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篇(优秀)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寒假里,我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这本书生动有趣,也有很多惊心动魄。
这本书主要讲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在海底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件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出现了一只被判定独角鲸的巨大生物经常使船只失事。于是阿罗纳克斯接受邀请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但是在追捕海怪的行动中却不幸落水,被囚禁在了动物的体内。随后,他发现这并不是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特的潜艇“鹦鹉螺号”。这艘潜艇船身坚固,并利用海洋发电,使阿罗纳克斯教授赞叹不已,艇长尼摩不吝啬自己的船只,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人进行海底旅行看到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在旅行的途中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途中他们经历了搁浅、野蛮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和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在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人与尼摩艇长不辞而别,回到了家乡。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大海有了无限的想象,我会想到一个丰富的世界,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尼摩船长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
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作者那丰富的想象力。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能在海里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而凡尔纳却凭借他的文字创造出了能在海底深处探险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直到很多年后,人们才发明出真实的潜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凡尔纳的这种想象力使我深深的敬佩。
我还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最后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仿佛自己身临奇境感受到被尼摩艇长带着一起进行了一场海底的奇妙之旅。在这本书里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感受到了平时感受不到,想到了我们平时想象不到的东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就受到这句名言的影响,先后读过《作文九问》、《米小圈上学记》,读过《天下奇闻》、《十万个为什么》,还读过《成语三百则》、《七色花》、《三十六计》……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龙纳斯教授和尼德、康塞尔落入“鹦鹉螺号”潜艇中与尼摩船长进行了惊叹不已的海底旅行,通过这次奇妙的旅行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既神秘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也让我认识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更让我交到了许多海洋生物朋友:柔软的海参在懒洋洋地蠕动;全身披甲的大龙虾挥舞着大钳子;像萤火虫一样的灯笼鱼顶着“探照灯”游来游去。
以前我一直认为海洋是冰冰凉凉的,但是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海底有像“黑烟囱”一样的海底热泉,它可以从直径约12厘米的洞口喷射出高达350摄氏度的“黑烟”。这么高温度的“黑烟”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恐怖的,但对“雪人蟹”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它居然可以贴在海底热泉的峭壁上伸出钳子把微生物抓出来吃掉。
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在探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反而更加积极思考、寻找办法,最终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了道道难关。这也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国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xx年6月,“蛟龙”载人潜水器下潜到了7062米,创造出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样的成绩也是我国伟大科学家们相信科学、不怕失败、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结果。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正所谓“世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反复读了几遍始终毫无头绪、一片空白,脑袋里就像一锅粥;正准备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阿龙纳斯教授和科学家们攻克难关的情景,于是我又再次拿出了铅笔和草稿纸,一边画图、一边思考、一边演算,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还是战胜了这道题。
《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海洋世界,更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作为小学生的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和眼界,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3
《海底两万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中外名著榜的第一辑,它上榜的理由是因为这部小说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阅读此书,能使读者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尼摩船长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人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洋秘密公诸于世。尼摩艇长也是一位海洋的探索者,他比任何人都要热爱海洋。他数次邀请阿龙纳斯一起海底旅行。旅行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罕见的海洋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险情。还遇上了北冰洋风暴,从而结束了这次奇异的海底旅行。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不但写了尼摩艇长带着阿纳斯和他的仆人康塞尔,还有捕鲸手加拿大人尼德·兰去各个海洋,还写了尼摩艇长带他们去看大如椰子的珍珠,去珊瑚王国,去海底看失踪的大陆—亚特兰蒂斯……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尼摩艇长,他是一个因为战争而失去了亲人的人,他因仇恨而远离陆地,用聪明才智造了一艇绝无仅有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真正的成为了海洋的主人,常年生活在海底。然而,他是一个具有多种性格的'人,他性情古怪,却又善良仁爱;他英勇果敢,却又近乎残忍;他真诚可信,却又固执己见。他痛恨大陆,甚至痛恨陆地上的一切,他又同情穷人,帮助弱者。他为救一个不相干的人而奋不顾身,却又对人类进行报复。他对船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甚至也能善待俘虏。但当他愤怒的时候,却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他为躲避他的敌人,到海底探寻自由,却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伤。这是一个矛盾的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要学习尼摩艇长的英勇果敢,善良仁爱,善于探索的精神。我现在更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
今年寒假,我看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这本书出自于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的故事,离奇,曲折。惊险万分,引人深思。
海底两万里不看不够,应是海底十万里才足矣。海底森林,珊瑚国王,去南极点,杀章鱼群以及报仇雪恨等故事情节,大饱我的眼球。我虽不曾达到这海底两万里,但跟随凡尔纳的描绘反而让我觉得身临其境。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在他参与一项科学考察活动时,听闻海上出现了个怪物,世界轰动,人人皆知。博物学家准备返回法国,继续做他的博物学家,继续观察,采集标本。正在这时,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舰来捕这条他认为的‘独角鲸’历经千辛万苦,怪物没被清除,反让军舰遭到了它的攻击。这时一位捕鲸手,名字叫内德.兰德。船长特意邀请他来捕捉这条所谓的‘独角鲸’。可这条独角鲸的身体刚硬无比,炮弹都拿它无所适从。在一次大难中,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他的仆人孔塞伊以及捕鲸手内德三个人不幸掉入海中,这才明白眼前的并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钢硬无比的潜水艇!是‘鹦鹉螺’号,它尚不为人所知,他们也就在这里待了数十个月,经历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程。
这艘潜艇上的尼罗艇长,一生与陆地断绝联系,他很神秘,我始终还没有明白他为什么如此痛恨陆地,他在自己的挺中总是那么自信,坚毅。他曾说过,大海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实在让我惊叹不已。奶油是鲸鱼的奶制成的,糖是从北部海洋的大海藻里提炼出来的,衣服是一种贝类动物的足丝制成的.,面料染的是老荔枝螺红。海洋中的生物,自不必说。人类本就是新奇的向往的。他把艇中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埋在海底光彩夺目的珊瑚树林里。在这里,他将不会收到鲨鱼和人的攻击。他又是多么珍惜自己的伙伴,与他同生共死的伙伴啊。艇长虽然有强大的鹦鹉螺号,但他艇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艇长喜欢冷静,但他有些孤僻,他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他身上的冷峻和理智都值得我们学习,他很完美但脱离了群体。
我惊叹的是作者的想象力使得二十五年后创造出了类似的潜水艇。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现在就是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5
“在海中我不需要承认有什么主人,在这里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
——尼摩船长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海底两万里》。它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这本书讲了尼摩船长带领法国著名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以及他的仆人康赛尔和加拿大捕鲸手尼德兰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环游全球的故事。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尼摩船长。他原本是印度王子,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入侵,沦为殖民地。他在大陆上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与不公,于是远离罪恶的大地潜入海洋,追求自由与正义,他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他们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热血澎湃。
在我看来,尼摩船长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当自己的祖国被侵占时,他不愿沦为奴仆,带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造潜艇,潜入海底,在还未被侵略者践踏的的海洋中自在遨游。
他利用海洋生物保证了食物的来源,他利用贝壳类的足丝织成衣服,他利用海洋中的钠元素制成能量最强大的电池……他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幸福的土地。
尼摩船长感叹:“我的一切都来自大海,有朝一日我将悉数归还。”“我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人只有在海洋里才有真正的.独立。”“在海中我不需要承认有什么主人,在这里我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看到这里,我竟深深被他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生活态度所吸引。
尼摩船长也是一个正义的勇士,他表面上逃离了被侵占的祖国,但实际上,他用他在海底沉船上打捞来的金银财宝,通过一名勇敢的潜水员尼古拉,分给受压迫的人民,支持他们,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坚持斗争,获得胜利。
他也是善良的,他不忍心看着穷人们艰难地在这个罪恶的大地上苟延残喘,他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当尼摩船长在采珠场遇到那个可怜的采珠人时,他帮助那可怜的人逃离了鲨鱼的血盆大口,并慷慨施舍了一包珍珠。
读完整本书,一个自信镇定、坚毅果敢的船长浮现在我眼前,他追求自由与正义的思想行为、生活态度感染了我。
我喜欢这样的一本书、佩服这样的一个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作《海底两万里》。起初,我没有丝毫兴趣可言,渐渐地,我被那引人入胜的内容、跌宕起伏的情节所深深吸引。一片汹涌澎湃的大海仿佛正展现在我眼前,而我仿佛也坐着鹦鹉螺号,同尼摩船长走进海洋,观赏奇景。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章节,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第四十章。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潜艇四周都围着厚厚的冰墙,艇长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大家轮流开凿冰墙,同时喷射开水阻止再次结冰。艇内的氧气越来越少,但大家仍秩序井然。最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潜艇终于冲出冰原,大家再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危机终于解除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一章节,是因为我十分佩服尼摩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在那样危急的重要关头,艇舱的氧气越来越稀薄,大家随时会因为缺氧最终葬身海底!那是多么厚的冰层啊!要想使鹦鹉螺号全部通过这恐怖的冰山,可要挖650立方米的冰层!更不要说就算大家离开了这座牢笼,仍有可能还在冰山下,不能及时浮出海面呼吸空气......然而尼摩船长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冷静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一边凿冰墙一边喷射开水,终于成功地带领众人脱离了险境。这样沉稳的尼摩船长怎能使我不为之赞叹呢?
想到尼摩船长的沉着机智,再看看我呢?记得那一次,班里有同学打碎了花瓶,场面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玻璃瓶碎了一地,有的小玻璃渣飞出去老远;原本洁白无瑕的百合花,现如今被溅上了星星点点泥渍,散落在玻璃碎片中;花瓶里的水自然也洒了一地,聚成了一个小水洼,蜿蜒地向着四周扩散;溅起的水还打湿了我的'裤角。我被吓得心怦怦跳,同学看见闯了祸,嘴里不停念叨:“完了,这可怎么办,怎么办?”我俩双双愣在原地。最后,还是路过的班长镇定地帮我们收拾了残局,还向老师解释了前因后果。现在想来我还是有些太稚嫩了,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蒙了,没有思考能力,一点也没有那遇事不惊的沉着冷静!尼摩船长身上的这些好品质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啊!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作为凡尔纳的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将科学与文学美结合,把尼摩船长冷静坚毅的形象也刻画地栩栩如生,哪怕已经过去了快两个世纪,它的光彩仍熠熠生辉!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7
最近,我再次阅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领略到了书中来自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理解了它为什么是必读书目。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它通过描写各个人物面对灾难、强大的恶势力等情况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情谊,告诉人们真正重要的是朋友、亲人、爱人等,而不是那看起来吸引人眼球的财富,告诫人们不要被欲望、贪婪蒙蔽了心灵,错过了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进行海底狩猎,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这些经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美妙奇幻的海底王国,这也使我真正领略了海洋的魅力,原始生命源于此地,这是我们的故乡;同时,我也希望海洋是我们的.最后的归宿。
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犹如天空一般蔚蓝的大海,不知每一卷浪花中藏着多少追梦人的梦想、托起了多少远航的船儿……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首先经过日本海和中国海,在海底森林打猎,游览了珊瑚王国,见识了印度洋的乳白色海,欣赏了锡兰海底椰子般大小的珍珠。之后经过红海,从神奇的“阿拉伯隧道”进入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见证了人类史前文明,亚特兰蒂斯的遗址;接着下潜到一万六千米的深海,来到自由之海的南极,又沿着南美洲车海岸向北,直到北美洲的纽芬兰岛附近,又穿过大西洋,经过英吉利海峡,最后尼摩艇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潜艇神秘地消失在挪威海域的迈尔大旋流中。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两个人物—阿龙纳克斯教授和尼摩艇长。他们两人本应成为朋友的,但是面对尼摩艇长的复仇,阿龙纳克斯教授是想和平的,所以他们俩最终没有成为朋友。也让教授原来没有打算逃跑变成了计划逃跑了。尼摩这一词的另外一种意思就是“神秘”,确实这个词用在这个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一直都是那么神秘,让人猜不透。直到这本书写完了,我都不知道他的真正的名字和下落,还有他和岸上的人发生了什么。或许尼摩艇长和鹦鹉螺”号一样,对于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谜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经典名书,它是科学和幻想的结晶,它是海底奇异大冒险。它的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读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这本书讲述的是: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途中他们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故乡。
当我读完这部作品时,我的感触颇深。尽管凡尔纳没有下过海,但在他的文章里,丝毫看不见虚伪的痕迹,反而真实而惊险的冒险,让读者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凡尔纳巧妙地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将水下世界描写的淋漓尽致,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这本书中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他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的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落泪,会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实施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极度缺氧的时候,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当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而尼摩船长却没有去吸,最后一点空气来维持生命,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我。
书中的故事放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他却能幻想出潜水艇,多么不可思议!在小说说发表25年后,真正的潜水艇出现了,人们进行了真正的海底探险。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经典名著,迷人的海洋,神秘的鹦鹉螺号,谜一样的船长尼摩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9
爸爸给我买了很多书,《海底两万里》是其中的一本,至少买来一年了,就搁在我的书架上。不过我对它不感兴趣,只是买来时随手翻了一下书上的插图,就放回去了。我只爱看漫画书,有故事情节的那种。
今年暑假,学校推荐我们读很多书,其中又有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我只好应付一下,从第一页看起。姐姐说这本书很好看,果然才看两页,我就被这个故事抓住了。
书中讲述了当时在世界上人们发现了一艘潜水艇,但被误认为是一只大鲸鱼。结果因潜水艇经常撞坏海上的船只,法国政府就派林肯号剿灭这只“鲸鱼”。林肯号船长邀请阿斯拉龙教授和他的助手,教授应约,登上了船。结果在日本附近海域发现了“鲸鱼”,就在鱼叉手投掷鱼叉的一刹那,“鲸鱼”撞上了林肯号,把阿斯拉龙教授、他的助手和鱼叉手摔入了海里。他们三个人才知道它是一只人造的钢铁之怪。船长把他们救起,带他们仨游览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并踏上了从未去过的南极。
《海底两万里》把我带到了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当我读到潜水艇的机械是如何先进、装饰是多么精美时,我就产生了疑惑,就十分想知道这位科幻小说之父是在那时候是如何想出来的潜水艇这个概念的.,因为第一艘核潜艇是在百年后美国建成的。是偶然呢?还是知识给予的力量?
后来我就去问了我的妈妈为什么凡尔纳想出了潜水艇的概念?是偶然呢?还是知识给予的力量呢?
妈妈说:“凡尔纳他想出潜水艇的概念并不是突发奇想,的确是知识给予他了力量。实际上他是一个出门观察还不过一年的人,当然不排除它有一些天才的成分,但是你想一想如果光靠编是不可能把宇宙飞船重量、飞行高度、降落的地点算得那么精准,当然也不会想到电能潜水艇呢?”
幻想自古以来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实证明作者凡尔纳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现实作为基础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苏伊士下面一条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块沉没的陆地(大西洋洲)。
我听了妈妈的话,明白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想象,才能把美好的想象变为现实,才能使祖国更加兴旺。这本书向我们讲诉了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团结起来,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的读书笔记07-03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17
【精选】《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4-02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3-10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经典12-23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18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05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25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