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6 16:00: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教学反思

课文教学反思1

  说到“月光”,不禁想到了《二泉映月》一文,同是月光,感受却是大不一样,一则“悲”,一则“柔”,二泉的月色里是阿炳悲切的命运,令人伤怀的琴声;而在孙友田的眼里,月色里包含着的是母亲甜甜的嗓音、一首首充满童趣的歌谣和温馨柔和、充满亲情的场景。

  《月光启蒙》一文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第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夏夜月光下母亲歌谣里那“最美的时辰”。第一自然段首句就点明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为什么呢?一是夏夜月色洒满小院,这是“最美的时辰”;二是母亲忙完活在月光下唱起“动听的歌谣”。这时,让学生通过抓住读“柔和”“洒满”等词语来想象夏夜月亮升起的情景,感受月色下的恬静和安详;通过读“搂着”“唱起”等词语来想象母亲忙碌了一天之后,搂着“我”坐在月光下唱起歌谣的情景,体会那份永远留在“我”童年记忆中幸福而美妙的感觉。

  文中童谣、歌谣很多,读起来富有节奏,朗朗上口,学生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厚。为读得更有童趣一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方式,学生的创意很丰富,有打节拍读的,有加动作读的,还有的学生甚至把这些童谣哼成了小调,音韵悠长,极富感染力。

  当然,课题中的“启蒙”二字也是应该让学生理解的。文章的第三段是对全文的总结,点出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她用月夜诗情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她用“智慧才华”启迪了“我”想象的翅膀,让“我”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思考:这一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课题“月光启蒙”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更要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读出来。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体悟。

课文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如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打出课件,小珍珠鸟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这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此时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成什么!”学生交流后,“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此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已不单单是理解阅读了,而是带着对和谐的美好境界的喜爱、赞美去读,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境界。

  三、在比较中培养欣赏语言能力。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四、在说中体会。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生成、发展的过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在快乐中歌唱;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是一盏灯, ——————————

  —————————————————————————————————————

  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信赖是一杯茶,消去了夏天的炎热”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结合语境、结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只要我们坚持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课文教学反思3

  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三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转眼之间,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年时间,在教学上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具体反思如下:

  1.中考总复习的依据

  把近几年的中考题,按知识点、按难易程度排出次序。按顺序贴起来一看,哪个知识点是要紧的,怎么个考法,就一清二楚。若排出双向细目表,再跟《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表一对照,用心琢磨它考什么,怎么考,就挺清楚的了。以《考试说明》和中考试卷为总复习的依据,或者说以《考试说明》和中考试卷为“指挥棒”,是说以《考试说明》的整体和历年成功的考题为“指挥棒”,不是以某一年的考题,更不是以某一道考题为“指挥棒”。中考命题也有把握不准甚至某些失误的情况。我们研究中考,就是要清楚明白地把握住前进的大方向。而不是在某些中考试题偏离大方向的时候,我们也忽左忽右,跟着摇摆。

  要提倡自觉地实践,克服盲目地实践。有的人把培养能力理解为“多练”,就一个劲多做题。其实学生不会做题的原因就是平时做题太多,做得太杂,做得太滥。没有认真思考过应该怎样做题。没有“解题之后想一想”,只是一个劲地做,很难达到训练的效果。那就是盲目地实践。做题必须让学生认真地规范化地练习。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思路得规范,方法得规范,书写得规范,有板有眼地做。然后形成习惯,形成定势,才能言而有序,言之有理。其实最难的就是最基本的事。

  2.教师和学生要恰当定位

  在总复习当中,老师和同学如何恰当地定位?必须弄清楚,老师是干什么的?学生是干什么的?简单说,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是这么一个关系。指导什么呢?指导他复习、备考,既包括知识和能力,还包括方法、策略、心理、身体各方面的指导和准备。指导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具体地说,老师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有这么几条: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当然包括生动、直观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兴趣。亲自体会到学会的感觉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爱不爱学这门课,很大程度决定于他有没有这个体验,喜欢不喜欢这个老师。

  第二,创设学生有效学学习活动的条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角。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都应该是有效的。现在上课光是听,传达的信息量很小。学生上课应该有七件事: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

  第三,就是落实双基、三基、四基。过去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是加上基本方法。四基是再加上基本的学科思想。

  第四,培养学科能力。老师得安排学生训练的规划和步骤。

  第五,研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适当的优化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检测质量和反馈信息,采取矫正措施。

  3.总复习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

  要把复习备考的过程变成学生查缺、补漏、矫正错误的过程,变成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变成提高学科能力的过程。应该使知识有序储存,能够随时提取。不经过整理的仓库,东西堆得越多越找不着。东西少一点,整理得有次序,需要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相反,东西很多,杂乱无章,用得时候就找不着啦,反而误事。抓住了这个主攻方向,总复习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满怀信心实现理想的过程,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昏天黑地,眼花潦乱、疲惫不堪的过程。

  4.总复习的策略

  复习策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找题、做题,不如查错改错”。这是对症下药,提高成绩的有效办法。

  在课堂上,老师不停地讲,效果并不好。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习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消化,查错改错。这本身就是因材施教,针对性最强。解答题目出错,是有原因的。把那个出错的原因分解,找到是在哪个环节上错了,就能对症下药。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以考代教”。“教”和“考”不是一码事。有的老师把这二者的界限混淆了。在课上,频繁地做篇子,频繁地演练,但是成绩不见提高。这是很自然的。

  为什么学生知识和能力提不高?原因之一是以做题代替教学。教有教的章法。观察现象和事实,归纳概念的来龙去脉,规律的内容和成立的条件,都是解题必须具备的基础。解题基本训练的内容和计划,要有周密的安排。

  5.要时时关注复习效率

  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在实际工作当中,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低效和无效的教学,随处都有。学生是这件事的主角。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学生在您的课上,观察、思考、阅读、表达、听、说、读、写、做,学习活动到底有多少,积极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您可以开个学生座谈会了解一下。自己也经常地反思:哪堂课效率高,效果好;哪堂课效果就差,原因是什么。不断地反思、对比、筛选,把那些高效的措施保留,把那些无效、低效的教学行为加以改进。

  最低效、无效的教学莫过于学生只用耳朵复习。把学生用耳朵听,作为一个主要的复习方式。学生也认为听老师讲复习课就是复习,是一个大大的误会。那些成绩好的学生,都不满足于听老师讲。只满足于听,他成绩好不了。他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加工。假如评比低效、无效教学的表现,当属第一的就是只带着耳朵上学,上课只用耳朵听。

  粗略地说,学习有个懂、会、熟、巧的四部曲。从认知结构上看,学习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应用。听,即使全听懂了,充其量只算部分感知。感知还有动手操作,还有用鼻子闻,还有用眼睛看,还有其它的感知。你听了,全听懂了,离那个学会、练熟和中考要求的灵活运用,还差得很远。

  低效教学的表现:没有计划地盲目复习。每个学生应该有一个倒计时的时间表。复习必须有计划,有日程安排。怎么定计划,怎么调整计划,实现没实现怎么反思,这些事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

  6.要使学生有一个好心情

  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领域是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习惯、方法、人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等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行为和效果有巨大的影响。甚至某一个微小的干扰,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有这样的例子,那完全可能。学生喜欢这门课、要学好这门课,首先得喜欢这个老师。他喜欢这个老师,老师教学中有些缺漏,学生自己能弥补。在总复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始终有一个好心情。具体地说,要保持祥和、平静、乐观、自信、适度紧张、积极进取那样一个好心情,是特别重要的

  7.要想在中考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考前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明确考试要求

  ⑵.认真梳理知识

  ⑶.提高应变能力

  ⑷.总结解题方法

  ⑸.扎扎实实搞好专题复习

  当然,通过教学,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本人只是从初三物理的复习方面进行了回顾。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本人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将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一线教师。

课文教学反思4

  《日月水火》是教育部审定20xx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一)的第四课。其教学目标是:“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日、月、水、火”四个字的字音;能正确朗读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感受汉字造字的奇妙。”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插图认识象形文字理解字义,并能根据田字格中的范字把字写端正。识字教学是重点,由此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设计。

  一,图文结合,感知象形文字。

  本课中的“日、田、禾、火”图片精美,象形文字古朴美观,其形特别传神,形象生

  动,让人能一眼就想到其字。于是,我就想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片,问问学生能从图中想到什么,再结合图片边的字,教学学生认其形,解其义,读准音,从而让学生充满对象形文字的好奇。然后结合课后“猜一猜,练一练”从图片中的象形文与现行字相连,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借助“麦田识字”,教学规范写字。

  利用“麦田识字”软件,教学“日、田、禾、火”等几个生字。这个软件能很形象直观的教学生如何在田字格中怎样规范地按笔顺写字。再结合书中田字格的范字,让学生描红,临摹,能正确规范的教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中端正的写

  字,对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执笔和书写顺序有很大的帮助。

  三、训练习惯,积累语感。

  教学生字时,教会学生组词,并说话这是每节识字教学课必备的环节。在教学’日“月”时,可以结合“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我的生日是九月八日”等这样的语句进行训练。甚至可以渗透“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等爱国主义和尊老敬老的思想。

  语文教学除了教“知识能力”外,还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文教学反思5

  1课前可布置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并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一下简单的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内涵,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的容易读错,应加强指导:“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匆”“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另外,“咽”是多音字,还可以读“yān”,如“咽喉”;读“yè”,如“哽咽”。

  要求会写的字较多,可分类指导,如,“渴”“沫”“涌”左边均为“氵”;“渴”“哀”字可与前文刚学过的“竭”“享”联系起来记忆;注意“累”字下部不是“系”字,“舔”字右下部不是“小”字;“舔”还可与“添”字比较记忆;同时注意“凑”的左边不是“氵”,“沫”的右边不是“未”;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3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文中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相机进行指导。可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首先是“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其次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可结合对课题的辨析来加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4课后的两个思考练习题,是从朗读和交流阅读感受两个方面来设计的。朗读方面,要求读出美好的感情,意即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对感情基调的把握,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读出美感;也可以从读童话的角度,读出故事的神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第二个题目,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解决,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讨论,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应当使学生懂得向别人献爱心,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5选做题是基于童话的特点来设计的,可以讲完整的故事,根据自己的'想象丰富某些情节;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某些部分展开想象,如,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6本课后第二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建议。内容主要是建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这些活动的开展是以前面的活动,即了解具体事例,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为基础的。教师应侧重了解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方法的引导,可以结合学生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以继续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文教学反思6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苏教版第七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新教材,新设计》较好地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搭正方体积木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搭一搭”的探究和探讨可放手让学生活动。开放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多种拼搭方法的探讨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散性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今后学习枚举作了伏笔。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无穷乐趣。

  当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毕竟不强,比如从侧面观察时,一列两个,一列三个还是会很明显,合不到一起,这时我让学生闭上一只眼,再对直了观察,居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位不妨一试。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学生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们还沉浸在课堂情景之中。

课文教学反思7

  学生是学习的能动主体,语文教学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自学能力。多种形式的读书,是实现阅读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学习《草地夜行》,我努力尝试: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1、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发表见解。

  2、提供自学的情境:a、运用“画批法”:重点段落让学生边默读、边画批、边思考,抓住重点词句细心体味。b、实行讨论法:在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理解,彼此启发、共同提高。

  3、指导自学实践,学生自学前提出自学的范围,要求和方式方法,自学后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深、不透的地方给予指点。

  4、尊重自学的成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质疑与解疑;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和相互争辩,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多从正面给予扶植、指点。

课文教学反思8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求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新课标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预设时,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让学生运用问、画、批、读、议等方法,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从而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如补充阅读材料、居里夫人演讲视频等,填补思维空白,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加上本人经验与能力的不足,所以在这节课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课上还有瞻顾时间,抢、赶课的心理影响,使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有效做得不够充分。课堂应对和驾驭能力还很欠缺,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生成因素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握。但不管是成功之处还是失败之笔,这堂课给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的。

  文中的居里夫人有着执著追求,勇于献身的精神,有着淡泊名利的品质,我想:科学领域需要如此,教学中更需要它!我相信,在以后的探索道路上,不光是我,我们八区一小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会秉承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孜孜以求,努力探索,让我们每个人变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课文教学反思9

  《长城》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二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再加上老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路子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有极个别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我让学生看图对照课文的描写说出自己的感受,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相脱节。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老师要精心备课,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

课文教学反思10

  《老王》是杨绛所写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中所认识到的苦命却又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知恩必报的老王,并由此体味到:幸运的人应该关注不幸者或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同情与关怀。而文章应以让学生感受并把握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或关注弱势群体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两个知识点,我按照“走近老王---怀念老王----寻找老王----学习老王”这一主线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这一教学重点,我把较多的文章内容浓缩在两个问题上----“课文描写了哪些有关老王的生活片断?”和“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对待老王的?”,这样繁多的内容也变得更有条理,学生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了。此时,每谈到老王的一个生活片断我又引导学生探讨小事件上所表现出的老王细小性格特征,最后,琐碎的内容就由“老王苦命却又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知恩图报”这一人物个性的主线联结起来了,使散文的“形”不再散,“神”也更集中。同样的手法,作者对老王关照、关怀的善良之举也在我预设的第二个问题中被击破,作者这位“老王”也同样出来了,“老王”的善良之举也就更显细致了。为了让老王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以巩固,我还设计了文章第8自然段的精美语段的赏读,从学生的赏读来看,也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善待他人、关注弱势群体是文章第二个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社会上、生活中、校园内与老王有相似性格或品格的人来感悟,并且让学生在寻找的同时感悟到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向这样的人学习,并且从自我的反思中纠正不良的思想或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我一直灌输给学生的理念是该从生活的小事件、小行为去学习老王,去反思自我,所以学生寻找到的生活中的“老王”事迹虽小,对社会、个人生活、班级影响却很大,甚至学生在写向“老王”学习的打算中也能提到准备做些实实在在小事去关爱他人、关爱自己。这也就达到我这一课的最终目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很少,对于社会种种他们更加无法做出轰烈的大事去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同学,但他们完全有能力以一份善良之心去做些小事情。

  例如一位学生说到的“往后的慈善捐款准备尽自己的能力多捐点”,这就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又如一个学生说到的“老师就是老王,因为老师耐心地引导他,使他人生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转好了,以后也准备像老师一样,给予同学更多的关爱”,我想学生能感受到老师为他付出了爱,他必定能在学习上做得更好,这就是一份以善良体察善良之心。学生既这么想了,不就是很好地读懂了老王吗?而我们要求学生学习《老王》,不也正是想让学生能够这样地从身边的小事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吗?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走近老王---怀念老王----寻找老王----学习老王”这一主线贯彻于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当中,以文本内容为切入点,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生活。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的同时,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学会关心他人,懂得以善良之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只是,对课文语段和优美语句的赏读还要在课后继续加强赏读,因为这样的赏读会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赏能力。

课文教学反思11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凄美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大年夜里天又黑又冷,下着雪,当我们和一家人一齐吃团圆饭的时候,而这个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一次次擦亮手中的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暖和的烤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到跟奶奶一齐飞走。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冻死街头却无人问津,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冷漠,劳苦人民的生活是多么悲惨!

  在课堂上,我强调精读细说。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务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述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取合作伙伴,自己选取读、说的资料、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取,独立体验。

  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但我却忽视了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言面不是很广等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课文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问:“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那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中把握住了重点:即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体会作者在祖父园子里自由快乐玩耍的情景。

  2、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新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3、课前预习较为充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扎实,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4、注重了新课导入的设计,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熟知的菜园子为新课学习做铺垫;后又通过介绍作者传奇的身世,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

  1、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紧凑,比如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太独立,实际是可以融在一起的。

  2、第一环节用时过多,致使完成后边的任务显得很匆忙,出现拖堂的现象。

  3、教学用语不够干净利落,语言激励性不强。

  4、朗读的指导和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不够。

  5、虽然有拓展,但由于时间不够实际没有拓展开。

  6、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发言面少,显得拘谨。

课文教学反思13

  我谈谈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得与失,先说这节课的构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需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景象。

  针对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计我的教学的:

  首先是情境创设,我将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诗人的故事为线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议议,总结出草塘的可爱之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风光奇特。接着,通过看、找、读(抽读)、听(听范读)、读(自由读)、朗读的方式学习景色优美这一部分;

  通过自学、集体议论的方式学习物产丰富这一部分;通过找、议、读(范读、自由读、朗读)、背(背诵)的方式学习风光奇特这一部分。

  最后,理出全文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语句,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将开头创设的情境——诗人未完成的诗展示出来,让学生帮助诗人完成作品,以诗歌朗诵的方式完成教学。

  从我个人的感觉看,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比较成功的。我将草塘四季的照片一一展示,并以诗人的故事为线索,以诗人未完成的诗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课文中。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都很高。

  此外,教学环节清楚,设计合理。按议、读、写、诵的顺序,完成了教学目标。另外,教学中新课标的要求也得到了贯彻,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齐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体现。但是,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是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尽管进行了朗读指导,但在指导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学读、试读,自由读、朗读这一过程。

  其次,新课标的体现不够。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查阅有关草塘的资料,学生对草塘的认识十分片面,对草塘的了解不多。

  第三,在学生进行朗诵时,对学生常使用同一词语没有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没有放开。学生朗诵时呆板,缺少新意。

  在评课时,评委对我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也作了中肯的评价,使我再一次受益,在此特表感谢。这一活动的举行,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也许是本次上课最大的收获。

课文教学反思14

  《钱学森》一课,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言为心声”,文章通过人物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本文同时也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因此,在本课教学开始我让学生找出钱学森说的两段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字词来体会钱学森赤诚的爱国精神,始终将钱学森的语言作为学生阅读、感悟的重点。学习第一段语言,我主要让学生明白钱学森在说这段话时,他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并让学生想象如果他离开美国会怎样,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并让学生比较钱学森当时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回国后处境艰难,去触摸钱学森那颗坚定的回国的爱国心。再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发自内心的朗读,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对钱学森发自内心的敬佩。至此,学生的情感已经和钱学森一起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的阅读过程,也正是他们的情感历程。第二段话通过课文中钱学森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个“应当”也就是应该这样做,任何人都能这样做,这是每一个爱国华侨都可能做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爱国的感情是没有界限的。钱学森只是做了一件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事情罢了,让学生感悟到爱国是自然的,是每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理所应当做的事。进一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用“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样说这段话”,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通过听《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丰富钱学森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更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与情感的洗礼。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再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读这两段话,层层深入体会他的爱国心。事实上,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情得到激发,认识得到了升华,随着一次次地读,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提升了对钱学森的情感认识。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措辞直白的课文,已经能够认识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但学生的认识也往往是漂浮于认知的表面,并不表明已经有了切身体会,并不表明

  他们与钱学森有了灵魂的交会,此时的人物形象并未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引领孩子去体验。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整体认识到分部分理解再到整体感悟,使学生对钱学森的人物形象的认识是逐步构建、逐步丰满。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每一次的读都不是一个简单层面的重复,而是用巧妙的语言做搭设训练感情朗读,层层推进。同时,文中还有多处侧面描写,也能够烘托人物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还努力做到多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从文本的语句中挖掘文字背后的东西,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在本课教学前,我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但并未做文章解读、朗读的指导,我要力求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理解的深入而使阅读水平逐渐提高,我觉得本节课上还是有所体现的。教学后,我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机智不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我还将继续努力,也需要反复实践!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课文教学反思15

  《我们的营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学习资料、交流等获取有关食物营养的信息,感受食物中的营养素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我们的营养》教学反思。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汇报都兴致勃勃,参与热情很高。

  讲课材料和实验材料准备的都很充分,因而这节课内容很充实。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基本讲到位。在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时,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准备对应的营养成分图片,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中。并且能将复杂难懂的含义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例如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比做汽车中的钢材和汽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

  这节课用实验的方法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能够将三种营养素的检验方法掌握扎实,后面的实验也证实学生对于检验方法的把握很有效,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进行探究。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课前交流的时间和有关营养素的认识占据时间有点长,导致后面的食物营养素检验没完成;实验所用的食物还可以再修改,蛋白质高的食物做实验效果不明显,还要继续寻找合适的食物;在最后的实验中,也可以加上营养素较单一的,让学生感受食物中营养素的复杂。

【课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1-03

匆匆课文教学反思10-28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0-08

课文《花钟》的教学反思10-02

教学教学反思11-10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买菜》教学反思09-29

风筝教学反思09-27

篮球教学反思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