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制度

时间:2024-06-05 09:58:13 制度 我要投稿

会诊制度

  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诊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1

  1、凡遇到疑难或涉及其它专业本科室诊治有困难的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内会诊:疑难病例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将会诊意见按疑难病例讨论格式记在病程记录纸上。

  3、科室间会诊:

  (1)会诊医师资格:正班时间:会诊医师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副班时间:当班医生即可。

  (2)会诊程序及时间:

  正班时间:由经治医师提出,本科主任批准同意,并开医嘱,填写会诊申请单,邀请会诊科室。普通会诊应邀医师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后填写会诊记录。

  副班时间:由值班医师提出,经本科主任批准同意,会诊程序及时间同正班急会诊。会诊医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通知本科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即该医师的`上级医师)来参加会诊,以确保病人安全。需抢救的病人,应邀医师应首先到场协助抢救,直至其上级医师到场后方可离开。必要时由总值班协调。

  4、院内集体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正班时间由医务处召集;副班时间由总值班召集,召集人员填写《总值班记录》,由医务处统计备案。科内做好会诊记录并按疑难病例讨论格式记在病程记录纸上。

  5、院外会诊:先填写《冀州市医院院外会诊申请单》(包括外请专家做手术,与我院有长期协作关系者除外),院长或主管院长批准签字后,交医务处保存。由科室联系专家,科内做好会诊记录并按疑难病例讨论格式记在病程记录纸上。

  6、院内、院外等集体会诊,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7、医师外出会诊按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会诊制度2

  1.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2.急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3.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4.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人,可到专科检查。

  5.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提请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6、院外会诊。本院暂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有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后,联系相关单位,确定会诊时间,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会诊制度3

  (一)人院后五日内不能确诊的,需进行科室内讨论;人院后八日内未能确诊的,需组织全院讨论。

  (二)疗效不满意病例的讨论:主要病情不能控制的;五日内完成科室内会诊,仍不能控制的.;八日内完成全院会诊。

  (三)门诊病例讨论:凡是在我科就诊三次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要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四)医技病例讨论:凡疑难病例,或发现结果明显异常,报告有疑问,要组织讨论,必要时复验,并由副主任医(技)师审核签发。

  (五)危重病例讨论:病危病重的病人要在24小时内完成科室内会诊;病情不能控制的要求提请医务科组织全院会诊,医务科组织在24小时内完成院级讨论。

会诊制度4

  一、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所有病例,都可由主治医师主动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卫生技术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二、科间会诊

  (一)门诊会诊

  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须经本科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由病人持诊疗卡片和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诊疗卡或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

  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二)病房会诊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主治医师签字后,及时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派主治医师或指定医师据病情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被邀医师的尊敬。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病例,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并提出具体意见,供兄弟科室参考。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三、急诊会诊

  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的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会诊医师应10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院内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务科。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科参加。主治医师报告病历,必要时院长参加。经治医师作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五、院外会诊

  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聘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医务科同意,报请院长批准。医务科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及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并负责安排接待事宜。会诊由科主任主持。院长、医务科长参加。主治医师报告病情,分管住院医师作会诊记录。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科主任审签,医务科批准,持介绍信前往会诊。外出会诊要带全有关医疗资料,并写明会诊目的及要求。院外会诊亦可采取电话会诊或书面会诊的形式,其程序同前。

  六、外出会诊

  外院邀请本院会诊者,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要求,医务科派学有专长、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前往会诊,按《外出会诊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会诊时要耐心听取病情汇报,认真细致地检查病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提出诊疗意见,供兄弟医院参考。要谦虚谨慎、杜绝高傲自大;

  要严肃认真,克服粗疏作风,防止不良倾向。

  七、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会诊科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二)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的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会诊意见,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三)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会诊制度5

  1、对于本科室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室或多科室进行会诊的患者,请先向科护士长/护理部提出申请。

  2、由科护士长/护理部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

  3、护理会诊地点常规为申请科室。

  4、护理会诊意见由申请科室做以详细记录。

  5、参加护理会诊人员由专科护士或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人员组成。

会诊制度6

  一、对于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请先向护理部提出申请。

  二、填写护理会诊记录单,注明患者一般资料,请求护理会诊的理由等。护理会诊单按照要求填好,经护士长签字,打电话通知护理部质控组。

  三、护理部负责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即: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科室并负责组织有关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会诊。

  四、会诊地点常规设在申请科室。

  五、护理会诊的意见由会诊人员写在护理会诊单上。

  六、参加护理会诊的人员由专科护士或由护士长选派的主管护师职称以上人员负责。

  七、所填护理会诊单由护理部留档。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许穿工作服到院外。

  二、护理、治疗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三、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要定期灭菌与更换消毒液,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

  四、病房定期通风换气,定期空气消毒,地面湿擦,床、床头桌、椅每日湿擦,抹布应专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换,脏被褥应放固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六、各种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使用,便器应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和有强烈传染性的病人,应安置在单独病室,病室应事先消毒。

  八、对出院病人,必须做好终末消毒。床、桌、椅等应用消毒液擦拭,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房按病情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出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一样病种时更换隔离衣并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住院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得互患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及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二、对受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消毒,被接触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焚烧。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

  十四、治疗室与换药室应每一天通风换气,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一天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或用消毒剂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作细菌培养1次。

  十五、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严格隔开,并需有明显的标记。

  十六、治疗室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换和灭菌,换药用具应消毒处理,然后再进行清洗消毒。

会诊制度7

  为规范外请专家会诊管理,更好地发挥外请专家作用,提高医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时,经治科室应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医疗风险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医务科、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拟邀请专家会诊需向医务科提供外请专家来院会诊申请表,内容应按表逐项填写,报医务科登记后,加盖公章,由医院向被邀请医疗机构医务部门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征得被邀请的医疗机构及被邀请人同意后,方可来院会诊。

  三、用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会诊邀请时,应履行上述的审批手续后,及时补办书面材料。

  四、邀请会诊科室将专家的.会诊意见认真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病人的手术记录由专家签字,科室相关人员记录。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提出会诊手术邀请:

  (一)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范围或被邀请的医院或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我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我院可独立开展的诊疗技术。

  六、如外请专家手术或者诊疗出现意外立即向医院报告,通知专家本人及被邀请医院立即积极协调处理,避免纠纷。

会诊制度8

  为及时解决护理难题,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1、凡属复杂、疑难、危重护理病例,护理难度大、某一护理问题经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效果不佳或遇到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需其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的患者,应当及时申请会诊。

  2、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责任护士负责汇总会诊意见并写会诊记录。

  3、科间会诊: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由护士长或安排骨干赴申请科室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

  4、全院性会诊:申请科室提出并填写会诊申请单送护理部,护理部接到申请后,及时组织相关科室的护士长或有经验的护理骨干到该科室查看病人,并讨论该采取的`护理措施,集思广益,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申请科室护士长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会诊意见。

  5、会诊时间:护理会诊时间原则上在接到申请后24~48小时完成,紧急会诊及时进行,会诊地点设在申请科室。

  6、对会诊后采取措施的结果在护士长会上进行研讨,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会诊制度9

  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或护理操作及护理新技术推广等问题时,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对适应医学发展,提高和保障临床疑难重症及实施新手术、新疗法患者的护理质量,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提高其专科业务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述能力,激发其主动思维,促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交流,发挥并强化高、中级护理骨干和专病护士在临床的指导作用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

  二、科间会诊时,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两天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及时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三、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

  四、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参加。

  五、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主管护士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

会诊制度10

  1、凡疑难病例或需要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者应及时申请会诊。申请会诊者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2、各科应安排高年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会诊~紧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一般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

  3、会诊申请单应由申请会诊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人员逐项填写~不得缺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科室,申请会诊时间、简明体检情况摘要及请求会诊目的。

  5、会诊医师会诊前要仔细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会诊时应亲自查看受检者~会诊结束后要及时书写会诊记录~包括对受检者会诊意见、诊断情况、治疗方案、签名及会诊完成时间。

  6、各科室建立会诊申请单签收制度~会诊申请单由各病区护士站负责签收。护士接到会诊单申请后~应尽快通知会诊医师。紧急会诊可先通过电话申请会诊~然后补签会诊申请单。

  7如因需借助仪器、设备进行会诊检查而要求患者前往他科时~应由申请会诊科室派医务人员陪同。患者病历应由陪同人员携带~会诊结束一并带回~不得以任何借口将病历交与患者或其家属。

  8会诊科室需对患者进行有创检查、有创治疗时~必须同时签署《有创检查操作同意书》~执行《知情同意管理制度》。

会诊制度11

  一、凡遇疑难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可在查房时或随时进行。

  三、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同意或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接到邀请应要在6小时内到位完成,并签写会诊意见。如需专科会诊的病员,可在医护人员陪护下前往该专科检查。

  四、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接到通知后必须在15分钟内到位,并书写会诊意见。

  五、院内会诊:由经治科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应在申请提出后6小时内完成会诊、会诊由科主任主持,医务科科长参加,会诊记录由经治医生完成。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经治医师可携带有关病人的检查资料,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

  七、科内、外,院内、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病人。

会诊制度12

  一、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二、科间会诊:

  是指医院各科室因医疗需要而要求某一个科室给予的会诊。

  1、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并填写会诊单,本医疗组主治及以上医师审查签字。应邀医师必须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一般会诊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2、会诊医师不能确诊或遇到不能处理的问题,应主动请本科上级医师再次会诊。请会诊科室医师认为会诊未能确诊时,也可主动提出再次请会诊医师的上级医师会诊。

  3、同一科室会诊同一病人两次以上仍不能解决诊疗问题,原则上应由科室正副科主任会诊,并不得再收取会诊费。

  4、超过5个专业及两次本专业会诊未能解决问题时及时申请全院会诊。

  5、医务处有权指定有关会诊医师,被指定的会诊医师,应以抢救患者为第一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三、急诊会诊:

  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急救时应在接到邀请会诊的通知(电话)楼内5分钟内,楼间1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全院会诊:

  是指由科室根据病情需要或患者与家属自己提出的要求医院组织相关科室参加的集体会诊。

  1、需要全院会诊的病例,原则上先由全科讨论,如仍不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时,可向医务处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填写患者基本病情、会诊理由、要求解决的问题及所邀请的会诊科室,经科主任审查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同意,确定会诊时间,再由医务处具体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科主任主持,医务处主管人员参加。

  2、参加会诊医师必须是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

  五、派出会诊:

  请会诊的医院必须持盖有该院医务处公章的介绍信、会诊单与医务处联系,并办理会诊手续。医务处根据会诊要求,通知科主任安排会诊医师。如果请会诊的医院点名会诊,科主任尽可能安排被点名医师前去会诊。派出急会诊应告知总值班或值班的院级领导。任何医师不允许私自外出会诊。违章者,发生任何意外,由外出应诊医师本人承担。

  六、外请专家会诊:

  凡因患者病情需要邀请外地医疗机构的专家会诊或手术,严格依照《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和《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科室应提前三天写出正式书面申请单,包括会诊或手术病人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姓名、会诊或手术时间等内容,递交医务处(急会诊须征得医务处或主管院长同意)。经审批同意后,由医务处向拟邀请专家医师所在医院医务处递交申请单,并通知手术室,无医务处通知手术室将不予安排手术。

  七、会诊费管理:

  会诊费依照当时物价标准收取。由请会诊科室以会诊费记入患者住院帐单,并向被请会诊医师出具会诊凭据。会诊医师持会诊凭据每月底由科室统一登记造册并将原始凭据一起交到质控办,质控办将会诊费从请会诊的科室的支出中扣除。月底统一结算,将会诊费发给会诊医师本人。

会诊制度13

  一、科际会诊(普通会诊)

  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同意签名。应邀医师应在24小时内完成会诊,并写好会诊记录。

  (一)门诊会诊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需经本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并在门诊病历中注明所需会诊或转诊的科室,由病人持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二)病房会诊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室的要求,派主治医师或指定医师根据病情24小时内完成会诊。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进行。会诊医师应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做出诊疗方案,提出具体意见,供邀请科室参考。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诊例外)。

  二、急会诊

  (一)对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急诊病历或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会诊前急诊科室应将急诊病历书写完整,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在急诊病历上写明会诊目的。病房邀请科室应将住院病历书写完整,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会诊单书写规范,会诊目的明确,邀请会诊时间须写到几时几分。

  (二)无特殊情况下,被邀会诊的医师在10分钟之内到达。

  (三)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四)会诊后,被邀医师应将检查结果及诊断处理意见写在急诊病历和会诊单上,对危重疑难病员的诊疗建议应向原接诊医师交待清楚。

  (五)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患者所在科(室)应暂时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诿,并及时请有关上级医师检查,确定诊治方案。

  (六)如病情需要多个科室会诊,由患者所在科(室)向医务科汇报,由医务科召集有关科室会诊,并应按病情,明确由某科负主要责任。

  (七)危重病人的抢救应及时进行,不得因会诊而延误诊治。

  三、科内会诊

  对三天未确诊、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主持召集科内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四、院内大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备案,邀请有关医师参加。申请会诊的科室应提前一到两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人员报告医务科。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必要时分管院长参加。主治医师报告病历,经治医师作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五、外院专家手术、会诊(外院专家会诊、手术指导)

  (一)邀请本市院外专家会诊

  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本市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时,经治医疗组应向患者说明会诊目的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填写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单,经科主任批准,上报医务科审批,必要时经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审批,同意后与有关单位联系。

  (二)邀请外地专家会诊、手术指导

  邀请本市以外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或手术指导时,经治医疗组应向患者说明会诊目的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后,填写邀请院外专家会诊申请单,经科主任批准,并上报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审批,同意后与有关单位联系。

  (三)会诊申请单内容应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或手术指导的目的、理由、时间、费用。医务科接到会诊申请单后加盖医务科印章,电话联系被邀请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并书面传真会诊单。接到对方确认后,通知邀请科室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接待和配合会诊医师的.准备工作。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科室不得提出会诊、手术指导邀请

  1.会诊或手术指导内容超出被邀医院诊疗科目或者被邀医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医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或手术指导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3.会诊或手术指导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4.会诊或手术指导超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会诊费根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及相关规定执行。

  (六)会诊时原则上由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情,分管住院医师作会

  诊记录,科主任外出或因工作原因无法主持时,应委托副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经管医疗组长及相关医务人员应陪同参加会诊工作,涉及需要检查治疗或者手术时,应邀请相关科室参加会诊工作。

  (七)会诊结束后,邀请科室应对会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意见书写在会诊单上,并签名。邀请科室经管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历中。

  (八)需转外院会诊者,经本科科主任审签,医务科批准,持介绍信,带全有关医疗资料,明确会诊目的及要求,陪同病员前往院外会诊。必要时也可将病历资料复印件,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六、外出会诊

  (一)医院或各科室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医院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由医务科通知相关科主任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对于外出会诊可能影响医院正常业务工作,但确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由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

  (二)接受会诊邀请或者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医务科应及时通知邀请医疗机构。

  (三)医务科决定派出会诊医师后,应及时填写《外出会诊通知单》,通知会诊医师执行会诊任务,为会诊医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医师外出会诊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五)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的,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如果患者拟转入医院进一步诊治,应事前通知相关科室或者医务科做好相应准备。

  (六)医师外出会诊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由邀请医疗机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必要时被邀医院协助处理。

  (七)医师在会诊结束返回医院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和医务科,并将《外出会诊通知回执》交回医务科。

  (八)班外时间紧急会诊邀请由总值班报告值班领导或者医务科负责人根据上述原则处理。次日或节假日后第一天到医务科补办手续。

  七、会诊注意事项

  (一)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二)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提出会诊要求,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医师要对病员详细查体,结合有关检查资料,综合分析,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如有意见分歧,一面查阅资料,继续研究,一面独立思考,综合分

  析意见,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三)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四)各科室应对会诊工作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和评价,作为科间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五)医院会诊管理由医务科负责。

  (六)医务科应加强会诊管理工作,完善会诊登记,建立会诊管理档案,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会诊情况的科间评价,将会诊情况与科室、医师的考核工作相结合。

  (七)医师违反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规范、常规,由医务科记入医师考核档案,情节严重的依法严肃处理。

  (八)会诊收入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会诊收费和医师会诊报酬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九)医师接受卫生行政部门调遣到其他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或者参加紧急救援行动的不适用本办法规定。

会诊制度14

  1、目的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在岗职工。

  3、体检组织机构及类别

  3.1组织机构:由院办公室负责联系并组织职工体检。

  3.2体检的类别

  3.2.1入职体检:新职工经面试确定录用后,由办公室通知并由专人陪同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3.2.2体检:公司在岗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3.2.3特殊情况体检:根据岗位的特殊要求或员工接触过传染病原,按单位规定,应立即进行专项体检。

  4、体检项目

  4.1入职体检:乙肝全套、胸透、心电图、尿常规,费用由个人承担;

  4.2体检

  4.2.1工作满一年及以上者,体检项目为:肝功、血糖、血脂、肾功、尿常规、乙肝全套、腹部彩超、心电图、胸部DR片等,全部费用由单位承担;

  4.3特殊体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体检管理

  5.1入职体检:体检合格职工体检报告与职工入职材料等并入职工个人档案,由办公室负责管理。不合格职工,不予录用。

  5.2体检:由办公室建立职工体检档案,体检报告备案保存。体检合格职工,告知本人;不合格职工,通知本人复查,复查如有问题,告知本人进行治疗,属于传染病的要离岗治疗,与其接触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待完全康复后方可工作。

  5.3特殊体检:体检合格的继续工作,不合格的`进行离岗治疗。

  6、体检要求

  6.1职工体检确定在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在每年3或4月进行;

  6.2入职体检由办公室指定人员陪同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6.3体检:职工按单位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或联系组织医疗机构来单位集中体检。

  6.4特殊体检:按要求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会诊制度15

  为做好我院外请专家的管理工作,根据医院发展和管理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一、外请专家的目的

  1、外请专家是医院为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解决业务急需、加强学科建设,而聘请的`各学科专家和顾问。临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和举办各类讲座的专家不在其列。

  2、外请专家的范围一般限于临床、医技科室中业务技术紧缺、薄弱或重点发展的专业。

  3、充分发挥外请专家在学科建设、拓展业务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重点学科、培养年轻医师和为“三级医院”创建做准备、打基础。

  二、被请的专家条件

  1、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名望,如省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2、拟请用专家的专业必须与所请学科的专业相同或相近;

  3、每个学科原则上可聘请一名专家指导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优先考虑重点学科的专业。

  三、聘用专家的任务

  1、指导学科建设,使所在学科尽快挺高一定质量水平;

  2、定期为我院医师和实习生举办专题讲座,对科室负责人进行具体指导;

  四、聘用专家的待遇

  1、聘用专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给一定津贴,具体以双方洽谈数目为准;

  2、专家津贴由医院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情况决定。

  3、聘用专家由医院提供住宿,并配备生活用品;

  4、外请专家来我院往返旅差费等费用均由我院按有关规定予以报销。

  五、聘用专家的管理

  1、聘用专家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未经科教科批准,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许诺请用条件和待遇;

  2、聘用专家由科教科和科室共同负责管理,我院对所请专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保留备案。我院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聘请。

【会诊制度】相关文章:

会诊的制度08-11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05-16

项目制度管理制度01-21

报销制度管理制度08-22

采购制度管理制度12-02

制度变更管理制度08-10

酒店制度管理制度10-24

招商制度和规章制度05-05

安全检查制度及隐患排查制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