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说课稿

时间:2025-11-13 11:58: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小班说课稿汇编8篇

小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儿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幼儿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幼儿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

  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幼儿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幼儿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幼儿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教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幼儿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儿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幼儿作品。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幼儿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幼儿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幼儿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乐趣。

小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知识经验还不丰富,所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弱。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对小班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选择了在幼儿生活中容易被忽视但却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上下楼梯”这一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这节《上下楼梯中的安全》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学习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目标定位: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满足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的需要,我把目标定位如下:

  (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歌》,让幼儿了解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初步树立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照顾前后的良好安全习惯。

  3、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会幼儿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难点:让幼儿懂得上下楼梯安全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邀请函,多媒体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上下楼梯的经验(最好能拍摄幼儿上下楼梯的照片做为情景再现使用)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动静交替。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画面呈现幼儿面前,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感知,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提问启发式:

  在各个环节,都相应的设置了问题,逐渐引导幼儿对活动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情景教学法:

  让幼儿将平时的不太注意的行为提炼出来,再次着重亲自体验感受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4、游戏体验法: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本次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有:观察分析法,讨论法,互动法等。

  四、说过程:

  环节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课件:美羊羊邀请函)

  1、出示邀请函,让幼儿猜想里面会是什么?(引出路线图中的楼梯)

  2、教师启发式提问,“平时我们是怎样上下楼梯的?”、“上下楼梯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猜一猜”的.形式设计,为幼儿设置了悬念,给活动笼上了一层神秘感,使活动一开始师幼双方都以开放的心态进入氛围)

  环节二: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总结正确的上下楼梯的方法。 1、你们认为哪幅图上的小朋友的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2、为什么你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安全?(请小朋友观看课件)

  (喜羊羊)小结:我们在上下楼梯时靠右走,集体上下楼时要照顾前后,排好对一步一步两脚交替走,不要急,不要挤。

  (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多以直观的感受为主,为此,我将上下楼梯的一组行为制作成幻灯片,让幼儿在看幻灯片的过程中能直接感知,教师鼓励幼儿想一想,然后积极主动表述图片中的内容并分析,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环节三:游戏《小卫士闯关》 为了帮助幼儿加强的安全意识的掌握,本环节我设计了“闯关”的游戏。我采用抢答的形式来组织,幼儿对各类安全事件快速地进行判断,在幼儿判断后,出现一个可爱的“笑脸”提示,进一步帮助提高正确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复杂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可爱的“笑脸”增添了几分童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四:

  (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歌》。幼儿有了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提升后,对儿歌掌握速度较快

  (2)带领幼儿出发去青青草原,体验正确上下楼梯的方法。

  (引导幼儿边读儿歌边体验,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学习儿歌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将上下楼梯的安全牢记心中,加深印象)

  结束,音乐《别看我是一只羊》

  各位老师: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断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在今天的此项活动中的更多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附儿歌:

  上下楼梯不推挤,一个一个跟得齐。

  手扶栏杆慢慢走,一阶一阶走上去。

  下来还是靠右边,一个一个有顺序。

  保证安全是第一,一定一定要牢记。

小班说课稿 篇3

  活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交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问题的日趋严重。在如此快节奏的背景下,可以说从你到我、从司机到行人,每一个人都穿梭在红绿灯的交替变换中。然而,也就是在这红绿灯下,多少粗心大意者飞溅鲜血;多少人为了赶一点时间自毁了前程;多少亡命之徒在推杯换盏后命丧黄泉……您又是否知道,中国每年有1.8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而这些数据还在不断的更新。近年来,我国也发生了多起幼儿园校车安全事故,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成长!因此,交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较差,因此,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红绿灯眨眼睛》这一安全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学会在红绿灯的指示下安全过马路而设计的。活动以“红绿灯”为切入点,以多媒体动画和自制教学具为载体,引导幼儿在动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可以说,这一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活动目标:

  为体现生活就是课程的教育理念,我根据小班幼儿的现状和活动需要,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入手,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我将它设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

  2、能力目标——会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安全过马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

  3、情感目标——体验扮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适宜的环境、材料的支持。丰富的教学具可以使活动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形象。为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体验快乐的学习,我作了以下准备:

  1、多媒体动画《小汽车嘟嘟过马路》

  2、自制教学具——红绿灯、小汽车、方向盘

  3、音乐《小汽车》

  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我除了以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适宜地采用了直观展示法、扮演游戏法、启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

  同时,我还精选了“观察法、讨论交流法、游戏体验法”等有趣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感受成功建构知识的喜悦。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动画释疑、引出主题;展示教具、讨论交流;扮演游戏、巩固知识;延伸活动、继续探索”层层递进的.五个环节,引导幼儿在“看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下面我就将这五个环节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一辆自制小汽车说:“它是小汽车嘟嘟,它有一件最害怕的事情,你们猜会是什么事呢?”可爱的小汽车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适宜的提问更是启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幼儿大胆猜测后,我故作神秘:“要想知道小汽车最害怕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动画吧。”轻松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动画释疑,引出主题

  带着上一环节制造出来的悬念,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小汽车嘟嘟过马路”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大胆表述:小汽车最害怕的事就是过马路了,每次过马路它总是吓的躲在一旁发抖。并由此发现不遵守交通规则,横冲直撞过马路是非常危险的。顺利地解决了最初的疑问。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汽车不再害怕过马路吗?”引发幼儿大胆地讨论,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小汽车嘟嘟。对于幼儿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大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播放动画的后半部分进行揭秘,让幼儿明白:只有在红绿灯的指挥下才能安全过马路。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红绿灯。

  悬念的设置、动画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它会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很快地切入主题引出活动,我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首要保证。

  三、展示教具,讨论交流

  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已集中到了红绿灯上,我趁热打铁,进入到第三个环节“展示教具,讨论交流”。这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出示自制玩教具——红绿灯,结合上一环节的知识经验展开活动。“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实物教具的展示引发了一个新的兴趣点,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了。紧接着我按动开关,使红绿灯的灯光交替闪烁,孩子们看到真的可以发光的红绿灯,兴致更加高昂了。这时,我一边演示红绿灯一边提出问题:“红绿灯有什么用?红灯亮了表示什么?绿灯亮了又该怎么做?如果马路上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呢?”由于孩子们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因此能很快地说出红绿灯是用了指挥交通的,它会帮助我们安全过马路以及“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最后,我操作红绿灯,并用自编的儿歌帮助幼儿加深印象进行小结:“过马路,要小心;红绿灯,眨眼睛;红灯亮一亮,请你停一停;绿灯亮一亮,请你快快行。”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活动目标,突破了重点。

  四、扮演游戏,巩固知识

  这是活动的高潮部分。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说和做的行为很多时候达不到一致,因此为了让孩子们牢牢地记住“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良好的运用,我创设了“小汽车过马路”的情境,利用自制教学具——红绿灯、小汽车、方向盘开展游戏。请幼儿扮演汽车小司机,我来控制红绿灯。随着《小汽车》的音乐,幼儿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开车,一会儿停,一会儿行,欢快地进行游戏。整个游戏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争着做合格的小司机,体验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快乐。

  心理学指出:“凡是幼儿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他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这个环节中,我正是运用游戏这个直观而又生动地过程帮助孩子亲身体验“红绿灯”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顺利地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突破重难点。整个活动也在这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结束。

  五、延伸活动,继续探索

  受小班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水平的限制,仅仅开展这样一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活动结束后,我会把自制教学具投放到区角中,引导幼儿运用游戏体验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学具的互动、与环境的互动,继续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整个学习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氛围是宽松的,学习是快乐的。相信通过快乐的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够牢牢记住“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

小班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是根据“小小宝宝”的学习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专门为小小宝宝设计的。从六月份第二周我尝试着开始英语教学,令我惊喜的是,孩子们对英语活动特别感兴趣,喜欢说英语儿歌,喜欢做手指游戏。因为小小班孩子对于可爱的小动物特别喜欢,所以本次活动我选择了单词dog的教学。

  二、目标定位

  根据小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我们班幼儿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并适应英语的活动环境,对英语产生兴趣。 这一点对于小小班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刚刚接触一门语言,老师在给孩子正确的发音教学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听懂、理解并会说出单词“dog”。 我选择了一个单词作为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考虑到托班孩子注意力时间短的年龄特点而定的。

  3.进一步学习运用“Hello”与他人打招呼。 这个目标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自然的.贯穿进去了,当出示手偶,老师说Hello时,孩子们能逐步学会自然、主动地打招呼。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习单词“dog”的正确发音。因为小小班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还不完善的特点,我觉得这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小小班孩子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的兴趣,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不宜太多,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我准备了两个可爱、形象的手偶“dog”和“cat”。

  四、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的流程:热身活动——单词学习——语音练习——儿歌复习——巩固延伸 想重点说明以下4点:

  1.在热身活动,我选了手指游戏 《Little Bee》,在英语教学中,热身活动时的小律动是孩子们特别喜欢说和做的,而且回家后也喜欢表演,能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热身活动很多,但是适合小小班幼儿用的很少,这样我们可以把适合其他年龄班的律动进行改编,比如我在活动开始时,就作了改编:

  T:Clap your hands,x x x x X(幼儿按节奏拍手) T:One two three (幼儿说four,并坐好)

  2.在单词学习和语音练习这两个重点环节,我选用了两个可爱的、毛茸茸的手偶,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小班幼儿发音器官不完善,在学习新单词时在发音发面比其它年龄班要困难一点,所以我注意让幼儿看清老师的口型,听清老师的发音,多次重复,让幼儿反复练习。可能有的孩子暂时发音不准确,老师也不用担心,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发音,那么孩子在以后发音条件成熟后自然会发正确。

  3.在儿歌复习环节,我自编了儿歌:Cat cat miao miao miao.Dog dog wang wang wang.这样孩子们就会在简单而有趣的儿歌学习中,复习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单词。

  4.在巩固延伸环节,小朋友变成小超人和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出去玩,然后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继续练习说儿歌,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因为小小班孩子的兴趣保持时间短,在活动结束部分,我选择小超人这个律动,再次激发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兴趣。附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并适应英语的活动环境,对英语产生兴趣。

  2.听懂、理解并会说出单词“dog”。

  3.进一步学习运用“Hello”与他人打招呼。活动准备:

  小狗、小猫的手偶各一。活动重、难点:

  学习单词“dog”。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手指游戏 《Little Bee》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

  Sound sound sound ,

  zzzzz...

  (二)单词学习:

  1.出示手偶cat,引起幼儿注意:看,今天是谁到我们班来了?(cat)

  对了,是一只可爱的cat。小朋友高兴吗? 打个招呼吧!Hello!Little cat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让小朋友猜)

  2.出示手偶dog。

  T:Yes , it’s a dog.小朋友一起来打声招呼吧!Hello!

  3.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出单词“dog”,注意让幼儿看清老师的口型,听清老师的发音。

  (三)语音练习:

  请小朋友看手偶说出单词,观察幼儿的发音是否正确。你喜欢这只可爱的dog吗?dog想和小朋友们做好朋友,不过它有个要求,谁能大声说出“dog”,它就和谁做朋友。现在,咱们大声说出“dog”,OK?(请小朋友逐个练习发音)

  (四)教师自编儿歌,复习巩固所学单词。

  Cat cat miao miao miao.

  Dog dog wang wang wang.

  (五)活动延伸

  Cat和dog两个好朋友要出去玩了,我们也变成小超人和他们一起出去玩吧!OK?

小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说到小猴子,孩子们异常兴奋!《猴子爬树》这段音乐轻松、活泼、旋律欢快,且幽默风趣。依据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扮演小猴,我来当猴妈妈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在情境创设中,真实的再现小猴爬上树——树上玩耍——和滑下树等小猴灵巧、顽皮的一面。真正做到了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获发展!这样也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理解水平,有利于孩子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性,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正如新纲要所提出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特别是现在大家所提倡的希望教师的角色能由指导者变为促进者,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因此, 本次活动仅仅用生 动的语言还是不够的。我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言语提示法、提问法、探索创编法等教学法。

  三、说学法

  活动中为了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我还采用了师幼合作法、音乐游戏法、交流讨论法等学法。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说目标定位

  活动中,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整个活动都起着一个导向作用。我以新《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为依据,跟据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部分,也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感受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2、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猴子爬上树、玩耍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韵律活动,大胆创编动作,有与众不同的意识。

  五、说活动重难点

  虽然小班幼儿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各方面协调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去还有一定难度。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幼儿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愿意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难点为幼儿能根据乐曲旋律大胆创编动作,具有与众不同的意识。

  六、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特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去动物园观察过猴子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猴子爬树》、录音机;小猴子的头饰每人一个、大桃树一棵。

  七、说教学流程

  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呕吐能够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我以新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我将本次活动设计如下:

  1、导入部分

  (1).我是这样安排的:我和幼儿每人带上一个头饰,准备入场。

  这时我会对小朋友说: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到小树林去玩,我们出发吧。(放背景音乐,幼儿随教师学做小候进入活动场地。)《这里我主要是运用情境式教学法,一开始就让小朋友进入了角色。目的是激发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使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了无穷的趣味性。》

  (2).待进场后,我会运用言语提示的'方法对小朋友说:宝宝门快来看,树上有什么?这时幼儿就会发现大大的桃子,进而我会引导他们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吃到桃子呢?让幼儿进行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大胆的去说、去想、去思考。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引发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用动作表现猴子爬树。

  这一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

  这里我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提问法、交流讨论法、以及探索仿编法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创编猴子爬树的动作。

  (1)首先我会设计提问对小朋友说:

  猴子是怎么爬的?我们怎样才能吃到它呢?它在哪里?最后爬到哪里?是一下子爬上去的吗?

  这里我主要是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以及言语提示法,目的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猴子爬树,并且表现出由低往高处爬的动作状态。

  ⑵待幼儿反馈给我动作后,我会在幼儿中选择比较好的动作进行个别示范师幼共同学习。

  引导幼儿练习有节奏的爬树。待幼儿熟悉动作后,我会配乐练习。

  这里我主要是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再引导幼儿多方位的参与。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切身感受到了猴子由低往高爬。

  ⑶其次我会引导幼儿迁移观察经验,创编猴子玩耍的动作。

  师:猴子在树上玩什么?它们会做什么?(抓痒、摘果子、吃果子、睡觉)引发幼儿思考,进行大胆创编动作。在引导幼儿探索创编的同时,我会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

  同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反馈个别儿童的典型动作,指导全体幼儿练习:

  9—16抓痒—摘果子—吃果子—睡觉 (配乐)

  这里我以谈话的形式,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⑷幼儿从1——16小节中对音乐旋律有了初步的认识,17——20小节我准备先让幼儿听,再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大胆的创编动作。

  这时我会对小朋友说: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小猴子在干什么?幼儿根据音乐旋律1765165一下就听出是猴子下树,这时我会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猴子下树,鼓励幼儿大胆的自由的表现。

  (幼儿双手快速绕动着自上向下移动,表示猴子很快的从树上滑下来)。

  3、音乐游戏猴子爬树

  1 第一遍音乐我会让幼儿自由表现

  2 第二遍音乐我会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集体表演

  4、结束语: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天快黑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小班说课稿 篇6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我将从内容、幼儿、目标、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流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设计意图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小班幼儿已开始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周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究问题,积极动手、动脑。班上大部分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图画书会有颜色呢?颜色是怎么来的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各种颜色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实际操作摆弄,获得切实的生活经验。而他们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操作、表达的能力,已能观察到事物现象的细微之处,也有针对性表达的能力,这些为本次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幼儿科学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开展好科学教育,就要理解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是什么,其实科学就在幼儿的身边,就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如小鸟为什么能飞?蝌蚪怎么变青蛙?月亮为什么会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乐于学习的科学。颜色是孩子们生活所能经常接触到的,如衣服颜色、图画书、广告等,孩子们经常都会很会发出很多疑问:为了满足孩子好奇和探索的愿望,落实《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了《颜色变变变》这个科学活动内容,让孩子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让孩子充分探索和感受颜色的变化。

  二、说目标

  为了在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和内涵上更为强调"注重幼儿的乐学和会学",强调"注重活动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内容特点以及小班科学领域目标,我从情感、态度、能力的三维目标上来定位:

  1、 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以上活动目标既有知识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又有愉悦情感的体验,融合了各领域的目标要求,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三、说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

  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

  四、说教学法新《纲要》

  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是:演示法。幼儿与成人的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理解水平还很肤浅,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和支配,他们往往对探究对象的感兴趣程度决定了他们在活动中的注意力,所以活动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是一节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才用了以下几重学法:观察法、操作实验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法我将结合以下的活动过程作具体阐述。

  五、说活动

  准备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幼儿以及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我和幼儿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了解三原色,认识常见颜色。

  2、材料准备:给每组幼儿准备一个调色盘,和一支笔。在最后环节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制作好的白色风车。

  3、环境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色彩亮丽大画,布置成展示区,供幼儿观察分享交流。

  六、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将通过紧紧相扣的6个大环节来开展:

  (一)歌曲导入,引发兴趣。--(二)展示欣赏,认识三原色。--(三)教师演示,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四)幼儿操作,亲身感受。--(五)讨论交流--(六)结束部分。

  (一)歌曲导入,引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之前,我先让孩子欣赏儿歌《小小蜡笔》,引出问题:儿歌里提到了哪几种颜色?小朋友都知道哪些颜色?

  (二)展示欣赏,认识三原色。

  为了落实活动的重点,本环节我将运用演示法来进行:

  1、出三原色图片,让小朋友重新认识三原色:展示拥有三原色色彩的物体图片教师小结:颜色有多种多样的。每种东西都有颜色,小朋友们会调颜色吗?

  (三)教师演示,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

  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操作实验法这种教学法,本环节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重要环境。我将通过3个小步骤来进行:

  1、介绍操作材料:三原色,水、调色盘、笔等工具。

  2、教师操作,颜色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四)幼儿操作,亲身感受。

  本环节将作为突破活动难点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采用了操做实验法,让孩子通过自己操作调色,亲身感受颜色的变化。

  (五)讨论交流讨论: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六)结束部分《我的风车转起来》子们利用刚才变出来的颜色给风车上色,这个环节,很多孩子会有意识去寻找漂亮、鲜艳的颜色,有的把三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寻求帮助,向别人借自己想要的颜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体现。而且,通过这一次,他们一定懂得,下次应该怎样操作才能调出漂亮的颜色。最后在愉快的音乐中快速旋转自己制作的风车,让幼儿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七、说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动的结束只是暂时的,我们将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各种各样的颜色"主题展示区,继续引导幼儿收集、交流、分享。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请家长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收集各种颜色鲜亮的图片,了解颜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班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母鸡太太和两个蛋>>幼儿园语言教案的内容,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中讲述了母鸡太太为了孩子出生辛苦孵蛋,及小鸡知道妈妈的辛苦在蛋壳谈论怎样回报妈妈,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这个故事,语言精练优美,抓住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这一关在键点,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2、能力目标: 要求幼儿能简单地表演故事中的对话语言。

  3、知识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和回答问题。

  (三)活动重点、难点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引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所以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要求幼儿能简单地学习故事中小母鸡和小公鸡的对话语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 “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

  幼儿表演故事中母鸡和小鸡们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学法

  主要采用了“讨论交流法”、“兴趣导学法”、“综合活动法”等 “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所以引导幼儿采用了“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还引导幼儿采用了 “兴趣导学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主动活动”,提高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是:

  1母鸡家背景图:2母鸡,小母鸡,小公鸡,鸡蛋图片和头饰:3模拟鸡蛋;4录音机,磁带;

  选择以上直观教具是为了激发幼儿想象力,营造宁静温馨的氛围,起到以景激情的作用。

  三、学习过程

  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化、经验化及主动性建构”,通过孩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解决问题。老师做到讲得“少”一点,“引” 得巧一点,让孩子学得“精”一点,“活”一点,领悟得“深”一点,“透”一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出示母鸡家背景图)有一只母鸡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老师表演歌表演<<咯咯哒>>(5分钟左右)

  老师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师:(出示母鸡家背景图)有一只母鸡今天特别

  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老师表演歌表演<<咯咯哒>>然后进行提问谈话:

  1、刚才听着音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里让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引起幼儿的兴趣。

  设计此步骤的依据是:

  文学作品与音乐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故事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以歌表演中可爱的母鸡形象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内容。

  第二部分、模仿想象:启发幼儿学学母鸡下蛋的动作,叫声。

  设计此步骤的依据是:为后面表演铺垫,母鸡下蛋的动作,叫声使孩子们表演起来更活临活现增加表演的趣味。

  (三)、听听、 说说:

  一、欣赏故事,记住故事主要情节;

  提问“我是母鸡太太,小朋友喜欢我的故事吗?记得故事里有谁呀?”

  二、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活动。

  说说母鸡太太怎样爱小鸡,小鸡是怎样爱母鸡太太,重点鼓励孩子说说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

  1、先让幼儿完整听第一次故事,暂时不出现教具以免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2、出示教具讲述第二次故事,借据教具帮助幼儿

  3、在生生、师生间充分的互动中,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性语言的运用,引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开展的成功,需要我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活动中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四)、情感体验:”母鸡孵蛋”,带孩子一起体验妈妈爱小鸡,小鸡爱妈妈的情感。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

  1、创设发展语言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表演、讲述的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3、用表演形式激发幼儿体验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四、教学特色

  1、从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角度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2、注意将老师的“教”转为孩子的“学”,将培养孩子的能力贯穿活动始末。

  3、充分利用分组教学和语言环境创设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幼儿创造理解和表达的时间和机会。

小班说课稿 篇8

  游戏名称:好玩的沙包

  适合年龄:3-6岁

  所需材料:沙包一个

  制作步骤:

  将六块边长为10公分的正方形布片用针缝成一个正

  方体,在一角留一小孔,内部填充小麦或玉米粒等谷物缝好,沙包制成。

  游戏价值:

  1、体会民间游戏的无限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展幼儿投掷、平衡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玩法过程:

  1、顶沙包:头顶沙包半蹲拍球,或沿平行木走,沙包不掉为胜。

  2、绕沙包走或跑:将沙包等距离排在地面上,绕沙包向前走或跑。

  3、跳沙包:将沙包在地上排成间隔30公分的`两列,幼儿站在一边跳上另一边,相互跳来跳去。

  4、夹包跳:教师引导幼儿用小腿夹沙包往前跳、转圈跳。

  5、互相抛接:两人一只沙包,你抛接,抛你接。等幼儿抛接动作熟练后,可以两人两只包,同时抛接。

  6、背驮沙包:引导幼儿背上驮1-2只沙包,学小乌龟弯腰走到指定地点。

  7、接包游戏:在场地中间画出两条间隔8米的线,请两名幼儿为击包人站在两条线上,其中一人持沙包,请数名幼儿为接包人,击包人站在线上击包,接包人在两条线中间躲闪击来的沙包,不让沙包击中身体的各部位,同时努力接住击来的沙包。

  8、抛沙包:在地上放哟呼啦圈,教师引导幼儿两脚夹住沙包,跳起将沙包抛向放置在地上的呼啦圈内,谁抛中谁获胜。

  9、蚂蚁运粮:让幼儿扮蚂蚁分成若干运粮队。每队蚂蚁子用嘴咬住粮食(沙包),学小蚂蚁爬行的样子将粮食依次运到对面的粮囤里,以先运完粮食的为胜。

  10、沙包回家:在场地中间放一纸箱,离地1、0-----1、5米,沙包四散放置在场地上,幼儿听教师发令后,幼儿迅速去捡一只沙包,并将其投入纸箱中,直到把沙包都投入纸箱。个人反思:

  玩沙包的过程就是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沙包尝试各种难易不同的沙包玩法的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非常活跃也都很投入,可见对这些玩法幼儿很喜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各个玩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主进行的,从中使幼儿感到活动的快乐。不过通过活动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些玩法的活动量不够,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幼儿体育活动不够重视,造成幼儿提议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对于上述诸多问题,应该全面地分析并加以解决。从思想上要提高,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开拓。提高幼儿活动兴趣是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小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班说课稿11-22

小班教育说课稿11-16

小班《小手歌》说课稿06-28

小班语言领域说课稿10-04

精选小班说课稿三篇09-27

小班语言说课稿10-01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8-28

小班说课稿15篇10-01

小班语言说课稿07-15

幼儿小班优秀说课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