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6 08:04: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按照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出发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但是有一点就是练习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习中,我分层设计练习: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习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习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习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习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平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的意义09-13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08-30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09-22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09-11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15篇)09-08

《小数产生和意义》说课稿07-13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15篇09-06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3篇09-16

比的教学反思08-29

《小数乘法》说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