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

时间:2024-12-01 05:57:47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1

  一、工作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在分管院长和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医技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9)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10)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二、职责

  1)负责全院医疗、医技工作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医技工作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

  4)审议医务科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措施。对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改进要求。

  5)制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

  6)负责讨论、决定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院内处理意见。

  7)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全院医、技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的要求。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8)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9)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2

  一、在院长领导下,进行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为医院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组织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三、广泛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四、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评价、考核,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通报季度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六、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七、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八、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九、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十、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十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3

  1、公司须依法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

  2、依法建立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等;

  3、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开会、审查安全工作的进展,确定年度公司安全工作方案,并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

  4、安全管理委员所任命的所有人员须有任命书或文件;

  5、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所有内容须有记录或纪要,并以档案形式保管;

  6、安全管理委员所任命的所有人员应参加以下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标准化系统培训、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培训、事故事件调查技能培训等;

  7、被任命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有效资格证;

  8、安全管理委员成员须设立员工代表;

  9、安全管理委员员工代表的职责应明确,并在工作中有所展示;

  10、安全管理委员会议纪要、下放的文件和工作清单应由安全管理委员主任或管理者签发。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4

  (1)在分管院长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护理管理的有关制度、计划、操作规程等,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检查,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护理质量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对问题与缺陷的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3)督促各级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专科及常见疾病护理质量标准。

  每季度进行考评,有记录、有反馈。

  (4)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查找事发原因和教训,针对需要控制的环节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

  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加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减少和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负责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定期检查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6)组织开展疑难病例、高难度护理技术等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

  (7)加强护理安全,严把重点护理环节(围手术期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特殊检查前后等)的管理,定期检查各护理单元分级护理执行情况、危重病人登记上报、质量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并发症控制情况、抢救药品、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各科室对意外事件处置情况以及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8)定期检查“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落实情况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9)定期检查手术室护士对大手术病人的手术前后访视、术后病人规范交接以及正确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等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0)定期检查供应室下收下送、灭菌物品环节质量要求、操作流程、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以及消毒灭菌合格率。

  (11)定期检查其它特殊科室相关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工作。

  (12)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5

  一、在院长领导下,进行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为医院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组织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三、广泛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四、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评价、考核,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通报季度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六、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七、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八、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九、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十、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十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6

  (1)在分管院长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护理管理的有关制度、计划、操作规程等,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工作质量(安全)检查,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护理质量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对问题与缺陷的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3)督促各级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专科及常见疾病护理质量标准。每季度进行考评,有记录、有反馈。

  (4)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查找事发原因和教训,针对需要控制的环节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加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减少和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负责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定期检查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保证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6)组织开展疑难病例、高难度护理技术等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

  (7)加强护理安全,严把重点护理环节(围手术期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输血及药物不良反应、特殊检查前后等)的管理,定期检查各护理单元分级护理执行情况、危重病人登记上报、质量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并发症控制情况、抢救药品、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各科室对意外事件处置情况以及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8)定期检查“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落实情况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9)定期检查手术室护士对大手术病人的手术前后访视、术后病人规范交接以及正确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等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0)定期检查供应室下收下送、灭菌物品环节质量要求、操作流程、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以及消毒灭菌合格率。

  (11)定期检查其它特殊科室相关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工作。

  (12)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7

  一、工作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在分管院长和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医技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9)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10)医疗质量管理与安全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二、职责

  1)负责全院医疗、医技工作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2)负责制定全院医疗、医技工作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

  4)审议医务科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措施。对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改进要求。

  5)制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

  6)负责讨论、决定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院内处理意见。

  7)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全院医、技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的要求。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8)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9)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8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是院长领导下负责对院内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的组织。

  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家有关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有关的管理规范。

  2)起草、制定、审核和评价医院内有关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政策,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通报、讨论和分析院内外发生的,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有关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重大问题,探讨改进医院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的建议、方法和措施。

  4)通报院内出现的重大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追踪,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的结果。

  5)对医院内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6)对在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有关科室和人员提出表彰和奖励的建议;对在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工作中有重大责任事故的有关科室和人员提出批评和处罚的建议。

  2、人员组成

  由医院领导及有关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采购和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

  组成成员:院长(史学森)、分管院长(杨贵林)、医务科科长(张建礼)、护理部主任(白梅梅)、医院感染科科长(宋宏鹏)、医疗器械科科长(赵福)。

  3、工作方式

  日常工作由医务科和医疗设备科负责,每次活动要有记录,有小结。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9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会议召集人,必要时副主任受主任委员委托可以召*议。

  二、每半年召开一次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总结上一阶段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特殊情况下主任委员有权决定召开临时会议。

  三、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在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的情况下召开。

  四、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的决议应经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投票权的委员同意方可通过,颁行。

  五、检验科是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委员会的决议。在委员会闭会期间,检验科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履行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职能。在此期间如遇不能处理的事项,应及时向主任委员请示,或由主任委员提议召开临时会议。

  六、秘书协助主任委员收集议案,准备会议议题、资料和文件,负责做会议记录,整理记录,编制会议纪要,并向全体委员通报。还应负责建立包括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在内的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档案并保存。

  七、主任委员不能履行其职责时,可委托副主任委员临时主持委员会的工作。

  八、生物安全委员会向医院负责,有责任向医院报告工作情况和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九、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分管院长担任,委员由院长提名,院长办公会通过批准。一般任期为三年,可连选连任。特殊情况可由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按上述程序做出调整。

【安全管理委员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安全管理制度05-31

化工安全管理制度08-24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06-23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07-30

门卫安全管理制度09-11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10-30

维护安全管理制度09-04

安全用具管理制度10-14

安全管理制度【精】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