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

时间:2024-04-19 06:54: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本课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交往、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而本框则主要是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为学习下一框题《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奠定基础。对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国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重点的依据是

  ①新课程标准中“懂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②学生在和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能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难点的依据是

  ①新课程标准中“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和人民交往”

  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在交往中也容易产生矛盾。

  二、说学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有些同学在进行跨国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沟通产生困难……因此本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记忆和观察的能力。

  2、活动教学法: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故事启发法:通过阅读故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法:

  1、自主探究法: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手段

  五、重点要说的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魅力九江”宣传片《浔阳月夜》

  在刚刚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声中,学生欣赏到九江秀丽的风景,如浔阳楼、琵琶亭、长江大桥、李公堤、烟水亭等,让学生感受我们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感受了我们身边的文化之后,紧接着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

  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开始我们的文化之旅,第一站是欧洲的法国;第二站是亚洲的中国;第三站是北美洲的美国

  展示图片

  节日方面: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外国节日

  从而让学生认识节日就是一种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在展示建筑方面的图片:中国长城、法国埃菲尔铁塔

  代表人物方面:法国拿破仑、美国林肯以及九江的陶渊明

  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分别从节日习俗、建筑风景、代表人物等方面充分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这样林林总总的文化把我们的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教师归纳:

  (1)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在带领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后,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认识文化的差异性

  (一)文化的和谐发展(认识)

  主要开展两项活动:

  一是读一读;二是辩一辩

  先阅读两个故事:有趣的菜单翻译和幽默故事《望文生义》

  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各国语言文字的不同,各国文化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思考,语言文化不同,有没有优劣之分呢?

  接着就开展辩论活动:全球化等于标准化吗?

  经济的全球化就会导致文化的单一吗?

  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世界文化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应该和谐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世界文化大花园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说明这个问题,我再展示一组图片:沙发、巧克力、可口可乐、咖啡等外来语,让学生感受文化的融合

  在感受了文化的丰富多彩,认识到文化应和谐发展之后,紧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来探讨面对文化差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态度

  (三)文化的沟通交流(践行)

  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小品表演SHOW;二是学生自主探究;三是经典欣赏

  通过小品表演“哪里哪里”的误会,引导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才导致行为方式的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一般对于别人的夸奖,我们中国人的回答“哪里哪里”是谦逊而不失礼节的,而外国人却认为虚伪,因此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该如何面对?

  两种态度:①排斥。②沟通。

  前面说过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存在优劣之分,因此在对待文化差异时,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就是沟通,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最后请同学共同欣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这优美的经典名曲乐声中,欣赏中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

  展示一组图片:中国的剪纸、秦陵兵马俑、国粹京剧、以及美丽的庐山

  这么做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到感性认识,体会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更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六、说板书和作业

  文化的丰富多彩

  (节日习俗、标志和代表人物)

  ↓

  文化的和谐发展

  (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单一而应该相互融合促进)

  ↓

  文化的沟通交流

  (待人方式的不同、采取沟通的态度)

  这样的板书全面简明地将所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层层递进,能促进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开展社会调查,主题是“庐山别墅群”的建筑文化

  布置该项作业是因为庐山别墅群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其中有美国的、德国的、英国的等等。它们无比和谐地一一坐落在庐山,构成了美丽庐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进一步让学生从身边领略到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融合。

  正是应了著名学者费孝通的那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七、说教学反思

  我认为:

  1、总体思路比较清晰,层层递进。

  2、利用图片、视频、歌曲等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3、至始至终利用乡土。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准备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价值”。

  2.本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劳动创造今天的辉煌。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每个人奋斗的结果,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青少年要发扬实干精神,承担历史重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年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中国梦需要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通过劳动、实干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甚至轻视劳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美好未来自然会实现,不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所以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实干的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情感体验,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目标

  (二)能力目标:学会结合具体事例思考、认识劳动的价值和发扬实干精神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目标:明确国家成就是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发扬实干精神

  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四、教学重难点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实干的意义、价值,青少年如何通过实干创造未来。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勇于展示善于总结。

  (一)通过组织学生搜集、查阅、有关国家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辅助学习的方法。

  (二)通过小组讨论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感受劳动者的幸福和价值。

  (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青少年如何通过实干实现“中国梦”?明确青少年要勇担历史重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课堂小辩论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具体做法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以国家发展与个人的关系作为论题来开展课堂小辩论。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唇枪舌战。

  (1) “国家发展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2) “国家发展是大人的事,所有大人都应该努力工作。”

  (3)“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中学生也有责任。”

  我顺势点明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第二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设置意图] :利用课堂小辩论创设气氛,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劳动成就今天

  在此环节中我会带领学生通过两个教学活动来获取新知。

  活动一:探讨国家发展,感受劳动成果。

  具体做法是:首先我会过度式提问:国家发展与个人息息相关,同学们关注国家发展吗?你知道我国近期取得了哪些成就吗?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厉害了我的国》,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1.结合视频及自己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分享我国近期取得了哪些成就? 2.面对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受?

  3.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呢?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然后每- -组选取其中某一方面的成就派代表讲述。最后优胜小组获得大家的肯定和赞扬。沿着赞成就、谈感动、说劳动的思路层层递进来突破重点。

  随后我顺势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也让我们倍感自豪。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广大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劳动者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设置意图] :

  1.通过视频展示祖国成就,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小组讨论法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问题。

  2.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白我国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的。

  过渡:让我们来一起感受劳动者的身影(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活动二:讲述抗疫故事,传承抗疫精神。

  1.同桌交流讨论:图片中的劳动者为什么令我们感动?(他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创造了财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2.认真思考你身边还有你身边还有哪些令你感动的劳动者?与同学分享典型事迹。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享我们身边的抗疫故事,并派代表扮演不同角色讲述故事。

  4.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抗疫劳动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后我加以总结: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尤其是疫情期间无数劳动者勇担重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设置意图]:通过讲述抗疫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为战胜疫情和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引导学生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过渡:同学们刚才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中有一大批大国重器跃然于眼前,在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有一群劳动者,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不平凡的业绩,让我们一起认识他们吧。

  第二环节:实干创造未来

  在此环节中我会带领学生通过三个教学活动来获取新知。

  活动三:实干实现中国梦

  具体做法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大国工匠宣传片》

  1.思考:视频中反映出大国工匠的什么精神?

  2.思考:大国工匠的精神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提取信息,然后依据设问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选取代表发言。

  最后教生总结:工匠精神就是实干精神在新时代的最好体现。实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一代代人埋头苦干,接力奋斗,努力创新。只有继承和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设置意图] :

  1.通过大国工匠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国工匠的实干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建设取得成就的每一步,都是广大劳动者付出努力的结果。

  2.通过实干创造未来,进一步追问国家未来是什么样子?进一步过渡到本课内容的落脚点:实现中国梦需要青少年不懈奋斗

  过渡:国家美好未来是什么样子?积极思考中国梦

  教师引导: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要实现这一-梦想, 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活动四:依据设问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我们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设置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到青少年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勇担历史责任。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明白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懂得了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我们青少年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肩负起历史重任。

  活动五:展示多媒体图片《少年中国说》组织学生大声朗读。

  设置意图: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明确自己身上的重任达到爱国,勇担历史重

  任的情感态度目标。

  四)板书设计:

  设置意图: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条目式板书,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直观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劳动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2.青少年如何通过实干创造未来?

  设置意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也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以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时机,并由浅入深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选择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作答。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在传递信息中相互影响,在合作活动中相互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之处:个别环节设置拖延时间、拖泥带水。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3

  一、说教学理念

  我们先看几组信息: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他们曾进行过一次统计,在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我想,一方面是有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超出其承受范围;更主要的是未成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生命”的问题开始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因不能正确认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他们往往对“自尊”看得很重,相反对生命的本质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这给我们教育者以启示:我们的教育还有着浓重的应试教育痕迹,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因此,本课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说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珍爱生命》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科学习的开篇,奠基学习的基础。而第1课时《珍爱自己》在本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帮助学生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命的珍贵与神奇,知道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探究,引导交流,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维目标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又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因为这是正确的生命观的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因此,在本课中,我侧重于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讨论法

  体验感知法

  观察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现象、材料的分析,能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并落实到生活实践。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

  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学习。这样有利加强学生的主动感知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的发现式教育理论等。

  四、说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家提前查阅、了解“韩国演员崔真实”的相关新闻和资料。

  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

  五、说教学评价

  从内容上主要采用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形式上,则将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及时肯定,有所偏颇的观点、看法,在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得到纠正。教师再给予点评。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将分为三个环节:

  新闻追踪:热点链接,吸引学生;新闻分析,突破重点。

  心灵叩问: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渗透,突破难点。

  生命感言:情感升华,感悟生命;生命计划,指导实践。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

  环节一:新闻追踪

  学生观看“韩国演员崔真实”的视频片段,结合自己查阅、了解到的相关内容,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崔真实的死值得吗?

  2、崔真实表现的是对待生命的一种什么态度?

  3、你的感悟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时引导: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珍爱自己的生命。

  通过热点链接,及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特别是对崔真实的生命态度的分析,帮助学生对不珍爱生命的行为有更深的理解。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的良好开端。为下面深入体会珍爱自己坐下铺垫。

  播放影音文件《妈妈的一封信》,以生命运与成长的`图片为背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于父母培养孩子的不容易。进而探究得出:生命是神奇而珍贵的:因其独特而珍贵;因其不可重复而珍贵;因其有限而珍贵。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教师顺势提出问题:那怎样才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呢?由此引入第二环节:心灵叩问。让学生通过问自己的心,达到行为反思的目的。

  环节二:心灵叩问(强化体验,认识生活中应如何珍爱生命)

  (1)请学生听《伐木工人的故事》并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懂得要珍爱生命,就要有永不放弃生命的希望。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层次:怎样理解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指既不放弃自己生的希望,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顽强战胜,决不屈服,决不放弃。

  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前提自己要掌握一些求生的技能。

  设计一组问题,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极有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完成。

  通过这一组抢答题,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应怎样处理。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并升华在遇到任何危急情况时,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决不放弃生的希望。

  (2)珍爱生命的行为不仅体现在当生命遇到危险时,更多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设计小环节:“生活大考验”。大屏幕上呈现几组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抢答,在这些情况中,怎样做是不珍爱生命的行为,珍爱自己的生命又应怎样做?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是珍爱生命的行为,并得到正确的方法指导。通过这一小测试,教师联系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适当地点评。鼓励学生爱自己,更多地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珍爱自己的生命,就应该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

  此部分最后一题,教师设计为:当身体有缺陷时,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即使身体有缺陷,也应爱自己,并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精彩。由此问,引入第三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应延伸生命的价值。

  (3)图片观察,大屏幕展现一组图片。如:邰丽华,林秀贞,微尘(群体)等。教师用正面的事例感染学生,使之受到鼓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他们的生命都是平凡的,甚至有的是有残缺的。但他们的人生却是不平凡的。他们自信的面对生活,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人,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珍爱生命的体现。

  通过“心灵叩问”环节中三个步骤的设计,使学生参与教学,有层次的逐渐体验到教学的重点应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归纳、总结出应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这一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并加强对其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践,由此突破教学难点。但,仅有认识是不够的,必须促进学生从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因此,进行第三环节:生命感言。

  第三环节:生命感言

  1、让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生命写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学生通过思考,酝酿,可以对本课主题进行总结,反思。设计属于自己的生命感言。

  2、制定“珍爱生命”计划,以一月为限。在一个月内,自己将从哪些方面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月后,反思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并重新制定。

  通过制定计划,让学生养成反思自身行为的习惯。用正确的生命观指导行为,将珍爱生命的理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七、收获平台

  通过学生自己反思、归纳本课所学,所想,所思,所悟,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在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时,教师应对他们的所获所想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引导,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他们明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是一种收获,学到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是人生的一大收获。

  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可贵的。是应该珍惜,并努力使之更美好的。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位绽放的热烈,平凡让我们品位朝阳与落日的从容。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只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人生才会更精彩!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4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那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两个教具,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举例说明法: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举例来论证所学知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是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30--3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__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5—10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已经在说教学过程中写好了,如黑板所示。这种大纲式的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识的结构思路及联系,更易于学生消化知识。

  七、说教后反思

  该堂课总体上讲得还行,把知识讲得较清楚,而且帮学生补充了较多知识点。同时突出了重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课知识。但是上课所举事例较多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缺乏激情,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以后要多收集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进教学发展。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现代文明、网络时代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应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及优劣。

  本框意在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信息节食”,在网络世界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度高,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二、本课教学目标

  来看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参与网络生活和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和锻炼学生讨论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知识目标:理解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的内涵,了解网络规则,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三、本课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分别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传播网络正能量”,着重阐述的核心观点有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学会信息节食避免沉溺于网络;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传播网络正能量。

  通过经验分享、交流辨析、观点争锋、素材分析等方式推进学习进程,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更理性地面对网络生活,更智慧地处理网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惑与问题。

  四、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信息节食”,懂得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学难点: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长大并逐渐成熟的一代,网络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他们日常的学习、交友、娱乐,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对网络有天生的亲近感。

  “亲近感”不意味着“理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世界充满诱惑力,这对自控力、辨别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是实际问题与现实挑战。

  六、教师环节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这一课的.教学环节。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网络生活,全新挑战

  第二,智慧选择,信息节食

  第三,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第四,网络参与者,传播正能量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探讨“网络带来什么?”这个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逐渐达成共识: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在面对网络海量信息的同时,有的学生也会面临“网络带来的烦恼与困惑”,通过第二个教学环节的推进,得出结论: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面对网络世界的鱼龙混杂,做到“信息节食”并不容易,需要较强的自控力。当然,只做到“信息节食”还远远不够。

  课堂上呈现了一段时事素材,介绍了一则“网络谣言”的实例,激发学生思考,网络世界是不是法外之地?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参与网络生活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谣言止于智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进一步把“知”推到“行”,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远离“谣言”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学生从“了解”到“行动”。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得出的共同结论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关于远离谣言的小方法,例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倡学生积极行动,严格要求自己,重在“慎独”,规范言行,等等。

  随后,我们补充了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网站“宝贝回家”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积极正面的价值。

  使学生懂得作为网络参与者,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最后,提升本框重要的价值追求:

  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以上就是对本框教学环节的说明与介绍。

  七、教学特色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一课的教学特色。

  第一,观点辨析,多元视角分析问题。

  通过素材呈现社会的复杂与多样,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多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逐渐养成批判意识和辩证思维习惯。

  第二个,直面问题,敢说真话解决困惑。

  教材通过问题呈现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想法、困惑,让学生说真话,引导学生真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问题。

  第三个,于情于法,澄清观点引导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道德与法治两个层面的引领。面对本课的内容,在情感和道德层面:引导学生懂得应该做到不受到伤害,也不伤害他人;在法律和秩序层面:应该做到遵规守纪,增强法治意识。这两个层面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以上就是对《合理利用网络》这一框题的介绍。谢谢各位老师。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6

  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说教学资源

  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

  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7

  说教材

  本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第九课《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第二框题《维护国家安全》。本册教材聚焦社会生活,引领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进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第四单元将社会生活扩展到国家范畴,第九课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所以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我国在去年颁布了《国家安全法》,以此为时代背景,在当今信息社会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使命。

  说学情

  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与安全环境中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国内外安全领域而临的复杂形势缺乏切实的感受和必要的了解,很难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缺少忧患意识,他们往往认为维护国家安全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或者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能力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辨识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能力;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关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规定;知道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每个人作出贡献;知道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说教学重点

  熟知法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说教学难点:

  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

  说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参与能力。情境分析法:利用情境材料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很荣幸来到我们44中学,和你们一起度过接下来的四十分钟,为了增加我们之间的了解,老师先做个小调查。

  1、“养过宠物的同学请举手!”(采访:你养的是什么宠物?)

  学生:分享养过的宠物(如果有养过龟的吗?直接设问)

  2、你养的乌龟和这只被称为生态杀手之称的巴西龟有什么不同呢?

  (可爱的它为什么被称之为生态杀手呢?)

  3、它们是从哪来的呢?

  学生:分享获得的渠道

  (中国称为全球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

  4、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行为,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呢?

  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同学足智多谋,举手之劳保护了生态安全,而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国家安全讲堂,一起来维护国家安全。(板书:维护国家安全)

  探究与分享

  一、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老师:我们生活的城市大连是个美丽、浪漫的城市,以旅游和大海而著名,今天一位重要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国家安全讲堂,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

  (一)生态安全一视频:《水说》设问:

  1、听完水朋友的诉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挺悲凉的,人们需要水资源但是我们却不去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污染严重……

  老师:人们在过渡索取的过程中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多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呢?

  学生:雾霾、土地沙漠化、绿植减少,过渡放牧;动物灭绝等等。

  3、这些生态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疾病,肺癌的发病率升高;气候灾害增多,不能出去玩等等。

  4、小组讨论:

  面对严峻的生态安全形势,我们如何改变现状呢?

  学生: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不乱扔垃圾;参加志愿者活动去海边捡垃圾;不适用一次性筷子;在网上宣传,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等。

  (二)网络安全一朋友圈

  过渡:拜访了水这位朋友,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都熟悉的.朋友——“微信朋友圈”来到了我们的国家安全讲堂。同学们喜欢在朋友圈中晒生活吗?

  学生:喜欢我也很喜欢,在运动锻炼后,我特别喜欢将数据分析到朋友圈中和朋友比比谁走的多,谁第一,再积攒点人气,求点赞。可是有一天一个人不太熟悉的人在下面留言:

  “你好美女,真有缘,咱俩住的这么近,认识一下。”我当时没理他,结果他把我住的小区名字具体住址都报出来了,我特别困感,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阅读与感悟

  学生:猜测原因

  老师:我翻开自己的朋友圈,点开我的分享,一看吓了一身的冷汗,我每天锻炼的路径,小区的具体地址上面一清二楚。

  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学生分享:

  老师: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风险,我们注重保护自己。

  还好我们只是普通的公民,如果是一个机关重要人员、我国军事科研人员等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事例:军区千部运动轨迹;随手一拍设问:

  1、以上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2、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不能随意拍摄军事秘密;不能在军区附近分享运动轨迹,定位,地图等等。

  教师:在当今社会科技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国家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提高防范的意识。

  二、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一)求助信

  刚刚,我们国家安全讲堂收到了一封求助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生读来信:

  收到这封emai,你会选择这份工作吗?学生:各抒己见

  常某考虑到这份工资待遇好,而且还给租房子,所以接受了这份工资,可是工作三个后,他又充满了困惑,我们来看一下他遇到了什么情况。

  设问:

  哪位同学能帮帮他,你认为常某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放弃这份工作可是工资待遇挺好的,很不舍得,而且老板对我也挺好的。

  学生:调查这个公司的情况。

  老师:公司通过网络调查,没有问题。

  学生:找相关单位的部门了解一下,说明情况,如果有问题就放弃,没问题就可以继续工作。

  老师:如果跟相关部说明情况,如果真有问题的话,我怎么办呢?

  学生:

  老师:常某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去相关部门去咨询,最后发现这是一个境外敌对分子借公司幌子,搜集我国军港信息,由于常某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考虑到常某的自首情节,知识对常某进行了教育,没有对其进行处罚。(微课:履行法律义务)板书

  [拓展]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常某继续做这份工作会怎么样呢?

  学生:会受到处罚。

  老师:常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学生:违法行为。

  老师:我们一起看一下我国《宪法》和《国家安全法》是如何规定的。

  (播放ppt)

  维护国家安全我们要不触碰法律的红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积极厦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力量。

  (板书)

  情感升华

  在今年一部电影刷新了票房纪录,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它就是《战狼2》。电影中吴京挥舞国旗通行那一刻,影院全体起立,泪如泉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振奋人心的时刻。(播放视频)

  为什么影院中,国人看到这一幕会如此的激动呢?

  学生:因为祖国的强大;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带我们回家……

  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有国才有家,正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们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国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正因为有国家的存在,在面临困境时我们才不绝望;正因为有国家的存在,我们才能有尊严的站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更繁荣,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国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书写、分享志愿者承诺书

  老师总结:最后老师留下一份期盼,期盼在以后生活中,我们也能够伸出双手,共筑国家安全的盾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安全、强大。

  说板书设计

  维护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8

  说教法

  教学活动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的两种方式,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刀法尝试)——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点

  欣赏一些古今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介绍篆刻方法步骤

  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稿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学习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如:切刀法、冲刀法、写印稿等。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篆刻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肖形印,直接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课堂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篆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全册书的收尾,更是学生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完美收官,教材通过《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宏观的命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关系。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从更高的视角、更大的责任这个角度,唤起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层层推进,为“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我与国家和社会“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题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第二目题重点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二、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学生了解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所表现的大国担当,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成长机会。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其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世界进步之间的联系,但依然缺少较为深刻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地引导并强化。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球意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自身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能力目标: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培养面对困难的品格;掌握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具备的品格和应对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加以历练。

  知识目标:知道世界是多彩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懂得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眼未来,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教学难点:每个人都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们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五、教学环节

  主要分为两部分:多彩世界中的我和我为世界添光彩。这两个教学环节想要传达的主旨思想及核心观点分别为:

  第一个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1)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2)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第二个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

  (2)从普通的事做起,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3)着眼未来,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第一个教学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首先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日益广阔的生活圈,从家庭、学校、社区,到国家、社会和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通过展示不同人接触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提出问题: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做出小结,得出结论: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事,遇见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一环节的尾声也正是下一个环节的序曲。

  面向世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这份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第二目题的主题:我为世界添光彩。

  第二个教学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通过分享素材,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我与世界”的关系,用到的素材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身体力行亲身去做的事情。从“饥饿”话题开始,到“节约”意识结束,用一个话题连接起世界、中国和我自己。

  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刻内涵。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才算是为后面的课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接下里,教师又特别介绍了“无国界医生”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很普通,为中国乃至世界做着普通的事。他们做的事看似普通,去不可或缺;看似平凡,却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所做的事情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启发学生为世界做贡献,人人有为,人人可为,人人当为。

  到这里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就已经充分展开,课程核心观点也已经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我与世界的连接点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需要做哪些准备?最后落脚于:适应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即:

  ·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

  ·有社会责任感,观察了解社会

  ·积极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六、教学特色

  第一个教学特色:多互动,让课堂活跃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与同伴、教师充分互动。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积极表达、畅所欲言,在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澄清观点。这个过程,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个教学特色:多故事,让道理生动

  有句话说,当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就试着讲一个故事。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价值观储备,但是对一些抽象的理念层面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上还是有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下,单纯讲授道理显得生硬,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也不小,或者仅仅停留在“知道”而不是“理解”层面,更谈不上“接受”。通过真实的故事呈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身感受深刻的道理,建立情感共鸣。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分析

  《我们都是公民》是粤教版教材初二第五单位第一课的内容,第五单元式初二下册的单元,学好本课既有助于了解以后各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内容是本册书的理论基础部分,学好本课知识对掌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宪法的作用相当重要和关键。

  2.结构分析

  本课题的主题是讲述公民身份的内涵,围绕这个主题,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三个小节:

  第一部分(第一、二小节):简要地说明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公民

  身份的内涵。

  第二部分(第三小节):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3.逻辑关系

  我是中国公民——公民与国家具有的法律关系——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质。

  4.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情境研讨”文例分析等活动,观察、分析、思考公民的内涵,对怎样树立公民意识进行剖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法律观念,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好习惯。

  5.教学重、难点

  本着初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些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本课的课题是我们的公民,要讲好这个问题就要从公民的含义、国籍的含义以及公民资格的确认这几个角度入手,明确公民的含义以后展开公民的内涵的讲解,在讲公民身份的内涵时,不仅讲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的关系,更要重点讲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一重点讲解为以后学习第2、3课奠定基础。

  ②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这一难点不是理论知识上的难点,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难点,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因素,难就难在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并把它落到实处,在突破时,我准备从公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来展开说明国家的安危、社会的稳定对公民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这种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不了解学情就无法对症下药,我任课的初二两个班级层次明显,一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较快,但学生普遍发言不积极,我在教学中主要引导他们把知识拓宽、学精,引导他们积极发言;二班的尖子生较少,中等偏下的较多,我认为对他们的教学主要抓牢基础,适当扩展,尤其要培养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式

  1、教法分析

  我们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入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并与下面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模式:疑—解—导—悟

  疑:疑问。疑从何而来?一是教材之疑;二是教师设疑;三是学生质疑。“疑”是教和学的先导和起点。

  解:解答。谁解?谁答?解什么?答什么?一是教师解疑,解教材之疑,解教师设疑,解学生质疑。二是学生答疑。答教材之疑,答教师设疑,答自己之疑。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常规知识的掌握,重视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导:引导。导什么?导学,导思,导解,导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课堂气氛,导思路开放,导思维灵活,导知识深化,导认识升华。这一环节注重培养思维的'创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悟:悟知,悟理。悟是解和导的结果,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归宿,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知识深化,认识升华,会学会用的重要表现。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本课对初二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知识难度较大,我在教学中会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事例,增强教学直观性,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现代学习方式适应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体系。针对我所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这集中学习方法的培养:一是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法,重在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探究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法,重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故事:“探究园”中的“情景研讨”

  〔问〕以上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里出现的问题补要求学生回答,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进入新课,在教学中来解来悟。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问〕什么是公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公民的含义

  结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深化理解:这个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问〕公民与国籍

  关于“公民”与“国籍”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只需要学生识记即可。

  〔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参照第五页“小链接”学生讨论后明白: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多媒体展示〕巩俐已加入新加坡国籍

  〔问〕她还是中国公民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见相关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因此,她已不是中国公民。

  回顾“探究园”中的“情景研讨”中的问题,此刻,学生基本能准确的判断。

  活动:新闻回放—当中国游客被困国外机场

  分组讨论:中国游客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民身份的内涵—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

  ⑶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多媒体展示〕钱学森事迹

  从钱老的身上你感悟倒了说明?

  引导学生感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应树立国家观念,培养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问〕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⑴要树立国家观念(要有爱国意识)

  ⑵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多媒体展示〕材料

  〔问〕人们为什么回赞扬那个孕妇?那个偷孕妇提包的人为什么会受人唾骂?

  〔问〕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通过事例分析使学生明白: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基本行为准则,它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公民应自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⑶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多媒体展示〕材料

  〔问〕是什么帮助青年讨回了公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

  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法律是国家和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公民的生活也离不开法律,每个公民都要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第三环节:本课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的知识

  第四环节:自我检测

  六、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

  ⑶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⑴要树立国家观念(要有爱国意识)

  ⑵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⑶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八年级道德于法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萌动》说课稿02-20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08-17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04-17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反思04-01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04-26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04-27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09-02

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15篇04-17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