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后反思

时间:2022-11-17 15:18: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课后反思1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课后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课后反思15篇

教学课后反思1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体育课后教学反思。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另外开放式的准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教学反思《体育课后教学反思》。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开放式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掌握、运用。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放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营养补充、桑拿浴等形式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教学课后反思2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激动与自豪是我在预设教学目标时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媒体,拉进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原本,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的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适合运用媒体营造情境的文本,媒体使用恰当,可以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的作用,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2,变换形式,提供学生多次朗读的机会。

  朱作仁教授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予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我在教学中注重肢体语言与朗读的配合,如击掌,振臂高呼等,低年级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体,动作和教师语言的引领下,学生们尽情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让你觉得最激动的句子或段落时,学生都分外投入,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教学课后反思3

  这次教学《北京》一课,在反反复复的磨课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我们教研组的每位成员都鼎力相助,出谋划策,帮我更改教学设计,听我的课,再改教学设计,再上课,教研组长张老师更是帮我联系学校让我试上,师傅胡老师也是不断帮我指出各不足之处让我改正。在这个磨课过程中的收获远远超出我的料想。

  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北京》这一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改变导入的方式,把课文的第一句的后半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作为本课的导入,再引出北京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还是我国的首都。另外,先上学生喜欢的,读起来优美动听的有许多优美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师作为导游来介绍沿途的风光,让学生闭目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再让学生作为游客的身份谈谈看到的美景,给学生自主的权力,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一个个地教学好词好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难度,课堂的生成性变化不易掌控了。最后上北京的象征即最重要得景点——天安门,使整个课堂达到一个高潮。

教学课后反思4

  生动的评价语。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富有趣味性的生动的评价语能给课堂增色不少。以往我总能给予那些朗读动人或回答问题准确、精彩的学生以肯定、生动的评价,但对那些朗读不到位的学生却不知如何应对了,又不能太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能说“哪个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实这样对于他的朗读指导没有落到实处,这次教学中针对我的这个不足点,同事们告诉我,贴合孩子心理的评语既能给孩子指出不足之处,也很有趣味,让孩子能立马能领悟到自己读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如果孩子读得太快,我这样评价道:“呀,这广场有点小啊,这纪念碑也有点矮,谁能把它读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孩子读得太快了,我又可以这样评价“这么美的景色一晃眼就过去了,你能慢慢地读,让我们慢慢地欣赏吗?”这样形象生动的朗读指导和评价对孩子朗读的进步很有帮助。

教学课后反思5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在读中激趣,在想象中驰骋,让学生在朗读、说话、唱歌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联系学生实际导入,调动学生已有情感体验。

  上课伊始,我出示“家”字,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的家怎样?有的说我的家很温暖,有的说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关心照顾我,我很幸福。这样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家的热爱。

  二、媒体教学展现优美的画面,创设美好的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优美的画面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上,我让学生看蓝天白云图、树林小鸟图、小河鱼儿图,祖国风光图,并配以优美的解说,给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乐,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为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做好情感准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朗读的同时进行适时的评价点拨,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因而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三、巧设情境,突破难点

  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全诗理解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图片,如巍峨的高山华山、黄山,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遍地的鲜花,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唱一唱《娃哈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家有大家,有小家。学习课文时,我不仅注意课文中说的家,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并将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家叫“中国”,全世界的人们有一个家,叫“地球”。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我们的家?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请学生仿照课文,去填补这些空白。课堂上我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如:我让学生说说蓝天还是 的家。树林还是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的家。学生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这不仅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识写生字,授之以渔。

  在教学生字“儿”时,我出示“儿”的笔顺,让学生看着笔顺说说笔画,在书上描红,再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从旁点拨和指导,并以儿歌提示学生书写注意点,学生兴趣浓,印象深刻,接着示范板书,最后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总之,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家的温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乐,从而使学生不仅体会了诗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熏陶,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课后反思6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在教学过程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边读边想书上所描写的是否和课件展示的一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课文插图,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孩子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其场面到底是怎样的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教学课后反思7

  终于开始接触白板了,从开始的畏惧,稀奇到后来的亲近,捻熟,过程中的疑惑和兴奋相伴相行,让人欢喜让人忧。

  Food and drink一课中可开采挖掘的白板内容非常丰富,甚至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白板活动,充分体现出白板的交互性和实效性。但是制作白板课件却真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因为白板海量的图片,魔术般的功能,让我在取舍之间纠结犯难,时间一天天过去,课件一遍遍修改,备课的时间显然超出了我的想象。细想起来,难道时间可以不记成本?但课堂上兴奋的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孩子们个个雀跃的样子,让所有听课的老师为之惊叹折服,也让我禁不住地想,付出的时间应该是值得的。

  白板带给我的感受真是不一样,一瞬间不仅大大的增加了我的课堂容量,还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但由于是初次接触,我对电子白板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还只发挥了它的极其有限的功效,其软件的深层掌握和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不过,虽然我们有了电子白板的先进教育装备,不代表我们就有了高层次的教学质量。电子白板只是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便利,想要创建高效的现代化课堂,还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先进理念才行。路漫长,还需努力!

教学课后反思8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片童话故事,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首先,第一、二小节让孩子通过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道、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等词语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同时让孩子了解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就要知道童话故事中一定会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时间就是一天、人物为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事情为抢营养。3、4、5小节我主要让孩子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学习,要先了解警觉,让孩子可以做做动作。然后分角色朗读对话,特别是“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以不用拘束于这边的停顿。

  第二课时主要以演为主,让孩子在演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课文的熟悉程度,而且表演时同学们都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这是非常好的,所以可以想到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就是课文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当课文生动有趣时,那么想必教学效率也能提升一定的水平,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反思如何让一篇课文更加的生动有趣呢。

教学课后反思9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八组第33课,本教材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兼有知识性与趣味性,可以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在研读教材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相似,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由于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和文本进行了很好地对话,所以,学生的.智慧得到升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比如郭俊含同学说:嗨,大家好!我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我有一亿多年的历史。我生活在江河里,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我的眼睛有核桃那么大,而且亮晶晶的。我有一张又大又尖又长的嘴。你们说:我的样子奇怪吗?如果大家喜欢我,可要好好保护我哟!

  因为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那些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与同学交流,既训练他们的胆子,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教学课后反思10

  《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面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共由《识字二》《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几篇课文组成。全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来进行选材编排的。其内容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教参》要求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选定课文后,我就在想,北京虽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其实它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模糊的。而本组课文又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的美。

  于是我在执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学生搜集北京的历史资料,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有大致了解;接着我要学生搜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丽”的地方;最后我按课文内容有的放矢地布置学生收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优美公园”“高楼大厦”等,让学生把对“北京”的认识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聚焦”,抓住重点对北京的美通过“窥一斑见全豹”的形式呈现出来。结果学生兴趣昂然,每个孩子都通过电脑、摘抄、剪贴等多种途径认识、了解了北京。

教学课后反思11

  我觉得更应该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一个人如果连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都不爱的话,爱国也是一句空谈,因此我在拓展环节安排了一组我们家乡的夜景图,一方面可以让不太了解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家乡,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从侧面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许多的缺憾。

  一、环节安排的很紧凑,但是在完成时还是没有突出重点,在学习课文主要的4个段的时候,没有抓住“长安街”和“王府井”这两个地方重点理解,而是一溜学过,重点不是很突出。

  二、因为上课时是最后的一节课,教师和学生的情绪都不是很高,我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尽量去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气氛不是很好。

  三、一些地方课件使用不当,还未读文,先出图片,剥夺了学生根据文本发挥想像的权利,牵着学生鼻子学。

教学课后反思1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用简洁、浅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北京的风貌,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选取了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处事物:

  —是北京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

  二是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

  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表现了北京古今结合的特点。根据的教材的特点,我是这样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的兴趣。上课伊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游览风景优美的北京城,想看吗?(想)那我们出发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北京风光片,再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孩子们如身临其境,一下子就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很大的兴趣。我顺势就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也读得特别起劲。

  二、抓中心句,紧扣“美丽”展开教学。课文的开头的结尾都是赞美北京的美丽,那她到底是怎样的美呢?我这一节课就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每欣赏一个段落,我都会让孩子们到文字中去寻找,哪些词语可以让你感受到天安门的美,道路的美,北京城的美。找到这些词语之后,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等,我会结合图片让学生再一次感悟,那指导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做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场景,还能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一举两得。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庄严”这词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庄重而严肃。但是光这样解释,孩子们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回顾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理解“庄严”的意境。理解“矗立”一词时,我则引导孩子们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形状,明白高高地立着,就是“矗立”。四、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课文的最后一段介绍了北京的全貌,但没有详细阐述。在课上,我准备了一些图片,让他们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有了一点了解,接着,我就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诵读》中的《中国娃》、《主题阅读》中的《游内蒙古大草原》,再一次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节课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话练习,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说话做具体的指导;朗读指导还得加强。

教学课后反思13

  1.爬楼梯的小音符

  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比较熟悉,大多数孩子都听到过这首歌曲,但是在旋律上还是有难点——一、三两句的最后一小节是“13 5”,二、四两句的最后一小节是“13 1”,孩子在学唱的时候常常会混淆这两小节,我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区分这两小节的异同,设计成:腰部—肩膀—头(13 5)和腰部—肩膀—腰部(13 1),用这种体验式的直观的方式来感受音高的不同,还可以配合以音阶图谱:

  图谱上的简谱音符也可以用五线谱中的“小豆芽”音符来代替,这样教师就可以在音乐活动的时候根据活动的需要反复使用这个教学具,以帮助幼儿掌握音高,感受音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2. “la”和“beng”

  用“la”和“beng” 进行模唱旋律的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引导幼儿把这一个声音唱好,唱得好听,歌曲中的洋娃娃和小熊就是两个十分贴切这两个声音的形象,孩子们一下子就听出来“la”是洋娃娃在唱歌“beng”是小熊在唱歌“la”是轻快、跳跃的就像洋娃娃; “beng”是浑厚的,有质感的,富有弹性的就像小熊(也像一个实心的橡胶球,如果能事先准备好这样一只橡胶球对幼儿唱好“beng”肯定会有帮助),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口型、发声的方法,控制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更美,更好听。另外齐唱的时候同伴之间的相互协调也尤为重要,控制自己的声音与同伴的声音相和谐也是在引导的时候需要强调的地方。

  3.我们也来跳个舞

  还有创编歌表演(两人合作舞蹈)的活动环节以及创编歌词并根据创编的歌再次创编歌表演的环节也很有充分展开的价值,但在一次活动的时间里难以充分展开,可以利用区域游戏、日常活动等时间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可以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

教学课后反思14

  关于预设和生成,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释,我不多说。只说说我这课是怎么处理的。教学设计是设计成老师提问的,但在上课时,发生了变化,在学生提完了字词句的问题后,觉得学生的思维正活跃,就要求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提了两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为什么以“采薇”为标题(因为诗歌的情感主要是思乡),一个是前三章为什么与后三章开头写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终都是回环往复的写法)。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两个问题恰好是我设计里的内容。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注意到了诗歌中字词的变化,有学生分析到了“作”“柔”“刚”与思乡的联系。当然有学生想偏了,认为“薇”是家乡的特色菜,所以采薇来吃,是想借此来抒发思乡情绪。显然这个学生没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乡也不错了。我补充说诗经许多篇目以开头为标题,比如《蒹葭》、《硕鼠》、《伐檀》、《关雎》等等,这首诗也如此。至于为什么后面不是回环往复的结构了,我让学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写的内容,都知道是描写战争场面的,我就请学生进行情景想象,此时已经是战场了,双方都蓄势待发,剑拔弩张,只等将帅一声令下,就冲锋杀敌了,如果此时突然有一个士兵弯着腰,边走边唱道“采薇采薇,曰归曰归”可能吗?采薇是打仗时做的事吗?学生明白了场景的变化使得诗歌的叙述发生了变化,而且学生也明白了诗经中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从头至尾采用回环往复的结构的,是可以有变化的。

教学课后反思15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自读自悟,感受夕阳西斜美和夕阳西沉云朵美以及夕阳隐没时的霞光美。

  3、通过对课文地诵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

  教学难点:

  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发现“美”。

  1、今天,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美丽的夕阳!(投影出示夕阳组图,学生欣赏)

  2、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赞美夕阳:(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二、 发散阅读,感受“美”。

  1、过渡: 课文是怎么写夕阳美的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2、3、4节,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

  2、第二节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⑴“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图片,现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相比,怎么样?(变的柔和了)指导朗读。

  ⑵“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感受并读好“深蓝”。

  ⑶“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出示图片,理解“连绵起伏”。看着图在本子上画一画。师小结:连绵,就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读“连绵起伏”。出示图片,理解“壮丽”。师描述: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齐读

  ⑷师: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⑸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老师播放图片,范背第二节。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⑹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3、同学们真会读书!想不想让这些夕阳图在头脑中“动”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就能使图片“动”起来,要不咱们试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节让你感受到了美的词句?出示第三节。

  ⑴指名读,你感受到美了吗?

  ⑵“圆圆的脸涨红了”,涨红的脸像什么,可爱不可爱?读好:涨红。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还能把云染成什么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

  ⑶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能给这副图配上文字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⑷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背

  ⑸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我们读读、想想、背背,学习了第三节,太阳西沉时云朵的美都在我们面前动了起来。(出示落山图)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图也“动”起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节。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评议:你感受到美了吗?图“动”起来了吗?

  ⑵“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同学们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呢?(恋恋不舍之情)

  ⑶练习背诵,再为这幅图配上文字。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背第4节

  5、小结: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亮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6、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指名背,齐背)。

  三、纵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不望着孙子说“夕阳真美呀”,而是望着奶奶说呢?

  2、讨论,指名说,小结:是呀,爷爷奶奶虽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阳那么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播放歌曲《夕阳红》

【教学课后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课后教学反思11-07

教学教学反思11-10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谈教学反思11-14

论教学反思11-12

《约分》教学反思11-11

赛马教学反思11-09

学期教学反思11-08

《斗笠》教学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