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核舟记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二核舟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核舟记说课稿1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核舟记》。这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全文仅400余字。课文先概括介绍王叔远的微雕技艺,交代核舟的来历和它选取的历史题材。然后,依次具体描绘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头和船尾雕刻的五个人物为重点。文章的最后,将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数字总计一下,以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新课标与教材的整合
(一)新课标与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背诵优秀诗文篇章。关于教学,我认为应体现“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二)课文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教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
二、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学生经过初一和初二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根据以上情况,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积累一些重点文言字词,能用现代汉语疏通文章大意。
②把握课文结构,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③熟读课文,能背诵一些自认为好的语句。
2、能力目标:领悟雕刻者的'巧妙构思,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深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4、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目标的①、②、③
难点:③
三、教学步骤
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我将教学过程具体确定为课堂导入、整体感知、赏宝、说宝、雕宝五个环节,目的在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学法:自主、探究、合作
2、教法:诵读 点拨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整体感知:
上课开始,通过听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学会断句,为后面一遍又一遍的读做准备,在学生疏通文意之后,课堂训练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象直观,易于纠错,其使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活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积累词语;而且便于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文意,解决学习的重点。同时也为下面的难点突破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文探究:
受中央二台“鉴宝”节目的启发,我在课文探究上,把师生互动的过程分为“赏宝——说宝——雕宝”三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赏宝”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深入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诵读课文打下基础。“说宝”环节把过去单纯的翻译课文和背诵该为活泼有趣的抢答形式,克服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介绍核舟时,教师通过投影文字和形象的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第三个环节是“雕宝”,也就是迁移训练,它是作为课后的一种仿写练笔,通过新颖的方式提出来,我想学生会很愿意尝试的。
以上是我在设计《核舟记》时的几点想法,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二核舟记说课稿2
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核舟记。这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全文仅400余字。课文先概括介绍王叔远的微雕技艺,交代核舟的来历和它选取的历史题材。然后,依次具体描绘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头和船尾雕刻的五个人物为重点。文章的最后,将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数字总计一下,以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新课标与教材的整合
新课程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背诵优秀诗文篇章。关于教学,我认为应体现“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应多诵读,培养语感。
二、课文分析
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不仅要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而且要求学生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核舟记是一篇教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语言精炼、简洁、周密、生动。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积累
学生经过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二学生现状
学习文言文篇目时有畏难情绪,思维不够活跃。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以上情况,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本文按空间部位对工艺品进行描写的写法;
②熟读、背诵、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深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
4、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
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我将教学过程具体确定为课堂导入、整体感知、细节探究、迁移拓展四个环节,目的在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一说学法、教法:
1、学法:探究合作
2、教法:诵读点拨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在背景音乐想起之后,先借助Powerpoint演示文稿播放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品,创设情境,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之后,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呈现出正音练习;
2、结合“阅读提示”讨论指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范读课文环节,设计为配乐朗读并加入简单动画,课文朗读规范标准,背景音乐淡远闲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4、请学生结合文下注释速读课文。用铅笔标出疑难字、词、句。就句读、难解词句质疑问难。也可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试概括文章段意。
在学生疏通文意之后,课堂训练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象直观,易于纠错,其使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活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积累词语;而且便于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文意,解决学习的重点。同时也为下面的难点突破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5、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归纳
三细节探究:
1、导入:如果让大家来背诵这篇文章,大家认为该如何做才能快速有效的做到呢由浅入深,先解决简单段落,再着手复杂段落
2、较少内容段落为1、6段,请大家默读,说说课文所介绍的`核舟有什么特征
3、列出探究问题:
课文是怎样表现核舟的特征的结合内容具体说说。
4、组织学生展开探究:
涉及问题设计:
⑴核舟大小如何
⑵在这小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物和人
①雕刻家在核舟上雕刻了哪些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②作为船的一部分,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
③雕刻者在核舟上刻了多少人
④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对这些人物的介绍。有关核舟背景的补充材料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呈现。 ⑤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分别由学生朗读描述苏拭、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⑥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⑦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表演。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
⑧在熟读课文后,让学生依次说说船舱、船头、船尾的情形。不看书,用原文说也可用自己的话。在叙述过程中要强调雕刻家构思的精巧、技巧的娴熟和作者观察的细致。
flash课件说明:学生自主探究成果展示平台
说明顺序的把握,若按传统教学,会很枯燥,而由学生进行个体学习探索之后,结合课件进行说明,有利于学生形象而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教学难点。 ⑨对上述内容的说明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
⑩归纳小结,情景再现
教学难点的突破都运用flash课件来辅助完成。flash课件的情景再现,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在"船头"可领略文人的雅致与潇洒,在"船尾"能玩味童仆的悠闲与随意。说明文的枯燥与呆板的感觉一扫而尽,荡然无存,而对艺人的高超技艺的惊叹与钦佩充溢心间。
四迁移训练
请你选择一件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工艺品,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总一分一总,中一前一后写一篇说明性短文。语言尽量做到生动、简洁。能力迁移的重点有二:一是说明顺序,二是语言特点。五板书设计说明:清晰反映课文的说明顺序,可由学生探究完成。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个人感受有三:
⑴当用则用,能用就用;
⑵强化个人信息技术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authware/flash都应该会一些,最好是精通;
⑶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都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的运用。
【初二核舟记说课稿】相关文章:
《核舟记》说课稿12-23
《核舟记》教学反思02-27
核舟记教学反思06-29
课文《核舟记》教学反思06-09
《核舟记》的反思性教学12-09
枣核说课稿07-19
初二政治说课稿11-21
初二政治说课稿9篇11-22
初二物理说课稿9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