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种子的结构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子的结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种子的结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种子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从形态特点、结构特点方面来认识;
利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内容认识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总是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再依次长出其它器官,所以教材把《观察种子的结构》安排在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学习,既为学习《种子的萌发》打下基础,又为学好后面其它各章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②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②在比较两类种子的结构特点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②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点:解剖和观察单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说出种子的结构。
(5)、教学难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由于刚升入初中,基本上还保留小学生的特征——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自己动手主动获取知识;他们虽然对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十分了解种子的结构,因此,“种子的结构”一节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自主探究,获得种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他们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还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启发,进行探究实验。
三、教法设计
采用了问题设置法,引起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自已阅读课文,尝试观察,解剖种子;通过围绕提纲思考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提出探究内容
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图片,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大小、形状各异,他们的结构是否也不同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引人新课观察种子植物的结构。
(二)分组实验,探究种子结构
1、观察豆类、玉米种子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之前,老师要让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讨论交流,比较异同
各组展示完后,教师学生小结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并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归纳、总结菜豆、玉米种子的异同。
3、自主学习,产生种子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点拨提高
通过课堂小结,把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即种子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
实验: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结构说课稿2
说课内容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上第20章第2节的第1课时——“种子的结构”。
下面笔者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思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六方面来具体谈一下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前面一节课学习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种子的结构是这些内容的延伸与发展,也是今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初、高中生物衔接的关键点,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涉及凤仙花等种子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出铺垫,但具体结构的名称、作用没有学习,八年级学生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得知识、增强技能。
2、教学目标
2.1知识技能目标
①描述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②说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2过程方法目标
①通过用正确的方法解剖和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会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对比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进行基本的思维能力。
③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2.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愿意与他人交流,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种子的基本结构。认识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4、设计思路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知识结构与实际问题情景两方面入手,引出种子的概念,再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认识种子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归纳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结构,因此可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问题设计,让学生互相启发,感受探究的过程。
5、教法与学法
采用实验观察、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
6、教学流程
概括为三段六步。三段为:情景实验、理解与运用、巩固与评价。六步为:引入、探索、理解、应用、拓展、评价。下面具体说明教学流程:
6.1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情景1:一粒种子萌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情景2:小麦植物体的开花结果,磨成面粉,蒸出馒头。
分析:这2个问题都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从实际问题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从生物知识结构引入,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6.2引导分析,探索新知
播放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是不同的。提出问题:它们的基本结构是否也不一样?留有思考与悬念。拿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来学习。
6.2.1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观察蚕豆种子实验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认识蚕豆的结构名称,通过滴加碘酒反应的实验推出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点出双子叶植物的概念。完成多媒体上的练习题。
预设出现的问题与对策:①剥蚕豆的种皮时,从隆起的地方开始,不易破坏内部结构;直接用手剥,感受种皮的韧性,明白种皮的保护作用。②在子叶上滴加碘酒后未变蓝色,可以用小刀划上几刀就有现象发生。
6.2.2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观察玉米种子实验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认识玉米的结构名称,通过滴加碘酒反应的实验推出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点出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完成多媒体上的练习题
预设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要得到课本插图中的纵剖面,学生尝试纵剖玉米的方法。通过分析明确:成熟的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个果实。由于它的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习惯上称它为种子。
6.2.3蚕豆和玉米种子的比较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比较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在观察,学生回答时可以填写表格。
蚕豆种子玉米种子
相同点种皮
胚(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不同点不包括果皮包括果皮
子叶2个子叶1个
无胚乳有胚乳
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
6.2.4归纳
重新播放种子萌发过程,明确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归纳出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使学生认识种子的基本结构,明确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这是落实重点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进行观察、猜测、思考、交流、争论,归纳出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不同点,突破了难点。同时在个体展示的基础上,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提高。
③教师根据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不同点,点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在种子这一器官上的区别。这是鉴定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今后学习植物的分类打下基础。
6.3练习巩固,扩展延伸
6.3.1学生做作业
每位同学都要完成生物实验册前部分的基础题。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图,前4组画蚕豆种子的结构图,后4组画玉米种子结构图,组内同学修改。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
6.3.2对黑板上的练习进行相互评价,教师适时点评
分析:组织师生、生生的学习共同体,将关注后进生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全班确保落实了基础题,又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各自发挥。在学生做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讨论和思考,让优秀生有事可做。练习时注意了基础性、层次性。
多媒体展示的讨论和思考题:
①选出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蚕豆、小麦、花生、玉米、绿豆、水稻
②我们吃蚕豆(花生、黄豆)时,主要吃它的什么结构?吃玉米(小麦、大米)时呢?
③做馒头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哪个部分?
④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什么结构?
⑤玉米种子和双受精后子房发育情况相对应的结构。
6.4归纳小结
在学生画的图中,用两种颜色的粉笔分别标出异同结构名称。明确种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结构。
7、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子的结构说课稿】相关文章: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07-15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07-15
《循环结构》说课稿09-24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07-23
果实和种子说课稿09-2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06-18
大班科学说课稿《种子的旅行》10-14
高中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说课稿03-23
种子的信仰读书笔记10-02
关于说课稿 说课稿体育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