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9 07:09: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火把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把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把节》教学反思

《火把节》教学反思1

  本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他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这节课,我重视以朗读为主线,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在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参考了很多网上的教案及教法。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会“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能理解“盲目、坚持、渴望、满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说一句话或写一句话。

  3.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到:从内心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年龄小,但遇事能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并能比较快地做出决定。

  4.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到“我”此时被黑暗、寒冷、孤独、危险包围着,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说明“我”既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又是一个有头脑的孩子。

  5.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初步培养学生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的能力。

  教学过程我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课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从而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理解“为什么胡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在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让学生运用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说一句话。第三环节:学习6-8自然段,体验那份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是因为紧张的关系,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渴望”及“满山遍野”等词语。四年级的孩子,由于正处在学习积累生字词的阶段,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在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上过急,引导欠巧妙,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如“紧接着又看到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在这里,没有好好的让学生体会“乡亲们对作者的关爱”这一思想感情。

  本节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教学内容。虽然教学之前我已有考虑,但一到现实情景中,却总因为时间紧或害怕某些学生不能正确流利的说上一两句话而影响听课专家、老师们对整节课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上没能很好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没能很恰当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此外,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也不是很清晰。

《火把节》教学反思2

  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在讲授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感情。这篇课文特别适合各种形式的朗读,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很枯燥乏味。

  引导学生朗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体会“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和“只见火龙在大地上穿行”这两句话,让他们明白这也是比喻句的另一种形式。

  遗憾的是,这篇课文我一开始没有引导好,稍显平淡无味,没能在课堂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另外,由于课堂教学不够紧凑,拖延了时间,使得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火把节的来历,没有好好的朗读。

  以后的课堂安排一定要好好安排。

《火把节》教学反思3

  危急中他冷静的意识到不能乱挣扎,要保存体力等待亲人们的援救,最后全村的父老乡亲打着灯笼火把来援救他,令他十分感动。回忆自己上课的过程有很多时候课前预设同课上生成是不相符的,它需要教师机智灵活的驾驽课堂。自我认为这堂课是上的不成功的。在新授课文内容时教师的范读还不足已让学生入情入境。

  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我把它设计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这样导入课文,我想应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课堂上尊重了每一位学生,尽力体现了教师的爱,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可是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朗读的力度还应加强。在教学我坠入土井中那种焦急,害怕,慌乱和本能的

  挣扎时,应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可以选择多种读法,这样学生也就能够深切的体会作者慌乱,无助的.心情。当学生找到了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够冷静的思考是如何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些句子时,其实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等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感。

  通过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首先要明确理念提高认识是前提,作为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讲,多做,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不要让“教学”变成“帮学”或“替学”。教师应以与学生完全平等的形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整体教学,成为课堂的一分子,在教学中还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把课堂教学的主角让位给学生,体现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次是挖掘教材,拓展延伸。让学生有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火把节》教学反思4

  在任务型教学中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s work和group work合作完成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促进教学相长。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下面是我在英语课堂中采用的一些任务型教学活动。

  一、信息差任务

  信息差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创造一种信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中,学生就会带着渴求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如,在4A Unit 4中学生学习了一些puzzle, puppet等物体时,我就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做一个调查,互相询问对方的爱好(喜爱的玩具) ,并做好记录。这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既练习了新知,获取了信息,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做决定任务

  此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协商、讨论后做出选择,达成一致意见。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学习了4A Unit 1中的学习用品后,我设计了一个书房,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书房里应有些什么学习用品,摆在何处。商量好后画在纸上,小组请一个同学讲解,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这样既发挥了小组的合作精神,又能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比较任务

  比较任务是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直观形象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示等教具来组织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事物,让他们通过眼看、心想、口说来学习语言,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如,在教3A Unit 11时,我出示了两幅图,让学生比较图片上人物形象的异同,分组讨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tall, short;fat, thin等。又如,我在教文具用品时我出示了两个笔盒,要学生比较哪些文具用品是两只笔盒都有的,哪些是每个笔盒独有的。此任务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创造性任务

  创造性任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现代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共同发展。课堂上创造性任务的设置使教与学变得更生活化、立体化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我在教完3A/Unit 10一些饮料和食物后便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要搞个生日party,需要买什么东西,列出账单,然后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每组派几位同学去购买。这项任务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火把节》教学反思5

  1、当我身陷古井时,四周死一般寂静,我会想些什么呢?

  2、当文中的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我让孩子们先找到乡亲们的动作“拽”“搂”,体会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爱护,但总觉得还不够,我又让孩子们想象,乡亲们搂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受苦了。”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的。”……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把乡亲们对孩子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在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我”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我被救了,激动,高兴,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趁此机会,我又让孩子们想象“我”会在此时说些什么,孩子们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你们与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以后也会像你们一样给需要帮助的人帮助的。”……我听了,为孩子们的感受体会深感欣慰,我充满感情的说:“孩子们,你们被乡亲们的善良,被他们对外人的这种关爱所感动,我希望,这种善良在你们的内心永远生根发芽。”

【《火把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音乐《火把节》08-29

火把节活动总结07-26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9-25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经典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5-22

《》教学反思05-16

教学的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