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9-20 16:14: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我把《三国演义》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了,深深地迷上了这本书,我早上看,晚上看。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的赵云、重情义的关羽、粗暴的.张飞、百发百中的黄忠、白马银枪的马超、爱哭的刘备、奸诈的曹操、机智的周瑜、忠心耿耿的司马懿。每当我看完后,都要舞一下青龙偃月刀。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3

  自古“胜者英雄,败者寇”,依次理论,蜀国没成霸业,统一中原,可惜了先帝及开国元勋们的英名,实在令人遗憾,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帝刘备意气用事,不能理智权衡利弊处理问题。

  二、蜀国后继人才匮乏,决策者用人不当也是蜀国未城大业的主要原因。

  三、后主昏庸无能,远贤臣近小人,最终误国。

  以史为镜,国家的兴旺,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前仆后继,从小好好学习,将来百花齐放,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有用之才,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有期望。强盛之日,屈指可待。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很多三国时期的故事,所以叫三国演义,我虽然还不太明白三国是什么,但其中的故事却是很好看,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还有“火烧赤壁”。

  通过这些故事,我还知道了诸葛亮,张飞,关羽,他们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他们通过智慧和勇敢战胜了敌人,保卫了国家和人民。我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我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历史知识了,我很开心,也要继续读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觉得,刘备给刘禅了那么多好士兵,可他整天吃喝玩乐,我觉得如果诸葛亮把他教育的`和刘备一样聪明,估计最后的王者是蜀国。因为蜀国那时候还有马超、赵云和黄忠,都很牛。可刘禅就是不珍惜,最后蜀国灭亡,他还乐不思蜀,要是刘备还活着,非被气死。

  这就是我读的第一本名著,我很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最近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张是桃园三结义,内容是:刘焉招兵准备打仗,刘备、张飞、关羽在张飞家的桃树下结为生死战友。

  第二章是曹操献宝刀,内容是:汉灵帝病死,把王位交给了董卓,董卓掌握了朝中大权,她想废掉刘辩,所以让人收买吕布杀了刘辩。

三国演义读后感7

  关羽策马直奔华雄,几个回合,就把华雄斩落马下,关羽手提华雄的头,大步进来,将那颗人头扔在地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杯酒还冒着热气呢!

  只见吕布跨一匹日行千里的嘶风赤兔马,手舞方天画戟,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首先令手下大将穆顺出战,穆顺飞身上马挺枪迎战,只战一个回合,就被吕布刺下马来。北海太守孔融见状,忙叫部将武安国上前迎战。武安国手持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挺戟来战,战到十几个回合,吕布一戟砍断了武安国的`手腕。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大名著之首—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很生动,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些人认为三国演义就是打打杀杀。其实,细细品味一番,就涌出了名著的'特点。

  里面的人物描绘得很细致、生动。比如说胆大心细的张飞啊、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啊、保守稳重的刘备啊……数不胜数的都描绘了出来。还有一些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比如望梅止渴、料事如神……

  再说说里面的故事情节,有很多,他又是怎样发生的,结束的,都很清楚,好像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了故事里。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是著名的历史小说,书中向我们说了许多英雄,比如刘备、关羽以及诸葛亮。

  其中让我印象作深刻的'是火烧赤壁,火烧赤壁讲的是,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军。因为曹操的军队不善水战,孙权、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装投靠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后者假装向曹操投降;孙明推测出这次吹的风是东风。黄盖假装带了数十条船向曹操投降,船里装满了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了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

  我在这本书里知道了许多传奇人物,在里面我最敬佩的是刘备。因为他做人谦和、宽以待人。

  我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力…到底谁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呢?虽然刘备有诸多贤才相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心英勇的赵云,鲁莽勇敢的张飞……但由于他最后的意气用事,也造成了他最后的失败…而曹操虽然没有什么能人异士的`相助,但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才华,他成为了最后的一个赢家,因为他成功击败了蜀和吴,重新

  统一了天下…

  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要成大事者,不能总依靠别的人的帮助,而自己却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否则,我们就会和刘备最后的结局一样,只能悲哀的将自己的愿望寄托给下一代…即使身边有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但最终也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并不能做出什么大的事情来,只能郁郁而终…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在暑假的时候,我看了有许多书有一本书让我深有感触。那本书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之中里面的有一些我特别喜欢的篇章,比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五回:焚金阙董卓行凶,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第十五回:太史善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三十七回,司马微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我读完觉得,刘皇叔特别仁义,关云长特别仗义,张翼德特别的'勇敢。我要学习他们。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写的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它的名字叫《桃园三结义》。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关羽的人在卖鞋子。但有一天,在机缘巧合之下,与一个名叫张飞的大侠和一个名叫刘备的大侠结为了兄弟。最后,三人除掉敌人,完成复国大业。

  读了这个小故事后,我就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我又想起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班的'杨雨莹吐了。同学们见了,有的擦桌子,有的拖地,还有的给杨雨莹端杯子倒开水,都忙的揭不开锅。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一阵阵臭气向我扑鼻而来,让我感到十分的自责。

  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十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知道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结构宏大的叙事方式、生动的语言艺术,无不令人称赞。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罗贯中著作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四大名著之一。它里面的历史人物有刘备、关羽、董卓、赵云、马超、张飞、姜维、曹操等,讲的是这些人在三国时期各自建立政权打仗的.历史故事。

  刘备和关羽还有张飞在桃园三结义后,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他博览群书,智慧非凡,用自己的智谋帮助刘备建立的蜀国。我想学习诸葛亮那样的知识渊博、神机妙算,当然,首先就是要好好学习才可以,还有就是要爱好广泛,掌握好了知识本领,将来为国效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读了《三国演义》,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写刘、张、关,三兄弟经历了重重困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做事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很惭愧,自己每次遇到困难时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努力,坚持呢?只要我能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否成功,只要我尽力了,对我来说也是成功。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4

三国演义读后感10-15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30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8-10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8-08

三国演义读后感0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7-17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7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