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说课稿

时间:2023-05-11 18:57: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牛郎织女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郎织女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郎织女说课稿

  牛郎织女说课稿 篇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

  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

  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

  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六、课外阅读《牛郎织女(二)》

  附板书:

  牛郎织女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心地善良、留在人间)织女

  牛郎织女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郎织女(二)》。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二)》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本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牛郎与织女之间爱情故事。牛郎是地上的凡人,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美好但是又坎坷。本文是以牛郎为线索,讲述了他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几个故事情节。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章大意能较好地理解,但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民间故事”的特色还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创设活动引导来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

  3.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会认写文章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圈点勾画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提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知道牛郎织女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是结局,大家知道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新课《牛郎织女(二)》来一探究竟吧!从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我将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圈出文中不会的生字词,如“偎、衰”等生字。在扫清生字词的障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定学生“概述牛郎和织女结婚后面发生的故事”。进而明确本文的故事情节为:牛郎和织女生下一对儿女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发现后阻止他们的爱情,牛郎与织女只得天河相隔,直到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对文章大意的整体把握,有利于深入研读的进一步分析。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后,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概括“牛郎织女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学生将根据原文给予相应回答,我将给予肯定性评价。进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明确一共发生了“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四件事情。

  其次,接着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并结合语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由于这个问题较简单,学生不难找到答案,从而明确:王母娘娘是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学生找出文中语句如“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王母娘娘的形象特点是自私、狠毒,并进行板书。

  最后我会请学生分组朗读,并提出问题“找出牛郎织女面对凶恶的王母娘娘,又采取了什么行动?说明牛郎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不难从原文中找到故事情节如“牛郎披着老牛的牛皮飞上天追织女”“织女即使受到了很严厉的.惩罚,还是要和牛郎在一起”,说明牛郎织女都为爱勇敢执着,也说明他们都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并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为了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请学生观看“牛郎织女”视频,再找学生角色扮演,扮演完后谈谈对“民间故事”有何特色的看法?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他们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后对“民间故事”将会有更深的体会。进而明确:“牛郎织女”讲述的爱情故事贴近自然生活;老牛能说话,王母娘娘法力无边,说明“民间故事”想象奇特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再进行相应板书。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将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将布置这样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突出本堂课的重点。

  牛郎织女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带有神话色彩,编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内容符合小学毕业生的认知水平,便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从表达方式看,这篇课文与其他几篇都以记叙为主;在学习方法上与前一课没有割裂,可以继续学习记叙文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是民间故事,所以将目标定位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文章主旨,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民间故事的知识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积累词语;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性和对恶势力憎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人物和情节适事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总是用来讲的,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情境表达。

  三、说教法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通俗易懂。如何把这样的文章教好呢?“浅文”需要“深教”,我们如果就文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应该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因此,经过广泛的搜集与整合,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四、说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师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

  2、故事中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相机板书)

  3、“现在有哪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学生讲)从此,牛郎织女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在他们生活十分幸福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人难过的事。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课件出示)提出自读要求: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并勾画出有关内容。

  2、交流反馈。

  (1)学生答:老牛死了。

  (2)老牛在临死之前又说了什么?(指名读)

  (3)老牛说这话的神情是怎样的?(指名答)

  (4)借老牛的神情体会老牛的心情。(从老牛的神情中我们体会到老牛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不舍…)

  (5)有感情的朗读老牛说的话。(那你能不能带着这种难过的心情读一读老牛说的话)学生评价。

  (6)全班齐读。

  (7)过渡:这时,王母娘娘醒来了,她得知织女下嫁人间之后会怎样呢?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8-10自然段。

  <一>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动作的词语或句子。

  <二>集体交流。

  1、王母娘娘更是气得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来到人间,是因为知道织女已经是牛郎的妻子,气得跳如雷,然后(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过渡:王母娘娘来到人间,她是怎样把织女带回天宫的?

  2、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闯进)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王母娘娘当时…(很气愤)

  过渡:王母娘娘闯入牛郎家中之后怎样了?

  3、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孙女,她的两个孩子不也是王母娘娘的亲人吗?为什么王母娘娘要“狠狠一推”?(不讲骨肉亲情、狠心)

  4、王母娘娘是怎样把织女带回天宫的呢?(拽着)说明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凶狠、残)

  5、那织女愿意回天庭吗?(不愿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6、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表示牛郎的心情?(心急如焚)

  (1)从哪些地方体现了他“心急如焚”?(赶紧、挑起来就往外跑)

  (2)牛郎怎样上天搭救织女的?(披上牛皮飞起来)

  7、王母娘娘娘看见牛郎快要追上了,她是怎样做的?(引读)

  “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8、分角色表演。(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那我们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这些同学演得怎么样?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吧!

  9、这条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以后,(指名读)

  (1)是啊,他们只能隔河相望,让我们想象牛郎和织女对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牛郎想:织女还好吗?她有没有受到惩罚?织女想:牛郎和孩子谬的怎么样了?)

  (2)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优美的意境读出来吧。从此以后,(全班齐读)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小练笔: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对故事的结局有些什么看法呢?你能为这个故事设计一个完美的结局吗?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请把你认为最完美的结局写下来。

  2、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说课稿 篇4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

  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

  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

  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六、课外阅读《牛郎织女(二)》

  附板书:

  牛郎织女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心地善良、留在人间)织女

  牛郎织女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便于复述。

  2、 学习“挣”、“扎”等生字,理解“暴跳如雷”、“发誓”、“挣扎”等词语。

  3、 了解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

  4、 渗透自主阅读、探究的方法。

  5、通过想象、朗读、写话,提高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爱上民间故事。

  三说教法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通俗易懂。如何把这样的文章教好呢?“浅文”需要“深教”,我们如果就文本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应该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因此,经过广泛的搜集与整合,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文化味中。

  四说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熏陶法,让学生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牛郎织女说课稿】相关文章: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9-09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5篇06-16

六年级课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06-09

牛郎织女读后感10-12

《牛郎织女》读后感07-12

《左右》说课稿09-09

《秋天》说课稿09-09

《比尾巴》说课稿09-09

邮票说课稿09-11

比尾巴说课稿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