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

时间:2022-08-01 15:26: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散步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散步说课稿15篇

散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一样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完美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所以,亲情观念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忙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职责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经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经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我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景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资料。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经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我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我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构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能够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终,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证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十分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样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样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述,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略)

散步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散步说课稿3

  【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阅读教学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正是在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等这样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中得以培养的,他们的情感源于这种品味语句的具体实践中。)

  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精读课文,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章意蕴。这里教师可以预设问题:

  1、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根据他们在散步中的表现,谈谈你最欣赏谁,并说出理由。

  2,、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老) 儿子(小)

  整个世界

  我、妻子

  责任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因此,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责任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内容。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通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可以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后,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表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非常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么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么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写,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散步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学习朗读能力的培养。《课标》对第四学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针对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优美语言。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三、说教法

  1、启发谈话,以情动人。

  2、授之以渔,合作学习。

  3、交流对话,开放学习。

  4、链接生活,震撼心灵。

  5、媒体辅助,增色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步骤:

  1、情境导课:这里用多媒体放歌曲《我爱我家》,然后,我随着音乐的节奏说出家庭生活中的细节。给学习奠定了学习本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这又为后面的教学铺好了道路。

  2、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一开始,我便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体会精彩语言);延伸(谈谈你的感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3、朗读指导: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认为怎样才能把这篇文章读好,学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后,我接着提醒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由学生自由表演读。

  4、交流对话,了解内容,在学生前面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并将用媒体展示。

  5、合作探究,品体语言美: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美点大寻踪,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名子并进行分析,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

  6、链接生活,接受灵魂的洗礼。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庭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所以,课到这里,教师又一次的和学生进行谈话,使学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细节,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说板书设计与作业布置:

  1、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与其说是知识教授课,不如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课,故在板书设计上首先是学习方法,接着是课文内容的分析,我将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并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本文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归纳。

  2、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分三类:

  1、口头作业:求学生进一步朗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书面作业:是对学生本节课所学新知(对称句的特点及作用)的加强与巩固。

  3、实践作业:学了本节课,尊老爱幼不能只停在口头上,因此,我设计了实践作业,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并给自己的亲人洗一脚写出自己的心得。

散步说课稿6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

  3重点难点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语言。

  4、中年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家人散步的事大多数人都做过,但能把这件事写入文章的却不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家庭气氛。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诗礼人家》、《培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活动3【讲授】写作契机

  1985年的初春,南方的`田野,作者全家三辈四口人在散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后来,作者在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柯尔特先生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一个在发达国度的人,为什么对“敬老爱幼”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却如获至宝、津津乐道?这使作者莫怀戚感慨不已,欲罢不能,于是《散步》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活动4【活动】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积累生字新词。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5【讲授】朗读赏析

  文章很美,美的概念很广,因此美的表现也不止一点,如:景美、人美、情美、语言美,细读课文,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美、欣赏美。

  1、景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母亲所望到的小路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此处景物描写是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

  2、人美、情美

  一家三代,四口,两对母子,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早春的田野散步,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 1)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为什么喜欢他?从哪里看出来?

  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2)、喜欢课文中“妻子”的请举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听从丈夫,夫唱妇随!(板书:贤妻良母)

  (3)、喜欢母亲的举手?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疼孙子,爱儿子!这种疼爱之情,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板书:疼爱孙子)

  4、最喜欢作者的举手。为什么?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能不盼望春天,盼望春天带来新的生机,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春天兑现吗?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活动6【活动】品读语言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7【活动】理解感悟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对一个家庭而言,上有老、下有小,这就是整个世界。中年人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活动8【讲授】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时还道出了中年人身上的重大责任,这种通过小事表现大道理的写法叫以小见大。文章还通过很多细节表达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叫细节描写。以上两种方法在写作上值得借鉴。

  活动9【练习】作业设计

  片断练习:学习本课以小见大和细节描写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或细节,表现一家人之间的亲情。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疼爱孙子 聪明可爱

  爱

  我和妻子

  尊老爱幼

散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好,通过观察区域游戏及教学活动,我发现我班有耳对绘本的兴趣较大,但是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缺乏方法,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图书的内容。为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思想,我选择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作为本次的教学内容。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又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上的能力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发展情况,我拟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时却无条理性,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据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表达上。把难点拟定为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三、说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我做了以下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PPT,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展示绘本内容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及电视在中间,利于幼儿观看及师幼交流互动

  3、母鸡萝丝和小狐狸的图画教具,适当的教具能够更好地导入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逐渐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我组训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综合了观察法、讨论法、悬念导入法、提问法等让幼儿理解画面,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增强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能力。采用了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主动地探究、发现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在看看、听听、说说、讲讲的轻松氛围中达成教学目的,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说活动过程

  教师应为幼儿创建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展示教具导入活动,观察PPT大胆猜想、表述,教师完整讲解PPT,师幼讨论,总结延伸。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掌握故事内容,且能够达到更好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还能训练到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我通过安排幼儿回家给家长讲活动故事来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散步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你们好!我今日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板书设计;8、评价分析。下头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到达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构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头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能够使教学资料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头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资料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本事,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所以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境。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终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主角,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主角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主角,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本事。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本事,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终一段,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我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职责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主角,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当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贴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终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到达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散步说课稿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生活情境,感受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意识。(多角度解读课文,注意“责任”的维度。)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由此,切实地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熏陶。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台湾作家张文亮有一首有趣的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诗中写道到:“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和蜗牛散步,真是突发奇想啊!和蜗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下面,让我们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一对中年夫妻和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儿子一起散步,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前后都是妈妈和儿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教师播放情境课文“田野生命”并设计相关问题:

  (1)说说有关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

  (2)你印象中的“初春”是什么样子呢?你见过“初春的田野”吗?

  2.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分歧选择”并设计相关问题: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

  起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经过:“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疼爱孙子,决定走小路。结果:走小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指导明确记叙的“六要素”。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问题时,“我”最终选择了走小路,这样做,是不是不尊重老人呢?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这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谁?结合课文说说喜欢的理由。(不要忽视默默无言的“妻子”的形象。)

  3.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责任感”“孝敬老人”等。

  (四)语言探究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找出你认为很有意蕴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2)找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2.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的意蕴往往体现在“情”和“理”两方面。本文也不例外。

  举例:“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重点分析:太迟、太迟了;总算;熬过。

  (2)语言的对称美。

  举例:“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引导观看微课“对称句的品味与应用”。

  【设计意图】

  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

  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五)写法探究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上述讨论中,很多同学注意到了景物描写的句子,我们来关注以下问题: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教师播放课文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暗示主题。

  【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晒晒我的“全家福”;给家人设计一张生日卡片并写上温馨的祝福语。

  2.家庭幸福的秘诀──“爱与责任”。

  可参考文本素材“散步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文本素材“散步同步检测”。

  2.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设计意图】

  1.基础检测练习。

  2.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

散步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相信大家对这篇也是比较熟悉的,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下面结合我对新课标的理解给大家说一说我的课堂设计。

  一 速读,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 细读,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 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最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 拓展延伸,回味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散步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这一难点确

  立的依据是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体验的还不够深刻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出示板书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散步说课稿12

  一、指导思想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我认为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结合我校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使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有机的巩固训练,以达到获取语文知识并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力求上出高效的语文课、精品的语文课。

  二、教材定位

  《散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中的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而又内涵丰富的散文精品,其构思精巧,遣词独特,内涵丰富,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本文无论从内容到主旨都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把握,所以我把赏析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作为重点,通过让学生找写景句、哲理句、句式工整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人情美、构思美、语言美。

  三、 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读文知意,搜索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听文悟情,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了解这个家庭的和谐美。

  (3)品文寻美,通过让学生圈画批注自己最欣赏的词或句,感受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触文话事,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平凡小事中孕育的浓浓亲情,并通过写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和语言的印象,达到学练结合。

  四、教学亮点:

  1、重难点突破。在赏析语言环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一词、一句中都可能有丰富的收获,引导学生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比如找哪些句子或巡视中肯定学生已有的发现等,学生能找出来、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说。难点处(中心句的理解)也不要心急,让学生先谈,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2、拓展训练。能将本节课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比如说的训练围绕“以小见大”的构思,写的训练围绕“整齐句式”的运用。

  五、教学不足:

  1、教师的能力有欠缺。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语言的凝练度;教学激情等都有待提高。

  2、课堂互动上做的还不够,师生、生生在课堂生成或思维碰撞的还是有点少。学生在文本感受与生活体验的衔接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放开谈。

散步说课稿13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来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前两课重在写家庭矛盾、冲突给家庭成员造成的“精神虐杀”和心灵伤害,后三课重在展现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五课分别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来讴歌亲情,引导学生感悟建立怎样的家庭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家庭格局。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本课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揣摩本文的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二是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本文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依据:最后一段话较为抽象,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深刻理解的基础,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四、说教法学法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为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首先是教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学生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其次是学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1、一是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二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最能表现亲情的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然后相互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教学重点。最后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莫怀戚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同学们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抒写对亲人的祝福,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5、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14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散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二、 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前四个单元分别以人生和自然为主题编排文章,第五单元紧跟其后,编者显然意图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家庭与亲情。其中,《风筝》与《羚羊木雕》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现的则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级上册的特殊地位:一是与小学的衔接,二是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具体说来,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教学《散步》时应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十陵镇虽地处农村,但近年来,由于二0四、三五四、天兴等几个大厂的迁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车,各个房地产、旅游开发项目的纷纷启动,十陵镇已经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人口巨增,各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形势当中,十陵的学生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不再孤陋寡闻,自卑落后,他们思维活跃,消息灵通,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朝气蓬勃,自信乐观。而《散步》这篇文章相对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可放手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鉴赏文章是教学难点。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语的设计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语设计一: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反映了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与追求。然而,就是这平平常常的散步,却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于是,小事写出了大意境!那么,究竟是什么大意境呢?散步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看看莫怀戚的《散步》(板书课题――散步)

  (二)、朗读训练

  1、伴随着一段节奏舒缓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读后简要评价并作适当指导。(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作适当指导和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写的人物是祖孙三代;是母亲、我、妻子、儿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儿子、媳妇、孙子;等等都可以。)

  2、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课文内容,如:文章通过散步一事,表现的是爱,是责任,是亲情,是尊老爱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师都应予以认可。)

  (四)、整体阅读与圈点批注训练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幻灯展示批注要点和批注范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而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这一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品评鉴赏文章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开集体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热情洋溢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胆发言,勇敢争先,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如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刻画、关键语句的品味、对称句式的运用、景物的描写、语言的特色等,教师则可以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六)、比较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两篇文章的感人之处与现实价值。(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和思考,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导学生。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述自己身边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对家庭

  与亲情进行较为有深度的探讨,从而感悟家庭亲情,树立责任意识。(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能有一个更清醒、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又要尽力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家庭观。)

  (八)、师生各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师生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时刻。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而且,这种带有个人体验性质的东西是教师绝对不能替代的。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

  七、作业布置(幻灯展示)

  1、将生字词的音形义在作业本上各抄写三遍并用心识记。

  2、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3、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书:

  散 步

  莫怀戚 朗读—理解—比较阅读—小结

散步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我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特点,感受课文浓浓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特点和课文深长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生活积累为学习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心理,以竞赛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形式强化他们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找出散步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母亲,我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通过语言探究,品味课文深长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推敲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道理,得到情感熏陶。

  在探讨中“举轻若重”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一句话:“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重任,对生活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美好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环节:《散步》这篇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效果,再揣摩编者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表达,形成自己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建议:大家把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板书是这样设计:(略)

  本课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心形,四个人物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美享受。副板设计扣住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散步说课稿15篇】相关文章:

《散步》说课稿(15篇)07-29

《散步》说课稿15篇07-29

《散步》语文教学反思07-30

《散步》读后感通用15篇07-24

《尊严》说课稿07-30

排球说课稿07-30

《比的意义》说课稿07-30

《小屋》说课稿07-27

《跳水》说课稿07-26

海燕说课稿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