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
在现在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1
合格产品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满足客户需求,降低不良品率,提升企业声誉和市场竞争力。这一制度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内容概述:
1.原材料质量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源头可控。
2.生产过程监控:设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
3.质量检验标准:制定详尽的产品检验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出厂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
4.不合格品处理: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处理机制,对问题产品进行追溯、隔离、纠正和预防措施。
5.售后服务管理:及时响应客户反馈,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持续改进产品性能。
6.质量体系认证: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认证,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2
1.目的
对公司的产品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原辅料的接收、工序生产、成品入库以及出厂)保持适当标识,并规定相应检验状态的标识种类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确保合格品才能进入下一工序或出厂。
2 .范围
适用于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标识的控制和可追溯性管理。
3 .职责
3.1仓管部:负责所属区或内物料(包括原辅料、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控制,并正确使用和保管好各种物品的标识。
3.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标识与维持,若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追溯时,参与追溯工作的进行和评审。
3.3品管部:负责组织对物料进行质量状态标识,监督检查各执行部门的实施情况,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管理。
4 .定义 无
5.程序
5.1原料标识
原料、添加剂预混料、编织袋和标签等原辅料必须分区堆放,上锁存放,防止流失。原辅料进库后由仓管员编写《原料标识卡》,并挂上相应的堆头上,注明名称、供应商、数量、 规格、进料日期等,质检员根据检验结果,在《原料标识卡》填上质量状况和使用要求。有毒有害物资必须与形成饲料的物料隔离堆放,并设有明显的安全警告性标识。
5.2.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标识
5.2.1生产过程中需使用的原辅料,必须先经仓管员同意,查清楚相应的标识卡,确定是合格的原辅料后才能领用,根据领料情况填写《原料出库单》和《原料耗用日报表》以便追溯,注意必须填写清楚供应商、检验编号和数量等可追溯信息。
5.2.2在生产过程中,若完成上一工序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的物料,须挂上标识牌,并在标识牌上注明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和下一工序,确保信息传达准确无误。
5.2.3各种返工料必须按分类要求进行归类堆放和使用。
5.2.4 从车间拉出来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必须堆放在指定位置,并在叉料方向的两侧标明品种或编号、产生原因、数量、日期和班次等内容,以防误用。
5.3 成品标识
5.3.1饲料成品必须使用对应的包装袋包装,包装袋外要印有品名、规格、厂址、净含量、公司名称等内容。
5.3.2包装封口时,必须加缝饲料标签,并加盖当天生产日期,一包饲料对应一张标签。标签应符合《饲料标签》GB10648的要求,内容包括品名编号、验收合格证号、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主要成分分析保证值、原料组成、使用说明、配伍禁忌、保质期、贮存方法、注意事项等。
5.3.2包装完成后,堆放时,不同规格、不同日期的产品必须分开堆放。不同日期的产品,先生产的产品必须移到最外面,保证发货时做到先入先出。
5.4入库成品的标识
生产完成后,入仓的`成品由仓管员在成品报表上进行标示,并在堆头上挂上标识牌,注明检验状态、生产日期、规格等,以便区分。
5.5检验状态
检验状态分三种:待检(挂黄牌)、合格(挂绿牌或不挂牌)、不合格(挂红牌)。
5.6产品追溯
5.6.1追溯规划
当客户、法规或公司本身有追溯需求时,由品管部规划追溯过程。
5.6.2 产品追溯的途径
产品批号 → 生产过程控制记录表 → 生产计划表和生产领用原料单 → 原料编号 → 原料检验报告 → 供应厂商。
5.6.3 追溯依据及控制
通过产品批号、小包装袋上的日期编码,可以查出使用原料的记录及编号,从而找出相应的生产过程记录和原料质量记录,进行原料追溯。
5.6.4 当原料、半成品需要让步接收时,由相关人员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做特殊标识,以便在以后的工序中发现不符合要求时,能够及时召回此批产品。
5.7各种标识要求不易脱落或丢失、破碎,字迹要清楚。产品标识亦可以用手写标签、标牌。标识的主要内容应反映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或地点、方位等。物料状态标识可用如下方式表示:标签(如合格证)、区域、标牌、各种记录等。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3
产品储存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旨在确保产品在整个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它涵盖了仓库管理、库存控制、货位规划、存储条件、出入库流程、盘点制度、损耗管理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仓库管理:明确仓库的布局、设施配备、卫生环境标准,以及人员的职责分配。
2.库存控制:设定合理的库存水平,防止过度积压或缺货,确保供应链的'顺畅。
3.货位规划:合理划分货位,便于商品分类存储,提高存取效率。
4.存储条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防止产品变质。
5.出入库流程:规范货物的接收、检验、入库、出库的操作步骤,保证信息准确无误。
6.盘点制度: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发现并纠正库存差异。
7.损耗管理:记录并分析损耗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损耗。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4
农产品管理制度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体系,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概述:
1.原料来源管理:规定农产品的采购标准,包括产地环境、种植养殖规范等。
2.生产过程控制:涵盖种植、养殖、收获、加工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和质量监控。
3.质量检验与标准:设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定期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规定。
4.存储与运输:规定农产品的存储条件和运输方式,防止质量下降。
5.销售与追溯:建立销售记录,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增强消费者信任。
6.员工培训与考核:定期培训员工,提升其农产品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考核确保执行效果。
7.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对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应急预案,快速妥善处理问题。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产品管理制度08-08
产品研发管理制度01-07
产品生产管理制度12-11
产品品质管理制度07-16
产品检验管理制度06-11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06-04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08-02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5篇(优)06-04
产品承诺书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