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说课稿

时间:2024-09-24 07:05: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西门豹》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门豹》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说课稿

《西门豹》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说学情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会读、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为百姓除害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是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

  (一)激情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提供图片、文字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名人,他们解除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激发情感。主要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在历史上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2、提出文中不明白的问题,主要解决“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找找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几个问题,学生有困难的是西门豹问的第一个问题,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些西门豹是怎么问的,所以我建议学生联系上下文看看第一个问题是怎么问的。第二步是让学生同桌读读两人对话,说说从对话中了解了哪些情况。我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胆质疑然后在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一到邺地就进行调查?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

  ③新娘从哪儿来?

  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精讲点拨

  1.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2、通过全文的理解,你们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通过自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五)巩固拓展

  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发生、发展

  调查原因、掌握证据体察民情惩邪恶

  西门豹治邺高超:严办首犯,教育百姓兴修水利造福多

  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西门豹》说课稿2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八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学习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积累生动的语言,感受古人丰富的想像,从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其中的精读课文《西门豹》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按事情发生发展顺序,讲的是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刻画出了一个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地方官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品质。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品质,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另外,我发现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人物语言和行为的生动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的词句来,体会人物品质,既是本课学习的又一目的,也是本课教学重点。而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及其办法妙在哪里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上面的解读与分析,我决定用两课时完成本文学习。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研读1-9自然段。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感悟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细心体会人物品质。这也是本课时学习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西门豹惩治恶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

  表演法: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入境体验法: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教学程序】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直入课题,介绍人物。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调查原因,“四问” “四答”。四、分角色演读,小结所学。

  一、直入课题,介绍人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抓住小学生喜欢读故事的特点,直接板书课题《西门豹》,让学生知道,此次学习的是和西门豹有关的民间传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前资料搜索说说对西门豹这个人物的印象,意在为下面体会西门豹品质作铺垫,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所以第一步,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接着学生相互检查生字词。然后我并对个别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淹、渠、灌溉”等字。

  第二步,指名读课文,交流: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分为三部分:调查原因(1-9),为民除害(10-15),兴修水利(16)。毕竟是三年的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不是很强,根据实际实际情况予以提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有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下面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调查原因,“四问” “四答”。

  这一环节,我会抓住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很会问问题,一针见血的人。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1-9)段,再同桌的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接着小组合作讨论西门豹来到邺地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来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意思。

  第二步,细读对话,交流谈论出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两个根本原因。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人祸(巫婆和官绅的贪婪)和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以上点拨和学生的读书感悟,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第三步,抓住西门豹的最后一句,让学生说说对“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理解。我会通过朗读、交流,理解其中的正话反说和一语双关,表现人物的机巧和智慧,也为下节课的教学高潮作好铺垫。

  四、分角色演读,小结所学。

  美国教育家谢夫特认为对角色的体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第一步,我安排同学就老大爷和西门豹的四次对话进行一次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塑造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在学生在表演朗读中再次体会邺地贫困与原因,升华西门豹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第二步,以“西门豹在了解了原因之后,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这一问题结束本课时的学习,又能激发学生下节课学习的期待。

  【板书设计】

  这一课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西门豹所看到邺地的现况,“天灾、人祸”是西门豹调查后发现的造成邺地贫困的原因。

  32西门豹

  田地荒芜天灾

  调查

  人烟稀少人祸

《西门豹》说课稿3

  说教材

  《西门豹》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品德目标:受到尊重科学的育。

  说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如何巧妙破除迷信,为百姓除害的。

  说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是推行素质育的根本要求。因,本节课根据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在自问自答中学习二、三部分。

  师:大家在一节课学得很好,很有兴致。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惩恶”。根据你们第一节课的发言,我觉得大家对这一课书已经理解得很不错了。所以这一段我想让你们自己来学,可以吗?(生:可以)怎么学呢?我想让同学们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行吗?

  生:行。

  师:现在再给大家一段时间,你们做一下准备,好好读一下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做准备。)

  师:好,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提问现在开始,先由第一个同学提问。

  主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西门豹为什么说那个新娘不漂亮,要说换一个漂亮的?

  2.课文中说“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已经把巫婆和官绅都投进了河里,坏人已经惩办完了,他为什么还那么长时间站在河岸?

  3.西门豹是邺这个地方的大官,别人都得听他的。他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来砍头,这有多简单,为什么还费那么大劲去装着送新娘?

  4.我想让同学说一下,课文插图中画的都是谁?

  (二)表演“送新娘”这段故事。

  (师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师与巫婆、官绅等人耳语一番,又嘱咐了其他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

  西门豹:这个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诉河伯,过几天我给他送一个漂亮的!(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西门豹:(站了一大会儿,对其他小官绅)怎么还不回来,你们再去催一下吧!

  小官绅:(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等。(等了一会儿)看样子,河伯挺喜欢他们,跟他们聊了,(众笑)你们也起来,先回去吧!

  小宫绅、女弟子:谢谢西门大人!

  (三)最后的小结

  师:演得很有意思。课文说,在河边看热闹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你们刚才也看了热闹了,你们这些老百姓明白了什么?

  (生举手回答。)

  师:(请举手的学生放下手)我知道大家都明白了,很好。既然大家都明白了,我们就下课吧!

【《西门豹》说课稿】相关文章:

西门豹说课稿01-13

《西门豹》教学反思03-10

《西门豹》教学反思05-11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12-14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

说课稿05-17

【经典】说课稿06-26

实用说课稿模板 通用说课稿模板09-18

《下雨了》说课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