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说课稿

时间:2023-09-30 19:27: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杠杆》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杠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说课稿

《杠杆》说课稿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难点:

  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木板、钉子、铁架台,杠杆原理演示器,锤子,钳子等,弹簧测力计,钩码,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学生比较力气来导入;

  2.出示钳子、木板等,请同学上台比试力气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

  1、利用视频播放杠杆的使用,学生小组讨论杠杆的共同特征。

  2、阅读教材76-77页,学习杠杆的五要素。并完成导学案的习题。多媒体课件展示力臂的作图。完成导学案,学生上台用电子白板画出力臂。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实物图,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5.巩固与拓展

  (1)在上面实验中,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之平衡,第一次竖直向下拉,读出示数;第二次斜向下拉,读出示数。看看示数怎样变?想想为什么?

  (4)学生猜想,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较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收渔网

  (3)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省力杠杆:L1>L2,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L1

  3.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杠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杠杆》说课稿2

  教学重点:

  研究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了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在杠杆上有三个点,分别是什么?

  出示组装好的杠杆尺,学生指认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假如我们把杠杆左侧第2个格定为阻力点,在阻力点位置挂两个钩码,杠杆右侧做为动力点,在右侧什么位置挂一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板书课题: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二、授新课

  1、实验:使杠杆保持平衡

  现在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在一侧第2个格处挂2个钩码)杠杆尺,发现了什么?

  生:杠杆尺歪了

  生2:杠杆尺斜了

  生3:杠杆尺向有钩码的一侧歪了

  师:谁能有办法使杠杆尺恢复平衡(让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

  师:你能说一说杠杆尺的三个要素点在哪里吗?

  生:阻力点、动力点、支点。(指着杠杆尺说)

  师:刚才我们发现,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两个格,阻力点处挂了两个钩码时,在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4个格处挂1个钩码杆杆尺平衡了。你们猜一猜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使杠杆尺平衡?

  (动力点第4个格挂1个钩码)

  生观察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几个格?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几个格?动力点、阻力点各挂有几个钩码?生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阻力点位置不变,所挂钩码数增加到3个,动力点位置在第几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可以平衡?看看谁的方法多?生记录实验结果

  (3)改变阻力点位置到第3格,挂1个钩码,动力点位置在第几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可以平衡?

  生记录实验结果

  2、归纳平衡规律

  (1)学生观察实验记录表,想一想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钩码数的乘积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钩码数和乘积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讨论交流,寻找实验规律

  从实验中发现了杠杆平衡的规律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原来杠杆尺平衡有规律呀!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板书: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三、总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杠杆,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杠杆的知识,同学们想继续研究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寻找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钩码数=支点到力点的距离×钩码数

《杠杆》说课稿3

  一、说教学理念

  现代化教育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科学课要培废弃传统教育,用系统性、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的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2课。在前一课,学生在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机械,并初步形成区分工具是否省力的概念。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秘密。第二课时: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小杆秤的研究。今天我要向老师们介绍的是第一课时内容即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了解研究杠杆原理的5个专业名词:动力点、支点、阻力点,动力臂和阻力臂,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能用科学原理发现杠杆是否省力。

  2、能力目标:在科学实验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实验中使学生们喜爱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感受乐趣并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动、阻力臂)有关。

  教学难点:能根据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动、阻力臂)判断杠杆是否省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具准备:羊角锤、钳子、剪刀、镊子、带钉子的木块、杠杆尺、钩码、实验报告单

  三、说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科学课标的精神指导科学教学的原则,遵循课标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处理,将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初步认识杠杆。

  通过教师引导语:说到杠杆,大家都能想到什么?然后利用常见工具做演示:羊角锤起木块上的钉子、剪刀剪纸、钳子夹东西等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工具引入杠杆,把它与今天的课堂对接起来,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

  (二)、认识杠杆中的名词

  出示课件、拿工人撬动大石头举例,工人用力的点叫做动力点;小石头和杠杆接触的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阻力点。讲到这里要让学生的思绪缓和一下,较容易吸收。然后单独把杠杆的原理图提出来,先提出“科学上讲: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力臂”然后提出“那么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什么”,绝大多数同学一下就能说出“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学完了以后再复习一遍这5个名词,加深记忆,使学生们更好的利用这5个名词来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

  (三)、通过实验了解杠杆原理

  实验一:首先假设杠杆尺左边为动力,右边为阻力。在左边第三格放置2个钩码,分别在右边的第1.2.3.4.5格放2个钩码,仔细观察杠杆尺处在什么状态,并画图记录下来。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成的方式学科学。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补充总结。这就是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实验的`注意事项及要求,才能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做好实验。

  做完实验一后,通过教师引导语:观察实验报告,刚才那5中摆法中,哪种情况是省力杠杆?哪种情况是费力杠杆?哪种情况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好,那么同样都是2个钩码,但是他们放置的位置不同,那这一段的长度是什么?这一段的长度又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又和刚才所总结杠杆类型有什么关系呢?组内讨论2分钟

  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发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影响着杠杆是否省力,得出我们的实验结论:

  当动力臂>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

  当动力臂<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

  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二:实验一中3位置的时候时平衡状态,你能摆出其他方法使杠杆平衡吗?杠杆尺左右的钩码数和格数必须一样吗?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各种摆法发现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格数不同,钩码数不同也可以使杠杆平衡。这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杠杆的平衡。

  列举2位同学的例子(一个省力一个费力)和实验一中3位置时的例子,强调通过“先找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然后根据三点之间的距离得出动力臂、阻力臂,最后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判断是否省力的方法验证刚才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

  (四)、回归生活

  教师引导语: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应用于生活。我们已经发现了杠杆的科学原理,那么我们能把理论结合到实际吗?那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课件,练习。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省力还是费力?

  让学生通过刚刚学到的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判断是否省力的方法上前用实物为大家讲解,讲解不错的大家鼓掌以示鼓励。讲解不好的大家帮他更正。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科学知识并布置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利用杠杆原理的部件有哪些?记在科学记录本上。

  五、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本课中教师所讲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