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说课

时间:2024-07-19 07:28: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采蘑菇的小姑娘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本组教材围绕“童心”这一主题,安排了《采蘑菇的小姑娘》、《雨后》、《我想我能行》三篇有趣的故事和一个综合学习。深读课文,我发现童心是一颗晶莹的水晶,在雨后的广场上,你会感到至纯至美的童心是花中之蕊,在采蘑菇的小姑娘身上,你会闻到善良的浓郁芳香;从《我想我能行》中,你会感受到童心的力量。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十分优秀的少儿歌曲,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作为音乐课必唱曲目,以它欢快的旋律和朴实清新的歌词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多年来久唱不衰。小姑娘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它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一抹灿烂的阳光,一片美丽的天空。整篇课文讲述了劳动是快乐的,收获是喜悦的,分享是幸福的。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以兴趣为主,只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投入的学习。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想到了要新颖,富有创意。抓住了孩子的眼睛和耳朵,才能抓住孩子的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有波段性,因此在教学时我把握了自己课的节奏,做到了张弛有度,松紧结合。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16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是本课知识与能力目标。低年级的学生还是要以识字教学为主,在上节课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对生字生词进行复习巩固,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设计了“抢读字宝宝,去文中寻找字宝宝”两个环节。这样一来孩子们把读不好的字词都掌握了,为顺利学文做了铺垫。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课过程与方法目标。然而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兴趣培养为主,于是我本着快乐学习的宗旨,让乐学、乐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以读求知,读读悟悟,唱中积累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都是小皇帝,所以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通过《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学习让学生们体会劳动的快乐,体会与同伴分享劳动果实的幸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

  四、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会课文含义,懂得分享的快乐,是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如何让这群生活在城镇的孩子,去体会大山里孩子的生活?值得思考,我想首先就得从文本出发,深入的去理解和感悟。读中联想小姑娘的形象,再去品悟采蘑菇的小姑娘身上可爱、勤劳、勇敢的好品质。最后延伸到让学生们懂得分享是幸福的,在小伙伴们分享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的同时,是一种爱在分享中传递。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所以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对本文采用的读文促背诵,理解促背诵,联想促背诵,以唱促背诵等多种背诵方法进行。初读感知、导读感悟、品读积累、入情入境、以唱促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以读求知,读读悟悟,唱中积累!

  六、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蘑菇的小姑娘》语言流畅,富有童趣,篇幅不长,学习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读中品悟、以唱促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读中慢慢体会小姑娘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爱分享的好品质。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七、教学过程

  整节课共六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二)复习读文——(三)深度读文

  (四)感悟品质——(五)以唱促背——(六)拓展延伸

  (一)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自己童年生活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复习读文

  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生字生词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课件:看到苹果树上的字宝宝就大声准确的读出来,接着去文中寻找字宝宝,然后挑战读课文。当大屏幕上出现苹果树时,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苹果树结出字宝宝,孩子们快速抢读,生怕自己落后。我说道:“愿意挑战更难一点的吗?”孩子们异口同声:“想”。说实话那热情都感染了我。这个部分孩子们完成的特别好。我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这样的鼓励让孩子们一下子积极活跃起来,完全进入了想学的状态。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有的通过复习,对不太熟悉的生字词加深了印象,有的收获到了漂亮小贴士,那文中的这个小姑娘又收获了什么呢?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找出答案吧!就这样很自然地进入深度读文的环节。

  (三)深度读文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有的通过复习,对不太熟悉的生字词加深了印象,有的收获到了漂亮小贴士,那文中的这个小姑娘又收获了什么呢?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找出答案吧!就这样很自然地进入深度读文的环节。课件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读文寻找答案,我巡视并了解孩子们自学情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短短时间孩子们就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此环节中我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如读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时我引导学生读出小姑娘的可爱、勇敢。再如,第一小节重点句“她采的的蘑菇最多,多的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的像那小伞装满筐”我先讲解这是比喻句,写出了的蘑菇的多和大,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谁能读出蘑菇的多和大?再指名读,齐读,这样学生们就把句子读好了。孩子们慢慢就从读中感悟到了辛勤的劳动就会有丰硕的收获,对小姑娘吃苦耐劳的精神体会得也更深了!

  (四)感悟品质

  孩子们慢慢就从读中感悟到了辛勤的劳动就会有丰硕的收获,自然而然那个吃苦耐劳的小姑娘就跃然孩子们的心中了。接下来我再问:“采来了蘑菇她为什么不吃?”就这样一步步我顺势引出情感目标,孩子们,你们觉得劳动是一件幸福的事吗?老师认为,劳动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你们看,小姑娘小小年纪就背着大竹筐,大清早起来,走遍树林和大山,才能采到最大最多的蘑菇,太累了。所以劳动可真辛苦,不幸福。你们说呢?很快,这个说:“老师你说的不对,劳动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幸福。”那个说:“可以把劳动果实分享给小伙伴们,所以快乐。”我及时给予表扬。就这样,劳动是幸福的,给予是快乐,小姑娘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形象已根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对小女孩儿有了很多的了解,在你们的心里她是个怎样的小姑娘?请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一会再说给老师听一听。提出问题之后,我就大胆放手,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思考、讨论的时间、空间。有了之前的铺垫,讨论很热烈,展示时每个小组全部自动起立,抢着回答问题,愉快的笑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我让他们派代表把能表示小姑娘优秀品质的词语贴在了黑板上,这样小姑娘可爱、善良、吃苦耐劳、勤劳能干、聪明灵巧、懂事、节俭、友善等等品质就牢记孩子们心间了。

  (五)以唱促背

  接下来的打节拍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原本不错的课堂气氛更加热了起来。接下来的试着背诵环节有三分之一孩子举手了,这是预料之中的,我顺势鼓励孩子们,背不下来没关系,老师有更好的方法,咱们学唱吧!就这样又一次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一起学唱,两两比拼,最后指明上台表演。我觉得听、唱、演在这节课中,起到了一种引导、催化的作用、,这样一次次的唱就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于是有了下面的设计。同学们:“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就感觉得到你们特别喜欢采蘑菇的小姑娘,如果她来到你们的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此刻一个个高举小手,一个说:“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我喜欢你”。我评价,你说的真好我也喜欢她,我也喜欢你;一个说:“你真勇敢”。我评价,你也很勇敢;一个说:“你是善良的小姑娘”。就这样采蘑菇的小姑娘的美好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清晰起来。我又问:“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要做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样的拓展很好地将课文与学生自身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及时获得情感体验及对主题的提升。

  教学反思:

  当然每一节课都是优缺点并存的,我把重点放在了乐背、乐学,虽然识字不是本课重点,但是低年级教学毕竟识字、写字是重点,本课的字可能孩子已认识了,那还可以进行整合。

  再有,我觉得本节课我的感染力和激情不够到位。我想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你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以后我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是啊,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我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更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采蘑菇的小姑娘说课】相关文章:

《京剧脸谱》说课07-03

说课教学反思01-06

音乐说课教学反思03-22

说课与教学反思模板04-27

说课教学反思15篇03-06

说课比赛通讯稿03-09

《小兔采蘑菇》说课稿12-19

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优秀说课设计12-13

语文一年级锄禾说课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