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5-01-19 07:31: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说课稿(集合)

小学说课稿1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5612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小学说课稿2

  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地讲述情节,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奉献爱心懂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受音乐对人的情感的表达作用。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两个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演唱歌曲,简单认识歌曲的基本结构并体会歌曲表现的情绪、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构成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资料、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社会奉献爱心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2、教师: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名字叫《爱的奉献》,出示课题。

  3、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一)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乐段

  1、先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说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师强调:“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一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一乐段。

  3、师生齐唱第一乐段。

  (三)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教师提醒第二乐段有切分音符,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二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3、让学生观察这个乐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学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学生随伴奏音乐演唱第二乐段。

  (四)学唱尾声部分

  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尾声部分,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二乐段。

  (五)跟伴奏,学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请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七)跟伴奏音乐填词演唱《爱的奉献》。

  (八)为歌曲划分乐段

  1、教师:这首歌曲的歌词我们已经学会了,谁来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深情的、激情的、激昂的')歌曲根据情绪划分为两个段落,谁来说一说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乐段分到“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第二乐段就是剩下的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第一乐段是充满深情的,第二乐段是充满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充满深情地,第二乐段充满激情地)

  三、歌曲拓展

  1、教师:这首充满爱的歌曲让我们感动,我感到同学们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边远山区同龄儿童渴望读书的图片:加上旁白(这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来自大别山深处,这双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充满了忧郁,他看着你,也看着我,那忧伤的眼神像是在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故事,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个个令人心酸的镜头,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从心灵深处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2、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谈感受)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

  3、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祷、祝福,祝福他们将来和我们一样幸福、温馨,让我们用这首《爱的奉献》和祝福送给他们,老师相信,他们在遥远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觉到我们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爱的奉献》。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有爱心,奉献爱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吧。

小学说课稿3

  教学准备:

  1.有关“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二、介绍青铜器(边看课件边介绍)

  1.青铜器的类别

  2.青铜器的用途

  a农具与工具b兵器c饪食器d酒器e水器f乐器

  a兵器b礼器

  在等级社会中,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

  三、介绍编钟

  1.通过课本图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收集到的《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

  1.对编钟这个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初步了解

  3.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a曾侯乙编钟的挖掘、历史

  b编钟的构造、发声

  c编钟的复制、保护

  视频时间较长,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据课上时间灵活安排。

  四、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课时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编钟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 3/24~3/25

  教学准备:

  有关“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

  用歌声和老师进行问候

  二、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看。

  回忆上集的内容

  和老师一起观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构造、发声

  以及编钟的复制、保护

  节选 15分钟左右

  三、金编钟的故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套金编钟,它是乾隆80大寿时送的大礼,关于这套编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编钟”的故事

  15分钟左右

  四、小结

  编钟知识小竞赛

  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一下自己对编钟的了解。

  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 3/28~3/30

  教学准备:

  1.编钟的音响资料

  2.铜鼓舞的图片及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楚辞》片段

  2.了解铜鼓舞

  教学目标:

  1.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2.认识铜鼓舞,并简单了解它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和老师用歌声进行问候

  二.欣赏乐曲《楚辞》

  1.学生视唱歌谱

  2.对较难的小节进行重点练习

  有相似的乐句,找一找,再对比唱唱

  3.听听编钟与众不同的音色

  4.编钟的演奏特色

  5.再欣赏,跟唱旋律

  慢速视唱歌谱一遍

  难点小节大家一起练习解决

  全曲有八行,每两行的节奏、音都比较相似

  欣赏编钟的音色

  它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谱)

  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节选一些乐句唱

  三.欣赏铜鼓舞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鼓舞和莲湘舞等都由《奏舞》演变而来

  a周代青铜壶

  b战国青铜圆壶

  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它原来用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

  四.欣赏壮族等少数民族铜鼓的表演欣赏少数民族的铜鼓舞表演

  五、小结

  鼓励有兴趣地学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资料

小学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表演《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内容:

  1、表演《这是什么》

  2、欣赏《调皮的小闹钟》

  3、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

  小闹钟、录音机、同步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用笔画,大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有的学生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 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3、听听闹钟的.闹铃声(当当当—),提示应该用相对稍强,连贯的声音。进行两声部的节奏练习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50505—和20 20 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怎样敲最合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表演歌曲,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三、 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现的闹钟形象

  1、故事导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闹钟,它每天勤勤恳恳地叫醒小主人,因为它给我们带来欢乐,可是那天小闹钟坏了,他的小主人就来修这个闹钟,请大家听一听他修好了吗?你在音乐中还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为什么?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学生交流回答:大多数学生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学生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现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乐曲,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学生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 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现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学生说说你该怎样爱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及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 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2、 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生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小学说课稿5

  学情分析: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楚词》(选段)

  2.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材分析:

  青铜器在我国的艺术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青铜器种类繁多,有饮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本单元旨在以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等几个方面联系青铜器的文化与历史,让学生通过故事和传说有兴趣地探究传统文化,在绘画、表演、音乐、诗歌等活动中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故事和传说有兴趣地探究传统文化,能对青铜器器形和纹样进行观察、分析、了解、描绘,根据青铜器图案、形态进行模仿与创作表演,喜欢欣赏古代乐器和音乐,能在表演、音乐、诗歌等活动中,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重点:

  1.了解编钟以及古代青铜器乐器的`发展情况,了解我国古代乐器和音乐的相关知识。

  2.感受和探究青铜器纹样上所表现的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主题及故事。

  教学难点:

  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小学说课稿6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四季童趣》

  2、表演歌曲《四季童趣》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四季童趣》,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四季童趣》,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四季童趣》《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四季童趣》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四季童趣?有四季童趣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 │右边0一│个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四季童趣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8、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草原(三课时)

  第一课时《草原上》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自然说课稿大自然的说课稿12-22

小学体育说课稿12-19

小学体育说课稿07-12

小学自然说课稿10-29

小学音乐说课稿10-15

小学说课稿11-09

小学体育说课稿05-15

小学音乐说课稿05-23

小学说课稿03-07

小学英语说课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