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4-06-02 08:25:4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精品)《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故事活起来。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值得我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打开典籍,对话先贤,我来到李时珍身边。

  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他的《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医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点一盏孤灯,伏案执笔,潜行修书,足遍天下。人言:学医难,行医难,编本草更难。李时珍却知难而进,开启了行医之路,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观李时珍历遍天下,品读他正心修书、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仿佛也穿越古今,遇见了李时珍坚定不移的背影,踏上了他求真务实的足迹。李时珍的精神并没有因时间的远去而泯灭于历史的长河,相反,他永远都是一颗不改颜色的孤星,闪烁着、奉献着、光明着。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奇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远行万里,俯身求序,为得一书,勘误十年。李时珍晚年为能刊刻医书,不远万里找到了明朝文学泰斗王世英。请他作序,见面后,二人皆认为此书关系重大,应谨慎勘查。为民众而修本草的李时珍,再次花费十年光阴,怀平生夙愿,查历代典籍,历寒来暑往,修订《本草纲目》。“寿国以寿万民,寿万民以寿国。”李时珍开拓创新,关心民生。他不仅是古代的医学先贤,更是当今精诚为民的楷模。

  “医者贵在格物也”,对李时珍来说,格物致知不只是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更是为天下百姓健康探求真理,为编纂出一部能帮助人民的书籍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医精诚,精诚于国家,精诚于民族,更精诚于百姓。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2-09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2-10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05-22

典籍里的中国的观后感05-20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优]05-24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9篇01-02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2篇03-16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9篇06-13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5篇06-16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5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