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5-04-12 10:30: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音乐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学音乐说课稿合集五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大风车》。

  《大风车》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是一首电视少儿节目的主题歌,歌曲表示了小朋友看大风车节目时的快乐情形,表示了大风车节目随同着小朋友的身心生长的愿望。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2、技能目标:让同学随音乐旋转大风车,培养同学感受音乐和听辩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丰富同学情感体验,陶冶同学高尚的情操。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难点是:。同学随音乐旋转大风车。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同学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听赏《大风车》的音乐把同学带入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音乐《大风车》让同学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示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示。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同学自编律动,让同学充沛参与到扮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同学获得感知与发明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同学的'思维,提高同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同学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同学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同学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通过同学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发明、模仿等方式。引导同学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同学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示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同学的小组合作,解决同学的个别差别性,要求全组同学一起讨论。同学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同学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习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

  通过为歌曲做律动,培养了同学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2

  本课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了我国 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大中国》的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通过歌曲的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中国娃的自豪感。学习运用多种手段欣赏体验作品,理解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并通过孩子的创作,培养孩子创新、创造能力。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说学情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对孩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在设计本课时,对于教材,我依靠又不依赖,超越又不脱离。对于孩子,我落实三个字。落实“主”字,突出“动”字,体现“爱”字。使孩子在愉悦中学习,自己在快乐中教学。

  二、说教材

  1.本节课引导孩子把自己对“小家”的热爱进一步上升为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引导孩子认识祖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灿烂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华夏文明,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兄弟情谊。从而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情,增强孩子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爱国教育为教材进行了很好的'升华。

  2.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祖国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知识: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3.本课的重点是青少年肩负的责任,难点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三、说教法

  卡尔迪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遵循教法服务于学法的策略。使创设情境、感悟思考、活动探究、情境模拟教学促进孩子的情境体验、合作交流、角色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以四环节引领课堂,而每一环节所运用的教学策略都体现着教法服务于学法。

  四、说学法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思路:

  以歌曲导入新课——以四环节授新课引领课堂探究问题——师生归纳所学内容——教师寄语,整个过程提现了“让孩子的生活成为教育内容”的新课标的理念。

  (一)导课 播放音乐《大中国》

  我们都共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不仅要让爱驻我家,更要让爱驻大家。放眼祖国,我们会为祖国56个民族感到骄傲,走进民族大家庭,我们会感受到56个民族共处的温馨。然后告诉孩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我们的家,对家庭的探讨。

  (二)讲授新课

  师生共同进入第一环节欣赏祖国的可爱。——通过大屏幕播放精选的各地景色。

  通过欣赏,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祖国如此多娇,如果我们在祖国大地上走走,

  去欣赏亲身体验一下,你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每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去过我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或者说说你想去哪儿?你为什么要去 那儿。 这一环节让孩子交流达到思想的一个碰撞。通过看说,了解我们祖国山河壮丽,江山如画,为生活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创设情境,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明白祖国江山多娇。

  通过看说同学们了解了祖国山河壮丽,但是,我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同学们走进历史的辉煌,带我们参观祖国悠久的历史。

  这一环节,让孩子结合历史知识,畅所欲谈。小组讨论并交流,可以小组分工,分为文字典籍,艺术创作,科技发明。

  接下来师生互动,让孩子明白,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创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创作了历史的辉煌,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孩子总结,交流,突破重点。孩子在心里会认识到,我们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历史完整,祖国的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光辉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从而达到让认同祖国的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落脚点。

  在前面四个环节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在我们祖国的建设中,发展中,各个民族兄弟姐妹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同走进下一部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由此过渡到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想、说、悟、做----模仿尝试)

  这里有着理性的思考,请看同学们自己动手编排的小品《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剧情简介,在历史发展中,在外族入侵的时候,在现代化建设中各民族人们和睦相处,有好往来,谱写了一首首民族团结之歌。孩子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感悟到社会的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兄弟情谊。

  通过师生合作,解决了难点问题。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最后独立思考,在我们身边如果有小数民族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五环节——自觉一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师生交流,达到共识,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这一环节是设置,指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同学关系。

  (三)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是通过框架做出小结。一环扣一环。让孩子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确保孩子主体地位的“四让”即(1)目标----让孩子明确。(2)新知----让孩子去发现。(3)过程----让孩子去参与。(4)问题----让孩子探究解答。

  (四)教师寄语、指导生活。

  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家,要让爱驻我家,更要让爱住大家。我们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好,我的教学过程就介绍完了,最后做一下自我评价。

  第五板块, 自我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3

  《小牧笛》是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的内容。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

  根据教材内容,体会歌中充满生气,洋溢着欢悦、真切的动人情感。以课堂练习为铺垫,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感受民歌风格和农村孩子开朗活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兴趣。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拍子的变换;突破唱名音高、音准难点。

  教学方法:视唱、听唱法

  教学用具: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发声训练、课堂练习、歌曲教学

  第二课时:两声部发声训练、节奏填空、欣赏

  教学思路与步骤:

  课题《小牧笛》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悠扬的笛声,我们仿佛来到了田园山庄。一幅牧童放牧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小牧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用纯朴、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民歌风味,抒发热爱劳动的真挚感情。

  2.通过节奏练习,掌握变拍子节奏;听唱大跳音程,解决唱名音高、音准的难点。

  3.初听京剧选段,培养戏曲音乐的兴趣,增强听辩对比性旋律的能力。

  三、发声训练:注意附点音符、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声音竖起来唱“嗒”

  四、课堂练习:

  1.节奏练习:用“da”拍读节奏并注意节奏、节拍的变化。

  2.唱名发声练习:唱准re sol la re1的音高。

  3.重、难点乐句练唱:读节奏、按节奏拍读歌词、注意下滑音的唱法,用赞美的情绪来唱。

  五、歌曲教学:

  1.释题:本课是一首采用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

  2.分析:拍号采用2/4 、3/4拍交替变换,是一段体结构,三个乐句构成的歌曲。

  3.学唱歌谱:听录音、拍读节奏、视唱、听唱旋律;强调变拍子节奏、下滑音、休止符唱法。

  4.学唱歌曲:听录音、拍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重、难点乐句节拍的变化。

  5.歌曲处理:用活泼轻快、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六、课后作业:

  1.简介: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具有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2.释题:《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京调》是用传统京剧的唱腔音调为素材写成的器乐曲。

  3.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4.小结: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感受既有优美流畅的歌唱特点,又有京剧音乐独特风格的《红灯记》选段;《京调》全曲构思别具一格,情绪活泼新颖。充分表现出戏曲音乐的诱人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5.作业:请学生在网上或音乐磁带中找出有关资料听赏和预习。

  备注:

  一、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通过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以新课程标准为契机,多媒体教学为动力;创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第一课欣赏《天堂》。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采用五声调式,极具蒙古族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无不尽收眼底。《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蒙古族音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

  二、彰显主体 自悟探究──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三、精选教法 激趣乐学──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农场──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参与活动 丰富体验──说过程

  (一)兴趣导入──感受美

  1.跳跳筷子舞,引入音乐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出示教具筷子,向学生介绍: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它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作为道具用来跳舞。接着播放《天堂》伴奏带,带领学生表演一段极具蒙古族特点的筷子舞,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让他们在观赏中激发起本课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学生们通过视听,能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品味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民族特点。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简介腾格尔,及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以致用,完成课本上的作曲练习。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听,使听、辨、品、练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提高了感受鉴赏能力,品味了蒙族音乐的美。

  (三)丰富体验──表现

  美首先,我用筷子歌曲节奏,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通过进行草原小骑兵,那达慕盛会,农场挤羊奶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模拟音响、表演动作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中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四)发散思维──创造美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篝火晚会”为情境,以创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并分组,如骑兵组、筷子组、演唱组、挤奶组等等,通过深化体验充分运用体态律动、共同合作来表现歌曲,绘画组的学生画下自己感受到的美,诵读组的学生收集并诵读有关诗文。师生共同创造音乐美。五、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因此我采取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如夸张的眼神、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5

  一、介绍教学内容:

  今天,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第七册,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八音盒》。这一课的内容以聆听《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歌曲《铃儿响叮当》;表演《铃儿响叮当》、编创与活动几部分组成。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典型的二声部合唱、表演、编创为一体的活动课。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学唱简谱、学会主声部、伴奏及简单的乐理知识;第二课时为学唱第二声部,达到主声部与陪衬声部的和谐;第三课时为巩固加强、设计三声部的表演唱。我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儿童坐在雪橇上滑雪为题材的歌曲,旋律优美、活泼,情绪欢快、跳跃。乐曲主题单一,旋律质朴,节奏简单。以完全重复、变化重复等手法而成,贴切反映了儿童坐在坐在雪橇上滑雪时表现出来的天真、烂漫的'神态和紧张、欢快、热烈的气氛,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细腻,具有新的时代气息。

  三、活动目标:

  1、读谱知识:二声部的唱法、双声部节奏训练、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音符等乐理知识。

  2、教唱第一声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铃儿响叮当》伴奏等编创活动。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注意安全,多编创。

  四、活动重点:

  1、读谱知识:二声部唱法、双声部节奏训练、反复跳跃记号、连音线、附点音符等乐理知识。

  2、教唱第一声部,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多编创。

  五、活动难点: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选打击乐器,自编节奏多种形式为《铃儿响叮当》伴奏等编创活动。

  六、资源准备: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网上下载的有关滑雪、雪橇的资料、图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1、采取多样的形式为新课做铺垫。

  采用音乐游戏、发声练习、节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发音技巧,增强个人、组组、男女之间的竞争意识。

  2、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把简谱、歌词及节奏练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有机整合、归类,有利于学生听、唱,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3、分散难点。

  4、拓展创编。

  八、教学反思:

  1、目标制定较合理、完善;

  2、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

  3、对学生进行了拓展创编活动和情感教育。

  4、不足之处就是要继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体现自己的讲课风格。

【小学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05-23

小学音乐说课稿10-15

小学音乐活动说课稿11-09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2-15

小学音乐《森林音乐会》说课稿10-01

小学音乐说课稿(精选15篇)11-06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07-07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11-10

模板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11-08

小学音乐说课稿经典(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