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
我学到了许多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在室内,我们不能惊慌失措更不能在室内乱跑、拥挤,可以将门打开,确保出口畅通,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面,等机会快速离开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户外,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2
拿起手中这沉重的笔,却不知道如何写起。脑海里浮现的依旧是那一张张震憾人心的画面,耳边听到的还是那声嘶力竭的呼喊,那痛彻心肺的哭泣,那悲惨的呻吟……
“灾难”,多么可怕的两个字啊!生命,在这场突然的浩劫面前显得如此地渺小,如此地不堪一击,就算是全力地反抗和斗争,能唤回几许年轻的生命,又能否使倒下的生命重新站起?人类在自然灾害前是多么的渺小,地震、海啸、洪水、火灾……各种各样的灾难频频发生,就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刹那,顿时,乌云密布,就在那接下来的一刹那,美丽的一切都变得不堪一击。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曾经繁华的城市刹那间化为一片废墟,曾经的美好家园转瞬间变为死亡的坟墓,曾经的`欢歌笑语、和平安宁顷刻间荡然无存。到处人心惶惶,新闻里反复的报道死亡人数以及失踪人数……既然,我们不能控制自然灾害,那我们就应该从本身做起!
我们要重点知晓防灾的基本要素,当灾难不约而至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恐慌,更不能等死,那是最愚蠢的行为,我们应该对各种的灾难做出各种反应。例如在发生地震时,如有条件,应把软的物品放在头顶,躲在桌子一类物品下,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应马上跑到空地;在突发海啸、洪水时,尽量跑到高处或紧紧抱住一根坚固的桌子;在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到空地,千万不能采取跳楼的措施。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些措施,不再为灾难的降临而慌忙的束手无策。
而在我们面临灾难的考验时,是否应让我们好好反省一下,灾难的发生与我们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对于破坏环境,我们不能在屡教不改了,否则,大自然就将会一点一点的偿还我们,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不过,更可怕的还是不顾所有,破坏环境的我们——人类!我们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其它的细节,总是在不经意间做出了破外环境的举动,正是因为这些平日里不经意间的举动,而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我们用破坏环境获取自己的利益,环境又慢慢地偿还我们,我们再用曾经的利益来换取生命,这种循环,不觉得很可笑吗?曾经的世界多么美好,可惜的就是,那些美好都只属于曾经……现在,环境因人类的作为而变得越来越糟糕,变得不堪一击,于是,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这是我们破坏环境后的代价!值得吗?回答:不值得!
呵,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改变一点,我相信,世界一定会恢复曾经的容貌!
让我们记住这个口号:关爱生命,防灾减灾!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直播观后感3
要知道,地震发生,要保持清醒、冷静,及时判断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现在,我们有防震教学楼,还有好的防震设备,如果在学校遇到地震,只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就可以及时逃生。在操场或室外时,可以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如果在室内,我们遇到地震更不能慌,室内房屋倒塌后角落会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我们避难的地点。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一般有: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在公共场所,我们可以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避免拥挤,避开人多的区域,避免发生踩踏事件。还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容易下坠的物品。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极力想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不顾一切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鱼儿想跳出水面等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如果发现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必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询问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减轻伤亡。
发生地震时,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地震了,如果被压在废墟下面,就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要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求救。如果被压在重物下,不要消耗太多体力呼救,尽量找些金属物敲打,等待救援。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震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灾害,但是只要我们认真面对正确逃生,就不会怕地震这个恶魔了!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3
5月12日即将到来,但去年,里氏8号发生在四川汶川。0级地震。面对不可抗拒的巨大自然灾害,人类再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除了震惊、悲伤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反思,比如如何在地震、海啸和洪水中拯救自己?在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排名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摧毁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27个城市被地震摧毁,其余25个城市被水灾、火灾、火山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破坏。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体灾害之首,名副其实。为了防止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防止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脱,不要惊慌地跑到户外,请躲在桌子和其他坚固的家具下面,户外场合,保护头部,避免危险。汶川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包括教师、消防员和母亲……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地震发生时,他用自己的生命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四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习如何预防地震。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每个人,让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任的想法,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4
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是脆弱的。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高科技产品能极为准确地预测灾害来临的时间以及具体位置,帮不了我们脱险。所以我们必须自救,减少悲剧的上演,或减轻悲剧的程度。
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可谓是惨绝人寰,里氏7.8级的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尽管那时我爸妈都没出生,但这场地震深深印在了当时所有国人的脑海,并延续至今。就算是现在提前,也难掩内心的悲哀。
而现在我想说一个故事,来自于这场地震,这个故事妈妈讲过,我也在一本书里阅读过,当时只有感动,现在回味起来又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就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对母子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幸运的是,他们都没有受伤。母亲紧紧抱着孩子,等待救援。可废墟的救援哪有那么快啊?母亲的奶水已经喂完,孩子的哭声也渐渐微弱。她绝望了,又没吃又没喝的,自己不说没事,孩子一定要活下去啊。她想了很久,却一点头绪也没有。恍惚间她摸到了一根织衣针,瞬间她心头的希望火苗熊熊点燃。她想到可以用自己的血来哺育孩子,孩子就一定有救!母亲用织衣针刺破自己的手指,挤出汩汩鲜血,凑到孩子嘴边,鲜血顺着嘴角的弧度流进孩子的嘴里。在暗无天日的废墟中,这位母亲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延续着孩子的生命。
七天后,救援人员找到了这对母子。他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那位母亲已经死了,她脸色苍白,她的每一个手指上都有个一个血窟窿。那枚织衣针还在大拇指和食指间,没有力量感,但也没有掉落。当救护人员抱出孩子时。天空也在此时突然下起漂泊大雨,老天都为这位伟大的`母亲落泪啊!
我们真该对她点赞。虽说以人类的力量抵挡不了突如其来的地震,但我们可以在地震中创造奇迹。灾害是残酷的,它无情冷漠又自私,带给幸运的人,也带给不幸的人。而发生的一幕幕温情却能让恐慌的人心又灼热了几分。
但愿我们都能在灾难中自救,学会基本的防灾方法,避免出现让人觉得惨淡的意外。中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们更有必要学会保护自己。有爱、有技能,我们能在灾难中重燃生的希望!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5
不知道什么时候防震救灾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议程,也许从2008年开始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数万人失去宝贵生命,财产损失巨大。除了震惊,我们还需要反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防震知识,我们怎么能无助地面对死亡呢?
减震器应选择室内坚固、能保护身体的物体,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间、空间小、支撑、室外开放、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用的.姿势;伏尔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减轻重心。抓住桌脚等坚固的物体。
需要重点保护的器官是头颈、眼、口鼻。
如果地震发生,你被压在废墟下,此时,你不要盲目移动,冷静下来,先拿出手,慢慢移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然后找到呼吸的方法,打电话给人来救你。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你必须立即钻到一个坚硬而不倒塌的小房间,以避免受伤。还有,要贴在坚固的墙上或蹲在门口,房子倒塌后再生存,避免受伤。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峭的悬崖,防止下山。还要防止山体滑坡,以免滑倒。如果你在学校,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桌子下面,注意保护你的头。如果你上体育课,你应该避免高楼大厦,不要受伤。如果你在电影院,你应该躲在观看椅下减震,避免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官的指挥,疏散现场。商场发生地震时,应避开玻璃柜、商品、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你在公共汽车里,你应该躲在椅子下或蹲下,稳定重心,扶手……
只有记住这些,掌握这些防震救灾知识,才能在地震中尽可能保存生命。防震救灾,从我开始,希望你能以最冷静的态度保护自己和他人!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6
3月24日,四川省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暨“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甘孜州康定市实验小学举行,向该校师生捐赠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读物。省地震局副局长、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兼)江小林,甘孜州副州长冯俊锋等领导出席。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是中国地震局会同国家教育部、民族宗教委、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重要活动。根据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四川省“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决定以甘孜州为试点,争取通过“一年试点、三年推广”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
江小林在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减小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推进四川民族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现实需要,是提升民族地区群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迫切需要。
江小林强调,此次“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以中小学校为核心阵地、以学校师生为重点对象、以民族地区为主要区域、以增强能力为根本任务,以“五个一”系列活动:捐赠一套书、举办一场讲座、举行一次演练、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培养一名传播师为主要内容,对于提升全省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应急、教育、民宗、科协等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扎实推进主题活动开展。
江小林希望试点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好“五个一”系列活动,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纲要,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常态化,充分发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科普效果,为建设平安四川作出应有的贡献。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7
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看,防震减灾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人类文明要发展,生活要改善,首先要保证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防震减灾知识就是给人们提供保护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科普宣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比重要的,在关键时刻可以帮助自己。
在进行地震科普宣传的时候,不只是把知识告诉大家,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参与到科学的发现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科普的宣传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科普的发现者。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和科学走在同一战线当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于地震的科普知识!这样才能够帮助国家更好的发展,在科学的这条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参与其中,并且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奉献出更多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懂科学、了解地震、知道地震应该如何自救。
而如果孩子已经经受过了科普宣传,对于地震以后的自救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面临如此强烈的地震灾害时,应该如何去从容面对。在当地震来临之前,他能够从容的面对,这无疑对于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8
五月十二日,这个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左右,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近七万人遇难。这一重大事件,全国人民铭记在心中,后人为记住这个日子,并让人们能懂得地震时的自救方法,将每年的五月十二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这周我们举行了防震演习。首先由班主任为我们讲解演练过程:上午九点二十八分警报准时响起,先响六十秒警笛,然后再停三十秒,反复两次,共鸣警报三分钟。第一次警报六十秒时,我们在班级里迅速起身,把椅子推进桌肚里,并快速在椅子后蹲下,注意不要蹲在有电扇和灯的下面。同时,一手握住桌子的一只腿,一手护紧头部,等待第一次警笛结束。等广播说:“现在地震暂时停止,请全体同学撤离教学区,到操场去”,我们再前往操场。
真正的演习就要来临了,同学们都安静地等待着铃声的响起,这时,我的心不知为何突然紧张了起来。九点二十八分,警报准时响了!全班同学都麻利的把椅子推进去,安静的等待着警报停止,这时,广播响起来了,同学们都标准的.做着保护头部的动作。在下楼梯时,同学们都很有序,一路上有老师记录着过程。大家齐心协力,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各班同学已经在操场上站好了队,两个体育老师检查完自己负责的班级后,一一向校长汇报。校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使我和同学们都敬佩不已,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结束后,同学们依旧井然有序地回到各自的班级。我觉得这次演习很完美,使我对地震知识和自救方法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地震很可怕,可因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一次次的反复演习而变得不可怕了。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9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天气条件,地表运动,地震就是其中之一种。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悲惨的日子。汶川地震带走了多少生命,拆散了多少家庭,有多少孩子成为孤儿,有多少人会孤独一生。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只有坚强面对,才能在这个悲伤的时刻站起来,勇敢地生活。灾难,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避免,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预兆。比如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飞,会逃跑;狗会吠叫,有些牲畜会出圈到处跑;老鼠成群移动……毫无疑问,当地震发生时,它不会死亡。事实上,自救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此时,你不要盲目移动,冷静下来,先把手拿出来,慢慢移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然后找到呼吸的方法,叫人来救你。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你必须立即钻到一个坚硬而不倒塌的小房间,以避免受伤。还有,贴在坚固的墙上或者在头上找个柔软的东西,比如枕头。房屋倒塌后,再生存,避免受伤。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峭的悬崖,防止下山。还要防止山体滑坡,以免滑倒。如果你在学校,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桌子下面,注意保护你的头。如果你上体育课,你应该避免高楼大厦,不要受伤。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自然灾害。中国位于世界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预测和预测地震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地震对人们的威胁就像夏天下午的雷阵雨一样强大和不可避免。还有许多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造成的。
因此,我建议您做好以下几点:
1.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保护臭氧层,汽车不排放废气。
4.小心用火,不要乱扔烟头。
5.多学防震防灾知识,有防灾意识。
6.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如果我们先做好这些工作,我们将减少灾难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我们将拯救许多人的生命。简言之,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但有时会发生一些事故。只有积极面对、发展科技、造福人类,我们才能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家里。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0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听奶奶说:1970年1月5日凌晨,通海发生了7天·8级地震,当时恰逢半夜,人们在睡梦中醒来,只听山崩地裂,房子倒塌,到处都是废墟、哭泣、呻吟和呼救,在夜空中显得特别凄凉。
事后,据有关部门统计,地震造成1万多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2万多头大牲畜死亡,30多万房屋倒塌,被称为20世纪云南地震中最大的。我祖母的母亲也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梁柱击中了背部。经过抢救,虽然她救了自己的命,但从那时起,她就成了驼背的残疾人。痛苦的瞬间,痛苦的数字,死去的`村民,受伤的肢体,久久萦绕在我心中……
当时我国还不富裕,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所以每次遇到自然灾害,损失总是很大。现在,这个国家很富裕,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但我们也应该准备好防震减灾,为此,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让我们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如请消防队叔叔解释火灾逃生的细节;请交警叔叔向我们解释交通法规,让我们文明旅行,安全回家;请地震局叔叔向我们解释防震减灾知识,学习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减少伤亡,做好准备。以地震为例,通过学习,我了解并掌握了很多防震避险的方法。以地震为例。通过学习,我学到并掌握了许多防震和避险的方法。例如,当我们在课堂上突然发生地震时,我们不能惊慌失措。不要跑到教室外面。我们应该抱着头,闭上眼睛,躲在桌子下面。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转移到教室外;如果在操场外,应蹲在原地,双手保护头部,避免高楼;如果家里发生地震,应尽快躺在床下,卫生间、厨房等安全角落,地震后迅速疏散,不得下楼乘电梯。简而言之,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只要我们通常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识,就可以避免灾难发生时不必要的伤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不可阻挡的,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勇气和准备,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防震减灾,团结一致,一切困难和灾难都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1
我参加了由地震科普携手同行组织的观影活动,观看了关于地震的纪录片《地震来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了解了地震的严重性,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的不足。
首先,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地震事件、专家讲解和科学实验等方式,向观众生动地展示了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力。看着倒塌的房屋和痛苦的人们,我深深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纪录片还介绍了地震预警的技术和优先疏散的方法,让人们在地震来临之前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和逃生机会。这让我明白了防范地震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我们应该多关注地震预警和应对技巧的学习。
其次,这部纪录片也揭示了中国在地震预警和应对方面的努力和进展。我很欣慰看到我们的国家在地震科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且通过营救行动等方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团结。但我也意识到,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地震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这次观影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了解到地震的严重性和可怕性,也让我认识到了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可以更好地推广地震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意识到地震的风险,从而避免地震事故的发生。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2
我知道了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就像两个爷爷说的一样,地球是我们的慈父又是一个残忍的屠夫。
我还意识到我们应该经常进行消防演练和地震灾害的.演练,才会在灾难来临时保护好自己,我一定会把地震灾害的应急措施牢记在心。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3
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第二次失去,日本地震只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时刻,让许多新鲜的生命消失,让许多人无家可归,但他们并没有恐慌,而是非常平静。这一切都解释了。他们并不害怕灾难,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防震意识。3月2日,学校举行了防震演习,让我们珍惜生命,学会保护自己。
在教室里,老师教我们一些防灾知识,然后分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们笑,说笑,我忍不住想:这很有趣吗?不,一点也不好笑。我可以认真地告诉你:当地震真的来临时,这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就在9点28分,乌拉……乌拉……乌……第一个警报突然响了,学生们反应很及时,有些钻到桌子下面,有些躲在角落里,我想依靠长凳,冲到门后,扭门把手,打开门,然后双手抱着头,身体紧紧蜷缩在一起。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后面的同学也跑了过来,双手抱着头。每个人都不再像练习时那样放松了。每个人都很认真,但其他班级大喊大叫,没有秩序。警报再次响起,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冲出门,跑到楼梯入口,楼梯入口有老师疏散我们,学生们走在楼梯右边,下楼梯,学生们冲到操场,整个校园都是快速的脚步声和老师在讲台上指挥的声音。几分钟后,每个人都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双手抱头,我们坐在操场上。当老师汇报每个年级的.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时,我身边的同学开始议论。六年级少了10人!因此,当地震来临时,应与人群一起行动,以免迷路。操场上,虽然有一点讨论声,但都听从了老师的统一指挥,双手仍然紧紧地保护着头部……这次演习非常成功,不仅让我们增加了个人保护意识,也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到:面对灾难,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而是更冷静地面对,冷静有序地逃跑。爱和尊重生命,它看起来很强壮,但实际上很脆弱,有点粗心,它可能会逃跑……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4
这天,我是第一次明白了地震的可怕。
开始的时后我正准备在放作业,突然,作业架动了起来,我以为是我不留意动的,但我仔细一看,它还在动这时,老师大喊,地震!快跑——地震!快跑——
我们纷纷跑出教室,到了操场,有的同学哭、有的.闹,老师拿着话筒组织我们排队,持续秩序。
一会儿,地震最后停了。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家长早在门外等候,十分担心我们的安全,大门一开,家长全都涌了进来,妈妈把我接走了。
到了外边,街上都是人,有站的,有坐的,围成一簇一簇的,不停地说道着刚才发生的一切——有人说四点到五点还有余震,也有人说是谣言,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我和爷爷奶奶妈妈舅妈等了一下午,都没有等到什么,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到了晚上,人们都不敢睡觉,有的往地上铺了一层垫子在地上睡,有的搭了一个帐篷,也有的在外边席地而坐,大家都很不安。我带了收音机,听说汶川的地震有7。8级呢!还有,说是汶川不少小学生的生命都被这次地震夺去了,我深深地被震撼了!
我们是幸运的,我必须珍惜生命,要好好地学习。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15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观看地震科普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11-25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观后感06-21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07-23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仪式观后感02-18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仪式》观后感02-24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12-15
5.12汶川大地震观后感11-06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7-08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