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集锦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赵普》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编选了《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师》、《展现华夏文化魅力》、《赵普》等五篇描写人物风采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写平凡的小人物,有的写光彩夺目的明星,而本课主要写的是“以天下人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的形象。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能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七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本课选自《宋史》,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推荐人才这两件事。课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叙事简洁,没有冗笔,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本文深刻的思想性也是进行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维角度,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流畅地翻译全文。
3、能发挥合理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流畅的朗读课文。
确立依据:课文篇幅短小,句式紧凑,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浓,多次诵读后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能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知识。
确立依据:文言知识的掌握向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第一课时作为难点来逐步使学生掌握。
二、说教法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明确目标、读准课文、读懂课文、读活课文四个模块,导入、介绍赵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疏通词意、疏通句意、疏通文意、复述故事、课后学习九个板块来完成。引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掌握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贯穿到课堂始终,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讨论法:对课文字词句的朗读理解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讨论,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避免了一讲到底满堂灌的弊端,培养了自学能力。
3、练习法:本课各个都有练习题的设置,从听说读写各种内容到个体与集体不同形式均有,现了学生练习的`高参与率。
4、讲授法:文言文的学习还有困难,因此对重点的讲析还是必不可少的。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没有精讲全文字词,实行重点突破学生自学,并利用媒体课件展示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培养语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课文音义把握理解均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正,培养了自学能力。
3、圈点批注法: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记下自己的疑问和收获,便于知识的深
究和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由“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导入,接着出示学习目标。简洁明了,直接引出人物,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读准课文
1.介绍赵普:出示图片文字介绍人物,形成印象,培养兴趣。
2.读准字音:画出课文中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自己查阅工具
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然后放声朗读全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交流不会读、读不准的字。
(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之后组织交流重点字音并订正,保证学习效果。
3、读出节奏:在听读标注,交流练读多种形式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通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读懂课文
1、疏通词意:出示练习题,试做并交流指正,掌握重点词义。
2、疏通句意:出示练习题,试做并交流指正,理解文言特殊
句式特点和含义。
3、疏通文意:引导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把全文翻译一遍。翻译后
同桌交流修改。最后多媒体出示译文订正。
这部分教学完全体现了学生为主,自主学习的内涵。使学生参
与到了知识形成过程当中去,知识掌握较牢固。
(四)读活课文
1、复述故事:先要求简要复述故事讲给同桌听,再要求展开自己合理的想像,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想像,来生动地复述课文故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训练有梯度,收效教好。
2、课后学习
①、合理想像,列出生动复述赵普故事的复述提纲。
②、熟读课文,要求能熟练背诵。
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巩固,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反思:
1、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2、没有偏废基础知识,基础的厚薄决定着楼层的高低,要想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基础不可偏废。本课的课前积累背诵评点、课中对演的评价、课后作业都体现了这个观点。
3、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精讲全文字词的做法,实行重点突破,展示学习过程,让学生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效果明显。
4、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弄懂文意,再由教师评点强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索,又能强化基础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见,这课时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和支撑点,学生只有真正地感悟到快乐的真谛,他们才有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有可能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才会让挫折与失败成为他们人生的财富与进步的阶梯。这样,才有可能让本单元的主题——“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得以凸显和突破。因此本课题无论是在第一个单元还是在全册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及当代学生及本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并懂得珍惜生活。
(2)过程与方法: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从而懂得珍惜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3、说教学重点:
懂得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说教学难点:
知道哪些快乐是最珍贵、最持久的。
教具准备:
快乐树、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初期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较为安逸的物质生活,不但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感动“欲求不满”,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忽视了对真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因而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价值有个清醒、客观的认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调节。本节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选择:(1)本课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自主学习形式。(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学法引导: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课前互动—体验快乐 导入新课—寻找快乐 凸显重点—创造快乐 突破难点—感悟快乐 走向生活。
2、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这个课前互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做一个游戏: 老师把所有学生的学生卡收起来,指名让一个学生来“抽奖”,让中奖的学生按照事先出好的题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 ( 题目是:1、装扮齐天大圣孙悟空。2、唱歌。3、说个字谜。)。以这种做游戏的方式导入课文,主要是想让学生在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说一句话“现在,我心情怎样?因为 。” 以这样的两三句样句,让孩子们对自己今天的心情做个“定位”,为这节课的成效检验打下基础。
【活动一】:音乐欣赏,体验快乐,感受快乐生活。
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
活动要求: “快乐”地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听听这首歌的旋律,再想想以往那些妙趣横生的画面,你感受到“谁”是快乐的呢?它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点:1、让学生们感受羊羊们的快乐;2、通过歌曲把学生带到动画片中,让学生感受快乐;3、也让学生明白一点他们就像这些小羊们一样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大家会健康成长;因为快乐,所以大家很自信、聪明?? 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快乐!(板书:生活中的快乐。 )(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孩子们很形象地感受到:生活就要“活得”像羊羊们这样“快乐”!)出示课件感受图片上小朋友们的快乐。
【活动二】:寻找快乐,珍惜现有生活。
活动要求:在小组内交流快乐。
(活动说明:本堂课的“快乐大寻找”,主要是通过“快乐调查表”来完成,分“自己”“家人”“其他人”三类人调查完成,从最熟悉的自己到身边的家人再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他人进行,使得孩子对不同类别人的快乐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这里主要是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完成“快乐是什么”的初步认识。)
(互动说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个人快乐时,教师要引导孩子领悟到各种各样的快乐,如: “成功之乐”“集体之乐”??)
小结:通过刚才的“快乐大寻找”活动,我们发现,快乐在哪儿呢? 过渡:对,快乐在生活中!其实,快乐其实很简单!我们都享受过!它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它就在你的身边,我的身边,大家的身边!
(活动说明:至此,孩子们对“快乐是什么”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完成了。但针对“学生总是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投入”的教学背景,教师要相机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让快乐延续下去,不仅让自己得到快乐,也要让家人,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而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快乐大拼搏”的学习。
【活动三】:创造快乐,延续幸福生活。
活动要求:小组讨论“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让家人、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活动说明:这个活动,还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还是结合前面“快乐调查表”中的三类人——自己、家人和他人来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互动说明:因为有前面“快乐大寻找”的基础,所以学生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都懂得说“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让自己、家人和老师更快乐”或“要多帮助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等。那么为了让教材中的难点得以实实在在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表完意见后,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资料补充,来说明“汗水换来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并随机板书:汗水换来的快乐是最持久的;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令人兴奋的。
(活动说明:在这样的引导下,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学生懂得了“汗水换来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是最持久、最令人兴奋的快乐。
【活动四】:感悟快乐,展望未来生活。
活动要求:制作“快乐树”。
请同学们在各自的“心语卡”上记录下各自的快乐感受。 感受可以是一张笑脸,一双迷人的眼睛,也可以是一幅幅快乐的绘画小作品,也可以是一句关于快乐感受的小句子,如“快乐就像妈妈的怀抱,让人温暖”等(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自己想的)。
(活动说明:制作“快乐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想起今天的这份“快乐”,记住这份“快乐”)
(互动说明:教师在学生静心感悟并完成“快乐卡”后, 请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在全班范围内以诵读或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将自己的作品及时地悬挂在“快乐树”上。)
3、说板书设计:
1、 生活中的快乐
汗水换来的快乐 最持久的
帮助他人的快乐 最令人兴奋的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到英国作家罗琳的系列小说《Harr Ptter》的`内容及主人公harr ptter的生活,学习,性格和信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学习in truble, ce acrss, fight against, succeed, share, believe in等短语和单词,并启发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从而最终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并分析used t d, be used t d, be used t ding 等短语。
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Where sene is brn and 5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但内心十分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没有豪言壮语,却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别强。根据新课标要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订了一下教学目标:
1、会认“封、歉”等9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2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
3、懂得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教学难点: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说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书写“骄傲”,学生跟着写。理解“骄傲”的意思,用骄傲说话。教师补齐课题,学生质疑: 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谁为谁骄傲?为什么?(“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骄傲一词是文后要求书写的,也是本文的题眼,所以让学生写写,再抓住题眼,理解意思,造句,这既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又是培养学生抓题眼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检查初读:认读生字,分节朗读课文,注意评价
教师引导: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教师再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惹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读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教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教师引问: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教师引导: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教师继续引导: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从多方面来回答的),这时,一学生提出要读一读课文,并且要求男女生比赛。老师及时扇情。
引导: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是为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基础性的把握。
四、,总结全文,归纳领悟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只有放飞学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巧妙拓展,丰富教学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拿出一封信,说是老奶奶给寄来的(学生问:“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真的。)在学生好奇的状态下,打开,要学生读一读。(勉励小男孩学习的话)。
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
六、写字指导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写字。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观察生字,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生字,边写边讲。学生“描和写”生字。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信。
【说课稿】相关文章: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
说课稿(精选)10-20
说课稿05-17
说课稿09-11
【经典】说课稿06-26
实用说课稿模板 通用说课稿模板02-23
小学自然说课稿大自然的说课稿12-22
《春》说课稿05-17
舞蹈说课稿05-20
《老王》说课稿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