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6 08:00: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学反思14篇

  音乐教学反思 篇1

  一、 站在课程实施的角度谈本课的三个基础。

  1)扎根音乐本位

  本课教学能紧紧围绕目标,以《大风车》这首儿童音乐作品为学习载体,开展了节奏、歌唱、表演三大环节的教与学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材的难重点,开展生动有效的,体现音乐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附点节奏部分,能抓住作品中三个不同的附点节奏,开展循序渐进的学习。节奏一:4/4 ×0 ×0 ×0 ×× | ×× ×× ×- |对这条节奏让学生复习休止符,掌握与巩固八分休止的停顿。节奏二:4/4 × × × × × × | ×. × × - |教师做了以下一个对比,使

  从简单的XX XX 过渡到了× × ×的节奏性,学生了解了该节奏的变化过程,掌握节奏二。×× ×× ×× ××| ×. × × - | (附点)× × × × × ×| ×. × × - |

  节奏三:4/4× × × ×× ×| × × × × × |是对以上节奏教学的测评巩固,检验了学生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能紧紧抓住知识点,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节奏知识。在第二部分的歌唱教学中,重难点是歌词记忆和音准。教师将学唱进行分段,用动作带歌词,分形式齐唱和领唱,使练习巩固的过程不是那么枯燥,每一遍练习都对歌唱提出要求,使学生的声音不断调整的最佳状态。如5.3 2- |这句老师提醒学生把气顶上去,唱好5这个音。56 53 2- | 12 61 2-|这一句老师用划旋律线的方式一条高,一条低使学生掌握旋律走向。在歌曲的最后一小节歌唱中有一个小小难点。教师用击掌的方式辅助了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使学生不易混淆。在最后表演拓展环节中,教师结合其身势、歌词、舞蹈进一步丰富作品表现,对本课学习内容巩固与提升,立体呈现学习内容。整堂课都突出了音乐本位,是一堂乐基扎实,内容丰满的音乐课。

  2)渗透学科德育

  卢梭的《大教学论》中提到,不具有德育目的的教学不能称为教育。在课前,教师用一个视频“帮助盲人爷爷听春天的声音”来导出学习主题“大风车”,并创设出了一个学习情境:学唱好《大风车》一歌,参加大风车栏目组去社区慰问老人的演出。于是这又是一堂充满德育思想的音乐课。课前的讨论和课上的实践,都使孩子们深深意识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高尚道德情怀的熏陶感染,提高了整堂课的立意。

  3)再现生本教育

  现在最热的教育关键词是“生本”,那么生本的音乐课又应该是怎样的。通常我们认为生本的最大特点是小组合作,也常用是否有小组合作、学生自学作为评价课堂生本的标尺。在《大风车》一课中体现的生本关键是“分层发展”。每个孩子的音乐素养迥异,课堂上怎样发展好每一个孩子,是生本的核心。课前组织有音乐特长的孩子进行钢琴、声乐表演,展示她们的风采。没有展示的孩子培养她们的聆听和欣赏习惯,激励其学习音乐的兴趣。课中,有孩子领唱、舞蹈表演,并且注重发挥这些小老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讨论、尝试中。课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成功的表演,那些是相对薄弱的孩子,生本允许失败,在或成功或失败中感受与体验,让孩子意识到差距。成功或失败的音乐体验能给他们多一分鼓励和机会,让他们对学习多一点认真和思考。课后,这些孩子还能有新的发展。小组长会带领其他孩子将学习内容排练好,参加社区表演。教育不能为了教而编个谎言请孩子入瓮,上完课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美丽的谎言,那是负教育。将音乐学习的情境延伸到学校生活情境中,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用真实情境来替代教学情境的`虚拟,使学习从虚至实,让孩子品尝到音乐学习的意义,用音乐的美好带给自己和他人快乐。

  二、站在儿童的角度谈教学中的两大特点

  1)情境创设贯彻始终。有效教学因该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教学,满足于学生的需求而构建不同的学习活动。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缺乏持续的注意力,所以教师更需要不动启动学习任务,使学生保持住良好的注意力和具备学习动机。所以课以一个完整的情境有效地关注并满足了孩子的情

  感需求,也不断驱使引导着孩子走向更深更难的学习活动中。

  2)音乐游戏直观有趣。抽象的音乐概念如何变得生动有趣,让二年级学生所理解。教师需要从儿童思维角度去设计与探索教学的新形式。于是课中孩子们表演节奏谱的游戏让每一个听课老师印象深刻。孩子们通过扮演小音符,高大的孩子是四分音符唱一拍,矮小的孩子是八分音符唱半拍,伸手握拳代表小附点等等。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变化着左右位置,节奏意识也不断增强,节奏越大越准,更关键的是小小的游戏让孩子无需过多的语言变理解了附点节奏时值的变化。课后有老师共同探讨该游戏科学性的问题。笔者认真,游戏教学首先是尊重小学生的本性,也仅适合对一些较简易的知识以游戏形式具化,如果能相对将一些高深知识也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变得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也该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

  三、站在教学无完美的角度谈待改进的两个细节

  1)背唱为什么就那么难。从一堂40分钟课的目标来谈,最根本的教学成效应该是大多数的学生能背唱歌曲。作为一堂展示课因该给予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个别孩子不能背唱,尽可能全部达到要求。而本课教学对该难点也作了设计,策略之一是用动作辅助带动歌词记忆,策略二是重点记忆第二段,音乐第一段由学生领唱。笔者发现,孩子做动唱的时候歌词是记住了,可是声音受到了影响。而请学生不做动作专注声音时,歌词却背不出了。所以动作的目的是记忆歌词,在动作设计时一定要精简,甚至只是几个关键词上设计简易的动作辅助记忆,这样孩子专注歌唱时不会被动作所牵绊,动作是歌词的脚手架,歌唱才是根本,多形式的背唱巩固练习才是关键,不能主次颠倒,影响了教学的最根本的。

  2)表演为什么就放不开。课的最后孩子要面向所有老师,以演员的角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这一次感觉并不理想没有前面几次面对黑板表演来的好,很多孩子紧张的唱不出了,通俗的话是表演时放不开,不能大胆自信。要改变这一情况,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什么孩子一开始没有唱好是因为老师在台前放音乐,乐曲前奏较短,开始歌唱时老师没有到位指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音乐播放定时或是请个小小音响师放音乐即可,老师大可不必忙的上窜下跑的,越关键的时候越要不慌不乱,引导好学生的状态。还有表演的空间也是一个客观问题。教室空间小,听课老师就坐在孩子后面,转过去表演时就是面对着听课老师,而且是零距离。这样的距离使孩子产生紧张,不敢唱,忘记唱也是正常。所以如何组织表演时的位置需要老师做调整,使表演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中。

  音乐教学反思 篇2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四三拍的二声部轮唱曲,歌曲优美动听,非常好的描绘出黄昏下的甜美意境。这节课我模仿了市实验小学蒋琪老师的教学设计,在三(2)班教授这节课。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一些反思。

  一开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学生非常投入,而且被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说:“黄昏真美啊”有的说:“黄昏的.颜色五彩缤纷”还有的说:“黄昏像大地铺上一层金子”“黄昏的颜色还有变化”。应该说这时是情感很好的激发点。可是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而是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我自己范读又很不在状态,导致学生读的也很不在状态,以致影响了整堂课学生歌声的控制,一节课上,学生的歌声都不够美,情感的处理都不到位,优美的意境没有形成,这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在演唱第一乐句时,第一次演唱学生唱得还不错,可当我请一位学生来演唱师,该学生在3—1之间唱成滑音变成321,我见状又连忙去纠正他的歌声,而纠正又不到位,以致这位错的同学反而成了全班同学的示范,让全班同学都犯了这个错。其实,当发现这个同学不对时,我应请其他同学帮助他,让别人正确的歌声成全班同学的示范,让生与生之间有个对比,这样对后面的歌声就会有帮助。

  一节课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看我们的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们的目标定在哪里?我们是否对学生应掌握的能力有个明确的告知。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本堂课的一些反思,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望同行们能批评指正。

  音乐教学反思 篇3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一年级音乐课教学,通过给一年级学生上音乐课,有一些心得,对这些活泼好动的学生我觉得摸索适合他们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常规训练,这对以后的音乐课非常重要。除了对学生站、坐、行、排队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对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也是不能忽略的。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旋律带给大家喜、怒、哀、乐。所以我认为音乐课也应该用音乐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常规。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音乐的“问好歌”来进行师生问好,设计一段师生问好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能达到常规训练,以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

  新课标新教材下一年级音乐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欣赏,创编,器乐,歌唱教学等等几乎每堂课都有涉及。内容看起来非常的丰富而有趣,可是如果把握不好,课堂就会显的很乱而教学任务完不成。我觉得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所以在我的课堂里,一般都是游戏和活动贯穿的,把我自己也变成了他们的年龄,融入到他们当中去。那样小孩子的兴趣很浓厚。

  因此,在一年级的课堂设计中,将节奏、旋律、歌词、演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识、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我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通过这些师生合作的游戏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课堂中采取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能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也学得快乐,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善与加强自己,努力使音乐课堂的学习充实有效!

  音乐教学反思 篇4

  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教育的中年级阶段,对于三年级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并不陌生。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教学中我一向让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尤其是孩子们德育的培养,所以在每一节的音乐教学中我都会或多或少的给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此刻的教学绝不像以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教学资料仅有把教材资料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充满生活情趣的资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活力,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其次,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研究。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我的思想,而不会特意的去模仿。在不一样的教学资料中,我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去表演,去创编。异常有几个班的同学,隔一段时间就会把他们所创编的音乐或歌曲表演给大家看。对于这样的同学每次我都会跟他们一点小提议,使他们的自我创作活力很高。

  音乐课是孩子们展示自我,发挥专长的课程。在课堂中除了教材中的必修曲子以外,我都会给他们拓展新的曲子,使孩子们的视野开阔,多听、多唱、多活动,是我上音乐课的主旨。孩子们经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任意展开想象,自我展示。我一向告诉孩子们,音乐课是让大家欢乐的一节课,所以我的教学中也是充满笑声的,每一节课孩子们都是饱含期待的眼神,对于孩子们的期待和喜欢,每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孩子们上好完美的一节课。

  音乐教学反思 篇5

  首先谈一下李老师的音乐课《我是小音乐家》,她的课前一番听音乐画旋律线的导入,既让学生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又让学生感受到用动作也能表现音乐。充分调动了三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十分迫切的想要开始上音乐课,这一点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因为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然后,李颖老师介绍了这首舞曲的名字后,就一边播放《匈牙利舞曲》一边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了匈牙利美丽的景色以及匈牙利人们的舞蹈场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老师在黑板上根据音乐旋律的特点画出图谱来帮助学生了解每段音乐的旋律特点,这是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当旋律优美舒展时应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当旋律热情奔放时有用什么线条,使每位同学都认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也充分体现了授课老师具有非常专业的音乐素质和较高的音乐素养。

  另外,李颖老师在课堂上教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时,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先把歌曲中一段简单的衬词提出来让学生模唱,学会演唱后再在乐句前面加上一段连贯的音乐让同学们连起来学唱,两句加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也是这首歌曲的一个难点。在解决这个难点的过程中,她能耐心的引导学生去反复的学唱,直到学生学会唱为止。在解决了难点后,老师才完整的播放整首歌曲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一共有三段歌词,而且每段歌词的内容都不相同,主要是认识三位音乐家分别在伦敦学弹吉他,在柏林学拉提琴,在巴黎学吹法国号,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在一节音乐课把歌词记牢固是比较难的。但李颖老师在教唱歌词时能抓住这一特点来帮助学生认识这三个地方分别是英国、德国、法国的首都,还把三种乐器的'演奏手法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歌词的印象更深刻。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把知识带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中,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也要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让他们上课不但有好的音乐,也能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学到课外知识。

  在这堂课上,我认为有几点不足的就是:第一,教师的钢琴伴奏比较马虎,只用了即兴伴奏,没有用正式的伴奏谱来伴奏,而且左手的伴奏声音太大,出来的效果不和谐。在今后我的课堂上,我也要尽量的避免此类情况出现;第二,在教唱歌曲时有的乐句反复机械教唱的太多次,让人感到有点烦。其实难点句的教唱还可以在教唱整首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让学生慢慢地接受,不用太急于一时就要学会这句。第三,本课重点是教唱《我是小音乐家》,应该把更多时间留给教唱歌曲,本节课教唱歌曲时间相对较短,不足够。前面的舞曲欣赏占用的时间稍长了一些,可以减少讲解、欣赏舞曲的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我能让学生继续爱上音乐课,改进老的教育方法,迎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在快乐中学,在学中得到快乐!

  音乐教学反思 篇6

  这天,由于特殊原因没办法在音乐教室中学习。我带着“怎样能使学生在班内上得轻松自在呢?”这个问题走进四(1)班。歌词按照节奏会读之后,刚一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地在“咚咚咚咚呛”这一句“呛”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呛”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教师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再要求“再敲一遍”。

  音乐教学中以动激情,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通过让学生身体、情感、思维等等多方面的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我在教学期间,尽量运用一些可以让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如:说,动,表演等等。

  《过新年》一课,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通过发现问题的.方法来引入教学→教唱1、3、5乐句→学唱全曲→学生自由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尽情的表演中学生不断的重复歌曲的旋律,让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分析: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它让我在认为最适合自己实验方法之外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实验方案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欢。

  音乐教学反思 篇7

  高中音乐课改至今已历时数年了,教学实验也经过了完整的轮回。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改善音乐教学行为,进而提升音乐教学水准。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更新音乐教学观念,改善音乐教学行为,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行为。因此,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反思。

  一、以教材为主

  补充内容为辅音乐欣赏课的实质是欣赏,它是通过有目的的选择和安排,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鉴赏能力的学科。但是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和发展以及高中生心理的变化,学生的喜好也变得更为广泛和多样,因此,仅仅依靠既有教材的内容,恐怕很难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普遍心理规律和接受能力,也体现出教育教学的一种目的性和内容安排的连续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欣赏和教学的统一性。但是,毕竟各地区、各年龄段、学生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每个时期都有具体的需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教材的制定和颁布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出发点的,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补充教材以外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下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补充的内容一定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同时,在课上可以压缩教材上的内容,将一部分可以由学生课下完成的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课下进行自学;而课上则有重点地对教材部分内容和补充部分的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从而既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初衷。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因素,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灵动性,充分激发师生双方的热情。欣赏,是一项充分发挥个人内在激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内在和外在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来实现对学生个人情绪的调动,然后再使得学生的欣赏活动进一步体现教材和教师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

  二、以审美感受为主

  讲解教育为辅音乐欣赏,是一门多功能的活动,除了具有审美功能外,还具有教化在内的多种实用性功能,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本身的审美功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最为关注学生的审美感受,其次才是认知、教育等。音乐欣赏课绝不能上成讲解课,况且音乐欣赏的实质是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适当点拨,最为关键的还是学生的个人内心感受,教师的任何讲解都无法替代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绝不是一种讲解性质的“传授课”。教师所应该讲授的大多是音乐之外的外围知识或者资料信息,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不应该掺杂教师个人对音乐的体会与理解,以免影响学生的体会。教师的任何导向性的言论都会使得学生的想象和感觉出现“定势”或者“定向”的倾向,而这正是欣赏的大忌。一千个人在不同的心理背景、生活阅历、历史经验以及知识储备的状况下欣赏同一部音乐作品,内心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内在想象力和审美感受问题,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管”,否则就会将众多不同的感受与想象限制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框架下,而成为一种最为糟糕的欣赏课了。在审美感受之外,音乐欣赏也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其他的一些实用性的、附带性质的功能,这些功能在不同的时间内、不同的具体情况下会有不同的体现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还是认知与教化功能。在当今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试图将音乐欣赏课作为一种多门、多种类知识的综合体或者“大杂烩”进行教学的情况,通过音乐唤起学生在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的记忆。教师什么知识都想讲,学生什么都学不深,还妨碍了对音乐主体本身的感受与鉴赏。

  三、以学生的欣赏为主

  教师的点化为辅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是一种主导性质的导师,对学生进行点化、适当的提醒是主要的手段或者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将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进行主动的欣赏和体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学生的欣赏不是被动的、无选择的,而是一种参与性、灵活性、多选择性的,这种欣赏状况构成了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得音乐欣赏成为一种灵活的二度创作性质的欣赏,是一种主观中有客观、客观中有主观的互动性的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放音乐,学生在下面低着脑袋听的“单向活动”。音乐的进行和学生的内心活动同时进行,音乐影响到学生的内心变化,学生的内心变化也参与到音乐的进行中,从而体现出音乐的“永远存在”和“音乐的不断变化”的统一。教师的作用并不是不重要,让学生完全自由的去欣赏反而会导致欣赏活动的偏差,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妨碍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也必须有教师主导性的参与,否则就是放任自流,最终的教学结果也会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应该注重的仅仅是具体手段、方式问题以及对自身作用的“度”的控制,倘若讲解太多固然会造成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但若是点化、提醒或者相关知识、信息传达不够,又会造成学生不知如何具体欣赏的问题,因而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够顺利的欣赏音乐,并在长期的过程中找到鉴赏音乐的方式、途径以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从而进一步启发智慧与思维的目的。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述三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能否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会使得学生和教师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就会在某些方面大打折扣,从而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教学反思 篇8

  “有舍才有得,得与舍是辩证统一的。”这是教研员看完我这一课后对我最有启示的一句话。

  为了把教学设计精彩的地方都展示出来,我在教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前的铺垫中加入了四二拍和四三拍听辨找孩子和找妈妈的环节。在教研员的指点下和后来我在其他班的试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确实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应该直入主题将本课的闪光点──排字、学歌及情感处理发扬光大。

  以前我总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跟他讲爱祖国、骄傲自豪地唱,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因此在情感处理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举例子,如:会演奏某种乐器,会某种别人没有的本事,或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在唱歌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认为自豪的事情,把他们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情感带到歌曲的演唱中,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

  教研员建议我不要绕圈子,直接用歌曲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叫我处理得太小气了。开始我不太理解,总觉得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出发逐渐过渡到对祖国的热爱,怎么会成小气了呢?

  后来我又在其它班级以及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试上,这次我把重点放在对歌词的理解处理上。如:第一句“中国有条大江”我介绍了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其长度位居世界第三,其流域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学生听后惊奇得瞪大双眼。我看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马上问:“长江够不够大呀?”学生齐声有力地回应道:“大!”在这种氛围下唱第一句效果就好多了。第二句唱到长江名字时的自豪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句我把重点放在了“源远”上,当学生了解到长江从远古时代久已存在时,再唱这一句时自然就带有着古老的气息。

  最后一句突出“我”,把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进一步升华。“家乡”一词学生易唱得扁、窄。我就给学生分析:家乡指的是祖国的大家,而不是大连或是你自己的小家,所以要唱得宽、广、深一些。经这样一分析再加上师到位的范唱,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当听着学生动情的演唱,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教研员“用音乐本身去打动学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前在处理歌曲时将情感抛到一边,不厌其烦的逐字逐句的范唱纠正,总抱怨学生不用心,每一处都要讲上好多遍才能收到效果。而思想教育也只是在课的最后贴标签式的提一两句,只是走形式而已并没有收到实效。

  在这首歌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情感与咬字、吐字还有思想教育三者融为一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对歌词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情感的调动又促进了咬字、吐字的良好效果,思想教育便在学生动情的演唱中无痕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三维目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的层面上,而我们以前的错误却是把知识技能放在主线上,所以才造成今天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要想让课改真正见到实效,教师必须先从理念上转变,然后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有了更真实直接地认识之后才能使自己在理论上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因此,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双管齐下,同时还要不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二者能相互促进。只有这样,课改才不会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走走形式喊喊口号而已,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真正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反思 篇9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 篇10

  一、游艺活动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通过玩开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先来一起做个小游戏。

  2.师:瞧,老师在干什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开小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吧!先跟老师把开小车的儿歌学一学。

  开着小车嘀嘀嘀,真开心呀嘀嘀嘀!

  3.儿歌学会了,那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好游戏规则: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开到你面前时,会做一个动作,你站起来边说儿歌边把老师这个动作再重做一遍,做的正确的同学就可以成为老师的好朋友,并且坐上老师的小汽车,跟老师到下一站继续找朋友。要注意的是,小汽车在开动过程中,不能停,所以同学们要一直帮老师说着儿歌。听明白了吗?

  4.游艺活动开始先集体试做,在与每位同学单独做。(找3—4个同学即可)。

  5.提高游艺要求我们的同学都真聪明,可老师非常贪心,还想找几位更聪明的同学来当我好朋友。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到你面前时,你要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就能成为我聪明的好朋友。(继续游戏)

  二、歌曲情境导入

  1.瞧,我们把小汽车开到哪了?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啊!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用动作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让老师和同学来猜一猜。模仿的像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来教教其他同学。谁最勇敢?

  2.律动表演,模仿小动物动作。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可真强,如果能用歌声来表达你们对小动物的喜爱就更棒了。谁来试试?

  3.同学们这么喜欢小动物,老师提议,不如我们开个音乐会,你把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它的动作或者声音,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吧!(播放课件《小动物跳舞》,音乐响起,师生同歌同舞)

  4.咦,河那边好像走来了两只小象,哦,我知道了,小象一定是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的。同学们你们欢迎吗?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友好,它们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5.小象刚才悄悄告诉我,只要我们学会了这首歌,它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大家喜欢的礼物。你们想要吗?看谁第一个学会。

  三、歌曲教学

  1.朗读歌词我们把歌词变成儿歌读一读。

  2.同学们的声音可真优美,相信你们把它们变成歌唱出来声音一定会更动听。

  3.分段多种形式教唱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排排接唱、同桌对脸唱、小组唱和小象比赛唱。

  4.我发现刚才和小象比赛唱歌的时候,看见小象在和自己的好伙伴握手问好,都迫不及待想找自己的好朋友握手问好了。

  同学们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象,和你的同桌扮演歌中的小象一对好朋友,边唱边表演。我们来看看哪对好朋友表演得最好?(师生同表演)

  5.“小老师”创编教演。我发现×××同学的'动作和老师做的不一样。是自己创编的吗?我们请她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6.展示表演。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表演精彩极了,小象说了要送给我们一次点歌的机会。《找朋友》

  (这首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都会唱,音乐响起歌声自然响起,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你身边的好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音乐教学反思 篇11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空山鸟语是一首标题音乐。这首曲子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刘天华先生把古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刘天华先生的故乡江阴有一座山叫黄山,满山都是竹林,鸟语花香,非常美,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而成。它虽然在刘先生的十大名曲中排在第七,发表于1928年,但实际上它应该是刘先生的早期作品,应该排第三名。

  音乐教学反思 篇12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短短的的五句歌词,简单明了,却蕴含了数数,找朋友游戏、一问一答等多种教育内容。

  活动开始,以孤单的小熊要找朋友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我在这里,我在这里”那种迫切想与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满了感动,可当我说小熊可能听不明白,我们再加一些动作时,孩子们更是想出了十几种方法与小熊打招呼,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学唱歌曲阶段,我发现幼儿在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几个字的发音上带永康腔特严重,于是,我临时对三四五这几个字的'发音进行了重点练习,效果甚好。经过教学,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演唱歌曲,还能用各种打招呼的动作按节奏跟朋友们一起跳舞,特别是最后一句歌词,我让孩子们互相拥抱,表示友好,孩子们更是体验到了同伴给予的热情和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但上课时,我有一点疏忽,就是在进行最后一次邀请游戏时,有三个小朋友没请完,我就草草收场了,还说,没请到的小朋友我们下次再玩。可课后,赵汝怡小朋友哭得很伤心,说:“老师,小朋友为什么不请我呀,呜呜……”

  我已关注到孩子还没全部参与完游戏,为什么要草草结束这堂课呢?我连忙向汝怡道歉,并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请她一起跳完整个舞蹈,虽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关注每一个幼儿,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是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做到的

  音乐教学反思 篇13

  音乐课的教学也不免存在着很多顾此失彼的现象,新教材的参透和领悟、新课改新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我们探索。因此,教学反思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被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经验的重要性人人知道,而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也就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积累总结经验,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某些学生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而是应该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提高与持续发展上。如在设计“民族乐器”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给自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来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族乐器熟悉程度怎么样”,“怎样设计学习民族乐器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每一种民族乐器音色特点的同时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有的放矢,避免了备课形式主义。因为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例如,在教学《小红帽》时,我们在备课时反复思考,怎样才能在引入的时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它充满兴趣而自己想去学学,达到学生自己想学的.最佳效果,因此就准备了一些自制的图片,以简明扼要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老师今天送你们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比较特殊,它既看不到,又摸不到,但却……听得到”来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感兴趣,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法,几十名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反应和情绪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修正在备课时设计的方案,对症下药。课堂教

  音乐教学反思 篇14

  使用介绍: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设有“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新年音乐会”、“学习讨论”这几个栏目。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而制作的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首先,整合网络资源,打破时空局限“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是音乐的摇篮,是音乐的城市,更是音乐的圣殿。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时空的局限使得他们对维也纳和音乐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了解的并不深。更无从谈起要他们去理解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打开我所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主页,学生通过网站的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这几个栏目便可对维也纳有初步的了解。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是维也纳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大量信息的整合。通过它能够拉近学生和维也纳的距离。

  其次.借助网络优势,加深理解感悟专题网站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象鲜明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新奇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事物的美。教学中,抓住兴奋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设感悟美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查资料,同桌讨论,领悟到之所以称维也纳为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圣殿的原由。当教师显示维也纳的雕塑时,雕塑的形象使学生仿佛一下子来到了维也纳,学生在想象中,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到了文章蕴涵的美感。

  最后,发挥网络交互,引导自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了几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时让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就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进行考察,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爱好的栏目进入,最后作汇报交流。这样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位置上来,学生兴趣极高。

  同时网站还提供了留言簿,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另外网站还提供了搜索和资源站点的链接,使学生能够走出专题学习网站,拓展了教学空间。

  当然,由于能力的局限,网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弥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