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

时间:2024-07-04 14:05:3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攀登者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打卡爱国电影——《攀登者》。

  故事开篇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在广阔的天空中,大雪纷飞,珠穆朗玛峰的上空,一群鸟在大雪中飞翔。当它们尝试飞过珠穆朗玛峰时,强劲的风暴来临,把它们大片大片地击落。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被震撼到了,在心里真心称赞鸟儿的强大,也十分震惊鸟儿的毅力。攀登者向着更高处攀登,不论多少次,像被击落的鸟儿那样被打击,依然都不能放弃,连鸟儿都知道顽强坚持,人又怎会不知呢?

  还有一个片段令我受益匪浅。井柏然演的角色是一名即将要登山的.队员,教练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可是,帮井柏然掐表计时的,是一位后勤组队员,提前十秒钟让井柏然完成了需要坚持一分钟的任务。

  这被教练看在眼里,并让井柏然参加了第二组的训练。井柏然体力不支,所以落后了,教练还让井柏然继续参加训练。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儿,井柏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里其实十分恼怒,他认为教练是在针对他。教练知道后,对他说,你是我们队里非常重要的一名队员,你是负责扛摄像机的,这个任务是十分有分量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不是针对你,而是珍惜你。井柏然听到了这一切,豁然开朗,深切地体会到了教练的良苦用心。

  影片最后,看到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插上五星红旗,我十分自豪,内心也十分激动,心里在为他们欢呼:登山队员,好样的,我为你们自豪!

  通过这个片子,我学到了人要顽强地往上攀登,走向人生的巅峰。

  攀登者观后感 篇2

  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电影院在国庆节这个档期安排了三部很好的电影。今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其中的《攀登者》。本来就是已经一个月没有见的朋友,我们一起去吃饭,吃完饭以后就想找个电影看一下。初步选择是想看《我和我的祖国》,但是好像所有的场次都是被包场的那种,所以就选择了《攀登者》。

  影片主要讲述了中国登山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1960年中国第1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由于雪崩丢掉了摄影机,所以没有留下相关的视频证据。导致国际的登山协会不承认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件事情也对当时登上珠峰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遗憾。事隔15年以后,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决定完成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一个勘测任务。只要准确测出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可以改写历史。

  重新组建的这只登山队,前后一共进行了三次登山活动,前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他们登山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风暴、雪崩和危险的风雪天气,而且还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缝。在第1次登山过程中,他们在路中遇到了十级的大风暴。其中有一个队员为了保护女队员,牺牲了自己的一条腿。在第2次登山过程中,那个摄影师为了保护摄影机而牺牲了自己。两次登山结束以后,气象局宣布已经没有很好的天气可以让他们再次登顶,宣布他们撤退。最后又根据新的气象的指导,而登上了顶峰。

  他们在从第2台阶到峰顶的断崖上设置了一个梯子。影片的最后说,这个梯子在此后的30年内帮助了无数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在登上峰顶以后,登山队队长拿出了中国国旗,将它插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备用摄像机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同时中国队也勘测到了珠穆朗玛峰当时的高度,也在世界的历史上画上了一笔。

  攀登者观后感 篇3

  在阳光照亮大地的时候,妈妈和我一起到了电影院,一起看一部叫《攀登者》的电影。

  电影很精彩,主要讲了登山队经过每日每夜的练习,爬上世界上最高最危险的珠峰的爬山过程,也突出了攀登队的勇敢。

  电影里最让我喜欢的是副主任,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他在面对雪崩的时候勇敢冷静,他勇敢地从冰地的一边跳到了冰地的另一边,又飞快地搭好阶梯让队员们过去。可是,在最后一名成员过去的.时候相机掉了下来,就在危险要来临的时候,副主任勇敢地跳到冰裂开的洞里,用手紧紧地抱着相机一起被雪填进了洞里。还有一次,在雪中天气研究小队走丢了,副主任马上找到了他们。忽然,一个大冰柱向副主任女友走过来的方向倒去,副主任又勇敢地向女友跑去,将被冰柱压到的女友被救了出来,副主任也死里逃生,在冰柱倒地的瞬间滚出来了。我喜欢这种勇敢的人。

  副主任,让我想到了一位也很勇敢的朋友,他叫王子。记得他和我在操场跑步的时候,一个高大的哥哥,看着一本书向我们跑了过来,他一大步一大步地跑着,像一头狮子一样。眼看那个大哥哥马上就要撞上我了,王子他一把推开我,而自己被大哥撞飞了足有8、9米远。虽然他手上全是血,可他还是勇敢地站了起来。不仅如此,他还走过来热心地问我:“你没事吗?”我被他的反应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我没事。”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高年级的哥哥打得脸都红了!王子过来看见了,二话不说就帮助我逃离了他们,他手上流下了一滴滴血,却强忍住痛,勇敢地说:“终于逃出来了。”他和我一起走回了家里。王子的勇敢让我深深刻在了心里,正是因为他的勇敢,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们,要向一些勇敢的人学习,要像我朋友一样勇敢地去面对有困难的事!

  攀登者观后感 篇4

  电影全片都充斥着精致的做旧感,人物的服化道都有着不符合年代的精致崭新,房屋和背景环境都崭新的没有人气;

  台词风格割裂,转换场景的时候吴京和井柏然的背景台词甚至像春晚诗朗诵,到了吴京和章子怡的感情戏,台词又像是三毛笔下的流浪爱情?

  淡化家国情怀和政治因素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主人公的动力不清晰,懂登山的爱好者会否定吴京角色的登山信念,不懂登山的普通观众只会质疑登山的意义;

  戏剧冲突铺垫的老套又刻意,笔者说看到了普通人的'情感纠葛,但是大部分人都因为这些纠葛太假而觉得感情戏的冗余。

  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做到尊重事实和行动逻辑就能像中国机长一样即使出现风评不好的流量演员也被包容,同样是描述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尊重普通人的普通情感就能像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就算有强烈的正能量也会被观众真香。

  章子怡是一直表达很期待和大陆男演员合作对戏的,然后被制作方用“吴京章子怡cp感”这样媚俗的标签买上热搜。

  前几年导演可以用演员热度和烂剧本送自己一个不错的票房,可惜他不懂大陆观众在烂片的炮轰下的成长,白瞎了这种王炸级别的演员阵容;可惜他不懂那个年代对大陆人民的共鸣,白瞎了这种有里程碑意义的题材;可惜他装作不懂电影的高级表达只吃烂饭,白瞎了十一档这种特殊待遇的档期;

  攀登者观后感 篇5

  沉闷的9月电影市场终于即将结束,国庆档的多部大片开始了密集的宣传活动。从题材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作为献礼片肯定是重中之重,不过在网络预购和观众观看意愿上,吴京领衔的《攀登者》才是第一名。尽管《攀登者》的演出阵容同样是众星云集,但吴京很明显是最受关注的那个。

  仅仅靠着两部电影,吴京就飞速蹿升成为了国内最好的'男演员之一,可能在演技方面他算不上完美,不过他在电影题材创新和市场风格的引领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战狼2》让大IP加小鲜肉的圈钱模式彻底破产,观众不必看着垃圾电影还被制作公司嘲笑素质不行,从此内容和口碑才是电影成功的第一要素。

  年初的《流浪地球》让吴京的眼光再次被市场惊叹,小众题材的科幻电影都能大卖,靠的不是花钱造假,实打实地用心才是被观众们肯定的原因。作为国内第一个票房过百亿的男演员,吴京并没有骄傲,还是一如既往的接地气。拍戏时各种苦都亲自尝试,闲暇时他也会和媒体调侃一些圈内的不良现象,同样会对自己的粉丝们循循善诱,让他们不要盲目追星,先做好自己的事。

  在《攀登者》的宣传活动中,有人采访吴京,问他担不担心这次的登山题材票房很难冲高。吴京的回答是,当他选择这个从没有出现过的题材时,他就已经有收获了。演员就应该不断尝试,不断挑战,如果只在乎票房就会被圈起来,越来越小心翼翼。用心去拍电影大胆创新,最终观众会给你投票,好电影不会被埋没,夸夸其谈才是真的堕落。吴京的话展示了他的格局,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好演员。

  攀登者观后感 篇6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不缺英雄。

  ——题记

  昨天,经老师推荐后,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突发意外,致使相机丢失,未能留下登顶证据,这一次登山未获得国际认可。

  13年之后,中国攀登队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励着第二代。在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重重困难后,中国队终是再次登上了珠峰之巅,将红旗插在了珠峰之上,洗刷了中国攀登者们近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这是第一代攀登者队长牺牲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句话语。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这是所有攀登队员誓下的诺言,只要不倒下,就坚持到最后一刻。

  数次攀登珠峰,克服的是自然极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闪光的是无畏信念,铭记的是爱国热血。无论风暴,雪崩,冻伤,亦或是截肢,殉难,牺牲。永不放弃,勇往直前。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灭的民族精神。

  当我看到张泽饰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扑在方五洲怀里,放声大哭时,我的鼻头也是酸的,无论身处何方,看到这一幕,都难免回心酸,眼泪是用情至深的证明。

  其实,我们都是攀登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珠穆朗玛峰,都要面对风雨,碰过绝壁后,找到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伴随着爱与使命,责任与勇气,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们看这些电影,不单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英雄,更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英雄不老,品质长存。

  攀登者观后感 篇7

  漫漫人生长路,恰似攀登一座高山,我们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征服那座珠穆朗玛峰,我们要直面困难,从中汲取经验,勇往直前。

  在《攀登者》里,主人公为了证明中国,而勇闯珠峰。他一次一次被困难击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身来。雪崩、狂风、队长的牺牲、越过第二级阶梯,困难告诉他:要对任何事尽责任、有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最强大,世界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困难和挫折往往会变成我们成长与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就会从中得到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我们会汲取失败的经验,然后再一次挑战它,最后战胜它。攀登者们先后三次挑战珠峰,仅仅只有一次成功登顶,他们被一次次击败,但又一次次地去尝试,所以困难也是人生的“课堂”,它教导我们要坚持不懈。

  当困难与挫折降临,如果我们都以“与我何干”的想法去对待它,那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战胜这个困难,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电影中,老队员因当年主人公为了救自己而丢下摄影机,导致未能取证,最后没能为祖国效力而耿耿于怀。他恨主人公,也恨自己。多年后,担任登山总指挥的他为了完成自己当年的心愿,刚愎自用,不惜让新队员们去冒险,当队员们遇难后,他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最终明白了为自己队员的生命负责比其他的更重要。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能逃避现实,逃避困难,因为困难也是人生的“课堂”,它教导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逃避、放弃,这只能让我们在困境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只有我们直面困难,感悟从中获得的经验,最后用于实践,才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当中更多的困难,所以困难也是“课堂”。

  攀登者观后感 篇8

  国庆节的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去了国家5A级景区老君山。

  我们坐车到了山脚下,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还没看见山的全身,几乎有一半都是被云雾遮盖,远远望去,就像仙境一样美。

  坐了一段“云景索道”和“峰林索道”之后,我们开始爬山了。我的身上充满了力气,跑起来像风似的,“呼呼呼”就爬上了很多台阶。

  我们走到了“十里画屏”,山上云雾缭绕,不时隐隐约约看见一棵棵小树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挺拔着身子。树上的叶子换上了彩色的衣服,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它们将老君山点缀的更加美丽。

  我在山上的木栈道走着,地上有很多树叶,每一片都平展的粘在地上,这处美景跟我学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里的风景一样美,然而我已经没有心思再去看了,我的力气在一点一点的减少,我的步伐也在一点一点的放慢,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我的两条腿已经像棉花一样软了,我心里想:“这座山到底有多高啊?还有多久我才能爬上去呢?”我心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要放弃。

  然而,当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又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精神抖擞。作为一名攀登者,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爬到山的最顶端。

  我们终于爬到山顶,累的气喘吁吁。但是心里也很高兴,我终于又征服了一座山。

  雨还在“嘀嗒嘀嗒”的下着,而我已经在期待下一次的登山旅程了。

  攀登者观后感 篇9

  一场电影开始了。

  银幕上映呈现了一座高大的雪山,壮丽而巍峨。他像一把尖刀一样,直冲云霄,刺破青天。他,就是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1986年,中国,想要征服这座山,却显得那么不容易。8898米的高山,山顶寸草不生,一眼望去,只有黑白蓝三种颜色。黑色的是突出的石头,白色的是雪,蓝色的是天,有时还看不到天。看起来一片和谐的景象,爬上去,绕山攀登,行走起来却危机四伏。冰雪下藏着冰渊,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其中,永远出不来。如果擅自行动,就会迷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还有令你摸不透的雪崩、暴风雨。但却有一种鸟,每年迁徏的过程中,都要从珠穆朗玛峰上飞过。当然,也有同伴因此死去。

  我们中国人就像这种鸟一样,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登上了世界屋脊,可这却不被世界承认。原来在攀登的过程中,为了救一个队员而失去了摄像机,没有留下证据。我们又只好灰头土脸的重来。“你们为什么要攀登?”“因为山就在那儿。”曾有人这么问登山队的队员们,他们就凭着这句话的勇气,历尽千辛万苦,再一次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以及惊人的体力完成了对世界最高峰的.挑战,向世界证明了,

  中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地方。

  攀登,要有耐心,只要一失足,身后就是万丈悬崖;攀登,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也许你头上就是峰顶,但却半途而废;攀登,虽然充满了危险,但登上峰顶的那种感觉,是光荣的。

  这就是攀登者们。

  攀登者观后感 篇10

  国庆假期,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攀登者》主要讲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可是,队长方五州因为救人,把相机丢了,没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国家就说:没有照片,怎么能证明登上了珠峰。就因为这句话,让我们国家被耻辱、嘲笑了整整15年。终于,在1975年,国家决定,同志次组建登山队,经过多次的训练,登山队再次向珠峰发起了冲峰。终于迎来了攀登珠峰最好的窗口期,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登顶。

  在登山的过程中,令我最感动的`是,在李国梁的带领下,登山队再登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阶时,他被一个氧气瓶打中了脑袋,滚下了山,因为,他们的腰上都寄有线,便会把其他人也带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悬崖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同志拿出镐子,将镐子打进了雪地里,其他同志没有落下山,但是,李国梁却吊悬在悬崖边上了,一个同志要他把手给他,李国梁同志却把相机给了他,把自己的线割掉了,最后,相机保住了,李国梁同志却坠落山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到这句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啊!攀登着为了国家的领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篇11

  《攀登者》1960年,发展国家体委两个决定从珠峰北坡去挑战珠穆朗玛峰。

  七位登顶队员逐渐连续突击主峰。在珠峰艰险的“第六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跑位而耗空点劲,长期停留在8700米处,剩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峰。这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在在夜里登配珠峰,的现代人类首次出现从北坡成功了登顶。

  贡布不过当时拿起了两面国旗飘扬,让国旗在风里飘展。一段曾被到国外徒步者视做“鸿沟”的山岩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种方式的。惋惜而,加之严重缺乏登顶的视频影像资料信息,中国国际上仍旧对我国成功了登配珠峰存有怀疑过之声。所以多年后再次组织登峰。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

  攀登者观后感 篇12

  看完《攀登者》,凭借自己微薄的徒步登山经验,对这部影片产生一些疑问:第一,请对雪山的认知不要仅停留在雪崩,因为正常遭遇雪崩唯一的结果就是无一幸还,这也是为什么梅里雪山一直禁止攀登的原因;第二,我敢肯定没有哪个成熟的领队可以完成方五洲那一系列骚操作中的任何一个,优秀的领队凭借的是理性的头脑而非战狼式的身手,并且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正确的抉择和冷静的判断带领队员冲顶并安全下撤(如果能成功登顶就更棒了),此处可以参考《绝命海拔》,一个领队的决策会给全队带来怎样的结果;第三,全篇用了太多艺术的夸张手法来表现登山,而对真实面临的困难很少描述,当年北坡比南坡更难攀登,面对苏联临时撤走技术支援,没有受过专业登山训练的中国登山队依靠简陋的`装备,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架起“中国梯”成功登顶,当时吃的什么,用的怎样的装备,背负多重的物资,只有克服这些令人信服的困难,才能让观众真正体会到登山英雄的壮举多么令人骄傲;第四,把李国梁尸体拉回大本营的桥段太假,参考韩国电影《喜马拉雅》,就能知道从珠峰运尸体是有多困难,这也是登山路上随处可见尸体的原因;第五,大部分死亡都发生在下撤途中,电影对下撤无任何描写也令人失望;第六,没有进行专业登山训练的队医和气象学家可以跟着登山队上到海拔七千多米,以及得了肺水肿还能坚持走到北坳,简直是对那些训练多年的登山者的一种侮辱。整个电影拍的太浮夸让人看着及其尴尬,以至于正片部分还不及片尾那一小段登山队原型的影像资料。

  攀登者观后感 篇13

  一部登山片子大家肯定都知道登上去了,只能剧透人物走向了咯。标明了有剧透,点进来说我剧透就没意思了咯)超级开心能参加b站的点映会提前看到了攀登者这部影片!整部电影虽然主旋律较重,但是还是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展现给观众,能够震撼感动到观众。我旁边的汉子和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的。

  影片上半部分就我个人而言哈感觉节奏有些不大对,省略或者着重的地方有些不太妥当,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感觉慢慢的出来了,人物的性格逐渐开始显露。在这里我真的要表达一下对张译老师的爱意,他的角色真的是这部电影里最饱满的一个角色,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变化是最完整的一个。我最感动的点就是他开始哭的时候qaq,超级带动我,完全忍不住。当然章子怡的演技也没的说哈,一开始演一个少女完全不出戏,在她所能发挥的空间里完成的.很好。吴京演的也很出色,虽然还是有点战狼的感觉,大家可以数一数他在电影里飞扑了多少次哈哈哈。胡歌啊井柏然啊陈龙啊大家的演技都挺不错。至少让观众感受到了当时登峰的困难,大家的决心。井柏然角色李国梁的死从电影开始就有在铺垫。倒是章子怡饰演的徐缨的牺牲让我措手不及,原本还以为她与吴京扮演的方五洲的爱情会是he......不过牺牲了倒是令人更加深刻。

  然后当然不足之处还是有的,稍微我觉得缺少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色,没有与当时的背景太融合。其次bgm真的太多了哈哈哈哈哈哈,没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太少,而且都是那种气势磅礴恢弘的音乐,有种强行将观众带入爱国感人的情绪,会有点疲惫。最后参演人员也挺多的,主要篇幅都在主角身上,配角们的刻画就稍微欠缺了些。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片里的佼佼者了,能感动观众,讲好故事,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 篇14

  今天我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它是一部很有阳刚,坚持,信心,的一部电影,我看完之后很有感受,因为他们能舍生忘死的救队友,故事叫我慢慢给你们讲

  在1960年,中国攀登队的三名队员,方五洲、松林,达布,等三名队员在,在1960年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个史诗级的历史壮举,但是其中的方五洲,为了救松林,而不小心把摄影机给弄丢了,然后英国就不承认中国人爬上了珠峰,二,让中国人在英国人面前抬不起来头。

  1975年中国攀登队,再一次挑战珠峰,这是一次生与死的`挑战,这时攀登队,开始招生,招了200多人,这200多人每天辛辛苦苦的训练训练还是训练,每天清晨就爬起来训练,两年过去了,攀登队开始挑战珠峰,攀登珠峰必须需要一种天气"窗口"只有过了窗口才能顺利的登上珠峰!在第一次中,突击队队员已经完成了第一台阶,预报队员迷路了,方五州为了救徐樱,而让自己的胳膊受伤了,所以只好撤退。

  第二次挑战珠峰,因为方五洲受伤了,李国荣就申请代替方五洲当突击队的队长,在第二次挑战珠峰的时候,突击队已经顺利地完成第一台阶,要去完成第二台阶,在爬第二台阶的时候,不妙,遇到了雪崩,这时其中的四名队员,就被吹到了山崖旁,其中就有李国荣,李国荣把摄像机给了其中的一个人,就把自己的绳子割掉,摔下了山崖,牺牲了,而第三次挑战珠峰,方五洲带着队员们,不惧危险,不怕风暴,顺利的登上了珠峰!把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的最顶端,这是一次史诗级的历史,是让全国人都振奋的历史!

  这是一次历史上的巅峰!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11-09

攀登者观后感11-28

《攀登者》观后感05-23

【荐】《攀登者》观后感07-19

最新攀登者观后感12-06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05-08

攀登者观后感15篇12-01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热】06-22

攀登者观后感(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