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1-12-26 09:56:0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计划汇总九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教学计划汇总九篇

教学计划 篇1

  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带了两个学期的美术兴趣班,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实用的经验,但仍需努力。今年我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兴趣班的工作,我担任大班美术兴趣班的教师,为了切实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兴趣班的教学质量,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幼儿现状分析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一种爱好,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不那么喜欢动手画,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绘画水平高低不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并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寓绘画于游戏中,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幼儿从生活出发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会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事物。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引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潜能,并能用线条、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用绘画表现出来。

  3、熟练掌握油画棒、水彩笔、剪刀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4、熟练掌握用油画棒在作品上大面积涂上底色,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5、在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下,注重幼儿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6、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三、具体措施

  1、重视美术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选择性,开展以主题活动为主的美术活动。

  2、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绘画内容,并及时调整计划。

  3、设计好每次的绘画内容,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具和范画。

  4、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素质,做好幼儿的榜样。

  5、利用空余时间找一些美术书来学习或观摩他人的美术活动,学习新经验,汲取她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不仅让幼儿学到绘画上的技能,更要加强幼儿作画习惯和养成。

  四、周活动安排表

  九月份

  第一周 柳树、松树等多样的树

  第二周 各种形状、颜色的花,如盆花等 第三周 动物:小毛驴、乌龟、刺猬

  第四周 组合画(涂底色)折纸:蝉、帆船 十月份

  第一周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火车、轮船 第二周 航天军事:火箭、坦克、飞机 第三周 风景:田野小路、凉亭台阶、水边 第四周 组合画(注重底色)折纸:鱼鹰、飞机 十一月份

  第一周 建筑:各种小房子、楼房、宝塔 第二周 小昆虫:毛毛虫、瓢虫、蝴蝶、小鸟 第三周 人物:站立、轮滑、组合

  第四周 组合(自然风景人物)折纸:马、桃子 十二月份

  第一周 动物:小熊、鱼、孔雀

  第二周 人物动作:放风筝、划船

  第三周 卡通人物:巫婆、小丑、外星人 第四周 人物组合画 折纸:热带鱼、纸鹤

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本学期撰写3篇实录与案例分析。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计划 篇3

  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教育督导和学校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的良好契机,推进学校规范化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创建和谐校园。

  主要工作:

  一、学校管理:

  1、进一步落实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把握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良好契机,做好学校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2、做好督导自评工作,迎接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在督导中促进学校发展。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全员育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彻底杜绝体罚、变相体罚行为。

  4、认真贯彻市、区“三个意见”的精神,坚持依法治校,根据实际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5、健全和落实教学监控体制,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加强对常态教学的管理,使学校教学常态工作保持高效。提高教学质量。

  6、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开展流动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专项调研研讨,探索流动人员子女教育规律。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适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7、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相结合,开展“国学课堂展示活动”。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利用,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工作。

  8、深化校本教研工作和学校教科研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培养学校各级骨干教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9、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从制度建设、硬件设施完善等方面入手,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10、发挥课外活动优势,发挥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的特长,使课外活动进一步走向普及与提高。

  11、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以经验交流、教学讲座、实地参观等形式加强各部门、各位教师工作的展示交流活动,使教师对彼此工作加强理解和沟通。

  二、教学工作:

  (一)常规工作:

  1、继续坚持以年级组为单位加强集体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形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不断探索,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个性独立思考的教育教学活动,重在课堂如何把握教学的全面性、实效性。

  2、充分发挥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结合教科研工作确立切合实际的教研专题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注重实效。对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予以推广利用。搞好展示课、自评课以及各种教学经验交流,展示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3、继续加强同年级、同教学科目的互听课、互评课活动,加强教学反思与研讨,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4、加强对重点年级、重点班级的教学质量监控,强化课前复备课和课后反思的工作落实,实行单元检测抽测制度(按年级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单元检测换班监考,流水阅卷)和灵活的单项检测制度。

  5、强化教师教学质量分析意识,结合教学进行试卷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逐步强化自我监控意识,探索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抽测形式、内容的理解,充实完善课堂内容。

  6、加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撰写的培训和指导,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案例,使教师不断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加深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

  7、加强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交流研讨,重视单元检测试卷中阅读部分的讲评,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作文修改讲评工作。教师在作文阅卷之后对全班进行分析,找准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重点工作

  1、教师基本功训练(粉笔字、朗读)

  2、学生朗读训练

  3、作业批改方法规范

  4、 自评、同授、展示

  (三)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应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本年级、本班、本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探索“研讨课”、“同授课”、“展示课”、“自评课”等校本教研形式,使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3、以论坛的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选派教师与教师自荐相结合,从工作实践出发选择主题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研讨。

  4、在学校校本教研现有基础上,逐步丰富、完善校本教研形式,形成较完备的制度、机制、流程,使校本教研工作取得实效。

  (四)课程开发工作

  1、继续进行以“古诗文诵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使之与国学经典诵读工程相互促进,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2、在学校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写字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结合社会大课堂工作,进行综合实践课的开发。从中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德育工作:

  (一)常规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加强以落实《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为中心的养成教育工作,创新德育工作的工作手段方法,完善德育工作的检查、评价制度,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重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深化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规范和管理手段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3、抓好少先队工作,切实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将少先队工作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4、创造条件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结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以学生心理咨询室和信箱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6、搞好三级网络教育,与社区、家长密切配合,积极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家长会、校务公开、参与社区服务等工作形式,共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重点工作:

  1、在原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上,增设学生心理信箱,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制度和资料积累工作,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年轻教师和班主任的培养和基本功训练,促使教师队伍全面提高。

  3、读书活动:小书柜配置到班级,做到读书活动有计划、有落实。通过符合实际的方法措施,力争使此项工作收到实效。

  4、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沟通,使学校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5、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6、争星工作的落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工作:

  1、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务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机制,确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科研课题。

  2、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通过教学案例、反思笔记和课题研究报告的总结交流,深化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骨干教师培养:

  1、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学习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学习结束后,教师对学习进行总结,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汇报。

  2、把具有较强事业心、上进心,有一定的业务能力的年轻教师推荐承担校级教学教研任务,努力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3、聘请教学专家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专门指导,通过骨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学校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其他工作:

  1、对美育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的学科进行重点扶持,带动其它美育学科的进步。搞好校园美育环境建设,使美育教育活动产生较明显效果。

  2.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课间操质量,搞好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

  3.抓好后勤管理,逐步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改善办学条件。

  4.抓好工会工作,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建立健全学校工作监督机制。

  5.做好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利用率。

  6.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力求责任到人,杜绝卫生工作问题。

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的解决各类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

  物,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

  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

  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1)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2)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

  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

  二、具体措施:

  1、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带领全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各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重视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实效性。要重视课例的收集和解剖,重视学科理论的研修,重视对研究过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活动质量,提高教师对学科的认识。

  3、聚焦课堂,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常态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4、重视备课组活动,备课组要注意本组教师的教学实际,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组织好理论学习和日常讨论,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定地、定主讲人。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新课标学习,进一步确立新理念,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书籍,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2、扎实开展好教研工作。

  (1)采取本组小组教研和学校教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研学习,做好学习记录。

  (2)本学期小组教研组活动,采取由教研组老师轮流主持进行,调动老师们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各位老师的潜在能力,由当次主持老师确定教研的具体内容,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

  (3)一学期听课20节以上,并做好听课记录和即时的评价,认真填写评课表,在评课时,积极发言,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4)有计划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每个教师的科研素养。

  (5)认真备好课、好课。把课题实验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认真批改作业,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在教研活动中,检查教学进度、备课和批改作业情况。

  三、周工作安排

  第一周:讨论制订本学期的教研计划,讨论备课的要求。

  第三周:讨论小组研究课的具体时间安排,集体备课,交流第一单元教学中的心得。

  第五周:理论学习,组织阅读教育期刊,教师交流心得。

  第七周:集体备课,研究课说课、评课。

  第九周:小结研究课,集体备课,重点交流教后记。

  第十一周:交流期中补差、复习的经验。

  第十三周: 集体备课,重点交流作文教学的心得。

  第十五周:作业检查,取长补短。重在作业书写的研究。

  第十七周:理论学习,交流体会。

  第十九周:统一教学进度,制定期末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资料

  第二十一周:撰写经验论文,相互交流。

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任务:

  1、共有十四课,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与否。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三、学情分析:

  1、二年级之前的歌曲都是单声部歌曲,三册出现了二声部歌曲,唱二声部歌曲比较困难,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都不错,而合在一起难协调统一,因此,要加强练习。

  2、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3、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4、创作旋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多鼓励、多表扬,对学生的作品多看优点,少说缺点,更不要批评,先让学生敢想敢写,再讲述一些创作方法和发展旋律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3《妈妈,老师》

  4—7《我愿住在童话里》

  8—10《月儿弯弯》

  11—13《快乐的游戏》

  14—16《动画城》

  17—18《下雪啦》

  19—20复习检测

教学计划 篇7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优质的保教服务质量是幼儿园赖以生存的前提。开园以来,我园在不断规范保教常规工作,努力提高保教服务质量,促使我园保教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努力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我园保教质量更进一步提高。

  一、我园保教现状分析

  1、幼儿园教育环境急需改善,在“用环境说话”、“环境育人”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继续打造更好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2、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能力与现代化教育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纲要》的理解与实践中的应用还需不断深化,常规教学质量要更进一步提高;

  3、在教科研中教师的研究意识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系统性、科学性,教研活动还不够深入,还须加强创新和探索;

  4、在活动的安排上,要进一步探索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新教材。

  5、新教师培训力度还需加强。

  二、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

  (1)坚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努力将《纲要》、《指南》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到教学管理和保教工作第一线,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深化课堂教育改革,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教育,促进师幼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2)围绕“一切为了幼儿”的办园理念,营造快乐、健康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进一步在保教常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去彰显我园的办园特色。

  (3)进一步改善办园环境、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保教服务质量。

  2、工作目标与重点:

  (1)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为本学期教研主题,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全面了解环境的教育价值,理解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形成园本文化和特色,提升办园档次。

  (2)增强保育服务质量,规范保育工作各个操作环节,加强对幼儿的护理照顾,做好留守儿童转变工作。

  (3)进一步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及卫生习惯,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建立科学有序的班级常规。

  (4)以研促教、以研兴园,充分发挥副园长带头作用,通过研讨、交流、学习,深入探讨教育策略、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常规教研的实效性和常规教学质量。

  (5)营造浓厚的园文化学习氛围,倡导终身学习思想,鼓励教师通过园本培训、个人自学钻研和利用外出学习机会,让教师学专业、开眼界、强素质,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6)重视家园联系,实现一致教育,继续以多途径、多形式增进家园沟通与协作,继续探讨多途径的家长工作,提高家长对我园工作的满意度。

  (7)举办好庆“六一”大型活动,积极向社会展示、宣传我园的特色教育和保教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3、主要措施及内容

  保育工作

  1、增强保育服务意识,规范对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护理要求,加强护理照顾。领导多深入班级了解情况,进行实地指导,注重细节,加大对日常保育护理的督查。

  2、继续加强对班级卫生消毒、洗晒的检查记载力度,做到每日一查、每周一公示、每月一小结、每期一考核。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进一步规范保育员对卫生消毒工作的要求。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成长进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细致的照顾和教育,使他们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4、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到宣传到位,预防及时,措施得力,控制有效。

  5、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教师要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各项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教学计划 篇8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计划 篇9

  新的一个学期已经开始,回顾第一学期的工作,分析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觉得任务重大,我们备课组将分工合作,彼此协调,共同奋斗,经过本学期的总复习,力争平均分在区里进入前三名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的目标,我们必须通过科学有序的复习之后,对上层生,力争有学生上700分;对下层生,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夯实基础,使这一部分学生的分数有所提高;对中等生,则是使更多的人进入上层生的行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科学的安排好复习的时间我们在第二周授完新课,第三周开始复习。我们打算从第三周开始至第十二周的时间作为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以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为主。第十三周是区的模拟考试的时间。从第十四周起至第十六周为专题复习时间,将分计算专题、作图专题、实验专题和综合能力题专题进行复习,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练,以少讲多练的形式进行。第十七周和第十八周为综合训练的时间,选择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模拟题进行训练。

  2、 夯实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初中升学指导丛书作为在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复习资料,因为这本书有知识点的归纳,而且练习题的题量较少,比较基础,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生。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参考其它的复习资料,根据实际,选择适量的练习题加以补充;每一章根据考点精选少量的题目,以课堂小测试的方式,巩固各个知识点,尽可能的把知识点落实到位。

  3、 提高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各种题型的特点,解题的一些技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测试中不断的灌输。对综合能力题,在平时的测试和专题复习时,尽可能多的练习不同形式的题型,加强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尽量减少对综合能力题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指导:上层生,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其解题的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解题过程要规范;中层生,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解基础题目的正确率要高,尽量不要落下一些题目不做,解题过程要规范;下层生,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其能做的基础题目不能错过、解题过程要规范。

  4、 发挥集体智慧 我们备课组将对A、B两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不同的要求,对A层次的学生以培优为主,对B层次的学生以扶差为主。不论是培优还是扶差,一切以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为准。总之,我们备课组将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

【实用的教学计划汇总九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

2.【实用】学期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3.实用的语文教学计划模板汇总10篇

4.实用的教学计划六篇

5.实用的教学计划模板六篇

6.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四篇

7.实用的学期教学计划四篇

8.实用的学期教学计划集合六篇

9.实用的学期教学计划集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