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与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与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与热教学反思1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鲜有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描述,更别说对二者的介绍说明了。我们知道,任何导体都有电阻(包括超导体也不能实现电阻为零),其对电荷在其中发生定向移动或电磁波通过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阻碍作用,于是便产生了导体电阻,初中物理的电阻也就是这么引出来的,并将其概念就此固化。
然而,我们物理教师都知道,只要有电阻的存在,通电体(注意不一定只是单纯的导体,包括各类用电器)就会发热,也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概括为理论那便是焦耳定律,抽象为公式就是Q=I*IRt。但是,在我们现有的教材中过多地强调导体电阻的存在性,而根本没有提及因电路性质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电功效果。以致于在老师和学生们的.物理思维中只要想起电压、电流与电阻三者关系时,就相当然地勾出I=U/R(欧姆定律)来,认为电流就是电荷在电压的驱动和电阻的制约下而产生的定向有限电荷流,从而产生错误的物理观念。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只有像电炉子、电热毯、白炽灯等这样的用电器在工作时,电功全部或大部分会转化为内能,电路中的电流值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即I=U/R,我们称这样的电路就叫做纯电阻电路或电阻性电路,欧姆定律是适用、有效的;而像电扇、各类电机、电磁炉、LED灯等用电器工作时,电功会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磁能或光能等,而只有一小部分电功因克服导体或用电器的固有电阻从而产生热量,这种电路我们统称为非纯电阻电路(实际上还可细分为感性电路容性电路等)。这时,若不区分电路的性质,电扇的电机电流依旧按照I=U/R(欧姆定律)来计算的话,那么因为电机的线圈为铜质,其电阻值趋向于无穷小,则由欧姆定律计算出来的电机电流应为无穷大。但实际上功率为80W的电扇正常工作时,电机电流经仪器测量约为0.4A左右,这个电流值其实也可以通过查阅电扇上粘贴的铭牌上得来。这样一个结果与欧姆定理计算出来的电流值相差甚远,也就是说事实证明欧姆定律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是不成立,不能适用的。但若用外力强行使风扇制动,使电机停转,从而使电功不能转化为机械能,此时电路性质便由非纯电阻电路迅速转变为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便又复活了。因电机线圈电阻很小,电机电流便会迅速增大,由Q=I*IRt(焦耳定律)可知,电机线圈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电功便全部转化为了内能,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便会造成电机过热、烧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总结如下:在纯电阻电路中,各项电路定律都能适用,电能W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内能Q,这时W=UIt=Q,即电功=电热;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了内能,这时(电功)W=UIt>Q=I*IRt(焦耳定律),即电功>电热。
所以,帮助学生理清电路的性质,剖析清楚电热产生的原因,他们便非常容易理解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与电功和电热的关系了。至于现版物理教材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两性电路的概念和相关介绍,可能是考虑到电路性质不止两种,多样的电路性质会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难度和增加学习容量。其实,我觉的教材编写者可以像处理判定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方向的左手定则那样作简化处理也未尝不可。用多少讲多少,用多深就讲多深。反倒有利于学生全面到位的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认识相关物理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处理问题游刃有余,同时又能激发部分学生的持续深入的探究激情。
电与热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反思: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电功率的问题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利用生活中用电器工作时伴有发热的现象引入电流热效应,通过实验探究说明了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都有关系,从电能的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出了焦耳定律,这对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本章节物理计算公式增加,变形公式多,使学生一下变得无所适从,感觉本章节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山。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寻求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和途径:首先过符号和单位关,这个工作应该放在前面学习中完成;其次是P=W/t的两组单位换算是难点,这个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意式;而P=UI计算实际功率的时候,要牢牢抓住电阻不变的核心,至于两个变形公式尽量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实际功率方法之后再引入,并且尽量给于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理解:P=U2/R多适用于电压保持不变时功率大小计算和判断,P=I2R多适用于电流保持不变时的功率计算和判断;最后是焦耳定律应用,先考虑是否纯电阻电路,然后在推倒公式Q=W=Pt=UIt=U2/Rt=I2Rt中根据题目给出物理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的掌握可能会轻松一些。
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生活中的现象还是很多,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只是要注意热必须是由电能转化,没有这一前提,谈利用和防止是没有意义的。
2、对于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在学生的猜想中会出现很多因素(如电压、电功率)要通过讨论确定本节探究的重点是电流、电阻和时间问题。
3、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对于前一种方法的利用学生还是非常熟悉的,但转换法的思想要给学生一定思考过程,因为在后期的物理学习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抽象问题定量分析,转换成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这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
电与热教学反思3
电与热的教学开始时我利用视频电炉烧水、电热取暖器、电熨斗接着提问,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强。然后在猜想假设时放开让学生提出猜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对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做了强化,效果较好。最后关于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给学生举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另外时间安排合理,给学生留了几分钟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了学生对焦耳定律掌握得较好,但在单位的选择上出现的`失误,加强学生在这一点上的理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在教学中都有一些学生提出了电压影响电热,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实改变电压实质就是改变电流,电压与电流不是独立变量。
2、在演示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观察原来水柱的位置,再讲明其中的原理。
3、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准确性,热量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不能说成正比,否则误导学生。
【电与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电的教学反思11-15
《电》教学反思09-27
《电功》教学反思10-26
电能电功教学反思10-30
电和磁教学反思02-28
《电和磁》教学反思07-01
电生磁教学反思07-04
教学反思【热】06-23
【热】教学反思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