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时间:2024-10-03 07:31: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1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2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表面积。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比如有五个面或四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

  1)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装盒,装潢时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外包装,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2)掌握知识的过程:情景引入,感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分组讨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小组探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的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或宽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教学。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说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景,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学校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并决定本周三在学校的操场上举行募捐仪式。总务处的刘老师要制一个象样的募捐箱,他听说我们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所以请我们帮个忙。请你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制呢?(生答)我们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总务处备有硬纸板,那我们该去领多少呢?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1、引导学生展开上节可课制作的长方体,依次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使学生明确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求这个长方体表面积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量出长、宽、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算出表面积,然后向全班汇报。

  (2)小组讨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教师有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突破这一难点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的方法有6个面的面积相加;三个不同的面每个面的面积乘2再相加;三个不同的面的面积相加再乘2。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从而抽象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募捐箱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红纸贴一下箱子的外面,观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装饰?(上面和四周)那需要多少红纸?(小组讨论解决)

  通过这个例题的解决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这时启发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如木制的粉笔盒、煤箱子等)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师出示募捐箱的长宽高的具体数据,分别求出需要多少硬纸板和红纸。

  5、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6、交流。学生可能有按照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的。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同时明确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乘6。

  7、质疑问难。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书中的习题。通过有目的的基本练习、巩固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2、设计磁带包装

  1)单个包装:同学们为一个磁带盒设计外包装,并把设计方案填写在设计表中。

  2)两盒包装:两盒一套有几种摆放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种最省料,哪种最废料。

  你认为上面三种中哪一种摆放设计外包装最好?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摆放方式?

  3、课后实践作业:

  1)按你喜欢的摆放的方式设计并制作两盒一套的磁带外包装盒,并计算出至少要多少材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设计制作盒数更多的磁带外包装,下节课我们进行汇报交流和展示。

  2)课后思考:如果按我们算好的硬纸板的面积去领正合适的纸板,能做出我们需要的募捐箱吗?为什么?

  说教后反思:

  学习本节课,如果学生在上节课会求指定的长方体的某个面的面积,学习本节课的时候问题不大。估计学习本节课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要多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逐步建立起空间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相关文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说课稿04-0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06-2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04-0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4篇02-09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反思07-0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7-1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05-27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05-30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反思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