《不符合项报告单》jw/jl-8.2.2-002

  6.3《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jw/jl-8.2.2-003

  6.4《内部审核报告》jw/jl-8.2.2-004

  6.5《会议记录》jw/jl-8.2.2-005

  6.6《不合格项分布表》jw/jl-8.2.2-006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5

  1.0目的:

  通过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确定管理体系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审核。

  3.0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年度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批准审核报告。

  3.2审核组长负责每一次具体的《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及《不符合项报告单》。

  3.3综合事务部负责组织对内审中不合格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4.0程序:

  4.1综合事务部在每年十二月底编制《年度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并确定审核组长及审核组成员,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审核组长应为公司领导。

  4.3内部管理体系审核通常为半年一次,必要时可增加审核次数。

  4.4审核组长应在审核前一天对审核员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审核效率和技巧。

  4.5审核组长负责确定审核组成员,成立审核组。审核组长和审核员必须经过送外进行专门的审核员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关系。

  4.6审核过程

  计划内容应包括:本次审核的目的`、需要审核的要素及内容范围、审核依据的标准或文件、审核组织及人员、审核的日程安排。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

  审核员负责编制检查清单,准备各种审核表格及文件。

  审核组长将审核日程安排表提前5-7天通知相关部门。

  审核组长负责主持召开受审核部门与审核员间的首次会议。

  审核小组到现场实施审核。

  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经确认后,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并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组长负责召开未次会议,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结果。

  审核组长在审核结束后一周内负责提交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向全公司发布。

  责任部门负责采取纠正措施。

  审核组长负责派专人对内审中不合格项进行跟踪验证。

  审核结束后,所有审核记录转交综合事务部存档,存档期二年。

  5.0支持性工具

  《年度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计划》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清单》

  《不符合项报告单》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内部审核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审核单位管理制度方案11-13

内部管理制度09-06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10-19

内部餐厅管理制度10-30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01-14

医保内部的管理制度11-10

采购内部的管理制度11-25

内部采购管理制度10-21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09-22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必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