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制度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1
1、总则
1.1 目的
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化学品生产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xx)等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以下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崇利制钢有限公司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有限空间定义及范围
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公司主要有限空间包括以下三类:
(1)密闭设备:主要包括煤气柜、高炉、转炉、混铁炉、预热炉、电炉、精炼炉、加热炉、热风炉、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渣罐、锅炉、烟道、氧气和氮气贮罐、压力容器、管道、除尘器、布袋除尘箱体、破碎机、磨机、一二次混合机、点火器、环冷风箱、冷矿筛等。
(2)地下有限空间:主要包括精炼炉地坑、铸造坑、泵坑、地下管道、暗沟、隧道、涵洞、地坑、旋流井、污水池(井)、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主要包括:料仓、料斗、矿槽;冶金煤气管道、污水池等。
1.3.2 有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各单位的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1.3.3 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
1.3.4 作业负责人: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车间负责人,包括外协队伍。
1.3.5 安全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的人员,应为有限空间所在车间人员。
2、职责
2.1 有限空间作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
2.1.1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2.1.2 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2.1.3 督促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等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2.1.4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1.5 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2.1.6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2.1.7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2 安全部职责
2.2.1 审批并保存公司管控级别《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或审查车间管控级别《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2.2.2 到现场了解有限空间内外情况。
2.2.3 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3 发包单位职责
2.3.1 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单位作业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2.3.2 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2.3.3 督促承包单位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公司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4 作业人员职责
2.4.1 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具体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严格按照《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的签署项目任务、地点、时间进行作业。
2.4.2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2.4.3 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2.4.4 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2.4.5 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
2.4.6 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2.5 作业负责人职责
2.5.1 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2.5.2 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5.3 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2.5.4 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2.5.5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2.6 安全监护人员职责
2.6.1 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并懂得相关急救知识。
2.6.2 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2.6.3 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立即停止作业。
2.6.4 负责或委托其它人员(不得是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和作业中对有限空间气体采样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2
1、目的: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厂范围进入危险有害因素且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3、权责:
3.1 作业部门负责提出申请要求,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申请审批表》并落实好事前预防措施;
3.2 作业部门负责确定作业人员、作业时间段、作业种类、使用工具及需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3 消防部负责检测、分折及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4、定义及分类:
4.1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4.2 封闭、半封闭设备:储罐、反应塔、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4.3 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地坑、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池、地下电缆沟等。
4.4 地上有限空间:垃圾站、温室、冷库、烟道等。
5、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规范及安全防范措施:
5.1 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是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检测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含量,将检测结果记录“作业申请审批表”内,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5.2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其中氧气含量:18%
5.3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在氧气浓度、可燃性气体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5.4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5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采取必要通风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
5.6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5.7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抢救器具,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必须设有专人现场监护;
5.8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5.9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前应履行申报手续,填写“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见附表,以下简称“作业申请审批表”)。逐项落实各项措施,经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负责人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审核、厂长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5.10 作业(施工)完毕后,现场及时清理干净,安全监控员、操作人必须在表内签名确认;
5.11 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6、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
6.1 严格按照“作业申请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6.2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3 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6.4 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7、作业监护人的'职责:
7.1 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7.2 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7.3 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7.4 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7.5 监护人应携带“安全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8、禁止以下作业:
8.1 无办理“安全审批表”的作业。
8.2 与“安全审批表”内容不符的作业。
8.3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8.4 超时作业。
8.5 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9、禁止以下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9.1 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
9.2 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9.3 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
9.4 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相关文章: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05-23
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12-09
有限空间制度01-1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04-07
有限空间作业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09-16
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06-27
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14篇12-09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15篇(实用)05-2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