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5-07-15 10:27: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是以后学习数的大小比较、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

  通过直观和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的学习方法,统一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教具准备:计数器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十个一是()。

  二十三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0里有()个十,一百里有()个十。

  (二)、新授

  1、教学例4、

  出示例4。

  (1)这里共有几枝铅笔?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你能在计数器上把它表示出来吗?

  (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说。

  (3)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的位置上写出24,问:为什仏这么写?教师说明: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设计意图:由用铅笔表示数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4)、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2,同时写出读出42,问:42与24中的“2”、“4”的'意义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42与24的对比,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出示例5。

  (1)学生独立写数,相互读一读,听一听。

  (2)引导学生观察,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3、教学例6、

  出示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满十进一拨珠练习。

  (2)问: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请学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问:100怎么写??引导学生说。

  (3)观察数位表,说一说从有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然后在书上填空。

  (4)让学生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读一读,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6)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35页“做一做”。

  2、练习七4、8题。

  (四)、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例4、

  例5、

  例6、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作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适、快捷。

  生:爽!

  生:坐得时间短,还不过瘾。

  师:课前同学们都分小组收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收集的信息。

  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图片,图片中附相关的文字数据)

  配音: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xx年9月1日正式开通,地 铁全线是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全长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区。从迈皋桥站到奥体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个区间。地铁票价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定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8—11个区间票价3元;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通过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地铁的数学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出示下表

  共设:16站台(有15个区间)

  票价:1—7个区间内票价2元;

  8—11个区间票价3元;

  12—15个区间票价4元。

  师: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数学问题,南京地铁中就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地铁中的数学问题)

  (出示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围绕乘坐地铁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成员商量一下。

  生:从小行站上车到奥体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生:用5元钱从小行站到红山动物园站,一个来回够不够?

  生:地铁从迈皋桥站行驶到奥体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钟?

  生:地铁一天运营多少趟?总共能载客大约多少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

  师:我们一道来研究其中几个数学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购票问题,好吗?

  [评析]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有时比解决数学问题还重要。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提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购票问题。

  师:如果我们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到新街口站需要买几元的票?到红山动物园呢?(2元,3元)

  师:除了用现金购票,我们还可以刷卡,这样可以更便宜一些,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用现金购票的问题。

  师: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你可以坐到哪些站台下车出站?

  (同桌先互相说说再汇报)

  师:同样给你2元钱,乘地铁从小行站出发,最远能到哪一站下车出站?你是怎样想的?

  生:往西走最远可以到奥体中心站,往北走最远可以到鼓楼站。

  (课件演示地铁从小行站分别到奥体中心站和鼓楼站走过的路程)

  师:从小行站出发一共可以到达多少个不同的站台下车出站?

  师:如果给你2元钱,你能从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车出站?

  学生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乘车时间问题。

  (课件模拟演示地铁运行情况)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别从迈皋桥和奥体中心两个底站同时相对发出第一班列车,以后每隔7分钟再发一趟列车。地铁对于时间的把握惊人的准确,每一站之间行驶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迈皋桥站、南京站、鼓楼站、新街口站四个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时从两个底站相对开出最后一班列车。每列车有6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载客约200人。

  整理成表

  运营时间: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

  发车间隔:每7分钟发出一列车。

  每个区间行驶时间:约是2分30秒。

  每个站台停靠时间:每站停30秒。(迈皋桥、南京站,鼓楼,新街口等四个大站停45秒)

  每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一趟平均载客200人。

  师:如果这个周末爸爸妈妈有空,你最想让爸爸妈妈带你乘地铁去哪儿?乘车途中需要多长时间?

  解决短距离和长距离各1个时间问题,让学生拿出计算器来算列车行使时间。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演)

  从小行站出发 奥体中心站下车 从小行站出发 红山动物园站下车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师:如果这位同学乘坐的是早晨8点从小行站出发的地铁列车,大约什么时刻能到达红山动物园站?(8点33分15秒)

  3、客流量问题。

  师:小组内商量并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1)从早晨6:30分发出第一列车到晚上9:40分发出最后一列车,地铁公司一共发了多少列次车?(262列次)

  (2)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多少人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小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时40分-6时30分=15时10分

  15时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发了262列次车。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铁列车一天能载客314400人次。

  [评析]让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评价

  师:正因为地铁运行的快捷、方便、载客量大,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我们南京已经开工建设了地铁2号线。 ,将来还要建地铁3号线、4号线……(课件出示2号线、3号线……规划蓝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收集来的一些南京地铁的数学信息研究了有关购票、时间和客流量等方面的问题,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其它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4-2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08-22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9-09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推荐】05-25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2-06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11-24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01-22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说课稿10-09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说课稿10-22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