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7 17:58: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鲸》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鲸》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鲸》教学反思15篇

《鲸》教学反思1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设计成了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的阅读课。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网络成为一个向学生输入知识的重要载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网络确实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是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 促进学生多向协作交流,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鲸》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做了一些网页以外,还链节了一些相关网站,如:鲸类家族的成员、海洋生物、濒临物种等。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在平时上课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可以接受到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 开放性的交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堂课中,网络的运用,能引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网络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听话、说话能力,辅助作文教学。小学生的时间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网络的运用便于系列化教学

  环保教育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当中,是目前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要,培养环保意识必须从小开始。《鲸》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教材。在制作网页时,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濒临物种,制成网页,让学生了解哪些动物正濒临灭绝,就像鲸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正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环境的恶劣才造成它们数量骤减。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上网看鲸类的有关资料,已经喜欢上它们了,自然从心里排斥那些让鲸不能生存的行为。基于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马上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网址,让学生阅读(课堂中来不及可以回家上网看),还把近年来已经学过的关于环保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串起来。这样,网络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科教学更系列化。

  实践证明,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省时、快捷、高效,大大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在上《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鲸》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果不其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我也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课堂气氛显得不够充分活跃。

《鲸》教学反思3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内容,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鲸》教学反思4

  近日,我带着孩子们开展了早期阅读《小鲸游大海》。孩子们学习的非常认真,也对于这种很少接触的海洋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条小抹香鲸在浅海静静地出生了,可是这位一生下来就能装下5匹马、2头象的“小”家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转圈、换气、应付大海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故事便讲述了小抹香跟随妈妈逐渐成长、游向大海的过程……

  小鲸鱼的经历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当鱼弟弟、鱼妹妹看到小抹香都想要逃跑时,孩子们和小抹香一起难过和不解;当小抹香第一次冲出海面喷出美丽的水柱时,孩子们会不由得欢欣鼓舞;当小抹香偷偷地想要离开妈妈独自去冒险,却被海草紧紧缠住时,大家会不由得眉头紧锁……联想到小抹香像极了这群可爱又有些叛逆的孩子们,所以在设计活动的提问时,我一边讲述一边及时地根据孩子们的情绪反映提问,帮助他们进一步体验小抹香的心情和情绪。

  如:小抹香想去和其他小鱼一起玩却遭到拒绝时,我引导孩子们:“如果你是小抹香,被小朋友拒绝了,会觉得怎么样?心里会想些什么?”很多孩子都发言:“有一点不开心”“很难过!”“我有点想哭了……”

  当小抹香遇到困难时,我引导:“看到小抹香被乌贼缠住了,你们觉得妈妈会怎么做呢?”“会马上去救小抹香!”很多孩子异口同声地说。紧接着我揭示下一页画面,咦?鲸鱼妈妈在一边,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疑惑,“妈妈为什么不去帮助孩子呢?”我问,思考了一会儿,有孩子回答:“因为妈妈想看看小抹香自己行不行。”“因为妈妈想叫小抹香自己试一试”“因为妈妈觉得小抹香一定能打败乌贼的”……孩子们仔细思考后,竟然想到了鲸鱼妈妈的用意,我欣慰地笑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书中的一段情节:鲸鱼妈妈让小抹香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脱困。勇敢的小抹香似乎也在告诉大家:遇到困难,不害怕、不气馁,相信自己能行!

  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觉得在引导孩子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方面做得还可以,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讲述鲸鱼的生活习性中介绍他们喷出的水柱原来是换气产生的特有现象,我看出孩子们还有些不理解,但我又不敢继续解释,一则时间来不及,二则考虑到这样会不会跑题。这样的含糊很可能会使一些孩子有些失望。

  还有在对个别孩子的引导中看到他们讲得偏离故事主题就马上性急地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如:小鲸鱼遇险段落中,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遇到危险了,想想你的妈妈会怎么做?”有孩子回答:“逃走!”有很多人笑了,我马上正色对全班说:“他的妈妈那么爱他,会这样做吗?所以他的想法正确吗?”孩子们都回答“不对的。”活动后回想觉得这样的群起而攻之的教育方法虽然塄坎上去声势浩大,但对该个别幼儿的教育可能效果不大。我可以这样做——先问该幼儿:“你妈妈爱你吗?”“爱”他肯定这样回答,“非常爱你的妈妈在自己的孩子遇到会离开吗?这样一来,他肯定会想到妈妈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这样的反省性教育比全班的声势教育效果区别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的感受是:本绘本中小抹香的经历有趣而惊险,让孩子们体验到小鲸鱼的不同时候的心情,还会让孩子了解到鲸鱼原来是哺乳动物,它们的体积巨大,鲸鱼喷出的水柱原来是换气产生的特有现象。再加上绘本独特的水彩画表现形式,孩子们很喜欢看,所以这是一本很适合大班孩子的读物,所以,我很高兴选择了本绘本故事开展阅读活动,希望以后的活动中自己能考虑得更细致,更全面,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方方面面,从中领悟到更深一层的东西。

《鲸》教学反思5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鲸》第一课时,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设计了突破难点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因此有很多人管它叫鲸鱼,连汉字的写法也是带着鱼字旁,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呢?,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提问、画画、表演、朗诵等形式)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鲸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鲸》教学反思6

  这一教学片断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 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二、 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鲸》教学反思7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课文,充满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但并不失去语文的特性。通过上第一节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还有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还是看不够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认真地具体分析让学生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介绍了蓝鲸、抹香鲸……可见他们对鲸的兴趣浓厚,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这篇充满动物知识的文章本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但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是很积极地思考或回答问题,虽然也不是沉闷得一句话不说。因此,要想上好一堂课,让教学环环相扣,有声有色。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仍需要下功夫。

《鲸》教学反思8

  《鲸》是我参加“全国科学教育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所上的一节课。大家学校作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承担了“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的实验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大家以为,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教育的四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应该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手段,提倡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本课的教学在设计上我亦在这方面有所突出。

  《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大家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品质、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大家现在所说的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大声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鲸家族信息发布会”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大家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大声读,体现科学素养

  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加入自己的感情地大声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大家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其实,感情大声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过大声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鲸很大就可以”,这样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生也就必然会在这自己自由读自悟中感受着大声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大家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是充分尊重大家的个性,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实施对话教学,融入科学素养

  我国千年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老师学生之间缺少一种和谐的交流看法,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从而造成其科学精神品质与科学态度的缺失。众所周知,****、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与平等,老师学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老师学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品质和彼此接纳。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大家应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考虑、疑惑,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看法、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老师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老师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大家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品质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大家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大家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点评

  我以为,刘学金老师上的这节语文课《鲸》是一节老师学生互动、和谐快乐的对话课,是一节润物细无声的科学素养的体现课,更是一节体现陶行知先生的关于“教学合一”思想的课。《鲸》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知识性、通俗性和生动性,而刘学金老师的教与这个特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决定了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如果让我讲“科学教育如何走进主课堂”,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上体现得最好的、最充分的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家可以把本节课的教学看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在这段中,大家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刘老师让学生理解式的学习方法,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1、播放录像,让学生理解鲸的形体特点,也就是抓住特点;2、在老师学生对话的理解中,让学生理解到说明文的写作特点;3、在老师学生的互读当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他在第一段的处理上,“理解”两个字是非常突出的。如果说在第一段中是让学生接受一些什么东西的话,那么,就是老师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去读,去理解。

  第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老师让学生自得式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鲸家族信息发布会”中给学生提出的三个建议,一是通读内容,二是抓住重点,三是大胆发挥。而且,老师还启发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去表达,这实际上就是陶行知先生谈到的“教学合一”中的如何教学生去学,刘老师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这样一个建议,其实是老师为学生创造性地学搭设了一个平台,给他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潜能就能够在老师这样的指点下充分地释放出来,他们才能各自找出自己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比如,两个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表达,这其实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再比如,其中三个学生的分角色表演,他们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我以为,这是学生一种灵魂的激发;还有的学生在理解鲸的睡觉特点时,以一头虎鲸的身份来说,这充分表现了学生的入境与体验。这些方法都是大家自己找出来的,自己去表现出来的,学生创造了这些方式去学习,他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也就一定会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所以,这也就是孟子所讲的“自得”,也就是大家众多的教育家所说的“自用”。所以,在这部分的处理中,老师是真真正正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也是在刘老师的这一节课中最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深思的。

《鲸》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并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训练,再说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所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比读,有感情的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把此方法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运用。

  2.合作探究讨论法。新课标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用谐的问题来设计文章悬念,采用同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落实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力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同学们可爱听故事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今天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九课,回忆这篇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鲸?(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形态、进化、种类、习性)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作者究竟怎样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呢?

  1、我们来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动笔画出描写鲸的体形特点的语句。

  2、汇报所画语句,并说说体会到鲸的体形哪些特点?(大、重)(重点指导鲸与象的比较,为学生提供数据:普通的象重六吨,相当于一百个成人体重。让学生算算它们的倍数关系,从而深切体会鲸的巨大。体现学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鲸的体形巨大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研究作者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假设)

  4.老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四、学习2-----7自然段,体会说明方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种类

  进食(吃什么、怎样吃)

  呼吸(用什么呼吸)

  ( )鲸

  ( )鲸

  共同点

  学生知道了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你能画一画它们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吗?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试着想象并补充句子。

  出示: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 )。

  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像( )。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回顾内容,读写结合。

  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并仿说一句话。

  四、延伸扩展,提高保护鲸的意识。

  1. 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 阅读资料袋内容,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谈谈感受。

  五 总结升华。

  鲸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可是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它们正在日益减少。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写一篇《鲸的自述》,既向人们介绍鲸,又呼吁人们保护鲸,可以吗?老师代表鲸家族谢谢你们。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鲸的大:大、重、长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

  鲸的进化过程 (列数字)

  鲸的种类 :须鲸 齿鲸 (分类别)

  9. 鲸 吃食 (列数字)

  鲸的生活习性 : 呼吸 (打比方)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又不乏生动形象,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指导朗读和学习第一段,因为课文的说明方法在这段里体现最明显。我先让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体会。学生从不同的句子中体会到鲸的大和重,也读懂了作者的说明方法。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通过这个环节,我看到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三种说明方法了。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1、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2、指导学生在了解鲸的体形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3、让学生谈谈用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4、方法灵活。在理解鲸的体重时,我采用对比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鲸的体型庞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帮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而我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所以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10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我教学本课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鲸》教学反思11

  《鲸》一课采用了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处处突出鲸的大的特点。教学时我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找出内含“16万公斤重”、“20xx公斤”、“十几头大肥猪”等资料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讲解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议议,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文中举的一些数字较大,如,16万公斤、30吨等,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身的体重与鲸进行比较,不但能够具体、清晰地体会出鲸的大,而且极具趣味性,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列数字的写法的好处。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期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忙。但是,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搞笑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征、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上。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我以搞笑的谜语引入,课堂上学生的用心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

  在评价方面,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我有设计,但在让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时,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没强调。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鲸》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鲸》教学设计一

  北京史家小学分校韩云霞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

  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

  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

  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

  段的主要内容)

  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须鲸、齿鲸

  生活习性: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③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a.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b.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a.鲸是哺乳动物

  b.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c.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d.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e.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f.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一顿两千公斤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鲸的生活习性

  a.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b.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c.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d.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回顾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②自己整理笔记。

  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鲸》教学反思13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搞笑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对学生过掌握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应作充分的估计,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

  另外我觉得,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

  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期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忙。

《鲸》教学反思14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21世纪的小学生已通过电视、网络、图书等多种媒体对鲸有些了解,再加上《鲸》这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学生对课文缺乏新奇感。。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导语创设情境

  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鲸》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选择了“以老师想养一条鲸鱼”这一生活实际为话题,设想可行性分析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探究,有的放矢,针对性极强。这一环节的创设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为这一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涵盖了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所有内容。学生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也就学会了鲸的习性特点,掌握了课文内容。它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研读文本、思考探究中去。

  二、多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日益渗透到语文教学领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让语文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使学生愿学乐学,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实践证明,语文情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益,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例如,本文中关于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光盘里截取并制作了一套具有生动、直观的课件。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利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在课堂上,教师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向同学解释、说明;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等等。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生感到的是人格的尊重、自身价值的存在和智慧的展示以及爱的温暖,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在有人说时,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本节课教学贯彻了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鲸》教学反思15

  《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子,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通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鲸》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鲸》说课稿11-09

鸟语教学反思05-16

《跑》教学反思05-15

成语教学反思05-14

《春晓》教学反思05-14

《赶海》教学反思05-14

桥教学反思05-13

跳水教学反思05-13

《集合》教学反思05-11

小学教学反思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