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
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 实践应用(15分钟)
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浅谈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2、教材分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本保证,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教材的过程既是教学科学把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教育理论理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下面我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
3、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
在我的教材分析中包括三个方面: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4、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5、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2、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本节课所面对学生的特点有:
3、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特点。
4、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X年级的学生……
5、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学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们将三位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4、根据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宗旨,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5、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较为直观的印象。紧接着通过联系和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其中……是教学难点;
2、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而……是教学难点。
3、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4、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
2、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
3、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如下。
六、教学过程
1、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2、《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3、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4、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浅谈说课稿】相关文章:
浅谈职业规划02-09
浅谈教学经验与心得12-29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0-21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
说课稿05-17
实用说课稿模板 通用说课稿模板09-18
浅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0-14
水果说课稿08-16
《密度》说课稿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