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3-08-26 12:42: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通用)读红楼梦有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变化过程为背景,讲述了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凄美又动人,还把许多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深有感触。

  先说男主人公贾宝玉吧,我觉得他十分可怜。他与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情窦初开而后彼此相爱。可是他们纯粹的爱情,没有得到祝福,凤姐还狠心地使用调包计欺骗贾宝玉,使他娶了薛宝钗为妻,导致最后有了贾宝玉循入空门的悲惨结局。

  女主人公林黛玉因母亲早逝而一直寄宿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里她结识了贾宝玉,她一直很关心他,可以说她是整个大观园里最爱贾宝玉的人。她很聪慧,绝对是大观园的姐妹们公认的诗才最好的女子。她多愁善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得知宝玉娶宝钗的她悲泣身亡。可怜啊!这对彼此相爱的有情人最终没能成眷属!不过说句实在话,要是一开始黛玉就好好养病,保重自己的身体,没有那么多愁绪萦绕心中,贾母倒有可能同意她和宝玉的亲事呢!

  其实,我觉得薛宝钗才是《红楼梦》中最悲惨的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顺应者,她的沉稳乖巧博得老祖宗的喜爱,虽成为了宝二奶奶,但又有什么用呢?她没有被宝玉珍爱过,他没有经历过真诚的.爱情,虽然她也爱宝玉,而且经常劝宝玉用功读书,考取功名,但宝玉对功名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宝钗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她的人生也是可悲的!

  读完《红楼梦》,我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并在心底为他们感到不公平。但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还是努力做好自己,一切顺其自然吧!

读红楼梦有感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一段青涩的奇梦。它并不只是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荣化走向衰败的生活,也是在控拆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无耻与堕落,《红楼梦》展现的是一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边是金玉良缘,一边又是木石前盟,这声为爱的较量让宝黛钗三人落下了终生遗憾。

  “闲静时似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宝玉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了聪明多才,美貌休弱的绝代佳人——林黛玉。在黛玉葬花中,她哭泣地吟诵《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谁知道她此时此刻的痛苦,有谁能够明白她的思绪,那是一个世俗人所体会不到的,她不愿混浊之水污染了美丽的花。说话尖酸刻薄的她含有一个脆弱善良的心,有着她对生命的珍惜。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这就是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钗》中金钗因冤枉,耻辱跳井而死,一朵开放的花就这样凋零,十几岁少女的死在冷漠的`薛宝钗眼里并不算什么,她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边贪玩,失了脚才掉进去的,她拘了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玩玩逛逛。岂有这么大气的理!纵然有这么大的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一朵鲜花的凋零在她眼里只是芝麻大的小事,外表端庄稳重的她含有一颗冷漠无情的心。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忘两不知。“林黛玉就在贾宝玉的婚庆敲锣中离开了人世,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经历了痛苦的离别,林黛玉离开了那个钟爱她,她也钟爱的人,带着那“甜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梦中的伴侣。宝玉是她永远的遗憾,永世的伤痛《红楼梦》一场泪与血的爱情悲剧,一段梦之奇缘。

读红楼梦有感3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有《再被狐狸骗一次》、《时代广场的蟋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其中,《红楼梦》

  我比较喜欢。

  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花了十年终于创作出《红楼梦》这本巨著。这本书以封建社会贾府的

  兴衰为重要线索,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故事。

  书中有贾宝玉的待人单纯,林黛玉的忧郁,薛宝钗的大方,王熙凤的心狠手辣。总之,文中人物很多,但都有不同的性格。这让《红楼梦》变得很有趣。

  刘姥姥游大观园是《红楼梦》的`著名片段,也是书中一个重要情节。此时,正是贾府最兴旺的时候,刘姥姥像小丑一样逗得大家不禁哈哈

  笑。同时,刘姥姥也十分幽默,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有很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等。

  文中林黛玉一开始十分嫉妒薛宝钗,但后来便慢慢开始敬佩薛宝钗。因为有一次,林黛玉说错了话,被薛宝钗私下“教训”了一顿,这“教训”反而让林黛玉觉得薛宝钗厚道有德。在林黛玉生病比较严重的时候,连门都不能出,只能在屋子里养病,薛宝钗竟然来看了她,林黛玉便对薛宝钗很感激。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了林黛玉心地纯洁无暇和薛宝钗很会为人处世。

  《红楼梦》真是一本好书,有时间我还会再去品读。

读红楼梦有感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书的名言很多,有一句是说书可治愚,“书犹药也,且读可治愚。”

  《红楼梦。》不同于《,三国》《水浒》的情节和人物单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是众多人物活动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型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作品对现代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败,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等及制度以及与些个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社会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难以衡量,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夭折了。黛玉死后,他出家了。

  林黛玉出身侯们,父母早逝,他十分高傲,但体弱多病,给人一种病态美,他是宝玉的知己,最后她含泪而死。

  薛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且“得,工,容”俱全,最后虽然与宝玉成亲,但没能得到幸福。王熙凤口齿伶俐,心机又深,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最后落个抄家的落场。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一生写了篇著作《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5

  缘起缘灭,终觉梦一场。拾笔写一纸荒唐言,痴人我解其中味。道不尽三千红楼泪,赎不回一世苦命缘。曹先生拂尘写下惊世揄扬之作,不过是求大千一人能懂其中辛酸罢?

  这本就是一场荒唐可悲的梦,且让后人在梦中解其味。且让人我掀开风月宝鉴的书帘,翻阅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叫绝于王熙凤风骚泼辣的鲜明性格,伤感于宝黛爱情的悲惨终局,沉湎于昏暗封建的社会现实。

  混沌乱世,是容不下世间空灵凄美的爱情吗?如若不是,那苍天何苦折磨了一双薄命儿女?一个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贾府中寄人篱下,步步为营,诚然,起初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高傲敏感,说话尖酸刻薄的纤弱女子,只是只是,黛玉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待你慢慢品味,才会惊觉在她纤弱细致的外表下多么善良灵慧。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多么孤傲,总会有一双手卸下她心中的`保护色,触及其内心的脆弱。这个人,便是宝玉。他懂她,他爱她。他们对诗寻乐,他们在树下互吐衷肠,他们嬉戏玩耍,他们感情交织缠绵。问世间情为何物,宝黛之恋即是正解。只怪命运红尘太残忍。这一边宝玉宝钗大婚,那一边林黛玉卧病在床,凄凉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那一刻的他们,仿佛隔了一世那么遥远。怨天怨地怨宿命,念花念树念黛玉。无奈宝玉再怎么后悔苦恼,也终是阴阳相隔,最后为僧以了尘缘。

  纵使命运薄如蝉翼,这世间的真情却高比山,深似海。我常说,生活有遗憾,总是好的。也许这样的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怀念。但是这一切,怕是比残酷命运更可怕更昏暗的封建社会所导致。高高在上的权贵,一成不变的制度,岂容你偏僻叛逆?这冷暖自知的大观园,哪一个人不是小心翼翼,步履维艰?那精明强干的王熙凤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又何况其他呢?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那让世人品味的不只是它错综复杂的感情,还有就是那百变不离其宗的社会现实。那金陵贵族从鼎盛走向衰亡,而扼杀掉人性的封建社会也终在穷途末路中走向灭亡。

  春光芊绵也叹世态炎凉,白云苍狗只道岁月无常。几百年前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当初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昏暗的社会,在如今难道也只是一个梦吗?一个强大繁荣的家族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一个社会的灭亡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的我们不再受封建的束缚,却摆脱不了社会的现实。我们敢恨敢恨,我们在情与理中交织,我们处事不惊,我们总会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只希望,这是一个美梦。

  三生河畔的林黛玉还在等待着什么,而世人已读完这一世红楼。流过多少辛酸泪,梦中已解千百味。缘分天注定,命运总多情。我知道的,在漫漫人生路,总会再品一品其中滋味,梦一梦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6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笔下,有了潇洒不羁的贾宝玉,娇嫩柔弱的林黛玉,他们二人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从而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体纤弱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竟慢慢与顽劣多情的贾宝玉相恋,但由于王熙凤从中作梗,使用了调包计,让误以为娶得是黛玉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伤心过度,吐血而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这是一个凄凉而又忧伤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将生活想象的太过一帆风顺、太过美好浪漫,从而让他们经不起考验,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浪漫,它也充满了很多的磨砺,浪漫美好最终也会被消磨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就是由于林黛玉将生活想象的太过简单,从而受不了打击,含怨离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回忆,尽管很短暂细小,但却可以深入人心。他们既能相遇,就代表他们是有缘的,但他们依然没能成为这幸福的应运者,反而变成了这轮回之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委婉的爱情,任谁都不好改变。即使宝钗再伤痛;袭人再怨恨;金钏再痛楚,可她们终究还是这部戏的匆匆过路人……

读红楼梦有感7

  淡淡的月光下,一股凄厉的风飘过,幽灵在贾府徘徊,似乎永无宁日。

  初读《红楼梦》,总觉得它如一泻千里的月光,淡淡地洒在大自然中,轻轻地、幽幽地,细细品味之后,就渐渐能欣赏出这美妙的月景了。

  林黛玉,正如淡淡月光下的小湖一般幽静、明澈。她娇弱清丽,总是忧郁哀婉、孤标傲世,同时她又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贾府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就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她得到了贾宝玉的倾心爱恋,不过,这也促使她的悲惨命运了酿成。由于在当时的社会中贾宝玉的祖母、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宝玉的前途,于是就促成宝玉和宝钗成亲。这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痴情的黛玉无奈在忧伤中死去。月光还是淡淡的,小湖还是平静又柔软,只是笼罩着无比幽怨的气息。

  贾宝玉,像月光静泻下的丛林。总想用自己的躯体来接住直泻而下的月光,但却留下了昏暗的黑影。他追求随心所欲的率性生活,虽然幼稚,却有很执着的清高脱俗。正因为如此,他倾心怜爱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他们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为知己,但在家长们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宝玉与宝钗成了亲。终于,宝玉也在悲与恨中选择了离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这是何等的悲痛!当时的社会竟然是如此的残酷!月光还是淡淡的,丛林还是勇敢地接住月光,是那么的坚决,那么的执着……

  王熙凤,自然似月光尽情地洒在山川里,那样的直率,潇洒。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并精通权术,也因此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她是一个爽朗大度的人,以其谈笑风生赢得老少尊卑的喜悦;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但就是这么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也有其艰难窘迫之时,她不仅曾遭到罩衣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因辛劳力拙而死去。可悲,似淡月朗照山川!

  我站在月光下,漫步于贾府之中,思绪也随月光一同静泻:为什么是拆离而不是成全呢?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争呢?为什么是残忍而不是博爱呢?……太多的为什么了,才会酿成如此悲剧,让你心无宁日啊!正是这不完美的情节和结构的安排,才凸现出它鲜明的个性、飞扬的灵彩,使它成为不朽的杰作。

  月光还是轻轻地,静静地,淡淡的……

读红楼梦有感8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红楼一梦,幻灭了赤子的梦境,幻灭了“无故寻仇觅恨”的乌托邦,既留给世人一个难圆的恨,又给了赤子们最好的结局。

  红楼一梦,幻灭了赤子青春永恒的梦。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们都处于转瞬即逝的青春年华,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可以不用考虑仕途经济,可以一心一意地经营感情世界,但是,这样的时间状态,它又能持续多久?它是如此短暂,以至于成了那遗恨。

  时间,不可能凝固,时间的流逝意味着青春的逝去,他们终将远离这青春年华,成为他们父母的`样子。黛玉看到花儿都被风吹落,她要去葬花,葬花的时候,她涕泣涟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也恸倒于山坡之上,怀里的落花撒了一地。他想到,黛玉终将归于无可寻觅之时,那他人呢?他们也终将归于无可寻觅之时;那时候,宝玉自己又会在哪里?将来,这树,这园,这花,这柳,又不知去了哪里。

  古往今来,美好的事物终将转瞬即逝,时间和生命,是如此的矛盾和悲伤。既然,青春和爱情像春花一般明媚和鲜艳,他就总有凋谢和飘零的时候,是体验它瞬间的绚烂多彩,还是哀叹它的转瞬即逝?是把握短暂的生命热情,还是哀叹没有所谓的永恒?

  红楼一梦,幻灭了赤子清净乌托邦的梦。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心理基础,是他们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所谓仕途经济,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人”:向外拓展人生,能够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们所厌恶的,是那污浊的成人世界,他们所向往的,是一个乌托邦,既然是“乌托邦”,它就注定是虚幻的,永远不可能有圆满的归宿;但那乌托邦也是真实的,它寄托着我们每个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我们少年的梦。

  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年会成长为油腻中年,然后逐渐衰老,最终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但是,无论怎样,请在这个一切价值被金钱和权利挤得透不过气的世界里,给自己留一个理想的天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然而,红楼一梦,却又恰恰成全了赤子浪漫的梦。红楼曲终,宝黛钗三人的爱情,都最终无果。但试想,如果宝玉和黛玉结合,事情又会怎么样呢?

  宝玉曾经说过,“女孩儿没有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很多不好的毛病来。虽然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仅是鱼眼睛了”。可是另一方面,他听说林妹妹许配给他时,又说,“真乃是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畅心满意的事了”。

  林黛玉没有嫁的时候,是颗光彩夺目的宝珠,等到出嫁了,会不会也变成一颗死珠子,鱼眼睛?宝玉对于这样的黛玉,会不会厌倦?他们可能会生几个孩子,对子女、对父母、对家族,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假设他们有一个儿子,这孩子也和宝玉当年一样,喜欢女孩子的胭脂,一天到晚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无所事事,不爱看书,没有追求,作为父亲的贾宝玉,他又会不会焦虑?他会不会骂:“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你就不会出去做点事情?”

  也许,宝玉会活成贾政,一个无趣的父亲。黛玉,也再也不可能没事儿多愁善感,琐碎的现实生活,终将磨灭他们心中的浪漫。在高鹗整理的红楼梦中,黛玉焚稿吐血而死,让宝玉和黛玉不必直面庸常而缺乏诗意的人生,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幸运而又不幸的是,红楼梦后四十回,已经散佚,不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结局,都可以说:“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正是这红楼梦的残缺,造就了它永恒的美感,造就了每个人心中,赤子之梦的鲜活。

读红楼梦有感9

  《红楼梦》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学时,对它就耳熟能详,因为老师常常提到四大名著,有时还会顺带讲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不知为何从没看过四大名著的我却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正因如此我便让爸爸给买了一本。

  《红楼梦》主要描述荣宁二府由胜极而衰的历史。从原本便兴盛的荣宁二府到“元春蒙恩受晋封”更是锦上添花,荣宠之至再到后来家道日衰,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真实演绎了中国古代贵族家庭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所以说《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从《红楼梦》中一位重要的人物王熙凤来看,荣宁二府内勾心斗角,赌、偷、骗横行,龌蹉之极,充分暴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腐朽及道德的`沦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分明,上下级的生活境况可谓是天壤之别。其中许多人物都是表里不一:明面上做的尽善尽美,背地里却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那些人总带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又隐藏着何种真实的面目?那虚伪的面目下又是怎样权利与欲望交织而成的扭曲的面容。现在,在当代那些官场之中不也是如此的?

  《红楼梦》中生动形象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红楼梦》也预示了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的走向崩溃。那么试想一下,如果现今的社会,官场再如此腐败下去,那腐朽的历史会重演吗?

读红楼梦有感10

  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好了许多。我闲着没事做,便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红楼梦》坐在沙发上细细品读。《红楼梦》是我看过很多遍的,可每看过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它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其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薛宝钗三个人的感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试,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但最终贾宝玉却在半清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的“金玉良缘”的薛宝钗。而林黛玉终只有在落得焚稿断痴魂,旧离恨天。当贾宝玉清醒后,发现所娶之人并不是林黛玉,便丢下怀孕的薛宝钗独守空闺,离家出走当和尚。其它主配角皆红颜薄命。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终没落。

  读了之后,心头觉得酸酸的,为四大家族的衰落而悲伤,为当时社会的.黑暗而痛心,这本书还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我小心翼翼的把《红楼梦》放进书柜,看着蓝天白云,心情竟然舒畅了许多。

读红楼梦有感11

  在《红楼梦》第十三章——《秋爽斋结海棠诗社》中,我明白了大观园中各姐妹平日里都喜欢写诗作乐,看见一些新奇的东西就忍不住吟诗。可是从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这三首诗中,我又能够明白林黛玉并不只是一个喜欢哭泣的女孩,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孩。这使我有点佩服她聪明过人。

  在本书第十六章——《慧紫鹃试探宝玉情》中我明白了聪明的紫鹃想让黛玉和宝玉的`这门婚事早办成,就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用一句假话去试探宝玉。宝玉却将假话信以为真,就很悲痛。看来,我预料的没错——宝玉对黛玉的情是真心的,没有半点假意。

  宝玉这种纯真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看了后,我十分激动,不知不觉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忘怀。

读红楼梦有感12

  阅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后给我的启发很大,这本名著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那悲凉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那里面为人刻薄,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王熙凤是贾母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她长着一双凤丹三角眼,两弯柳叶吊俏眉,她十分精明能干,深的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掌握着荣府大全,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她总是高高在上,她用她的口才和威势谄上欺下,用她的权利窃取财富,但她的泼辣狠毒也是她处处树立敌人。但不能否认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在拥有这庞大家族的荣府中,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她的聪明能干并没用用在好的地方,而是害了许多人。所以这个一世强人的王熙凤结局却十分凄惨,身陷牢狱之中,遭到丈夫的抛弃,得不到女儿消息,气火攻心,终于这个美丽而勇敢的.女强人在寒冷的牢狱中随着一滴滴鲜红的血液结束了她辉煌而又悲惨的一生。昔日那风光的王熙凤死后却连一个棺材都没有,只是用一张破草席卷起来扔到了乱坟场,就连这破草席也是她生前为了讨贾母欢心而接待的刘姥姥拿来的,虽然不是真心接待,但终究是帮了刘姥姥,所以刘姥姥非常感激她,最后还收养了她的女儿巧姐,这应该是她最后唯一肯帮助她的人了。而这个最后唯一帮助她的人是因为王熙凤对她有恩,如果王熙凤不处处与人为敌,处处害人,那么她应该也就不会有这样凄惨的下场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像王熙凤一样手握重权的人,应该正直做人,友善待人。不做贪污,犯法的事,不要成为当代的“王熙凤”,因为你所犯得错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你的下场会比王熙凤还要严重。

  而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做到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正直做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红楼梦有感13

  小时候,在家的影响和我的下,我对中国古典名著已了解一二,却惟独没有看过《红楼梦》,至今,我对它的好奇心还仍旧存在。

  为此,我便开始了解《红楼梦》。在我的理解中,我认为林黛玉的性格孤僻内向,说话心直口快,有时虽然会逗得大家哈哈一笑,但也有让人现丑的时候。她的性格使别人对他的看法不好,以为她小气,爱打小报告之类的。但薛宝钗和袭人就不一样了,薛宝钗为人豪爽、大方,不斤斤计较,有小姐之风范。袭人虽然是宝玉的侍人,但也不失礼仪,她为人善良,在丫环之中像姐姐一样。黛玉与她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后来我在询问朋友后得知,黛玉性格内向,是因为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感到很失自尊,也非常寂寞无助。所以,她整天都郁郁寡欢。薛宝钗和袭人对人好,是因为她们联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很了解别人的心思。再加上她们的.纯朴善良,使别人更加宠爱她们了。

  贾宝玉就像是一个呆子,虽然长得俊俏,但是没有读过书,外清而内浊,整天只与女孩们玩耍,缺乏大夫风范。

  现在看来,我的看法是与贾府上下的人一样,没有站在林黛玉的立场上想一起,只是盲目地做出判断。从此,我便开始同情林黛玉了。但她那一肚子的文章却是别人无可否认的,如果她生为男子,便可以考取功名,为家人争光添彩了。

  《红楼梦》真不愧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啊!

读红楼梦有感14

  成长是一支歌,由于不共的声调跟旋律,拆配成了一首欢乐动人的歌。

  ——题记

  每集体都有本人写的书、生命的光辉取黯淡胜利的喜悦,失败的苦楚皆是书中永恒的主题。

  翻阅自人的躲书:每一次的成长,每一次的变化,每一次的倾心一动,都让我思潮翻腾。

  幼读《红楼梦》,唯独其人物俏丽美丽,尤其爱好那看似娇滴滴的林黛玉的打扮;少时读《红楼梦》,刚涉世不久,则爱看那圆滑与浪漫,看那黛玉“荷锄葬花”我见犹怜,还明白的记得她的一句凄美的诗句“凉月葬花魂”,宝钗艳压群芳,免是无情也动听,一首“恶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引得满堂彩;现读《红楼梦》,则看那宝玉和黛玉的恋情哀剧,让我潸然泪下,恨宝钗在偌大贾府中干得八面玲珑,还顺便迎上让紫娟感伤的陈物??????

  从一个小性命呱呱降地到青春的足步络绎不绝,阅历了15个年龄了,旅途在变化,口灵在变更。固然还只是一个15岁的`孩童罢了却成长了许多,变化了很多。在书的大陆面,写谦了我对从前的回想,铭记了尔对将来的迩念,是它让我成长,让我变化:让我从一个俏皮的孩童变成了一个深厚的母孩,让我从一个不懂理结替何物的孩童变成了一个盼望得到懂得的父孩,让我从一个想爱却不敢爱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敢爱敢恨的青春奼女??????

  旧事的淌光里,红了樱桃,绿了琵琶,让我们笑得残暴,因为我们晓得成长在改变。过程中,有一个漂亮的青春明点在不停地闪耀??????我想,“变成变成”,或者就是改变、成长,两者稀不可分。不仅身高转变了,思维见解也改变了,成长,因变化而精彩!

  在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很爱书中刻画仙境的句子,若有若无、云雾飘渺、富有诗意,实的令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到,完整沉迷在息者的优美的意境之中。书中宝玉的毕生,黛玉的终生,先前都充斥诗意与欢快,起初却变得凄凉,但都很精彩因为——新意。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故事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家拟菊花题”。在成长中,忽然碰到了伏诗社这样的事,既文雅又有新意,切实是精彩。黛玉又提出讫个别号,更为乏味,什么“蕉下客”“潇湘妃子”“ 蘅芜臣”等。望着瞅着就好像和他们在一起说说啼笑,默叹他们的文采与诗意,尤其黛玉的诗。忍不住说上二句:“偷去梨蕊三分红,借得梅花一缕魂。”巧而有新意,不仅让成长更添精彩,还能让我富有诗意,敢于立异呢。

  在当初的成长中不古己这样的闲情劳致与优雅,青多年又没有时光,总以为成长很无聊,不精彩。是呀,所谓学习是孩子的本分,教生要尽力学习。但我们能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咱们要擅长从成长中发明欢喜与精彩,往咀嚼它。我们也要敢于翻新,发明没成长中的新意,去感触它。

  太阳普照大地,灿烂辉煌,那是金色的源泉,向着我们的山峦,倾注那活力蓬勃的生命之光。抬飞大家的幻想,编出从彼的成长的歌,变幻与新意随同着这支歌,使它更加精彩、更加灿烂辉煌。

读红楼梦有感15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黛玉的《葬花吟》,读出黛玉心中的孤寂与悲伤;看新版《红楼梦》,悟到的是人生的繁华与苍凉。

  我是从宝玉快要娶宝钗时开始看的。我看见了那一大家庭的虚伪、可怜、还有,累。是的,他们活得真累!凤姐骗宝玉说:“给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宝玉丢了玉也失了心的,可一听径直从床上弹起:“好啊,好啊!”满目惊喜,神情煞是可爱,令人不禁莞尔。宝玉对黛玉的爱,痴迷的,难以割舍的,紧迫的,就像曾经说的一句:“我是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挚,溢于言表,令我感动。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骗局。凤姐她们骗了两个单纯且执着的人,她们的骗局也注定要付出代价,代价也在后面一一体现且惨痛,惨痛到令人又有些不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其实她们充其量也只是别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顺着早已铺好悲剧之路一步步走下去,伤痕累累,血泪斑斑。

  我发觉蒋梦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将黛玉死前的绝望挥洒的淋漓尽致。烧手绢焚诗册时绝望的笑,自嘲的笑,让我心中莫名压抑。我想阻止:“黛玉,为什么要烧了这些?你宝哥哥会一无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不!今生已还尽了泪,我什么都不愿留!”黛玉啊,你真是个傻瓜,一个执着的傻瓜。可现在你执着的令人害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今生的绛珠仙草已为神瑛侍者流干了一世的泪,烧了罢,烧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临终时你说:“宝玉,宝玉,你好…好…”是的,你没有再叫宝哥哥,而是悲愤的叫着“宝玉”!你好?好什么呢?好狠心吧。不过我想,应该是好好的活着,纵然有千番怨,万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注定的。所以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走了,那个叫林黛玉的如诗如画的传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的一样:“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你确实做到这点了,你就这样淡淡的去了,只留下一身的愁怨与孤寂让世人评判、叹息。

  这边满目凄凉,黛玉魂归离恨天,那边张灯结彩,宝玉混娶薛宝钗。这是怎样的戏剧性呢?可悲、可叹!贾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最终,黛死,宝疯,钗怨。这样的结局她们也不想要吧?可这样的结局又有谁知道呢?好端端的三个人,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终还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伤。你看,代价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们。贾府的悲剧仍在上演,探春远嫁,贾府被抄,凤姐憔悴,据书上说命不久矣。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曾经是只手遮天,呼风唤雨,但注定她最终只落个破席裹尸的下场。

  如斯显赫的家族,在当时是一个神话,可他们最终没有续写祖辈们用生命谱写的传说,仅传了三代便没落了。这么一大群女人,曾经清纯可爱,才情绝代,但最终,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杂草丛生。旧栏遗址,瑟瑟冷风,吹醒了人们曾浮华一世的梦,物依旧,人已非。

  “奈何天,伤怀日”,“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词我一遍一遍细细的看,我想,结局早已注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呢?

  这一曲“红楼殇”,这一世的繁华,终究不再依旧。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1-18

读《红楼梦》有感08-10

读《红楼梦》有感[精华]08-20

读红楼梦有感15篇06-14

读《红楼梦》有感(范例15篇)08-11

读红楼梦读书笔记10-11

红楼梦读书心得12-31

《红楼梦》读书心得12-28

《红楼梦》的读后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