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时间:2024-06-14 16:44:5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优]《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本是高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

  《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它讲述了一群坚强的女孩和一位执着的校长,共同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中展现了爱、青春、热血和命运,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张校长的“燃灯精神”让我印象深刻,她不畏艰难,不怕困难,为了帮助更多的女孩改变命运,她创办了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就能够创造奇迹。她的坚持和努力让那些困守大山的女孩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深受启发。

  影片中那些大山女孩们的成长历程也让人感动不已。她们曾经懵懂无措,但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她们逐渐变得坚强勇敢。她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女孩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影片中所展现的爱、青春和热血也让我深受感动。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对教育充满热情,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帮助那些女孩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感染了我,也让我对教育充满了敬意。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改变命运。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2

  康宜原定于昨晚进行的观影活动因故延到今天上午,原定的“观影团”成员周日各有要事,最后观看《我本是高山》的人剩下了四位——康宜伉俪、易家妈妈金医师和我。上午康宜让她的夫君富宇担任专职司机,两人专程从椒江开车来黄岩接我和***妈,我们两个老太太上车后,都笑说自己“今天涨身价了”。

  10:30,车到椒江老粮坊德信电影城,康宜用手机扫出预定的电影票,我们走进6号放映厅。我们进去时,这个放映厅里已有一对母女,加上我们四人,中途又进来一位:出场时观众总人数7人。

  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热烈生长、打破命运牢笼的故事。片名出自张桂梅定下的华坪女高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网上就有不少吐槽的文字,主要是针对剧情与真实的不一致,譬如把女生酗酒的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把山里女孩不学习的原因改成贪玩,逃课去逛街;把支撑张桂梅走下去的精神力量改成了她的亡夫……

  我和康宜虽不是“英雄”但“所见相同”,我们都认为看完电影才有发言权。于是我们专门相约观影,此刻专注地盯着银幕观赏电影。

  影片前半场以渲染贫困和办学的艰难为主,开学典礼时,学校俨然是一片工地,到处都是施工的钢筋水泥,开学典礼在仅有的一幢教学楼前面的空地进行,教育局长刚讲了两句话话筒就因保险丝烧断而“失声”,领导退场时陷进淤泥,刚开学的华坪女高没有食堂、厕所、围墙和大门——简陋至极!大山里深度的贫困,就像是深度的窒息和深度的'绝望一样,让我看得心里很压抑的同时也领悟了张桂梅所说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深刻含义,因为高考才是这些大山里贫困女学生们逆天改命的唯一出路。

  影片后半场着重刻画张桂梅用“愚公移山”的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事迹:张桂梅节衣缩食,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把钱省出来,去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帮助她们补课;她拖着瘦弱多病的身躯,在大山里穿梭,翻山越岭对学生家访,精确收下应收的免费女生;去工地找回辍学打工的学生;她“顶风”克扣节假日,让老师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就这样,3年苦战,17名老师中,有9名受不了,走了,但张桂梅还是带着剩下的人咬牙坚持了下来,全力辅导她们,并创造了奇迹,在一年半里让学习基础极为薄弱的学生达到高一水准,三年后96人全部考上了大学,本科率达70%。

  镜头里,考上高校的华坪女高那些女孩们,一个个都满脸笑容,青春自信。她们用模仿张桂梅校长言行的小品表达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看电影前半场时,密闭的放映厅令我呼吸不畅,加上剧情的压抑导致我直接倒胃呕吐,康宜要陪我出放映厅,我忍住不舒服,坚持看完了全场。

  看完《我本是高山》,我想起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的话:“《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是圣人,他开创私学,培养了三千弟子。我觉得在改变女生命运这一点上,张桂梅确实是当代圣人,她是高山,是一个最真实、最纯粹、最有信仰的人,她的高尚唯有神会而无法表演。片中扮演张桂梅的海清,形似很逼真,但神似却嫌不足。特邀出演董老师的胡歌,形象也属于直线型而非立体型。编导把张桂梅的精神支柱归因为她对丈夫的思念,改变了真人的精神内核。片中张桂梅对老师的苛刻,对学生的逼迫,违反了《劳动法》《教育法》。她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就是延长教学时间,逼着学生刷题做题。她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不读书你就回家嫁人生孩子去!”——虽然艺术允许虚构影片允许改编,但这些依然是片中无可否认的瑕疵。

  真实的张桂梅说:“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为了感恩和回报,张桂梅经历了无数痛苦折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毫无保留,她孤身一人,没有车、没有房,只有学生……原汁原味的“苦行僧”张桂梅才是最感人的,她的“教书救人”的朴实追求是我们最稀缺的、最宝贵的。

  高山仰止唯有神会,这就是我观看《我本是高山》后的感悟。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3

  今天看了《我本是高山》,我感受到了我们本是高山,而非草芥;孩子们本是高山,而非草芥。我们要坚定地相信这一点。满满的力量感。

  1.“卷”得漂亮

  先说说“卷”。如果天地之间是一幅巨型画卷,那么把它卷起来,无疑是痴心妄想。而张桂梅做到了。她带领着大山里的女孩子,站在高山之巅,把贫穷落后、愚昧命运、悬崖峭壁、森林溪流一起“卷”起来,收入一个小小的卷筒,把女孩子们接到华坪女中,送入到大学,送到城市,让她们拥有了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力。

  如果不上大学,大山里的女孩们原本是被命运死死“卷”住的,电影里的山月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在那狭窄的命运空间里,张桂梅死死拽住了山月的妹妹山英,给她生活费,告诉她学姐大学毕业后的薪水,翻过悬崖给她父亲钱,到城市里她打工的地方去找她……身体单薄如纸,浑身是病,大把大把吃药的张桂梅,一边拼命把“山英”们从命运的“卷”途中拽出来,一边把重峦叠嶂的大山“卷”入卷筒,最后完美收官。电影看得我心潮澎湃,满心崇拜。

  2.逆向“卷”起来吧

  那么不在大山里的孩子怎么“卷”?地处平原,生活在大城市小城市的孩子们,我们可有“高山”?我们没有。

  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钢筋水泥柏油路,课本作业辅导班。我们的孩子就在那狭窄的局促的被“卷”得像煎饼卷的小路上,埋头在仿佛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里。

  相形之下,我们的孩子与大山里的孩子孩子处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其生存困境的内核却是相同的——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张桂梅带领大山里的女孩子突出大山的重围走出来了,我们的孩子却被学习的单一重重卷起。

  有一日晚上,我家大女儿看了一位哈佛高材生的小视频后,让我带她去书店。我开车带她来到四十中附近,竟然发现,几个书店都是“假”书店,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文具,各种教辅资料,而几乎没有多少与考试无关的书籍。

  与大山里的孩子相比,大多数城里的孩子需要的是逆向而行。我们的孩子迫切需要走出课本,走出作业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到草地上打球,走到泥巴地里摔跟头;走到山脚下去趟水,去做农活;爬到高山上,像一棵树一样去获得生长的空间。并且不是偶尔冒泡似的浅表体验,而应该是常态丰盈的`生活。像大山里的孩子需要走出大山,获得选择生活生存的权力一样,我们的孩子,首先要获得的是自由成长的权力,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3 突破盲“卷”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很自然地和我说,“孩子就上了奥赛和新概念英语,这都是不学不行的吧?”

  我非常奇怪,这怎么就成了“不学不行”的呢?从来没有孩子离了哪门课程,就不成长了这种事情,尤其这种考试科目,课外加课,意义真不大。

  家长自己把自己“卷”得绷紧,怎么让孩子正常学习和生活?摊开身体躺一会儿,调节生活,放平心态,坦然地生活。是厨师,就用心把菜做得色香味俱佳,享受职业幸福。是农民,就用撅头用力刨土,红薯露出头来,像一朵朵漂亮结实的云霞。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点拨着晕头晕脑的小家伙,用智慧带领他们永远保持饱满的求知欲,快乐驰骋。我们深耕于文字章节,也可以专注于山野秋色,时而在迷茫混沌中艰难跋涉,时而拨开云雾见日出。

  一个张桂梅可以带被困的女孩们走出大山,我们无数城里的家长和老师们可不可以带我们的娃们走出单一的校园,走入山野?

  走出去吧,我们的孩子生来就是高山,而非草芥……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4

  这部电影以张桂梅老师的`真实事迹改编,让我们可以看到华坪女高是如何一步一步创立起来的。“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句女高校训,在看完电影后再读更加震撼人心,这不只是校训,更是女孩子们心中的呐喊。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5

  今晚,我去横店影视城观看了电影《我本是高山》。这部影片真实地讲述了张桂梅校长艰难困苦而又辉煌灿烂的教育历程。观看后,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感情很复杂。这部影片很感人,有的情节让我感动得掉眼泪。提到张桂梅老师,我就想起“燃灯校长”这称号。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对这称号深信不疑了。

  张桂梅老师是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她一手创办,并咬紧牙关苦苦支撑。其办学的艰难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张桂梅校长硬生生地坚持下来。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她身患20多种疾病,但是她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教育事业。不计得失,无私奉献。说实话,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我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普通老师,教育学生的甘苦难易只有亲历教育一线的人才知道。张桂梅老师强烈的事业心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苦苦守望大山的教育,苦苦呵护大山女孩的希望。翻山越岭去家访,想方设法劝返学生,日复一日地督促教育学生。这些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山英山月两姐妹时时牵动着张校长的心。后来,成绩较好的山月退学,嫁人后被丈夫活活打死了。面对这个令人发指的悲剧,张校长悲伤难过,心中愧疚无比。妹妹山英的读书便是张校长全力以赴的事。几次辍学几次劝返。家人夜间闯入学校来带山英回家,张桂梅校长据理力争,怒斥山英家人的愚昧无知。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山英终于考上了大学。最后一次家访,张校长携同一个老师和山英在夜间隔山崖大声遥报高考喜讯的情节是整个故事的高潮。苦尽甘来,山英激动得放声大哭,向她已故的姐姐大声报喜。这个情节看得我热泪盈眶。这真是感人至深的情节啊!由此,我想到“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说实有话,这句话也是影响我努力学习、刻苦读书的至理名言。我也是通过读书这条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做学生的时候,我也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努力读书,并养成终身受益的读书习惯。张桂梅校长的思想意识拯救了大山里的很多女孩。让她们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张校长的一句话说得很好:“读书的女孩可以改变三代: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华坪女高一届又一届高中生的成长历程浓缩了张校长心血和汗水。她们的高考成绩是一步一步干出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本身就是一条艰难险阻的创业之路。其中,离不开张桂梅校长艰辛努力的付出,离不开张桂梅校长持之以恒的.执著,离不开张桂梅校长百折不挠坚强的意志,离不开张桂梅校长爱岗敬业的事业心。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张桂梅校长富有励志色彩的教育故事能证明这一点。张桂梅校长实属不易——坚持独立办学不容易,拯救大山女孩更不容易。张桂梅校长感人肺腑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事业是苦乐相伴、痛并快乐的伟大工程,这一工程需要老师有高尚的情操和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这一点,张桂梅做到了。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影片的这一台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台词可算是这片影片的主题词,这一台词可以作为座右铭让我们铭记于心。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热爱学习却失去学习机会的山月本就是高山,自强不息的大山女孩本就是高山,张桂梅校长和她的老师们所从事的伟大的教育事业本就是高山。

  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让人高山仰止的师德风范。这就是我观看这部影片最有意义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启示。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6

  影片《我本是高山》,呈现了爱、青春、热血与命运交织的篇章。主角张校长,引领一众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帮助百名山区女孩逆天改命。这是一位坚韧无私的女性,也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山区少女的故事。

  电影里,张校长坚守“燃灯精神”,创立了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为深陷山区的女孩们开辟了借书改变命运的道路。这一幕令人动容,因为展示了希望与拼搏的力量。在张校长引领下,这群山区少女手牵手跨越前行中的障碍,奋力拓宽人生的选项。

  看完这部影片,深深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与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肯付出努力和坚持,就能书写奇迹。该片向我们展示了充满希望和正气的世界,给人带来暖意和激励。

  总而言之,《我本是高山》堪称一部感人至深、充满正能的作品,它让人深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此片不仅是催人泪下的励志篇,更是展现人性美好的力作,它让我们感受爱、青春、热血和命运的力量。期待这类正能作品继续流传,让更多人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7

  看哭了!电影《我本是高山》改编自云南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感人至深。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在党与政府的支持下,这位校长如何燃烧自我,照亮他人,成为了一座高山。借此机会,我将谈谈这部电影的一些观后感。

  电影视觉效果和音乐搭配简直绝妙!画面和音乐完美呈现了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艰难环境与女主角坚定信念。这正是张桂梅校长坚韧不屈的精神体现!

  电影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张桂梅校长的意志力、深厚感情以及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仰,更让人感叹女性间那份相互支持鼓励的情谊。

  主题深远,引人深思!电影通过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展露了教育的巨大影响力和人性的光辉,深入探究真实事件中的教育精神,展示了现代社会的多元人性,可谓兼具深度与广度。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坚守,就能实现梦想,犹如张桂梅校长般,屹立不倒,成为一座“高山”。

  不过,电影仍稍显不足。例如,张桂梅校长的个人生活和情绪变化描绘较少,使人们难以真正走入其心灵深处;对华坪女高贫困生的艰难境况和困境应变则未详细展现,使观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程度受限;对党和政府的援助展示不足,影响了观众对该主题的领悟。

  尽管如此,《我本是高山》依然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片。它生动地描绘了张桂梅校长的人生事迹,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尽管有些地方尚待完善,但电影的优秀表现足以触动人心。我极力推荐这部电影,期待更多人能理解并感受到张桂梅校长的精神强大。

  张桂梅的教育成果曾经受到过质疑,一些人认为她虽然帮助了很多女孩子上学,但没有培养出像985、211重点大学那样的高级人才。面对这样的质疑,张桂梅并不气馁。她深知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看眼前的成果。

  有一个曾经不被家人看好的女孩子,在张桂梅的帮助下,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还顺利考入了一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还有一个女孩子,在张桂梅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医生。她用自己的医疗技能和经验,为家乡的人们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些学生们的成就,也许并不足以引起质疑者的注意,但对于张桂梅来说,这些成果却是她最为自豪的东西。她深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他们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不俗的成就。

  因此,张桂梅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追求短期内的功利性成果。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教育成果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她的学生们会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张桂梅老师是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用实际行动给质疑者以有力的回击!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8

  7月2日晚,巧家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收看了“云岭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通过集中观看、个人观看等形式,深入组织了广大教师开展观看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思想大讨论,通过收看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让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从中受教育、得启发、有收获。

  金塘学校党支部书记权权说:“张桂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教生涯平凡而伟大!我们要学习她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她爱生如子的情怀;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铅厂小学罗罗老师说:“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张桂梅那样的奉献精神!”

  包谷垴学校荣荣老师说:“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像张老师一样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相连接而放在最高位置,我们也一样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茂租学校彭彭老师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张桂梅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党员教师的。我反思良久,自己认为已经花了百分的心,其实比起张桂梅老师,我才花了百分之一的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一定砥砺前进,不惧风雨,努力向张桂梅同志靠齐!”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9

  电影《我本是高山》,讲述了坚韧女校长与一群热血教师引领百名女孩逆袭命运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影片围绕爱、青春、热血与命运展开,展现出人性的力量与面对困境的勇毅。

  影片主角张校长,践行“燃灯者”精神,在云南丽江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困守山区的女孩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张校长的带领下,这群迷茫的女孩汇聚一堂,跨过障碍,拓宽人生的道路,充实自我。

  片中的女孩们表现出惊人的勇气与毅力,直面艰难环境与压力,坚持不懈地奋斗。她们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逆袭命运的过程感人肺腑。这些女孩不仅为自己追逐梦想,更为家庭、家乡奋力拼搏,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也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电影中的'师生情谊同样动人。年轻的老师们如亲姐般关爱照顾着女孩们,传递着爱与关怀。他们用心教导,激发女孩们的潜能,助她们建立信心,学习知识,追寻梦想。这样的师生情深让人感到温馨与感动。

  《我本是高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启示。它使我明白坚持与努力的重要,也懂得了爱与关怀的力量。这是一部满载勇气与希望的电影,用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战胜困难的力量,引发我们对生活与未来的反思。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0

  贫困究竟会有多深的影响,或许在观影之前,我仍没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当电影里的幕幕闪现心头,贫穷影响的是一代代孩子的未来,而张校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所付出的诸多努力,让我深受感动,值得所有党员学习。

  在深山里建一座女子高中,不仅仅让贫困的女孩子能够免费入学,还能让她们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看似不能完成的人物,却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教师、校长张桂梅所做出来的坚持数十载的壮举。在张校长带头建设的华坪女高,建校十余载已经有近20xx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本科上线率排名丽江市第一。近20xx个深山的女孩自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手里,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更为家乡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张校长,就是新时代党员的最好的学习榜样,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哪怕身处崎岖山路,依旧心向阳光,哪怕疾病缠身,却时刻想着再挽救一个,再多拉一个女孩子走出深山,改变未来整个家族的命运,也是改变深山里贫困女孩的未来。就像电影里的女孩,写在屋檐下的那句话“我本是高山”。

  张桂梅校长,她的人生弧光,满布耀眼光芒,她燃烧了自己,却照亮别人的未来的路。当我在泪水中看到扮演张校长的演员手上的厚厚的`橡皮膏,这更是党员的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坚持和坚守。在不理解、被质疑和种种困难下,张校长没有被困难压倒,孱弱的身体撑起无数个女孩的梦的未来,让每个深山的女孩也有机会平等接受教育、平等参与竞争、走出深山,改写人生。张校长身上所拥有的这种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的女娃,张校长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坚定信仰翻越了重重大山,改写了人生,照进了现实。

  作为一名党员,更是一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中医儿科医师,通过这次党支部的活动,收获颇丰,张校长的伟大,让我在心底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那是一束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是张校长的“教师妈妈”的初心,更是来自深山贫困女娃的蜕变人生的美好缩影,这些收获和感触,更将这种奋斗向上的力量传递下去,时刻鼓舞着党支部的每一个你我,在临床、学习、生活中,时刻向张校长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为儿童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1

  云南的贫困山区也是我一直关心的地方,影片十分客观的反映了那里的社会和文明的变化,带领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忘我,崇高,拼搏和各种爱。在最穷困的小地方却存在着最顽强的生命力,诠释了生命真正的价值。“考上大学就能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最质朴的思想让青春燃烧出最大的.光芒,点亮了这里每家每户和每个山庄,这是一种真正的星星之火。

  “另一个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离我们也是20xx多公里,在他们爬出大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爬进大山。张桂梅校长是令人敬仰的,山月的命运是令人惋惜悲恸的,她们的故事也并不是唯一的。希望社会性的问题和悲剧在不断发展中减少和最终消失。“我本是高山”让很多自认为“本不是高山”的人坚定信念,树立信仰,坚持不懈。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2

  我本是高山,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信念。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山要攀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影片中的张校长和女孩们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渴望。张校长的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大山里的.女孩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改变世界,改变命运。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它让我认识到,只要有爱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奇迹,改变命运。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攀登自己的高山。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3

  这部影片令我深感触动,讲述了山区女生在张校长引导下克服困境,扭转命运的成长历程。张校长的“燃灯精神”贯穿始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引领女孩们通向光明未来的指路明灯。

  片中的女主角们来自偏远山区,面临贫穷与无知,然而并未屈服。相反,在张校长带领下,她们敢于挑战,刻苦求知,提升自我。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人定胜天”的道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故事情节感人肺腑,充满了爱、青春、热情与命运。女孩们的深厚友谊和团结互助令人感动,她们互相支持,共同应对生活难题。而张校长则是她们的精神支撑,她的坚韧和信仰感染了每个孩子,让她们懂得了拼搏的价值。

  这部影片使我深知:无论处境如何艰难,只要持之以恒、坚定信心,必定能逆袭命运,达成理想。同时也让我更加珍视当下生活,奋发向前,为自己创造美好未来。

  总之,《我本是高山》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启发我对人生真谛的认识,更强调了毅力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励志大片,又是一幅情感细腻的温情画卷。我将以影片精神为指引,继续前行,追逐梦想。

  《我本是高山》观影感慨

  《我本是高山》,一部令人动容的电影,讲述了硬骨头女孩和热心肠校长合力扭转命运的动人故事。影片中洋溢着爱、青春、激情和命运的交响,直击人心。

  张校长的“点灯精神”令我为之震颤,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坚定信念,拼搏努力,就能扭转乾坤。她开创了女高,给深山里的女孩送上命运改写的钥匙,赋予她们展望未来的`勇气。

  片中的女孩们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她们携手共渡难关,丰满人生的篇章。她们在学习中茁壮,在困境中屹立,终以逆袭书写了生命新篇章,实在叫人钦佩不已。

  电影的情节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感受爱与坚持的力量,明白了只要有梦,就握住了命运的钥匙。这部影片让我感动之余,更引发了我的深思,使我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并无可怕之处,只要有勇气和恒心,便可所向披靡。

  综上所述,《我本是高山》是一部满怀正能量的影片,让我看见了生活中的曙光和毅力。它激励着我,也让我懂得: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4

  这部影片感人肺腑,讲述了坚毅女孩和热心校长共抗命运的励志故事。画面交织着爱、青春、热血和命运,令人动容。

  张校长的“燃灯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她以实际行动传达出:只要有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就能扭转乾坤。她创建女校,给予山区女孩读书的机会,点亮她们对未来的憧憬之光。

  影片中的女孩们同样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共同跨越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为选择增色添彩。她们在挑战中磨砺自己,历经风雨终见彩虹,令人钦佩不已。

  观影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爱与毅力的力量,以及实现梦想的决心。这部电影打动人心,激发思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克服一切。

  总而言之,《我本是高山》是一剂正能量的良药,充满希望和勇气。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相信我们也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15

  观看《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张老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高尚品质。电影中,张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爱和责任,让我深受感动。

  首先,电影的真实性让我印象深刻。影片根据张桂梅的真实故事改编,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张老师形象。她用自己的一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争取了更多的机会,让我感到十分敬佩。其次,电影中饰演张老师的演员海清的出色表现也让我赞叹不已。她的表演生动逼真,让我完全沉浸在剧情中。尤其是在展现张老师与学生们相处的细节上,海清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张老师对学生的真挚感情和无私奉献。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张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与校长争吵,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筹款。这些情节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了学生不惜一切的伟大教师形象,让我感到十分感动。

  总的来说,《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爱与责任。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奉献和付出,延伸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教育资源,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回报那些为我们付出的老师们。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05-23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05-24

《我本是高山》电影观后感05-23

[经典]《我本是高山》电影观后感05-25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推荐】05-24

我本是高山电影观后感06-07

(优秀)我本是高山观后感06-08

电视剧《高山清渠》观后感12-24

《高山流水》说课稿7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