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3-01-18 15:18: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说到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就不得不题,功名利禄。记得第一回中,士隐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头来还是得死。下一世,谁理你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更别提其他人,“问古今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若不提,钦敬,从古至今,那些著名的坏官奸臣,吕不韦、秦桧、吴三桂、鳌拜……也是万古留名。其实他们的才智,胆识,以及那种不畏惧命运的胆魄,也有可取之处。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安排终究是残酷的,死讯换来了呼天抢地的欢呼声,死后还招人恶骂,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难道这就是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吗?

  其实,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说,“人各有志,只能说他们树立了不科学的人生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一定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可耻,也许他们像楚庄王,三年沉迷于酒色,是别有用心,我们也许只是让历史蒙蔽了双眼,虽然可能性极小,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想法,毕竟这些都已成过去,无从考证……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恼将他们解救,以此说来似乎还不及这些坏官奸臣。

  那这些坏官奸臣错在哪儿?失败在那儿?--我想应该是,想得不够长远。就好似吕不韦,得到了皇位又怎样?也许会更觉空虚,到头来终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说来岂不是什么都别做,做什么终究都还是在替别人做嫁衣裳。

  其实不能这么想,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概括起来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价的,你学习,换来好的工作;你工作,换来生活需要的钱。钱让人过好日子,没有钱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认为前乃污浊之物,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要用他?即是污浊之物,为何还需靠他活?我不觉得钱是什么污浊之物,钱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让它蒙羞。“功名利禄”,只是换取钱的手段罢了。人生在世,只要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而贪污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用代价应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若是用正当方式,让自己活得更好,没什么不对,即使在别人眼里显得奢华,又怎样,这是用代价换来的,是付出过后得来的,是一点点赚来的,本就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舒坦,奢华点也是自愿的,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为了活下去,要赚钱。如果总想着是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别活了。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看破红尘的生活。既然有许多事都放不下,就别放下,糟踏了光阴。“圣人”也需“凡人”衬。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也是无法无法摆脱父母之命嫁于宝玉,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再说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那人还对我说,“做和尚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逃避,还有一种就是为了面对。”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错红尘”的,而面对的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

读红楼梦有感2

  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先不说前面三个有无看过,有无兴趣。光是最后的《红楼梦》早早引起了我的兴趣。借初中寒假,借来了这本书并且在几天之内看完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局,是个名副其实的悲剧。

  《红楼梦》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里面有着大量的人物,关系复杂一个不小心便会全盘打乱。书里的诗,每一篇都有着无限趣味,诗意浓浓,让人止不住赞叹,这也彰显了人物的文采。

  书里,“黛玉香魂随风散”这一回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宝玉在娶亲时,黛玉正好去世了。暴雨那边的喜乐声和黛玉所在的潇湘馆的哭声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黛玉那边更显凄凉。黛玉在那一章,仅在那一瞬,生命之花凋零,告别了宝玉,告别了贾府,告别了这个世界。黛玉的人生是凄凉悲惨的。我为她感到些悲伤,但也有些高兴。悲伤的原因很简单,这么一个才女就这么离开了。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到“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不论是《葬花吟》还是《海棠诗》;不论是《咏菊》还是《菊梦》。无论是哪一首都蕴含着她的才华。诗,就像她美丽的灵魂,像她精神的寄托。每一次看到她的诗,总有一种一把锋利而尖锐的刀深深插入心中,悲伤的感情在心中回荡。而其中的《葬花吟》像万箭穿心般疼痛。高兴,那也是有理由的。我认为死对她来说不像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更像是一种解脱。病痛的折磨,与宝玉成不了眷属……这一系列的事情无不把她折磨的遍体鳞伤。与其被折磨的遍体鳞伤喘不过气还不如以死为解脱,没有病痛,更无心痛。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好的结局。黛玉的死也算应了《葬花吟》中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有死必有悲,黛玉的病弱身子也早就注定了她此生必定悲哀凄惨。那一瞬,黛玉的“花”,落了。她的魂,伴风而散。这一章,把我的情感牵引到了悲伤的顶点。悲伤多不如惋惜多,虽然她与宝玉不能终成眷属。可至少,她解脱了……

  《红楼梦》描绘的生动形象,一字一句,一言一语,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心情,好似完全融入其中。这也是曹雪芹的厉害之处了吧。

  《红楼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悲剧。

  《红楼梦》,是一个含笑的悲剧……

  功!他时时刻刻向往自由,他是无罪的,他确实应该自由!在安迪自由后,领走了典狱长的钱。就以贪污,谋杀的罪名把典狱长告上了法庭,典狱长最后也开枪自尽了。

  试问,要是没有安迪对自由的追求狱努力,他,能成功吗?

  其中,安迪与瑞德的一处对白一直在我心中酝酿。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没错,希望能把人弄疯,安迪就是这样,心中怀有希望,拿着一把小铁锤挖向成功,在常人看来这是疯狂之举,希望是有用的。

  只要常怀一颗希望的心,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也终会找到温暖的海港。梦想不是说实现就能实现的,哪怕你的梦想十分荒唐,也要去努力。王俊凯说过:“如过梦想有捷径的话,我想,那一定是坚持。”如今,他和另外两个搭档也成为人气高的少年组合。他们也曾失败过……想要成功得有方向,想要成功就要坚持,想要成功那就不能言败。

  努力吧!说出自己的梦想!去为它奋斗!

读红楼梦有感3

  今天,我读了《红楼梦》,这四个名字之一,被批阅十年,增删五次。《红楼梦》是张回的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皇帝49年的甲辰,也就是1784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仇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最初的《红楼梦》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只有前80次(学者研究79次,现存第80次是79次,后人分裂80整数;其他学者认为今天的79和802次是续集的混合)。此后,《红楼梦》续集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集种类超过100种。红学界最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在流行的续集是《红楼梦》,由高娥续集。

  书中以贾、史、王、薛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为主线,重点描述贾宁二府从胜到衰的过程。全面描述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界和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本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描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可挽回地崩溃的真实写照。

  有一个让我难忘的故事,那就是第十五次:黛玉焚稿破痴情,宝玉误娶薛宝钗。这一次,贾的母亲邀请了一位算命先生为宝玉算命,说宝玉想马上娶一个金色的女人,这个女人是薛宝钗,贾的母亲当然同意,她早就爱上了薛宝钗。但是宝玉死活不答应,他根本没听贾母的话。众所周知,宝玉喜欢黛玉,凤娘王熙凤劝贾母先答应宝玉娶黛玉,然后再换新娘。贾妈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她不知道,王熙凤断送了一对恋人,活活把两人分开了。

  我觉得王熙凤很可恨,她知道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天生的情人,但也活着分手了。毕竟,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一件大事,但她主张改变宝玉的婚姻,不让宝玉去看黛玉,真的很可恨!因此,我也意识到清朝社会的腐败和贵族压迫穷人的不公平。

读红楼梦有感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又名《石头记》,出自来自于清代的曹雪芹之手,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或许是曹公一生大起大落的经历,使得《红楼梦》一书充满悲情。

  这部书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是读者们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珍贵读物。这部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贾府的大观园为主要舞台,描绘了贾府中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和冲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真实再现当时的生活。书中所描写的虽然是些日常琐事,却将很多重大事件以及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巧妙地与之融合在一起,并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如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贾宝玉,一个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自幼生活在温柔富贵乡之中,但他却没有普通富家公子的傲气,此生却不爱“江山”只爱“美人”。他那古怪的性情,似好又似坏。他视名利如粪土,有着文人的脱洒与个性,却不愿走“学而优则仕”仕途,因此始终离不开世俗的牵绊。他与黛玉相爱,却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二人悲惨的结局。

  林黛玉,因为自幼丧母,家道中落,更是命运坎坷,寄居于荣国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不仅体弱多病,而且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性格也很孤傲,她是一朵斐然独放的莲花,最后竟因心爱之人与他人成婚而病榻而死。她虽才华横溢,但封建社会却阻了她才华的施展,竟让她这好文采随棺而去。依稀的记得黛玉往日的一笑一颦,倾国倾城;宛如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动人心弦。

  王熙凤(凤姐),一个从最初的无限风光到最后的吐血而亡,她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她作为贾府的一把手,为人却尖酸毒辣。当初她百般算计,借丫鬟秋桐和大观园众多丫鬟之口——借刀杀人,将贾琏私自娶进门的尤二姐置于死地。而现如今,凤姐因银钱不周,我无法为贾母操办风光丧事而被众人嫌弃、责骂,最后心怀怨恨吐血而亡。

  薛宝钗,一个出生在“丰年如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族,她自幼从娘胎里带来一种热毒,药石无解,幸得一个癞头和尚相送的一个药方,又送了一个,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金锁,才得以根治这个病。她为人着实让人摸不透。她看似单纯无害,却是一个颇有心机的人。从那“金玉良缘”的开始,注定了她与宝玉的命运。宝钗不像黛玉那样,只知道哭,他的秉性与凤姐有些相像——都是善于迎合贾母的心意的人,但她却不和凤姐一样刁钻泼辣。因此,她的性子也就是大观园中众姐妹最奇怪的了。

  读完《红楼梦》之后,我为故事中的种种悲剧而痛心,因为这些悲剧不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读红楼梦有感5

  林黛玉真可怜啊!这是我第12次为林黛玉叹息。唉,老天真不公平啊!也不知是第几遍阅读了《红楼梦》了。贾府,一个大家庭,一个充满着悲欢离合的大家庭。贾宝玉和众姐妹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学习,那时的他,怎会知道,自己将面临一场生死离别?《红楼梦》,多情善感,不像那《三国演义》气势如虹,不像那《水浒传》惊天地泣鬼神,更不像《西游记》,时时刻刻都有生命危险。可就是这样和谐的一家,结局却是悲惨的。多少人死去,多少人离开,又有多少人忍受着孤独和凄凉!林黛玉,集宠爱于一身的妙龄女子,她善良美丽,但可惜世态凄凉,最后也只能将那一丝不甘和那为泯的爱意带进棺材。我声泪俱下。不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么?在林黛玉气断身亡的时候我也伤心欲绝,好可怜!!宝玉竟然会误娶薛宝钗!

  其实再想想,如果贾母等知道黛玉的病是“心病”的话,她们是不是会让黛玉嫁给宝玉来冲喜呢?那是不是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呢?我这是不是孩童之言呢?如果朋友与朋友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能多一份理解,是不是就会少一份伤心呢?这么想又是否正确呢?每个故事里都会有一个反面角色,我想《红楼梦》里面反面角色王熙凤吧!她阴险卑鄙,心计很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我相信他们本性善良,人嘛,得学会宽容。朋友说,王熙凤最后也凄惨地死了,这是她自作自受。也许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看法会不同吧。但王熙凤对女儿巧姐的爱,令我为之动容。不知不觉中,眼眶里已有晶莹的泪水闪动。她毕竟是个母亲。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无论再艰难,也要为子女撑起一片蓝天!我叹息一声。妈妈让我看书背后的几句话:“在这‘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四大家族,这些美丽聪颖的女子吟风弄月、日月笙歌。这何止是一场悲欢离合的'爱情悲剧,更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一组震撼人心的炎凉世态!当我们感动于其中时,那就是我们正折服于其中永恒不朽的艺术魅力。”

  曹雪芹,您又是怎么想的呢?难道您写《红楼梦》时,心中思绪万千?您是否也在感叹炎凉世态?也许她在写悲伤结局的时候,是在向世人的一种呼吁,一种感叹,一种倾诉呢?

  12岁了,对《红楼梦》有了新的见解。这是我读完书的真实感受,毕竟是孩童的思想,我有着疑问,我有着感动,有着震撼,有着对这本书无穷无尽的爱!

读红楼梦有感6

  文中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文中的一幕幕都体现了她的体弱,但也不乏是个极富有文采的才女,而她那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更是可悲可泣:机智聪颖的薛宝钗,同林黛玉相比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但身处传统家族的她也避免不了结局所带来的不幸:俊美奇才的贾宝玉做为本书的男主人翁,作者赋予了他一个传奇的出身,同时他那与传统家族不符的`性格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人物形象的表现离不开作者的写作手法,而《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的那种平面性格的写作模式,从而使小说的才子佳人有着自己清晰的面目和独特的性格。而文中的主次之分也十分鲜明,作者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不同关系,分别通过不同情节,从不同角度来刻画表现他们,采用了前后重点不同的补充描述的方法,使这些人物不同外表,不同性格下还具有一点的相似性,但不相混。同时作者也善于用多种艺术方法来塑造人物。通过人的行为,日常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得好“一个故事的产生,背后一定还有隐藏着另一个故事。”而本篇小说正是如此。本篇文章就犹如作者的真实写照。她在写文章的同时也寄予着自己对文章中人物的深切理解和同情。因此能将笔触延伸到灵魂的深处,使文章赋予人灵魂。一个个故事就像电影片一样不断演绎在我们的面前。

  千古的《红楼》在影响着我们,也将会影响着下一代。

读红楼梦有感7

  翻开《红楼梦》当淡黄色的纸页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时光开始倒退。一曲缓慢的旋律响起……这支旋律,注定缥缈,凄凉。

  林黛玉,就是在这支旋律中出现的,犹如一个悲伤的音乐符号。它多愁善感,自幼丧母,搬至贾府她遇到了让她生命出现无限色彩,最后却离去的人——贾宝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但是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平坦风顺。

  薛宝钗出现了,她的出现给了林黛玉很大的影响,她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呜咽着边念着边葬花。这一句,已揭开了后面的结局,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啊!

  悲恸的旋律在风中回荡。最后,黛玉因终身之事无人可求,作噩梦,染重病。为了奉承贾母及夫人,凤姐提出为宝玉娶宝钗的建议,又怕宝玉不同意,便告诉他娶的是黛玉。

  洞房花烛,知心人却在远处身患重病,泪,是苦的;心,是碎的。黛玉拿着提诗的手帕,宝玉用这条手帕为她擦了多少泪水!原本以为,留住它,心爱的人也就留住了。但,心爱的人已不在,留它何用,手帕如片片蝴蝶在火中化了。

  旋律依旧凄凉,缓慢,不同的是,接近尾声,眼一闭,在相思的'苦中痛苦地死去。旋律,终了,落花满天。

  像黛玉这样的女子,难得糊涂!但,她错了,她就应该经常糊涂。她也知道自己错了,但世世代代有多少错事啊,还是被一代一代保存了下来。

  一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医生沉雷,将恩怨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在生于死长眠的时空。

  是谁,书写了这亘古却凄美的爱情?

读红楼梦有感8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艺巅峰。这本书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地描述了丰富多彩的世俗习俗,生动地反映了封建家庭的各个方面,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动地塑造了大量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堆里,不喜欢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安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和欺负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起起落落,包含了生活哲学感,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咀嚼生活。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每篇文章所包含的哲学,也让我体验了那个时代美丽的爱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读红楼梦有感9

  书是人一生中最好的馈赠,一本好书会使人受用一生;一本好书也是人一生的知音。正可谓“学海无涯”,一本好书会在你畅游其间,而,有的人却只可望洋兴叹。

  我喜欢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三字经》《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之人;《增广贤文》使我明白了如何做事;《千家诗》、“四大名著”又是我领略到中华民族无穷的魅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唯独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这真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画面。曲折地反映出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贾府中的女子们个个能诗会画,颇具才华,府中含玉出生的公子宝玉与绛珠仙子黛玉前世有约,今世“还泪”报恩,于是,便发生了一段离奇的故事……

  每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总喜欢读“红楼”,因为书中丰满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深深地的感动着我。

读红楼梦有感10

  我国文学史上,有四部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前不久,我阅读了《红楼梦》,令我深有感触。

  《红楼梦》主要叙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从兴盛风光到衰落的全过程。围绕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可悲的爱情和众人在大观园的生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细致,“凤辣子”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泼、弄权作势、两面三刀;林黛玉的纤弱多病;贾宝玉的叛逆、乖张;薛宝钗的乖巧伶俐……其中以王熙凤的个性最为鲜明。王熙凤,大家称她为“凤辣子”,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人一定很泼辣。王熙凤设计害死贾瑞,又用阴谋诡计逼迫尤二姐吞金自尽。她能干聪明,精打细算,管理着贾家的财政,把什么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她又很懂得依靠贾母,讨贾母欢心,深得贾母宠爱。贾宝玉则喜欢和丫头小姐们呆在一块儿,造就了他喜欢女孩子,和喜欢耍性子的性格。林黛玉是悲惨的,自幼丧母,体弱多病,最后因为患有重病又因宝玉成亲之事伤心绝望,最后惨死,可谓“红颜薄命”。

  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而故事的本身也是悲惨的。最后黛玉香消玉殒,四大家族家破人亡,妙玉(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被劫,荣国府被劫,熙凤死去,宝玉离家出走,什么都没留下。

  这个结局留给我许多感慨。而更让我感到可悲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只能可怜黛玉和宝玉,在那种环境下相爱。

读红楼梦有感11

  喜欢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沏上一杯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品味,那种感觉很惬意……

  周末,闲来无事,随手拿出《红楼梦》,虽已读过,但还是忍不住再次坐下来慢慢品读。再读《红楼梦》,感触最深的便是王熙凤。书中有二百多个人物,唯独为她的魅力所震撼,为她的才智所倾倒。

  凤姐的出场,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皆屏息,再加上衣装之华丽,这气势就高人一等,正可谓美中含威,人称“胭脂虎”。她为什么会如此有威严呢?一是与生俱来,二是手中有权,三是有能力。

  协理宁国府,是对凤姐能力的充分肯定,从侧面也能透出她的威气来。凤姐受命于危难之际,对宁国府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她的这种超人的洞察力,确实是荣宁二府无人能及的,这也就树立起了威严,成为众人眼中“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女曹操。众人只是听闻凤姐要来管理宁国府,就发出了这样的恐惧之言:“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也不认人的”;可随之便有人说:“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她来整治整治。” 可见凤姐有能力、有威严,“辣女”的名声早已传千里了。

  王熙凤掌权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锦衣卫从凤姐的房间查出了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风光体面是她的权和威带给她的,悲惨的下场也是她的'权带来的。其实,权若运用得当,就像凤姐协理宁国府,为大家造福,也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若运用不好,就像“弄权铁槛寺”,凤姐落得了悲惨的结局——“哭向金陵事更哀”。

  不由得,我想到了法官。他们在经历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后,进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他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纸判决千钧重,既能让婚姻解体、财产易主,又能让自由丧失、生命终结;既能让企业破产,又能让当事人绝处逢生。因为这份威严与权力,法官成为让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如果运用不当,这份权力便会成为罪恶之源。

  法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终局裁决者,是社会正义最后防线的守护神,只有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勇于拼搏,才能正确利用好手中的审判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

读红楼梦有感12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开剑魂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老公看你的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 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红楼梦读后感10000字。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 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10000字》。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13

  眺望远方,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那个愁情缠绵的故事中去。

  “一杯净土掩风流”流沙从她的指尖缓缓穿过,掩盖着凋零的花瓣,曾几何时,花儿璀璨无比,然而今日却是低落的殉葬;曾几何时,她清香依旧,仍是阆苑仙葩,然而此时也徘徊在香销玉殒的边缘。

  那时,我明白花的无奈,她的落寞,我无语,只是低下头,让泪水滑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颜香断有谁怜?”她悲哀低沉的悼念,不知是为花无奈的完结,还是为她衰落的'红颜,最初只不过是荷着花锄,伴着冷月葬花魂,而今花祭竟让她自怨自艾,或许她本身就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柔弱的女儿情怀,抑或是感到自己的命运与这飘零的花儿相似,都要面临这红颜败落的命运,但她不知,花有选择绽放的方式,却没有拒绝凋零的权利,而她也是一般

  那时,我明白花的怨怜,她的怨艾,我无言,只是捧着脸,让泪水风干,只留下过程,'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的鲜艳诱人是绽放时刹那间夺目的光辉,但她的明媚鲜研不应该如此,她应凭借自己的才华让人生变得流光溢彩,她让自己的愁绪斩断了一切鲜活的希望,让自己如同这凋零的花一般逝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又是何必呢?这又是何苦呢?我真想对她说:其实你的追求并没有隔着一层沾染灰尘的玻璃,你能够抓的到,也能触地到,为什么要这样让红颜逝去?

  那时,我不懂花的选择,她的抉择。我无声,只是仰起头,让泪水暴露在暖阳之下、、、仍在纷飞,抚平自己那一颗纷乱的心,想着她的双眸,似寒星,如银珠;念着她的笑颜,似花蕾,似清潭;想着那时她的悲凉葬花吟;念着那时她的凄苦身世。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臻美,她的柔情似水,因寄人篱下的苦楚,又因宝玉的风流倜傥,再回首,我已感触万千。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又开,朱颜未衰,而她却不在,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花凋——泪凝——她已不在!

  真为世上失去了这么优秀的女性感到悲哀!

读红楼梦有感14

  曹公大才,刻写人物生动逼真,一举一动自有前缘,一言一语皆为命定。在红楼世界之中,就算是厨房里的煮饭婆子的一言一行都会造成足够的影响。且人物行事分外讲求逻辑自洽,凡是前因后果,娓娓道来,或直叙、或穿插,总有圆满。

  红楼之中人物之多,大概可以比得上有一百单八将的水泊梁山,其中作为主要人物来写的,贾府的四位小姐‘元迎探惜’,身世性格着墨众多,其所刻画的元春惨死宫中,迎春被中山狼折磨,探春远嫁,惜春出家更是照应了作者描写贾府败落,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初衷。

  其中三小姐探春,才志最高,更是在大观园中兴利除弊,大展身手,只是贾家积重难返,探春独木难支。可怜三小姐一身才情,远嫁蛮夷,原著虽未明示探春的结局,但其身为薄命司中的女儿,悲惨境况可以想见。

  贾探春,荣国公府三小姐,她虽然只是二房的庶女,但才智过人,心气极高。原著中形容探春眉眼俊俏,顾盼神飞,又说她削肩瘦腰,令人见之忘俗。探春平日里虽和二木头迎春、四妹冷惜春一样穿戴,一同起坐,却每每可以高出她们一筹,譬如在凤姐生病期间临时负责大观园里小姐们的生活起居,李纨第一个就想到让探春来帮忙。

  在原著之中,探春与迎春一样,是在嫡母手下讨生活的庶女。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探春每每能将王夫人哄得开心,似亲母女一般说话玩笑。而迎春性格软糯,往往能够半天不说上一句话,邢夫人本来就是继室,在大老爷的淫威下自身难保,对这个不会讨人喜欢的庶女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贾府二房中,夫人王氏育有二子一女,既元春、贾珠、贾宝玉,赵姨娘生了一子一女,便是探春和弟弟贾环。探春由于是庶女,自觉先天便比他人矮了一分,所以处处要强。贾府四春,琴棋书画,三小姐书法了的,诗艺也过人,皆是她勤学苦练之结果。

  父亲贾政,她不常见到,尊敬中带着惧怕;面对嫡母王夫人,她温柔恭顺,听话懂事;对生母虽然按照规矩只能称呼姨娘,也曾明里暗里嫌弃赵姨娘的闹腾与粗鄙,却也从未彻底抛开她,私底下也总拿了自己不多的月例银子去接济赵姨娘和兄弟贾环;面对宝玉这个哥哥的时候,与众人一齐笑他,玩耍打闹,求他从外头带精致小巧的东西进来,也曾穿针引线为他做鞋,表达谢意。

  对长辈恭敬,友善兄弟姐妹,体恤手下的`丫头,这些都穿插在原著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一个修眉俊眼、神采飞扬的姑娘便慢慢出现在了读者眼前。

  执掌大观园兴利除弊是探春最为书迷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她只是个女儿身,却能敏锐的发现贾府的弊病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虽然并没能拯救大厦将倾的荣国公府,但探春在这件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慧、能决断、富有责任感已经超过了一般闺阁女儿,就连贾府中的男丁,也远没有探春居安思危的心智。

  除此,还有原著中凤姐深夜搜检大观园时,探春为了保全自身名誉与丫头们的名声硬怼实际掌权者凤姐,寸步不让,字字句句掷地有声,读来不禁为这思虑周详、性子刚中带柔、面对凤辣子还能进退自如的三丫头击掌叫好。

  还有鸳鸯抗婚那一节,贾母起始不明真相,迁怒王夫人,也是本被李纨带出去的探春偷偷转回来向贾母分说明白,解了王夫人之困。如此贴心聪慧的女儿,让王夫人彻底把她当作亲生姑娘看待。

  若是贾府不败落,凭借三姑娘的才智,即使不能嫁入高门,也能平稳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是元迎探惜,原应叹息,既定的命运不会更改,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大厦一朝倾覆,唯有轻烟飘散,似一缕轻不可闻的叹息。

  三姑娘被南安太妃选中代替她自己的孙女远嫁,南安太妃是高兴的,探春的离去能换来她儿子的平安归来。无力挣扎的贾府众人只能看着探春辞别亲人,远离故土,或许她会回来,或许永远不会。

  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分骨肉,也只能道一句,莫牵连。

读红楼梦有感15

  这是一本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从它一被创作,就注定了它日后不平凡的地位.

  原本可能是以喜剧结尾,但事与愿违,曹雪芹在未完本之前就不幸去世.但是这样一本奇书怎会因此完结?于是后人续写,也就有了现在的红楼梦,只不过,圆满的结局却变成了家破人亡的惨剧...

  书中涉及的人物情感,花鸟鱼虫,每一样都是惟妙惟肖.在文中出现的东西,也因为这本书的发扬光大,渐渐的在生活中出现.文中有着贾府众人的爱恨情仇,也不乏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的批判.如同读过这本书的其他人一样,我读完之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不是因为书中的造化弄人,也不是因为时境变迁,而是因为最终贾宝玉的发奋刻苦考取了功名,却跟着僧道二人远去的豁达

  贾宝玉的刻苦努力让我深受启发,原本一个玩世不恭的.家族少爷,终究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就是缺少了这份面对逆境的坚强.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可能现在为时尚早,但我们却可能因此受益匪浅.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心得12-31

《红楼梦》读书心得12-28

《红楼梦》读后感01-12

红楼梦读书心得14篇01-14

红楼梦读书心得精选15篇01-13

《红楼梦》读书心得精选15篇01-12

《红楼梦》读书心得(15篇)01-10

红楼梦读书心得 15篇01-09

《红楼梦》读书心得15篇01-09

红楼梦读书心得(15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