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信息技术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信息技术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教材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二节第三小节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将《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作为一个课时教学。
2、课标要求:
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视频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体验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视频信息加工、表达主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主流的审美观;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movie maker的使用,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体验视频信息加工过程,并能理解信息加工是为主题的表达服务;能正确评价作品。
二、说学情:
1、学习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文本、表格、图像、音频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对于视频信息也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但对视频信息加工技术接触较少。
2、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视频信息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真正让学生动手去完成一段视频的加工,学生不一定会积极完成。
三、说教学思想及策略: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资源包(包括素材、任务帮助、学习导航),让学生自学,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精讲;一切教师活动,都为学生学服务,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将上映《超级战舰》预告片,问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部电影?为什么想看?有没有从技术的角度看过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感兴趣的计算机在面前,有时候学生常常会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里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并形成思考,为本节课难点如何让技术为表达主题服务、如何正确评价视频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通过教师讲解、发问,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点:一般视频包含元素、制作视频一般流程、视频制作软件以及本节课学习软件。
设计意图:学习必要的视频加工知识;在讲解新知的时候紧扣难点,如视频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据表达需求自主选取。
(三)体验自学:
根据提供素材和帮助文件自学movie maker的使用。
任务一:制作春色怡人风景欣赏;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添加过渡效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任务二:林书豪精彩表现(制作林书豪投三分球的慢动作)。
主要涉及视频导入、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剪裁(拆分)、特效制作、制作片头、导出电影。
设计意图:①通过把握实时讯息和学生兴趣选择素材、提出任务,有利于任务完成;
②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提出不同难度任务。先体验,让学生了解哪些自己会、哪些自己不会,提高演示时听讲的针对性。
(四)演示教学:
演示任务二,并对通过自学反馈出来常见操作失误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
设计意图:自学、反馈、交流,达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务:
完成自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升视频品质,比如添加字幕等,并要求上传作品,鼓励学生讨论,协作。
(六)评价交流:
在上传作品中找到有针对性的作品,可以是优秀的,可以使反面的,进行引导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完成学习导航中的评价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技术的价值,视频的加工不是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让加工为表达主题服务。
(七)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五、说反思:
(一)、教师作用的体现:时时刻刻都为学生服务,但不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
(二)、对技术的思考:本节课全课主要都在体验过程和引导分析,我觉得高中的信息技术现在越来越不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某项技术或软件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在体验中认知。
谢谢各位评委!
高中信息技术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2课的内容,本课介绍了对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过程、一般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实践性较强,但教学内容较多,教学组织方面有一定复杂度。学好本节内容,能为以后用网页集成信息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还能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班学生的情况。
高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知识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探讨式学习,对信息技术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课堂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因此他们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由于学生对音频、视频、动画的认识和了解层次参差不齐,在知识经验、技能水平、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需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同时,让所有人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Cool Edit Pro等音频编辑软件,学会用该软件消除人声、录制人声、合并音频文件的操作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理解加工音频文件的一般步骤,掌握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大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对音频信息进行加工。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运用音频编辑软件加工音频文件。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自主探索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欣赏一首歌曲《月满西楼》。这首歌是在线播放的,平时同学们听歌都是在线听的吗?大家说通过MP3播放器、CD、录音带、听别人用话筒唱等。很好,类似的音频信息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进行处理。我们听到的歌曲大都由唱片公司制作发行。唱片公司拥有精良的设备,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歌曲专辑。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网络翻唱歌曲出现,它们大多不在唱片公司制作,而是由翻唱歌手自己制作,效果同样非常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是如何制作翻唱歌曲的呢?其实我们借助音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实现。Cool Edit Pro就是很好的软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同学们喜欢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录制自己的歌声从而引入本课。《月满西楼》既是语文课中的一首诗词,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这为后续课程中录制朗读诗词、配上伴奏乐的任务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将语文课与信息技术课程建立了联系,既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中鼓励跨学科整合的理念。
(二)探究新知
将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讨论音频文件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提问:录音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请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得出结论:确定主题、选取音源、选取设备、规划好实际需要录制的内容。
任务二:思考音频文件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提问:采集的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论:话筒的特性调整方向和距离,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演示音频信息加工的过程要用到的关键功能按钮或菜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Cool Edit Pro中的“vocal cut”(剪切歌声)功能可以消除人声;左下角的“录音”按钮可以录制人声;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要合并的音频文件即可将它们合并。
【设计意图】对于大家初步认识新的应用软件,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大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思考,以循序渐进的边示范边讲解方式,有助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将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所学的内容。
任务三:亲自动手操作,录制一段诗歌,并为其加伴奏乐。
先小组讨论操作步骤后,再分组完成任务。
第一步:制作歌曲“月满西楼”的伴奏乐。用Cool Edit Pro中的“vocal cut”(剪切歌声)功能加上滤波器消除人声,就得到了伴奏音乐。
第二步:录制自己朗读诗词“月满西楼”的声音。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主界面的左下角的“录音”按钮,录制自己朗读诗歌的声音并保存。
第三步:合并音频文件。在Cool Edit Pro的多轨操作窗口的两个音轨中分别插入“伴奏音乐”、“诗歌”这两个文件,合并音频文件。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观察示范的过程来理解音频文件加工方法,充分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对音频信息加工的操作步骤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亲自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能提升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巩固提高
任务四:为上述作品配上自己演唱的歌曲“月满西楼”。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为作品设置效果。
让学生自主探究后,找学生上讲台为音频文件设置效果的方式操作示范。即:在Cool Edit Pro主界面,打开刚才合并的文件,单击剪切工具或按键将选中的噪音部分删除。
作品点评:先让示范演示的同学自我评价,再找其他同学点评。
【设计意图】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达到检测的目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自评、他评,培养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相互学习的意识,提升大家的审美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分组讨论交流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然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最后老师做补充。
作业:所有同学都根据个人喜好为今天的作品设置不同的效果,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同时老师能技术获得教学反馈。作业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 《视频信息的加工》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14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1-11
(实用)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9-14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热】06-23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02-10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05-24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1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1-29
信息技术说课稿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