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8 07:01: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热)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4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三个小节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例二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我在课前仔细地看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前花了一些时间做了个教学课件。对教材的例题做了修改。我就这节课的情况谈谈。

  首先我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故事激趣引入,一个老人临终前给三个儿子分土地,老大分得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得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得这块地的九分之三。三兄弟都觉得不公,发生争吵,找人评判时一席话点醒了争吵人,让学生猜猜评判人说的是什么话三兄弟停止了争吵。

  学生纷纷发言说出自己的猜想,猜想中大楷有三种情况,一是快速折纸法折的,二是用我们前面学习的用数轴表示分数法画后发现的,三是课前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我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马上进入新课,教学例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三个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然后汇报。然后看图初步感知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不同,但大小相同,既然大小相同就可以用等号连接,通过连接再发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就是在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学生的.发言不断感受,不断完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自信心非常强,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学生通过折、画、讨论、总结等方式深入学习,建立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在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表象有了认识,对为什么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一个数,而分数的大小不变之本质理解并不深刻。为此,我在设计例二时,不是按照书上例2的设计流程来安排设计的,而是立足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给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情景如:五年级四个班拾垃圾,五一班拾了三分之二千克,五二班拾了二十四分之十千克,五三班拾了四分之三千克,哪个班拾得多些?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思考和回味,可小组讨论,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过程的精彩,体会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在道理所在。至此,学生对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一个数,就是相当于在原有的份数的基础上每一大份里再平均分成几小份(或每几小份合并成一大份),这个几小份就是乘(或除)的那个数已经有所体验,我又适时补充一例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这一感知。

  这节课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尽快找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模块主要介绍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本模块,我们可以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的规律。这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分数加减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商不变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从商不变的性质入手,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顺利。比如,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除法例子:32除以4,学生口算出商为8。然后让学生进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练习,重点强调0除外的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商不变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比如,当我们将32除以4,结果可以写成分数四分之三十二。这时,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随后,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3

  在数学课上讲故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故事中融入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从中发现数学的乐趣,这种设计方式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故事的引入有助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通过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用独特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发现、探索、创造。在学生通过听故事、观看图片后,感受到三个分数相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分数是否真的相等,并且联想到已学过的知识或借助学具,探讨如何证明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学生可以提出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三个分数相等,展现出他们思维的广度,这种设计有助于克服学生思维的惰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课堂可以设计更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的乐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会有不同的成长和收获。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的变化规律等知识。现在,他们将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等内容的基础。理解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对于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和应用至关重要。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难点在于帮助他们应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引入,明晰目标。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唐僧拿出了一个大大的西瓜,准备分给猪八戒和沙僧。他拿出刀子准备切开西瓜时,猪八戒眼睛一亮,开玩笑说:“师傅,您看我头大身子大,一定要给我多一点!”沙僧听了也笑着说:“师傅,我虽然瘦小,但我肚子可是能装下很多东西的呢!”唐僧看着两个徒弟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这两个家伙,还是一如既往地贪吃啊。唐僧继续切开西瓜,将它分成两半,然后又分成四分,一份一份地分给了猪八戒和沙僧。猪八戒得到了比沙僧多一点的那一份,高兴地大口吃着西瓜,沙僧却慢慢地品尝着,享受着清凉的味道。唐僧看着两个徒弟吃西瓜的样子,感到十分满足和幸福。通过这个温馨的故事,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不仅分享了西瓜的美味,更分享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快乐。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温暖,也让人明白了分享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一起展开新的学习旅程,充满了期待和挑战。

  二、动手操作,理解规律。

  简单的情境,在个别学生的讲述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想象两人的西瓜同样多。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第二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正方形纸片先独立的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发现1/2=2/4=4/8,再与对子交流自己的发现。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自己举两个例子,然后再次对子之间交流想法,是否和自己的发现吻合。最后发现“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即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想法共享,共同领悟。

  教材中有个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前后知识的联系。所以我将这个难点交由个别学生发言,由一个点的“启发”带动全班学生这个面的“领悟”。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4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律和性质。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等基本技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倍数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分数运算能力。

  1、利用旧知引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创新的前奏。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测分数是否有这样的性质,接着经过积极探索,验证猜想。

  2、用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在课堂开始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红和小明各自带了8元钱,小红用自己钱的2/4买了一份薯条,小红买薯条花了多少钱?小明用自己钱的1/2买了一瓶饮料,小明买饮料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动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小红和小明花去的钱。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1/2=2/4。接着,我给出另一个例子:李华的爷爷和王强的爷爷开辟了同样大的菜地,李华的爷爷在菜地的9/15种上了黄瓜,王强的爷爷在菜地的3/5种上了黄瓜,他们种的黄瓜占地一样多吗?让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出两人种的黄瓜地。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9/15=3/5。最后,我引导学生比较每个等式的左右两边,思考如何由左边得到右边,如何由右边得到左边,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找出本质含义。

  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所感知时,他们可能无法一次性完整地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数的性质,然后将这些性质与教科书上的`结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总结的规律并不够准确,然后找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如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记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设计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分析和判断,例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接着,可以探讨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4、让学生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

  以前上这节课,我总感觉这节课内容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就进行大量的练习,课堂显得比较枯燥。所以这次在设计这节课时,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我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和验证”,让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举例验证时,通常更倾向于使用数学式子而不是生活事例。为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实际操作。比如让他们画图、折纸、剪纸等方式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2、针对个别练习部分学生无从下手

  学生在解决2/4=x/16=x/12=1/x这道题时,很多人会想到将2/4化简为1/2,然后观察16和12与2的关系,发现它们分别是2的8倍和6倍。因此,可以得出(1/2)X8=4和(1/2)x6=3,所以填入的分数是4/16=3/12=1/6。这道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关键是灵活运用分数的性质来求解。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30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3-14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07-0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6-29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经典15篇07-0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5篇01-01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22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28

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