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5-09-18 10:47: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读史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

  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可以使人大气,可以使人坦然。

  这个暑假,我读了由司马迁所著 《史记 》改编的《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 这本书。读完书,我闭上眼睛,书里的历史画面在脑中得以浮现。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纷纷登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颠沛流离;楚庄王知错能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知人善任。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晋文公重耳和越王勾践。重耳被人陷害,逃到其他国家去,他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九年,才回到晋国当国君。回国后,他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就连答应楚成王的"退避三舍",重耳也一丝不苟地做到了。而越王勾践在一次战役中没有听取谋士的建议,差点导致越国灭亡。回国后,他无论是坐卧还是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被吴国围困的苦,他还放下国君的身段,与众百姓处在一起。他礼下贤士、救济贫穷——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读完这本书,我从书中这五人身上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不要因私事误了大事;要知恩图报,一切以大局为重;要奋发图强,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

  只有学习历史,才能深入了解历史。如果不好好学习,你就会被别人超越。想要做一个强者,你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取长补短,努力追逐。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2

  八月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山西雁门关,车行一路群山连绵,虽然绿色覆盖,但和南方的山脉比起,总透着一股苍凉。坐在车里,脑海中浮现的是《少年读史记》中赵国名将李牧、汉高祖刘邦、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想到马上就能看到这见证几千年历史的`雁门关,心里很激动……

  下了车,站在明月楼前,大路的两边一字排开杨家将和杨门女将,骑在马上,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穿过明月楼是雁门寨,沿着斜坡往上走前面就是边贸街,古时候这里是关外和关内物资交换的地方。走出边贸街,从瓮城穿过时,脚下的古道已经被磨的异常光滑,深深的车辙印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车水马龙。出了瓮城,右手边是关帝庙,而左手边就是“地利门”。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过了“关署”,就到了“天险门”,雄伟、震撼!站在“天险门”上,真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城楼下有好几孔窑洞,帝王洞、将军洞、公主洞……历代22位帝王、李牧、霍去病等22位大将以及汉昭君等5位出塞的公主都曾在此居住过。我们拾阶而上,站在雁门关的城墙上,看着群山中绵延起伏的明长城、烽火台,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万里长城重要关口的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留下了太多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了。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站在这原先只在书上看见名字的古迹前,李牧大破匈奴,昭君回望关内、杨家将誓守边关,保卫家园……一幕幕场景仿佛从书中腾空而起,浮现眼前……

  一座“雁门关”,半部中国军事史-——无数英烈勇士的鲜血铸就了这漫漫雄关,今天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铭记历史,负重前行!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3

  这个寒假,我读了《少年读史记-应对时局的智者》这本书,领略到了这些历史名人的智慧和谋略,在他们的事迹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

  书中“英勇刺秦王——荆轲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荆轲的勇气让我非常敬佩。太子丹害怕秦国进攻燕国,于是派勇士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很有谋略,他假装献给秦王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却借机刺杀秦王。他刺杀秦王虽然失败了,但他的侠义行为名垂千古,被后人称颂。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刺行秦王的路途上吟出来的一首诗。重情重义的荆柯为了完成太子丹的重托,明明知道必死无疑,仍然勇往直前,他的这种勇气是我久久不能平静。同时田光和樊於期两人,他们也是是俩位忠臣志士,为了完成刺杀秦王的事,他们也勇敢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荆轲刺秦王虽然没有成功,但荆轲的勇气鼓舞了我。平时的我有些胆小,面对难题有时胆怯。面对跳绳二连跳的任务胆怯了,认为自己无法完成。甚至有时上课时连举手都会胆怯,真不应该呀,我也应该学学荆轲的勇气,任何一件事,当你有勇气要做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同学们,勇气可以战胜一切,更足以让我们傲视人生。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4

  我最近看了一本张嘉骅写的《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它是根据司马迁《史记》里的人物故事进行改编的,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精彩纷呈,描写的人物生动形象,主要写了孙膑、子贡、商鞅等一批春秋战国时代辩士们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活灵活现,使我身临其境。读到“轮椅上的军事家”这一节时,我仿佛看到孙膑被残忍的挖去膝盖骨,历经磨难,终于成为军师,打败了庞涓。读到“寸舌动天下” 这一节时,我仿佛看到子贡成功游说众国,保护鲁国,最后成就了大业。读到“秦国大将”这一节,我仿佛看到曾经杀敌无数的白起正在与敌军搏斗……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苏秦合纵和张仪连横的故事了。苏秦曾拜鬼谷子为师,出师后四处游荡,卖弄口舌,却没有半点成绩,被世人讥笑。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断努力,最终获得了六国相印,组建了六国联盟,完成了合纵计划,共同对抗秦国。秦国因此不敢攻击六国,于是天下安定了十五年。张仪也是鬼谷子的弟子,出师后投奔秦国,担任秦国宰相。他也同样擅长辩术,主张的是连横策略。他首先说服魏国使其叛变,接着接连说服数国,合纵联盟就这样不攻而破了。秦国因此统一天下,战争平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了战争如此残酷,和平是多么的珍贵,能言善辩的辩士们,有时胜于雄兵百万,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读了这本书,使我知道了乱世的百姓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要珍惜和平时代的生活,向辩士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语言与口才和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少年读史记》带着我们穿越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兵荒马乱,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民不浮生,让我们看到了辩士们的纵横天下,故事精彩纷呈,让我们继续去阅读吧!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5

  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史记》有着极高的评价,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看出《史记》是多么的出色。

  但是,《史记》是文言文,像我这样大的孩子,有点看不明白。令人高兴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少年读史记》这一系列书籍,把文言文翻译成了简明易懂的白话文,让我们能够轻松的读懂《史记》。

  这本书的主题是绝世英才的风范,里面有一个个战国时期的'小故事,比如有:应侯范雎的故事、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田单复国的故事……

  这一个个小故事,都表明在战国时期,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被君王重用。为了让我们悟出更多的隐藏含义或道理,《少年读史记》每个章节都会有"三分钟读懂历史关键"这一栏。用一些古人对人物的评价,透析人物形象,并且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告诉大家关键点,对故事进行解读。最后,还会告诉大家通过这件事得到的道理。

  每个章节还会有史记原典整理,就是用《史记》中这章的一些原话,让我们读到原汁原味的古籍,其中较难理解的词语会有注释,后面还有这段话的翻译。每一章最后一栏,就是词语收藏夹,有的是文章中出现的词语,有的是对文章事例总结的词语,紧随的有这些词语的例句,让我们学习掌握好词好句,希望我们能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6

  孙膑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后人,号称“兵学亚圣”,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但是他的一生命运坎坷,由于自己的才华被同门师兄弟庞涓所嫉妒,被庞涓陷害挖掉膝盖骨,失去了双脚。我想,此时的孙膑除了身体的疼痛,更严重的是心灵的创伤。但是一个无法站立的人,却能够在战场上指挥亿万大军,成为了杰出的军事家,依靠的是他坚强的`毅力和足智多谋的才华。

  在这篇故事中,让我领略到了孙膑兵法战略的厉害。比如“赛马”,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和对方的上等马比;用上等马和对方的中等马比;用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这样一来,田忌就只有第一轮回输了比赛,其他两个轮回必胜,最终轻松的取得了胜利。还有著名的“围魏救赵”,孙膑说:“想把一团乱的东西解开,不能东拉西扯;在一旁劝架,也不能劝着劝着就掺合进去。避实就虚,出其不意,一旦形式产生变化,问题自然就会解决。”最终田忌将军采取了孙膑的战略,利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一定派出的是精锐部队,而留在国内的是老弱病残的推理,没有直接出兵去救赵国,而是攻打魏国老巢,魏国的精锐部队听到这一消息,立马打道回府救自己的国家。这样一来,既解了赵国被围攻的危机,又让魏国疲于奔命,一举两得。从这些战略中,足以看出来孙膑是一位足智多谋,精通兵法的军师。最后的“马陵之战”,孙膑依旧利用高超的计谋将陷害自己的仇敌庞涓一举歼灭,万箭复仇。

  作者最后写到,当太史公司马迁遭受宫刑时,不愿意苟活在世,是孙膑这类人物的故事激励了他,让他勇敢地活下来,最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读完这篇故事我有两点感受很深刻:一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一定不要放弃自己,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二是《史记》真的很有趣,书中不仅仅可以学到许多才智超人战略故事,还有故事人物的许多优良品质值得我去学习。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7

  今天我读《少年读史记》中非常经典的两篇:《乱世中的超级辩士——苏秦合纵的故事》和《各个击破——张仪连横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两千年前在战国发生的事情和今天有那么的相似。

  苏秦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辩士,这个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他在家刻苦读了好多书,“头悬梁锥刺股”就是讲他读书的事情。苏秦到了秦国,想得到国王的'赏识,可他不但没有得到亲王的重用,还被侮辱了,他决心去其他六国。他用油嘴滑舌的方法把除去秦国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这叫合纵去抗击秦国。秦王被吓到了,他原来立志想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但苏秦已经联合了六国,不敢惹了。这样的太平日子过了十五年。苏秦死后,这个联盟的秘书长没有了,大家又开始心怀鬼胎。

  苏秦有个师弟叫张仪,也是一个辩士,他用欺骗的战术组织了连横,让秦王送土地给楚国,再联合齐国攻打楚国。再把楚怀王抓起来,去打韩国、齐国。张仪又挑拨燕国和赵国的关系。这样原来结盟的六国被瓦解了,后来被秦国一个一个打败了。

  合纵连横是发生在两千年前的古代战国,但在今天,美国要和我们打贸易战,处处限制中国的发展,我们中国也在采用类似合纵的战略,用“一带一路”来交朋友,帮助大家来发展经济,建设国家。我中国的朋友多了,美国就不能欺负我们了。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8

  相将暗斗,诸侯争霸,诸子游说。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位皇帝,将相王侯,儒林游侠。鲁迅曾以“史家以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评价他。

  不错,这就是史记,但今日说的是《少年读史记》。由于史记青少年难以理解,所以他专门为青少年所提供的。

  少年读史记共有五本,分别为天子与诸侯,国难思良将,诸子渝百家,士人的绝唱。每一本都介绍不同的职业。上至皇帝,下至游侠,每一篇故事都扣人心弦,还讲述了战国时期的乱世纷争,大到诸侯争霸,小到诸子游说。我想这就是他被士人称赞至今的原因吧!

  天子与诸侯讲述的是各个朝代的皇帝,尽管这本书没有面面俱到的写全各位皇帝,但写时却没有参杂私人情感,只发表了看法。有大禹治水,秦统六国等等流传千古的`故事。

  谋臣与名相介绍了帝王左右的清官,好不客气的说,没有他们,帝王将不在是帝王,他们就是左膀右臂。但其中却很少有人善终。例如萧何、李斯全被处死。

  国难思良将说的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时代的混乱,是他们有机会成为大英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信,自己保家卫国图名利,被萧何摆了一道。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诸子与百家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其中描述了诸子游说各国,名扬天下的故事。我最喜欢下面这段话: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朽个矣,独其言在儿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生藏若虚,君子盛德,容颜若愚。去子娇气与多欲,态色,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你,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飞,鱼吾知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纶,飞者可以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古人多么伟大,定下的规矩从未改变。不得不敬佩古人竟能用文字来现显,了不起!

  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成为张良这样有学识渊博的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9

  《田单复国》的故事你听说了吗?说的是田单在燕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不仅没有惊慌失措,而且仅凭一城之力使用让人拍案叫绝的火牛阵,打败了燕军,收复了被夺的七十几座城池。是啊,人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消亡!只要像田单一样不仅拥有勇气,而且拥有智慧,才能出奇制胜。

  《田单复国》,这是我暑假里读过一本叫《少年读史记》里的一篇故事。《少年读史记》这本书精选了一些经典的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并深有感触!

  书中记载了《史记》中的一段:李牧是赵国北部边防的良将,长期驻守在代县与雁门一带,防备匈奴入侵。他对士兵们非常好,每天都X牛羊慰劳士兵,他规定:匈奴来犯时不许出战。几年下来,赵军没有任何损失。可是赵王忍不下去了,派别人替代李牧。每次匈奴来犯时必定迎战,但是失败次数居多。无奈之下只好再召回李牧。李牧依旧故我。将士们都闲得发慌,纷纷表示愿意一战。李牧知道军心可用,便精选十五万大军大败匈奴。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边境。这说明打仗就好比拉门闸。方法对了,一根手指就可以轻易地拉开,方法错了,两只手都拉不开。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也是有技巧的。有时候讲究技巧,才能事半功倍,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著名的《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也出现在这本书中: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获得一件至宝——和氏璧,于是骗赵王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明知有诈,但碍于秦国强大,不得不答应。正当国君束手无策之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担任护璧使者,前去秦国。蔺相如不畏强权,宁可璧玉破碎,也要维护国家尊严,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最后保住了和氏璧,并全身而退。蔺相如是整个历史长河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的代表。历史上还有无数像蔺相如一样英雄人物,像项羽、岳飞、诸葛亮、周瑜……之所以有他们精彩的故事,才有了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中国历史!

  读了《少年读史记》,我体会到了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精选的历史故事生动地讲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演变,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面貌,生动形象地再现一系列历史人物,使我懂得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这真是:读史记,成大器!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0

  在这次的暑假里我读了《少年读史记》,他一共有六册,我读的是其中的一册《辩士纵横天下》本书从春秋到战国一共描绘了13位人物,有孙膑,吴起,子贡,商鞅,孟尝君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信陵君。在《情义》这篇故事当中,信陵君前去拜访老人家赢侯,赢侯暗中观察信陵君的神态,而信陵君非常尊重他,脸上没有一丝着急的神色,从而看出信陵君礼贤下士;而赢侯又要去拜访老朋友朱亥,赢侯并继续观察信陵君的`神色,但信陵君却一点也不嫌麻烦,从而看出信陵君礼上加礼,我还能看出信陵君仁而下士,闻过即改,即有美德,又有才能,有情有义,他还能充分开掘和运用人才,以及如何正确的判断形势。

  其次我还喜欢孙膑,虽然孙膑被自己的同学庞涓废掉了双腿,但是孙膑借用了魏国与赵国攻打韩国这个时机用万箭复仇这个计策杀死了庞涓,从而能看出孙膑是一个出奇制胜,计策多端,变化莫测,能将敌人一网打尽的军事家,政治家。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1

  暑假里,我上《阅读与写作》课时,老师让我们找一本自已喜爱的书看,然后写读后感。于是,我选了司马迁写的《史记》,在《史记》中选中前十八篇,而十八篇都是关于辩士的。

  看完关于辩士的文章,我终于知道为何有句话叫:辩士纵横天下了。

  比如说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命运坎坷,因为有才华而遭人嫉恨,被自己的同窗庞涓,挖去了膝盖,变成了一个无法站立的'人。但老天给了他一个机会。齐国大将很欣赏孙膑,并把它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为军师,孙膑借用了魏国与赵国攻打韩国这个机会,用万箭复仇这个计谋杀死了庞涓,凭借自己的口才与兵法的见解报了自己的仇。并大败魏国。将魏国太子申俘虏回国,也使孙膑名声大噪,他的兵书流传后世。

  看完孙膑的故事,让我知道即使身陷困境,也不要颓废,坚持本心,相信一定有岀人头地的一天。让我也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前人的智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2

  战国乱世中的辩士,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撼动天下格局。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当属苏秦和张仪这两位纵横家。

  苏秦推行的是合纵之计,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而与之针锋相对的,便是张仪的连横策略,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这样,一个时代,出现了两个风云天下的纵横家。

  苏秦年少时拜入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权术,学成之后便奔波于天下,游说各国。但是屡屡被拒,直至遇到燕文侯,才真正走上了自己的合纵之路。六国在苏秦的游说之下,建立了合纵盟约,苏秦身为“纵约长”,身挂六国相印,好不风光。

  苏秦此人,未得志前,不惧亲友的冷淡,旁人的讥讽,从未埋怨,此其宽也;他在艰难的境况下,仍能以“锥刺股”的方式来苦学,此其韧也;他的合纵之策,使得六国联盟抗秦,换取了十五年的和平,此其功也;他虽然行事诡谲,但是自始至终效忠于燕王,不惜死间齐国,此其忠也;他达到人生巅峰后,重金赏赐身边的亲友,对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也不计前嫌,此其义也。

  因此我认为,苏秦一生心怀天下,待人以宽,勤学有韧,立下安世之功,尽到为臣之忠,有情有义。这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张仪是苏秦的同门师兄,苏秦一直觉得自己比不上张仪。张仪和苏秦一样,在得志之前有过落魄卑微的痛楚,他的境遇比之苏秦更甚,被楚相质疑窃玉而遭受拷打,在饱受耻辱后还安慰自己“舌在足矣”。投奔同学苏秦,又被设计食仆妾之食,无奈之下只好奔秦。此时的秦国已经不是昔日苏秦投奔的那个秦国了,一方面,国力日渐强盛;另一方面,当时六国合纵的局面让秦惠王感受到了压力。可以说, 张仪的绝境在秦国得以回生,秦君识才,从此有了秦相张仪。张仪殚精竭虑地要使苏秦的合纵之盟分崩离析,他设计说服魏国臣服于秦,实行自己的连横策略,让各国投秦背约。张仪的智慧超群,他以六百里之地欺骗楚王,再次被楚王拘禁后,竟还能买通近臣游说楚王爱妾,仍毫发无损地离开了楚国,还让楚加入了连横行列。我认为张仪对楚国的欺诈,或许也和他曾在楚国遭受的屈辱相关,算是给自己报仇了。他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谋略,多次把死路走成了生路;他凭借超前的'战略眼光,以连横之策将诸侯国间的合纵之约各个击破,为秦国的强大和一统六国夯实基础。

  苏秦当初故意为难张仪,就是为了逼他投奔秦国,激发他的斗志。从始至终,苏秦都欣赏张仪的才华。而张仪在明白苏秦让自己奔秦的真相后,也阻止了秦国出兵赵国,为苏秦的合纵策略争取了时间。二人纵横捭阖,操纵着天下格局,无怪乎司马迁叹曰“真倾危之士哉”!我很欣赏他们之间的对抗与合作,比之孙膑与庞涓的同门相杀,这才是英雄之间真正的较量。

  他们在人生最苦的时候,都未曾自怨自艾,而是坚持努力;他们一生所行之事,都是为国尽忠,心怀天下。苏秦和张仪式是两个了不起的人,他们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江山社稷。二人在史书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成为了后世不朽的传说。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3

  作为一本经典的中国史书,《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少年读者,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史书,它还包含了许多历史故事、传说和典故。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同时,这本书中许多启示性的故事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君子不器,不可以言志”、“有志者事竟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等,这些故事和警句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读史记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我开始慢慢发现,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和事件都有其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对历史的认知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而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思考,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此外,读史记还帮助我培养了一种追求真理、正义和公正的价值观。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到底。这些人物的精神和信念,对我很有启示,让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少年读史记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也影响了我的思想和价值观。我相信,这本书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让我走得更远更高。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4

  在这次的暑假里我读了《少年读史记》,他一共有六册,我读的是其中的一册《辩士纵横天下》

  本书从春秋到战国一共描绘了13位人物,有孙膑,吴起,子贡,商鞅,孟尝君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信陵君。在《情义》这篇故事当中,信陵君前去拜访老人家赢侯,赢侯暗中观察信陵君的神态,而信陵君非常尊重他,脸上没有一丝着急的神色,从而看出信陵君礼贤下士;而赢侯又要去拜访老朋友朱亥,赢侯并继续观察信陵君的神色,但信陵君却一点也不嫌麻烦,从而看出信陵君礼上加礼,我还能看出信陵君仁而下士,闻过即改,即有美德,又有才能,有情有义,他还能充分发掘和运用人才,以及如何正确的判断形势。

  其次我还喜欢孙膑,虽然孙膑被自己的同学庞涓废掉了双腿,但是孙膑借用了魏国与赵国攻打韩国这个机会用万箭复仇这个计谋杀死了庞涓,从而能看出孙膑是一个出奇制胜,计谋多端,变化莫测,能将敌人一网打尽的军事家,政治家。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前人的智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5

  《史记》是一代名家的经典之作,鲁迅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中国的文史学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而《少年读史记》则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展现了这本历史巨著,让我们受益匪浅,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中国的历史实属一大瑰宝,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国有着无比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少年读史记》则是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几十万字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蔺相如的故事。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史官记载:“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而蔺相如却勇敢的站上前来,当赵王处于窘境之中时使秦王被迫击缶。在秦国众臣要求以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的时候,蔺相如提出由秦国的首都咸阳城作为交换,让秦王占不了上风,才让赵王夺回了颜面。不管对外还是对内,蔺相如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廉颇的礼让,反映出他一心为国的崇高思想。从蔺相如的事迹我们可以读出两点:一是真正的勇是以理服人的;二是真正的勇,并非一味向前,有时候也要懂得退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样张弛有度、宽严相济的处事原则吗?

  此外我对齐桓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可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生活贪图享乐,晚年又骄傲自满,但是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就霸业,这只因为他用对了人。管仲是齐国的佐相,他处处为大局着想,辅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和管仲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由此来看,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用人之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成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创造出巨大的活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从三顾茅庐到四面楚歌,从邯郸学步到掩耳盗铃,每一个历史故事,每一段历史时间,都是人类文明点滴的积累,都是人们与文明对话的内容。这让我们不再去重复前人的错误,总结古人的成功经验,使我们面对问题时可以有经验借鉴,从而更加从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历史是思想之学,它培育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历史是创新之学,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历史是智慧之学,它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激发我们有所作为……

  让我们承载着历史这座巨轮,划起改革创新的双桨,迎着时代的巨浪,到达美好灿烂的未来。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少年读史记》读书笔记12-07

少年读史记读书笔记09-12

《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读后感09-27

读《史记》有感10-29

史记读后感11-23

史记的读后感11-01

史记读后感03-30

《史记》读后感06-29

[经典]史记读后感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