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
“花手帕”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本课的设计吸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缬一方手帕。
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课前准备活动,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和少许的生宣纸。
从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展示来看,这节制作纸手帕是成功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笔水染制。通过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
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我一开始没有具体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演示,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纸手帕的制作方法。
启发学生有哪些折法时,问学生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试着折叠。有的学生反映非常快,说:老师,不用折可以吗?我直接把餐巾纸的'当中和两端用手捏紧,这样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纹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很开心的制作起来并且做的很认真。其实这学生已经把后面一部分的扎染、夹染的制作方法在制作纸手帕中很好的运用了。学生创作出来的方法新颖、巧妙,为后面的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2
一、课前交流,吸引学生。
课前交流时我很好的用语言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我;另一方面,我用“善思之星(就是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绘画之星(就是能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很好的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小朋友)、小点评家(就是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说出别人哪里画得好,提出恰当建议的小朋友)不知道谁会被评上呢?”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互动体验,活跃氛围。
1、丝带拉直是静止的,怎样让丝带动起来?此时,我让学生拿着丝带体验尝试,很好的拉近了师生距离。
2、老师也喜欢画画,瞧!老师还带来了自己的三幅作品,请大家来评评,哪幅画的:出示课件《三颗树》板书:疏密有致。通过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作品,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课前歌,生唱师打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引导到位,配合默契。
1、动起来的线条我们都是用什么线条表示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会动的线条就是“曲线”。
2、欣赏谁的图片是我故意将三幅不同动感的水放在一起做对比,于是,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第一幅平静,第二幅舒缓,第三幅强烈。
3、正是这些舒缓不一、或多或少、有序无序的动感曲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不同的美感。由于前面的情境创设到位。所以我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生活中所见之处都是直线会怎样?很自然的引起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大海将没有了波涛”有的同学说:“柳树都是直的”有的说:“裙子飘不起来了”我觉得把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出来了。
四、环环相扣,衔接紧凑。
1、在欣赏雷锋小学同学的作品时我说:“瞧!雷锋小学的小朋友用会动的线条让他们的画动起来了,你想用会动的线条让什么在你的画面上动起来?”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学生讨论作画。
2、在评价环节我用自己用曲线制作的小手当小礼品要送给表现出色的同学,故意只做了一个,可有很多同学画的不错,于是我说:“怎么办呢?老师有办法。其实它做起来非常简单,瞧!老师还用了什么线条?”这就一下子把学生引导了课外拓展上,感受曲线的多种作用。
当然,让我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没把一节课的时间恰当的分配好,讲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是,语言还不严谨,有时还重复啰嗦。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当然,它们也都是我的经验。
总之,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也不乏精彩之处,是我从教以来比较满意的一节课,以后我还会努力,相信自己是可以不断进步的。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3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在湘教版三年级美术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解、演示和示范的方式,而缺乏课堂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疲劳和不够主动的情况。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参与讨论、进行小组活动、课外作品创作等,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
二、作品评价太过注重结果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作品的结果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过于注重成果的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积极性。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如学生的观察能力、构思能力、表现能力等,让学生认识到艺术创作是一个过程,并且注重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三、课堂时间分配不够科学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疏忽对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导致有些教学内容难以按照原计划完成,或者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使得课堂效率不高。因此,我需要更加科学地规划课堂时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安排课堂活动顺序,提高教学效率。
在湘教版三年级美术教学中,我需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价值和作用。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4
《我们来下棋》一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目,将绘画、手工制作和游戏结合起来,既布置了立体造型设计,又有平面图形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又要注意活动的功能与目的,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是制作立体棋子。活动二是与同学合作动手设计一幅有趣的游戏棋,并和同学玩一玩。 教材上展示的棋子均为立体造型,都采用拟人、拟物的方法将平面的文字转变为可视的立体形象。制作棋子的资料可谓多种多样。如小罐子、小瓶子、纸筒、球、小方盒等为主要造型资料,还包括彩泥、彩纸、线、绳、彩笔等辅助资料,方法更是不拘一格:有彩泥的塑、剪刀的'剪、胶的粘合、笔的彩绘、纸的拼贴、纸盒的插接组合、线状资料的缠绕等等。其中,棋子“王”和“后”用的是彩泥、乒乓球和卷纸筒等资料,在造型上抓住了王的威严与睿智,后的雍容与大方的特点,使得角色身份一目了然,且诙谐有趣。制作“马”的棋子时,采用简化概括方法,只用彩泥塑出马的头部。“兵”则先用彩纸撕出士兵的盔甲、宝剑和坚盾,用胶装饰在纸筒上,这样,一位持剑持盾威风凛凛的蓄须士兵马上出现在眼前。
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让学生一下就能明白,说话是有艺术的,掌握好说话的方法很重要。我会一直学习下去,因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5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
一、在导入环节拼成房子引出课题有点快,可以多让学生去讲。
二、在色彩拼贴环节让学生贴两片小叶子感觉有点少,叶子过小,看不出效果,感觉要贴5片大叶子左右,这样会对比更加强烈。
三、在剪与撕有什么不同效果这个环节,学生觉得撕出来的作品太丑,然后老师就过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再问一下其他学生,或者自己可以说下撕纸速度更快,还可以出现不现的肌理效果,不能跟着否定。
四、教师示范这个环节,示范操作过快,布置作业时学生都不知如何下手。在示范剪纸这个步骤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剪刀一定要注意。
五、展评学生作业时,可以多元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发挥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评,课堂就不生动了,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环节入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的评价画,才懂的如何欣赏画、如何创作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评价学生自己的`画。
总之,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6
生活中美术作品虽然随处可见,可学生并不知道这是工艺美术,那是建筑艺术,甚至也不知道美术与生活中很多事物有密切联系,学习它有何用处。三年级教材中有建筑艺术欣赏,色彩三要素的练习,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园林、宫殿以及颜色的感情色彩知识很感兴趣,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不妨加重欣赏课比重,一方面可减轻作业练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虽然学生作业是幼稚的,粗糙的,可并不影响他们了解丰富的美术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欣赏课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绘画技巧欣赏,了解美术家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
2、从身边熟悉的艺术形式欣赏。如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特色欣赏,可把学生带到园林中去具体体会。
3、儿童画与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让学生对儿童画和成人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各自特色。
4、美术四大门类作品欣赏(指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使学生知道美术包括很多样式,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重绘画学习而轻视手工制作学习的认识错误。
5、中国美术与西洋美术比较欣赏,让学生体会中国书画艺术、建筑艺术、工艺制作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7
《花手帕》本课的设计采用了染织这一民间艺术的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妙的运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织一方手帕。活动一是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介,通过多种不同的折叠构成手法,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产生有格律、节奏、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四方连续纹样的纸手帕。
学生工具是生宣纸,但是生宣纸比较柔软,吸水性比较好,纸染色后,纸已打湿极容易将纸弄破,打开时纸便撕坏了,建议最好是改用餐巾纸因为它不仅吸水性比较好,而且还原性比较好。
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兴趣,设疑、质疑、引导解疑与学生的创造性解疑过程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上,采用了“引、放、评”的模式,“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互相观摩的方法把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没有进行。如果让他们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那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乐趣。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8
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本人上这一课时注意利用好两种时机,一种是教师自己如何设置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另一种是如何驾驭、捕捉淘气孩子的闪光点。
上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用“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题来调动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完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相连。
经过这样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中的提问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就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美好的东西。素质教育应该在每一个个体原有的人格基础上进行修正、补充、提高和完善。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欣赏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号称“调皮大王”的学生---其实,淘气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关心和照顾。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9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层面的简单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形式。因此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氛围影响下,充分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大多所制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匪夷所思,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鞋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废旧为神奇的力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以心换心,心灵的真诚在语言、姿态、眼神中得以理解。教学中还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本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在学生的创作中,整个教室里呈现出一种高昂的`创作激情,大家兴致很高,看着大家一会蹙眉沉思,一会开心微笑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发现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生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整个活动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氛围中。但在这个环节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大多都是参考同伴的内容及做法,可见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块领域还需努力开垦,在平时的活动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展其求异性。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0
《面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的设计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课改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兴趣入手,达到学生乐学,会学的目的。教学中展二了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表现手法的面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现面具的从形状、色彩、花纹上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并且调动了学生对面具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创造热情。
学生创作环节中,重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面具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创造出的面具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真正体现了学生独特的风采。
本节课的教学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又完成了作业要求,并掌握了面具的多种表现手法。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手工面具的制作,还应多加强小组间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体现面具夸张的特点。
以上是我对面具一课的初浅反思,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指出,我会用努力去弥补。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1
《礼品巧包装》一课,我共设计了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礼品包装属于商品装潢设计领域,这里面包含很多因素,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短,我把学习重点放在了礼品包装的方法和制作上。这期间渗透了礼品包装的审美知识,并通过把祝福语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装饰能力,还教育了学生过生日应当节俭,不应铺张浪费,增进了友谊。另外,通过小组制作,让学生体会到了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展示阶段,由班里的宣传员采访各组成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了解礼品过度包装的社会现象,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多媒体运用恰当,每位同学都学会了包装制作的基本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
同时,本课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重难点的部分,如果让小组互相商讨,并汇报总结礼品包装的不同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有些学生事先没有进行设计,造成了材料的浪费;礼品盒过大,包装纸不够用;只考虑创意,忽略了作品的精美度等;礼品包装已经形成了文化,如果将学生置身于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会让学生对包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包装时也会有新的想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弥补不足。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主题是“快乐的回忆”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些照片和图片,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并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绘制。整个课程流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充满热情和创造力。
值得重点反思的是课程的时间安排。我安排的时间有些过短,导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绘制他们的作品。下次课程中,我计划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另外,我还发现在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表现出色,但有些学生却不够专注和积极参与。在下次课程中,我将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尤其是那些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这堂课教学效果很不错,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持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3
本课力求把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纸片的叠加》的第一课时,因为第三册教材中涉及的以彩色卡纸为材料制作的纸片叠加与第一册教材《形状的组合》中仙人掌的立体制作部分有重复,所以我将纸牌叠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在统一材料——纸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裁减纸牌以及卡口插接的方法,为第二课时的拓展教学作铺垫。
本课通过学生尝试练习、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例举了最简单的纸片叠加后,学生尝试别的让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尝试之后,知道了相同造型纸牌如何叠加,然后再将教学环节过渡到不同造型的纸牌如何叠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也随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纸牌的造型开始向多元发展,丰富了创作内容。
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纸牌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牌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学生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造型表现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在课的结尾教师已经向学生展示了由其它环保型材料制作的纸片叠加造型,学生回家搜集材料后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更大胆的尝试。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4
这是一节立体造型表现课。这样的课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尤其是面塑是一种新颖、活泼的手工制作形式,学习面塑不仅要求学生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小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动手造型能力。
首先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其次在制作环节,我对制作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演示,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揉、捏、压、粘等方法,有的学生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面塑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介绍。
缺点:在本课中,由于我讲解的'不够详细,学生在制的过程中,有的工具使用的不充分。还有我在板书书写上,没有提前试好笔,写的不够清晰,在后面看不清书写的字。这些细节都是我在今后课堂上需要注意的方面。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5
通过认真钻研设计周密的教学环节和绘制美观实用的教学范画,以及课堂上与学生密切协调的合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1.教态自然、语言简练,教学充满激情,课堂的导言和结束语设计的巧妙自如。
2.教学环节设计的.清楚而巧妙,衔接自然。
3.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方面做得很好。通过观看视频“三原色”flash巩固三原色红、黄、蓝知识;欣赏图片、联系生活充分感受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再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比较不同画面在构图、用色上的不同,学会用三种以上红色来创作的方法。学生作业时鼓励学生用红色的砂画纸完成练习,同时提醒学生大红色不能用,因为色彩显现不出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业效果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思路开拓,不仅画出了水果、汽车等常见红色物体,还画出了飞船、布偶等被忽略的事物。
4.评价作业时不仅让学生根据作业构图、色彩等进行评价,教师还针对某位同学以往的表现提出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学时间不充足,所以在语言设计和过渡方面不够精美,在以后教学上要多加改善。另外在感受色彩的运用时如果尝试让学生自己拿实物欣赏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之,又锻炼就会有成长和进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锻炼自己,不断总结,扬长补短,使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洗澡教学反思08-27
美术教学反思06-20
美术教学反思08-28
美术教学反思12-07
美术教学反思07-28
美术的教学反思06-21
美术教学反思【经典】02-08
美术教学反思09-01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03-10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精选)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