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9-08 08:28: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说课稿 篇1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优化的思想,并能用此思想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3个饼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题图是呈现妈妈正在烙饼,并且说出烙饼的方法: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强调只能烙两个饼相当于只能烙两面为后面学生理解放满做好铺垫。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在这里我就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给全班每个人多烙一个饼,最少烙几次?让学生体会到饼太多,比较复杂,从而让学生有从简单入手的需求,更好的引导出一个饼,两个饼等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

  2、思考讨论,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化简思想,引导出两个饼最少需要烙几次?通过学生反馈比较烙2次和烙4次的区别,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烙2次的方法好,感悟放满,不浪费。知道放满就是每个锅一次要烙两面,初步感知面数与次数的关系。

  而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烙三张所用的时间。这里的如何尽快的烙三张饼,也是本节课的中难点。同样通过学生反馈比较烙4次和烙3次的区别,体验为什么烙3次就行,怎么烙的。再次感知面数与次数的关系。但有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可能还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在这里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讲解的方式,通过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的方法,来体会共需要几次。通过不断讨论学生进一步巩固寻找最优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通过烙4个饼 ,因为我每次烙都是放两个,放满的,没有浪费过,4次是最少的。让学生知道要烙最少,必须做到什么。通过出示10个面,探究计算方法:102=5

  面数最多烙几面=最少的次数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数跟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这次教学中,主要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晏子治东阿》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四的第18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古代议论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同时代的古代贤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对道德、对认知等的思考和宣传。而《晏子治东阿》是这个单元扩展阅读中的第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而根据这篇课文又是扩展阅读中的课文,更应该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级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第一学期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于是,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晏子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文中“数”“诛”“罪”“谢”“而”、“之”等词的含义和用法为重点;

  2、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文言句式。

  二、说教法:

 (一)教法的运用: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节课我先后设计运用了个别朗读、齐声诵读两种方式,借以起到强化感知课文的作用。

  2、启发---探讨式教法。启发性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地思考状态。只有相机诱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教学手段:

  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多媒体”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特点,是集文本、图像等于一体的信息载体。它能尽可能地扩大我的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听,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特殊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做好点拨工作。

  四、说教学程序:

  按上述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及所选的教法和学法指导等要求,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为主轴的育人教育理念,我对《晏子治东阿》的教学过程作了四个环节的设计: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导入新课:以《晏子使楚》的故事导入, 让学生回忆晏子这个人,从而引出下面对晏子的介绍,同时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可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学习新课:这是课堂的重点,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启发探讨式教学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学时我将其化解为四个具体的教学步骤。这四个步骤是:诵读感知、归纳总结、设疑讨论、理解释疑。诵读是感知整体的内容,属于感性认识领域;归纳总结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归纳文言文的知识点。设疑是为了通过创设情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氛围,从而解决疑难。这个教学程序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而容易被学生接受。

  1、简介晏子和作者。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并指出难读字音。

  3、让学生结合注释以及给出的重点实词,小组讨论课文翻译,学生提出质疑,大家共同解决。

  4、知识点归纳: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重要虚词:“之”、“而”的用法

  5、总体感知: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6、思考:对于晏子两次治理东阿,景公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请找出来。并说说为什么景公对晏子的评价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这样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7、思考:“东阿者,子之东阿也。”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8、品味晏子说服对方的方法:你认为晏子的这种进谏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9、探究、拓展:文章用简短的篇幅,谈了一个重大问题:执政是对广大百姓负责还是为少数权臣负责?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观点。

  (3)课堂小结:归纳课文主旨

  (4)布置作业:

  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我们今天从齐景公和晏子的身上可以得到不少的启发,请你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读后感的提纲。

  要求 : 1、自拟一个标题;

  2、写好开头;

  3、后面你打算写几段,请将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写下来。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怀素写字》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本课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这篇课文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有着积极意义。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确立“注重阅读体验,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的空间,朗读的评价,力求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

  3> 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怀素写字的方法和过程,从中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教法、学法

  因为这是一篇与学生有密切的学习体验的文章,我采用以读为主,重体验,促感悟的教法与比较、实践、探究的学法指导学习本课。

  五、教学实施

  在这一节课中,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试图让学生在以读促情、体验感悟中进行。

  第一步,课件导入

  教学伊始出示怀素披星戴月,刻苦练字的画面,意在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再简介怀素,从而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进大书法家怀素的书法世界。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带着对怀素的崇敬之情齐读课题,引入下文,水到渠成。

  第二步,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指名读等手段,扫清字词障碍。既做到“开篇须熟”,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第三步,精读课文

  1、抓词理解,重在体验(学习第一段)

  一幅怀素儿时的图,一句 “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那么

  “书上是怎么说怀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出示句子>随后抓“从小”“喜爱

  ”“非常认真”等词语分析,进行品读,<出示句子>体会怀素的努力,认真的学习态度。(此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又实践了读中思,读中悟的教学方法。)接着抓住

  “ 先┅ ┅再┅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三步法,< 出示句子>再进行句式拓展练习,<出示句子>抓住“总是”这个词理解,品读句子, <

  出示句子>深刻体会怀素写字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此处的设计重在语言积累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写字有一定顺序,步骤,方法,我们平时说话、做事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和做。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情感的统一”)再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

  “怀素写字三步法”再动手写一写。(此处设计实践了重体验,促感悟的教学方法。)

  2、对比感知、读中感悟(学习第2自然段。)

  为了突破“让学生深刻体会怀素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教学难点,把实物引进课堂,拿来毛笔让学生摸一摸体验毛笔的柔软,再亲自感受一下木板的坚硬、厚实,然后让学生用毛笔写几个字,看木板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毫无变化。而怀素却把这厚实的木板写穿了,足见他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他。。。日子。。。木版。。”>这句,读中领悟怀素的精神。随后引导学生,你想对怀素说点什么?(体现了以读促感悟的设计思想,又对语文的重要能力“说”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赞美怀素受到了情感的教育,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的整合)再带着对怀素敬佩的感情读这段。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3、举例说明,领悟道理(学习第3段)

  在这一环节中抓住了“有名”一词,引导理解“有名”什么意思?进而拓展“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呀?”他们为什么成为名人?(此处设计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成为有名的人,是他们小时和怀素一样认准一个目标能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努力,所以要向他们学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这种精神.)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再展示怀素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使学生更充满了对语文的好奇。

  我想,如果让我们把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讲解和朗读做比较的话,讲解是钻进课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以《怀素写字》为载体,呈现给大家,不当之处,请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二、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三.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今天我讲授的课题是《接力跑》。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效果预估及所需器材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简介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集体项目,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是提高快速跑技术、发展快速跑能力和身体灵敏等素质,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下压式接力》,是一节新授课。学生以前接触过立棒式接力跑的方法,已经建立了接力跑的概念,已有一定的接力跑的基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下压式接力跑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接力跑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竞争进取的意志品质及团结协作、友好交往的集体意识。

  (2)传接棒方法的技术要点:

  下压式:接棒的手臂后伸,掌心向上,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手腕稍上翘,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放入接棒人手中。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该学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爱表现自己,有较强的表现欲,对接力跑运动比较喜爱,因此对本次课内容将会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的持久性还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所以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基本思想

  本课是学习接力跑的第一次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体验迎面接力棒和下压式接力棒,让学生在练习起来能较快地掌握接力跑的动作方法。在教学中,采用集体尝试、分组自主学练、小组学练小结、分组比赛,总结小组学练等过程进行开展教学。

  三﹑教学目标解读

  1.认知目标:能简单叙述上挑式(下压式)传接棒方法,了解接力比赛的一些规则。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85%的学生学会下压式传接棒方法,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接力跑的任务,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传接棒的技术,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传接棒的时机。这节课我首先是一边向学生讲解一边向他们示范动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下压式接力跑的动作要领,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下压式接力跑,然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接力比赛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下压式接力跑,从而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热身部分(7min)

  1.上课常规(2min)

  2.热身活动(4min)

  ⑴慢跑800米;

  ⑵各关节活动,(六节4×8拍);

  3.课堂导入(1min)

  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传接棒的动作,尝试新的传接棒的方法,并展示,教师引出新授内容。

  (二) 学习体验部分(30min)

  1. 学习下压式接力跑(15min)

  教师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另外与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示范下压式接力跑。学生跟做,教师纠正错误动作。重点动作练习。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

  2.下压式接力练习(分组学练)(5min)

  引导学生原地摆臂信号做传接棒动作。在走动中按同伴信号做传接棒练习。在慢跑中中速跑中做传接棒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方法。

  3. 接力比赛(10min)

  全班分为5组,每组10人,这10人进行接力比赛,哪一组最快完成为胜。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三) 评价与放松部分(3min)

  1.聆听音乐,呼吸放松。

  2.教师评出最佳表现小组及个人。

  3.回收器材,师生道别。

  六、教学效果预估

  在教学中学生能愉快参与身体练习,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方法,并能够了解到接力跑的一些规则;学生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本堂课练习密度预计为35%—45%

  七、教学场地器材

  一片空地,25个接力棒,一台录音机。

  以上是我对《接力跑》第一课时的总体把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这样设计导语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索文章观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有学生自己简单介绍《物种起源》和达尔文。教师归纳总结。

  (三)初步感知 疏通文意

  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给文章分层。教师点名让学生概括段意。集体讨论得出答案。共两层,第一层(1-4)写作经过;第二层(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四)精读课文 探究文本

  1.理清文章思路后,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

  2、呈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一节并根据指导筛选出能概每段主旨的中心句。最后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各组派代表向教师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样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品味语言,体会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什么表现作用。

  (五)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对学生训练。

  通过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巩固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筛选信息的能力

  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七篇

2.有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3.有关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五篇

4.有关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8篇

5.有关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四篇

6.有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7.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七篇

8.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