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5-10-25 09:59: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音乐说课稿合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音乐说课稿合集5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歌曲的演唱形式》,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第三单元《美妙的人声》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说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策略及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及分析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老师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教学设计的。

  一、说教材

  1.说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新课标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听、唱、想、创作等形式体验、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展示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完成任务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歌唱分清各种演唱形式。

  二、说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刚进中学大门,对初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求知欲特别强,上课也能认真听讲,这是上好音乐课的基本条件。但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以唱游为主,注重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加强,课堂教学更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需要理性的分析和引导。所以,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音乐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说教学策略及设计

  (一)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本课我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为此我精选了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魅力的同时,享受亲历知识产生过程的快乐。

  2、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带着对歌曲的体验进入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歌曲的体验去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暗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1、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唱、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3、 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运用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辟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让学生运用会唱的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将组内各个成员的意见统一成小组意见”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

  四、说教学媒体设计

  1、让学生运用baidu 、ggle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每个学生作为歌曲的研究工作者都动手查阅资料并将资料整理,小组为单位以口述的方式上交研究报告并在全班交流。

  2、让学生在教师的网站上测试。测试的内容是根据你所听到的歌曲说出其演唱形式,在每次提交答案后都可以得到评判,还可以重复答题。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趣研究

  (1)教师给大家送一份本周的见面礼:为大家唱一首歌《雪绒花》

  (2)提问引出课题,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整理。

  (3)创设情境,将学生设定为特定的身份,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

  (1)学生集体为老师唱一首《雪绒花》 作为回赠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并学着整理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料。

  (1)以互赠见面礼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复习第一单元歌曲《雪绒花》

  (2)共同整理出独唱、齐唱的特点。导入新课

  (3) 小结出几种典型的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设定为特定的身份,要求他们完成以下任务,由于特定身份学生会很积极去完成任务。

  活动二 探究学习,口述交流,听唱体验

  (1)组织学生分组各自按不同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

  (2)组织学生用口述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并以个人观点参与到其中,进行小结。

  (3)在交流到对唱时介绍刘三姐对歌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它的魅力。在交流到轮唱时通过《啊,朋友再见》来体验其特点

  (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并将其整理,整合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用听、唱、创编等方式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

  (1)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感受到歌曲可以由这么多不同的演唱形式的同时,自己的表达、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展示,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又能较好地落实教学重点。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交流、分享、体验,让大家分享探究和获取知识的快乐,实现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3)对本土歌曲的体验,与乡土教育相结合。复习了第一单元歌曲,让学生有想把会唱的歌曲都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愿望。通过想象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三小试牛刀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好测试的网站并将其放在服务器上运行学生在网站上测试自己本节课里的研究成绩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量规,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

  六、说对教学效果的预测

  1.通过教学,我预计会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学生能准确地辨别各种演唱形式,并能较好地掌握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

  (2)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快乐,这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后没有及时对整理结果和体会进行文字性或PPT形式的小结,导致课堂讨论活动的结果无法形成文字,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所查找和展示的资料比较丰富,导致教师对每个活动时间分配不好。

  以上是对《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因此,我在设计《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味扬科的悲惨,激起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二、设计思路

  (一)、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小音乐家扬科》第一段,刻画了一个穷孩子的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份同情。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了他出色的音乐天赋和他对小提琴的渴望,使人立刻喜欢上了他,并为他的处境感到悲伤;第四、五段,写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毒打至死,让人扼腕叹息,凄然泪下,同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痛恨的感情。因此教学时应紧扣住情感脉络“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三)、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田野里,小虫为他奏乐;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朴素,但是,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扬科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控诉。教学中,应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培养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产生共鸣。在《小音乐家扬科》中,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杨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这样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如扬科偷摸提琴被发现后,文中只写了“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可在此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从各种声音中,猜测扬科受到的遭遇,说说扬科被毒打的情景,激发对扬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设计

  1、范读导入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听后说说,你觉得扬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提炼主线从学生的回答“扬科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入手,引导学生抓出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师可请学生抓住“爱音乐”扫读全文,看看围绕扬科热爱音乐写了几个方面,然后给课文分段。

  3、组合研读专题根据主线,教师可以出示研读专题:“扬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你是通过哪些语句读懂的?请你选择你体会最深的部分,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在这个研读专题中,不仅有研究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提示。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4、展开研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安排:

  (1)、自学自研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2)、小小组或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

  (3)、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还应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5、拓展创新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让学生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想象说话和写话。

  (1)、“扬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杨科在想些什么?请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下来,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被人发现了。后来,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院子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话。)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避免了条分缕析,变教师的讲解灌输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既落实了训练点,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以流畅跳荡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第二声部中间的衬词“呦喂”力度由弱到强,节奏由松到紧,又拉宽,这既是对小姑娘美好心灵的赞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动的表露。这首歌曲我们和小朋友已经学习过,所以本次活动把学习第二声部作为难点也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2、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2)迁移两个声部念歌词的经验,并在图谱和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3)知道在两个声部的演唱中,必须边听边唱才能保持美好的声音效果。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演唱表现出轻快、欢跃的情绪来。能较好地表现力度与速度的变化。(2)难点:在图谱老师的帮助下演唱两个声部。

  二、说课前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歌曲摘草莓,因为只有熟练地掌握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进行两声部的合作演唱。

  2、图谱两份,给幼儿更直观的视觉帮助。

  三、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准备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1、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小铃铛

  (将幼儿的声音打开来,为唱歌活动做好准备。)

  2、复习歌曲

  1、幼儿自由演唱

  2、教师范唱

  3、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通过对比发现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要好听一点。并进行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3、练习两个声部演唱。

  1、幼儿用声音为歌曲伴奏,老师范唱第二声部的歌词

  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啦等幼儿说什么就让他们用什么词来伴奏)那请你用啦来为歌曲伴奏,在声音伴奏时声音也要轻柔,还要请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

  (掌握歌唱活动中气息的运用。)

  2、幼儿练习运用气息的控制,较有弹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伴奏,哟,注意你的气息摸好肚子。这是老师有意识地配上第二声部的歌词。

  (老师运用无意识教学让幼儿学唱二声部歌曲。)

  4、刚才你在演唱的时候听见老师在唱什么,什么时候唱的?

  5、出示第二声部的.图谱

  看看图上有什么?画圈的地方表示什么?(空拍)除了用刚才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空拍,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图谱上的内容唱一下。提醒幼儿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6、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幼儿先用声音伴唱,教师唱第二部分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你们还是用刚才的声音来为歌曲伴奏,我就唱这一个部分的内容,你们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们自己的伴奏。

  7、交换,我来为你们伴奏,你们来唱这部分的内容。

  8、现在我们要将第一部分的内容也唱出来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内容,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现在我请周老师和我合作一下。

  9、小结:像有两个部分的内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这种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幼儿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10、你们也想来试一试合唱这首歌吗。

  那你们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轻柔的声音来演唱,还有注意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吸引过去。

  11、交换老师唱第一声部,你们唱第二声部。

  12、现在老师不唱了要你们自己来唱了,在演唱的时候你可以看老师的指挥。

  13、交换演唱内容多次练习。

  (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巩固二声部的演唱方法。)

  4、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歌声好听

  知道在唱歌时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通过讨论了解怎样才能使歌声更好听,丰富幼儿的演唱技能)

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内容:

  八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 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 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音乐,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

  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音乐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12-25

音乐说课稿08-07

音乐说课稿10-24

中班音乐说课稿01-20

音乐说课稿范文12-12

音乐说课稿优秀04-22

小学音乐说课稿05-23

小学音乐说课稿09-20

大班音乐说课稿02-11

音乐说课稿模板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