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本课通过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的鉴赏和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尝试自己创作旅行团旗帜标志。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初步尝试运用文字、图形、综合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来设计标志。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标志的社会价值;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体验通过设计活动美化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了解标志图形一般的表现形式和自身的规律,了解并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
难点:
1、设计出形象简练、意图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2、旗帜和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美学、科学、自然、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
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激趣,引发想象,开拓思维,让学生读懂标志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
2、用讲授法,边讲边演示不同标志的图形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图形构成的规律,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
3、用辅导法与练习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释放创作的热情,尝试运用标志图形构成的元素来设计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形成设计的技能。
4、用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互相学习,开发智力。
(二)、说学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在学法上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探究标志图形的构成规律,让学生去感知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及所表现的内在美,使学生在爱学、好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2、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采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3、考虑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用多媒体辅助展示标志图形的构成,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获得创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4、通过图片展示、分析、归类、画龙点睛的讲解、点拨,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创作欲望。
5、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及时辅导,帮助学生标志设计的探索和训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标志图形构成教学应遵循一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看多练多合作,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运用多种媒体让学生欣赏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标志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分析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问题:第一个问题:“知道这些标志吗?”,第二个问题:“这些标志图形构成大都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2、用讲授法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会标志的`图形构成,引发学生对标志图形构成的思考。
3、用问题引入下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预设几个指向性较明确的问题,哪些是运用文字形式的?如哪些标志是图像直接运用?那些写是运用图案和文字结合的?通过对这些标志的分析将标志图形的结构上分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文字类(2)抽象类(3)具象类
4、选择分类标志的实例展示,边展示边解说,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标志的图形构成思路前行,学习标志的图形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并就这三类标志图形构成进行举例分析。
5、分析标志的造型要素:点、线、面、体
6、分析标志的构成形式和设计的要求
7、分析综合图形构成标志的特征:
8、讨论旗帜外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9 、学生制作旅行团旗帜和标志,巡回辅导学生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充分的想象,完成作业。
10、课程即将结束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大胆的展示出来,并和学生一起交流作品。采用相互猜测的形式审美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说明]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通过观察同学的作品,感受标志创造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为下一次的创作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抓住标志图形构成的要素,通过一些案例讲授,标志图形构成归类分析,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去创作标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然的情境氛围中认识标志图形的构成、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旗帜标志。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有如下反思:
…… ……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刚执教的是《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它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课题七。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图片欣赏为主,体现出美术教材强调视觉感受的特点。使学生对民间艺术生动绚丽的色彩搭配有一个强烈的感知印象。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学习、热爱民间艺术,进而传承、发扬民族文化。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表现和他们实际生活相近或相联系等内容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2)增强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绘画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提问、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初步感知民间艺术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用自己的主观理解尝试进行欣赏和配色体验。
五、教学过程:
(序幕)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秧歌手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换一块手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老师的演示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本课。
2、图片欣赏:它们是民间艺术吗?为什么你一看就知道?
3、学生说初步的色彩感受。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色彩的特点)
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让知识的学习有一个预备的过程,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
(一)分析色彩,知识巩固。
1、布老虎身上有哪些色彩?(师用油画棒在纸上示意)
2、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感受?(鲜艳)
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美术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掌握。
3、换其它的颜色会有同样的感受吗?红色系示意
4、这些颜色是平均分布的吗?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
5、如果我把主色换一下(在白描老虎身上涂色,蓝色为主调,可请学生帮忙涂色,调动兴趣,增强互动)比较这两只老虎,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两种配色都很鲜艳,但以暖色调为主色的更加热烈喜庆。(冷暖感受)
两次不同色彩的展示,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将专业知识形象化,更易于七年级学生的接受。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比色,什么是冷暖色以及它们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
6、简单了解布老虎的`作用,内涵。
本课主要以色彩搭配为主,所以在民间艺术的内涵上并没有作过多的强调,这样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安排这一环节又让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品丰富的涵义。
7、欣赏图片,对知识进行印证。
布老虎是一个代表作品,它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呢?因而再次欣赏是对所归纳出来的色彩搭配特点进行印证,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
(二)家乡艺术,热爱乡土。
浠水布贴,请学生用所归纳知识进行分析。
学生可能对浠水布贴并没有接触,但学习的本课后,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够对实物形成主观的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艺术品。
(三)色彩搭配,个人体验。
学生进行配色练习。
讲练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尝到绘制民间艺术品的乐趣,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合作完成,让学生的兴趣在配色活动中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增加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四)欣赏作品,总结延伸。
1、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全班作品展示为主,让学生的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对同学的评价中也让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也会更加自信。
2、猜:为什么民间艺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呢?
从大自然中获得直观感受:天之蓝草之绿花之红日之黄
让学生明白民间艺术的热烈淳朴均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3、欣赏梵高作品,比较其作品与民间艺术在色彩上的相同点。并思考为什么梵高也和民间艺人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些颜色?
民间的,自然的才是世界的。大自然给了艺术家们无穷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继而会使他们产生长久的兴趣,关注民间艺术品,热爱民间艺术品,传承民间艺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因而这一拓展环节是很有意义的。
六、教学效果。
预期教学效果:
为实现有效教学,我在这一节课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试图构建能力的课堂。
2、试图构建交际的课堂。
3、试图构建自信的课堂。
4、试图构建兴趣的课堂。
我所试图构建的还有很多很多,但一堂美术课是无法将课标的理念充分表现出来,如果能让学生有备而来,让他们去搜集一些民间艺术品,可能会更好的实现本课目标。怎样结合当地素材来开展教学,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美术老师思考。
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我的课提出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旅游团的旗帜和标志》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是根据人美版七年级第14册第11课《旅游团的旗帜和标志》进行的扩展与延伸,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本课扩展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盖帝保护协会在1993年到1998年倡导的一项新一代标志的活动。(参看标志中心)活动要求9至13岁的青少年拍下他们个人或是公共标志并评论标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标志有多种,地址标志是沿着道路起指示作用的物体。标志也可以是生活道路上的标记。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有一定意义的地点、人物或形象……
2、说教材目的要求与目标
中学美术课程体系是一个跨学科的体系,它涵括了艺术、语言艺术、地理和历史,它要求学生:
①发展自己对标志的理解或定义。
②深入思考哪些对他们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③确定并深入某个特殊地方或某种思想,来做为全班的标志,并通过展览来表明他们的标志。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考虑和明确他们生活中的特殊地方。在他们深入到自己的标志概念中的时候,已经了解了艺术家和其他人都深入并歌颂过对自己意义特殊的地方。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自己对标志的定义,扩展标志的的概念。
难点:了解为什么标志对社区、城市、国家和世界都很重要。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根据全班的能力,每项活动用一课时。
教具准备:工作单复印件(本课有三份)和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学法:
活动1:选择一个特殊的地方。
作业单1
活动2:讲述这个特殊地方的故事。
作业单2
活动3:艺术地表现这个地方。
艺术档案夹3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选择一个特殊的地方
路茜利帕德(1997年)说过:“自然、文化和历史的交融……形成了我们脚下的一片净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区,我们的住所”。为使学生发展自己对“标志”的理解,必须引导他们深入某一地方或地区思想状况。首先要选择对学生来说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方——他们的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将用一种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这个地点。通过启发,学生还会把自己与这地方联系起来——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故事——也会思考这个地方和个人生活的联系,重新认识和定义自我。
问题与活动
⑴想出一个对你而言比较特殊的地方——一个你不想别人破坏或是你想一辈子记住的地方。
⑵列出这个地方你最喜欢的三点。这能帮助你思考为什么要去那儿和你在那儿做什么。
⑶回忆你在所选择地的美好时光。以此开头来列举:“我记得当时……”
⑷回忆你在所选择地的伤心往事。以此开头来列举:“我记得当时……”
⑸如果没有在此地生活的经历,你的生活会缺少什么?
⑹把以上的各种想法写成一篇短文或一个故事、描述这一特殊的地方,说明它对你而言如何重要。
学生档案夹1:把以上问题的思考填写到作业单1内。
第二课时:讲述这个特殊地方的故事
“一个标志能指示出一个地方的特殊性。如果把二者拆开,剩下的就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荡荡的空间”。
要求学生主动地深入调查某一特殊地背后的故事,还要记下这特殊地方受到保护的程度。并指出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受到了或末受到保护。
问题与活动
⑴思考一处和你所选地相似但又不同的地方。列出两点相似之处和两点不同之处。
⑵把思考范围从家庭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范围。世界上有和你那处相似的地方吗?你对此了解多少?它们使用的方式相同吗?你认为它们对使用者来说意义特殊吗?你认为这些地方对世界上的人有益吗?
⑶想像你那处特殊地方会讲述自身的故事。它会说些什么呢?
⑷以此处地方的口气写一封信(假设此处地方会写信),这封信发给你的家人或社区里的其他人——如市长,让此处地方在信中讲述自己的历史,信中内容包括:怎样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最终保存了下来,是否和为什么要为以后进行保护。并就怎样使它在以后继续得到保护提出建议。
学生档案夹2:让学生把信写在作业单2
第三课时:艺术地表现自己选择的地方
“标志就是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地方一个我一去就觉得它特殊的地方。”不同文化范畴内的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向我们讲述对他们或我们所有人都有很重要的各个地方。有时候是真实地再现这个地方,有时候用浪漫化手法表现它们,有时候从艺术家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理解对之夸张变形。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吸取营养,指导自己所选标志的艺术创作。
问题与活动(课件展示)
艺术家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向我们展示出特殊的地方。一般来说,这些艺术家是希望欣赏者通过思考他们所表现的特殊地方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在以下的活动中,请同学们集中注意观看展示的画面。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
⑴你看到了什么?艺术家向你表达了什么?描述你在艺术作品里看到的内容。此幅作品表达出了什么样的心境和情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材料和技巧来表现这些心境和情感的`?
⑵思考自己在欣赏的作品所描绘的地方时如何定位:这个地方是太大还是太小?是熟悉还是陌生?你觉得自己是这个地方的一部份吗?还是觉得自己只是一个遥远的观者?
⑶艺术家有时把他们要表现的地方看起来特别逼真,有时候又使其幻化或是在某种程度上比现实理想。仔细观察艺术家向你展示一个特殊地方的方式。是现实化?还是幻化?或是在某种程度上理想化?
⑷你与所表现的地方有什么联系?你觉得你会保护这一地方吗?还是会完全忽视?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你去过那儿吗?或者这就是你希望有一天能去的地方?
⑸找出关于艺术家的情况,即生活的时代和居住的地点,以及其他的艺术作品。这位艺术家经常以地方为题材来创作吗?地方的灵魂看起来对艺术家重要吗?什么让你这样认为?你有什么样的依据呢?
⑹就你思考过的艺术家的某幅作品,写一篇短文,阐述一个特殊地方在作品中担任的角色。运用你对作品的最初看法,加上你发掘的有关艺术家的情况和他的其他的作品,帮助你进行短文写作,将上述思考填写到艺术档案夹3里。
画面来源:
阿尔伯特比尔斯达特:《U形谷》(大约1875年)
约翰比格斯:《鸟枪》、《第四病房》(1987年)
阿戈勒斯德勒斯:《麦田》、《敲碎公园垃圾》(1982年)
沃克艾文思:《穿过新耕种的田野》(1948年)
罗伯特郝卓斯:《活动的印第安人山庄》(1988年)
尤特嘉娃海卢斯基:《大桥》、《阿塔克百年末遇的大雨》(1857年)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美版美术教学计划06-15
七年级下册英语说课稿05-28
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09-27
美术说课稿06-07
美术说课稿06-30
美术说课稿模板08-29
小学美术说课稿11-25
美术说课稿范文11-16
中班美术说课稿06-09
高中美术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