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时间:2025-08-29 08:24:4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

  《志愿军》是一部充满战火气息的电影,它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很多英雄烈士在战争中牺牲了。在准备跨过鸭绿江的时候,中国志愿军却不知道江对面的战况,这时候总司令彭德怀说:“我先上车!”别的战士们都拦着他,不让他去,因为毛主席吩咐让所有的战士们保护他。他却说:“我不去,怎么了解对面的战况?我不去,将会有多少名战士,因为不了解情况而牺牲呢?”这让我大为感动!多少个战士都是这样,先身士卒,不顾自己的安危,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你们的形象万古长存!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2

  电影中战争的因果叙事非常细致完善,巧妙运用人物台词的设置,交代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的必要性: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也是合乎全国人民利益的大事。立足于此,明知美中战争装备力量对比悬殊,但别无他法,唯有一战的决心也让战争中的枪林弹雨、血肉牺牲更有意义,更让人为之动容。在对英雄群像进行描绘时,宏大战争背景下,除了有英勇无畏的'一面,英雄人物的真实情感得到妥善安置,自然流露的温情更能衔接起观众当下的情感体验,让英雄们的舍身卫国不仅是历史正确,更成为人物闪耀的光辉。牺牲从不是理所应当的,和平也需要付出代价。“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来付吧”,当年的志愿者以飞蛾赴火之势跨过鸭绿江,打赢了新中国对外第的一仗,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百年激荡,作为“后人乘凉”的我们应该铭记这段伟大的历史,扛起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的使命和担当,更加坚定、更有信心地为新时代的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3

  自从看了《三十八军在朝鲜》这本书后,我就对抗美援朝的英雄们充满了敬意,他们的故事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国庆前夕,我和家人去电影院看了《志愿军》这部电影,向英雄无畏的志愿军致敬。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直接插手干预,已经对我国展开小规模进攻。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领袖艰难抉择,最终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前线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第38军113师3连,居然用几百人的兵力阻击了上千兵力的敌军,血战松骨峰,誓死不退。该连的连长左手受伤了,他用嘴咬着子弹袋,用右手握着机枪,在全连只剩他一个人的`情况下顽强的阻击敌人,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看着炮火连天的战场,誓死杀敌的战士,我的眼眶湿润了,被他们的英勇无畏而感动。

  这部电影还介绍了中国外交团去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的事情,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联合国发声。中国代表团严厉地指出,美国不能干预朝鲜内战,更不能用飞机轰炸我国边境地带。“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嘹亮的声音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这部电影使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志愿军们当年英勇奋战,打败美国侵略者的故事。生在当下,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报效祖国。和平来之不易,我辈少年当自强不息。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4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制作的一部战争史诗大片。作为一名观众,我深深地被这部电影所感染,也深刻地领悟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与卓绝。

  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面对强大的美军敌人,没有丝毫畏惧,勇往直前,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

  电影中的画面是壮观而感人的`,让人记忆深刻。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在电影中得到了真实的再现,让我们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间疾苦。同时,电影中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感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战争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电影中,我也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军人本色。他们不仅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更是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在战争中,他们不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斗,更是为了世界和平而奋斗。

  最后,我想说,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不仅是一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军人风采和中国精神的大片。在观影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和平来之不易。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为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5

  学前教育党支部组织全系党员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电影,这部电影真实的再现了抗美援朝的情景。这部电影深深地触动了我,并且其中曾几度流下热泪。在观影过程中,我被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感染着;我被彭德怀元帅的指挥才能感染着;我被我志愿军战士的视死如归感染着。

  我仍然记得彭德怀元帅教导着38军军长梁兴初时说出的那句话:“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就要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注定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打来的,我们不会忘记,也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今天又遇到了美西方的科技围堵,有人灰心丧气,其实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的前辈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能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今天我们仍能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打赢这场科技战争。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6

  10月1日国庆节这天,我去电影院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我的外曾祖父是1953年最后一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从小就听外公给我讲外曾祖父抗美援朝的事迹,受外曾祖父故事的影响,看完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分。

  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朝鲜内战爆发以来,美军屡在中朝边境挑衅,平民惨遭轰炸。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这部电影是我观看过的历史、战争类影片中最真实,效果最好的一部电影,是历史的重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伤亡惨重。影片中最激烈的.战役是“决战松骨峰”。我志愿军只有一批战士,二十门迫击炮和一挺重机枪,就这样的条件,居然战胜了有坦克大炮的美军。演员演技也十分精湛。场景切换自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让人激动,片中的战士在中枪之后倒下的样子也十分让人心疼。有的战士身上中了燃烧弹,全身着火不管不顾冲向美军,死!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战士被烧成了骷髅,还有战士在死之前被美军大炮炸断了手和脚、腿……让人十分揪心。如果有人问我: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他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们,他们才值得被后人铭记,让世界知道他们。所以,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我们最可爱、可敬的人。

  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一个值得让人永远铭记的日子,想必你们都知道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当年做出“抗美援朝”这个重大决定:朝鲜与中国只有一江之隔,如果朝鲜战败,那么美军的战火将蔓延中华大地,为了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所以决定派志愿军支援朝鲜。

  这是一场“举国之战”——朝鲜战场,即使军备实力对比悬殊,我军用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壮烈牺牲换回节节胜利,在外交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度亮相联合国,中国新声赢得国际敬畏,新中国,寸土不让扬国威;新青年,意气风发保国家。同学们,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牺牲自己换来的,和平来之不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长大保家卫国。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7

  《志愿军:雄兵出击》以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志愿军战士们在战火中英勇奋战的故事。

  影片中,战士们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和艰苦的环境,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他们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也让人为之动容。

  电影中的战斗场面非常真实,气氛紧张刺激。尤其是最后一场战斗,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敌人进行了最后的搏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人性光辉,他们不仅关心战友,还尽力帮助当地的平民百姓,展现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也能够更加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生活。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8

  位于朝鲜的松骨岭的土是什么颜色的?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色的土地,志愿军到时正是空中飞舞着鹅毛大雪之时。不久后这里就打响了战争。面对敌人装备精良的武器,火力全开的坦克,最后在空中进行轰炸的飞机,他们有不过是十几台迫击炮,可是足足抵挡了敌人五次进攻,直至最后美军撤退时,三连只剩下一人。

  “三连还有活的吗?”“三连还有能动的吗?”“三连还有没有能打的?”一阵阵的沉默后,一只只脏兮兮的手从焦黑土里伸出来,然后是一个个黑色的泥人,都挂了大大小小的伤,有的甚至缺胳膊少腿。在美军轰炸机和士兵的进攻下,我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枪林弹雨,地面被炸飞的土是红黑红黑的,在一个士兵试图抓地上的土以堵住同伴正汩汩流出血液的'洞时,土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貌,哦,原来它是黄色的!

  现在的我们总是觉得日子太平静,这正是先辈们所追求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他们,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当时,要打赢美国几乎不可能,可是他们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不要害怕强大的敌人,要勇于斗争,顽强拼搏,不要让他们失望。这部电影里没有主角,可每一个都是主角。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9

  项目组织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在武器专家分析中美实力对比中国必败时问周总理为什么还要打时,周总理回答:“因为只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武器专家没有对比的是团结,精神,意志。松骨峰狙击战的`胜利才有了“万岁军”,才有了武修权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胜利。

  否则,就是《巴黎和约》第二,因为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干项目也是一样,只有劲往一处使把项目干好,才能有成绩,才能有荣誉,走出去腰板才硬,才能成为各项目都想要的香饽饽。个人回头看看在这个项目的经历,会充满自豪,充满成就感。

  我相信,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在公司领导下,在项目全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0

  美好的周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去观看电影《志愿军》。

  电影一开始美军就在肆意挑衅我国领土主权。在那一年农业总产值相差极其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凭什么去打赢这场战争?毛主席只给了一个答案:“只有赢,中国才会继续生存下去。”

  接着毛主席问“万婴之母”林巧稚:“如果有一天,敌人把炸弹扔在了你的医院,你会怎么做?”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会用我的生命去保护这些孩子们。”

  毛主席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员,他连夜潜行。我们此时都屏住呼吸捏了一把汗。首战告捷后,彭德怀总司令说:“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儿子不付,孙子付,但是我们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这不就是我们的国歌里那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深刻解释吗?

  在两水洞通讯连为了掩护总部撤离几乎全员牺牲之时,在113师为了先敌人一步,从黑夜跑到白天,跑了整整30多公里之时,在三所里和龙源里,团长用最后一口气用燃烧瓶将坦克炸毁之时,在连长胸口血如泉涌,也要扛起巴祖卡用尽生命最后一丝意志打向敌人之时......我和同学们都哭了。我们看到的全部三连的战士即使手臂和腿被炸断,也能用嘴开枪,攻向敌人;身体被火吞噬也要抱着敌人同归于尽……难以想象,他们的身体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之时,到底是什么能让他们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整个影片的战争场面很庞大,也很惨烈。敌人有飞机和坦克,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手榴弹、炸药包、燃烧瓶和我们那时最先进的“巴祖卡”,但我们的志愿军就是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

  瞧!这是朝鲜战士的第一场役战——松骨峰战役。

  38连军从150人到最后的几人,当连长问还有没有活着的,能打的就举手。一只只满目疮痍的手颤颤巍巍的从尸横遍野的焦黑土地里伸出;而与此同时,联合国上大会上的.伍修权代表了四万万七千万中国人民举起手:“美军做的一切,都是对我中国人民挑衅,中国人民绝不容忍!时代不同,情况也变了,但是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这是全国四万万七千万同胞永不改变的意志!”

  如果真有时间隧道,我想穿越到那个时候对那些先烈们说:“勇士们,你们的愿望实现了,现在我们的中国繁荣昌盛,你们用生命拼下来的山河,我们会永远保护。就让我们这一代接过保家卫国的重担。少年强,则中国强!请先辈们放心,建国有你,强国有我!”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1

  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这部电影,于我而言,它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更像一个窗口,连通了和平与战火,连接了我们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让我们得以再次回望那段历史,看到那些最可爱的人。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英勇事迹。并且通过深入细腻的剧情和逼真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保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方面的高尚精神。

  在那个年代,中美实力差距悬殊,片中的归国科学家摆出的一系列数据都在说着这场仗很难打赢。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处于劣势、不了解朝鲜地形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感恩节计划和圣诞节计划。松骨峰上匍匐着被血泥包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们等待着作战时机的到来;夜晚的`大同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直接脱掉棉毛裤,光腿渡江;阻击三所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先于敌人五分钟到达,使尽千般手段也不能放过一辆坦克,松骨峰战斗,三连全体战士誓死不退,凭借战术和血肉之躯抵住了美军的一次次冲锋。这些场景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每一个画面都在诉说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影片中许多台词也令我印象深刻。彭德怀将军关于为什么出战的回答:“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在松骨峰狙击战中,敌连番轰炸,松骨峰化成一片火海,先烈们铸成血肉堡垒,在炸弹空袭下,无数的志愿军变成“火烧人”仍与敌人血拼到底,最后的一句“三连的,还有活着的吗?还有能打的吗?举手。”几乎全军覆没的三连,在血泊中一双双鲜血淋漓的手缓慢、吃力地举了起来,这一画面令我深受震撼,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安全,守护了人民的幸福,他们无疑是最伟大最值得敬佩的人。

  最后想说生在和平年代真的很幸福,也真心感恩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的每一个人,我们将永远铭记不朽的英雄。

  生逢盛世,我们当自强!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2

  国庆遇上中秋,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节日的氛围,五星红旗到处飘扬,一片安乐祥和,这盛世,从何而来?

  看完《志愿军·雄兵出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何要打这场如此残酷的战争?那一幕幕战火纷飞的镜头,沉浸在这段用红色鲜血填充的历史中不能自拔,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争,永远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那么多无名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每一位都值得雕刻!当他们跨过鸭绿江时,每往前一步,都是在和故土亲人告别,有股悲壮从屏幕中溢出来……

  在松骨峰战斗中,当连长戴如义问还有人活着吗?还有人能打吗?一只只血肉模糊的手不断缓缓举起来……我想历史上的松骨峰之战比屏幕上残酷百倍,读读当年魏巍的战地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今天电影里所重现的画面,就是这一场松骨峰战斗。用几乎全连牺牲的代价挡住上万的敌人疯狂进攻……他们用生命谱写战歌,令人泪目的一幕幕,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打出了希望和未来,他们踏过荆棘,让我们能走上坦途,人民志愿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只愿我们不负华夏,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3

  很庆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也很敬佩每一位在战争中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们。

  看完影片之后,我又看了很多影评,了解了很多观影中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以及时代背景,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角色都在默默奉献。

  电影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我并不能清晰的记住每一个他们,但是我会始终记得他们在寒冬脱下裤子,淌过江水攻打德川的样子,在每一次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延续传承他们的精神、意志。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4

  《志愿兵·雄兵出击》作为国庆档首部战争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片中的士兵们不仅要在没有科技支持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还要面对增援不够、物资匮乏的艰难挑战,但他们毫不畏惧、齐心协力、奋勇抗争,他们用血肉之躯的钢铁意志,铸就了钢铁长城,拦住了敌人侵略的脚步,令人震撼万分。

  电影的音乐也十分激昂,使氛围更加紧张,仿佛身临其境,让人感同身受。抗美援朝战争是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是场穷国打败富国的战争,是一场社会主义打败帝国主义的战争,它是史无前例、创造奇迹的一场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战士的饮雪水、食草根,坚定不移的意志谱写了新中国最光辉的一页,就如魏巍说的那样“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接班人,“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强国有我”。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5

  《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在食物短缺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把实力雄厚的美军打得都投降了,我不得不佩服志愿军的厉害。

  令我最难忘的'是在松骨峰上,三连在大火过后有些同志英勇牺牲了,有些同志却动不了。而连长的右手被炸没了,但是还能用左手和嘴拿起重型武器,对准备攻打上来的美军进行射击,但不幸的是,最后还是英勇牺牲了!看到这一幕,我潸然泪下,不禁感叹,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在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志愿军的爱国之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他们,带给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相关文章: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07-03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05-24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07-16

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05-16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小学生10-19

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400字06-26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600字左右10-18

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大全(15篇)06-25

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5篇【通用】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