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海博物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
“哇!这么长的队伍,什么时候能排到啊?”我无奈地对父母说。终于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们来到队伍最前,根据计划直奔四楼。
嘻嘻,我们计划的不错,四楼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妈妈参观的是钱币馆。这些钱币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国时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时候朝代所使用。别看我们现在的硬币是完整的圆,纸币很新,和古代钱币区别大着呢!我走进展馆,第一个看到的钱币是——长方形的,扁扁平平,还参差不齐!嗯…下面的几个钱币准会让你大吃一惊:
蚁鼻钱:名字有趣吧?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它模样很小,像一个小贝壳那么大,中间刻有“贝”、“君”等阴文。因为它像一只小蚂蚁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国用的钱币。
马蹄金:这是一个用全金打造的马蹄形的货币。如果让马穿上这“马蹄”,那该多神气啊!
贞祐宝券五贯钞版:这种钱币名字很长,表面也很大,长约20厘米,宽大约15厘米,就厚度也有1厘米。说来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动这么重的“钱”吗?往展馆里面走,这些钱币就越来越接近现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异,奇形怪状,样品琳琅满目,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时间像水流一样迅速流逝着,钱币馆也在不知不觉中参观完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书法馆,玉器馆,雕塑馆……其中我最赞叹不绝的便是书法馆。瞧哪些书法家写的字,有些龙飞凤舞,有些小巧玲珑,还有些铁画银钩。这个展馆的展品并不多,却给我了一个启示:这些名人能写出一手好字,是要从小苦练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
啊,参观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再回头一看那5个金字,它们仿佛在和我述说着古人的生活呢!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2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雄距在世界东方。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蜿蜒在山上的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秦始皇下令建造长城,到孟姜女寻找丈夫,最后明代开国元勋——徐达修筑长城。它蕴含着砥砺奋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真谛,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华夏儿女的骄傲!
今天来到玻璃博物馆,观看明清重镇——秦皇岛长城专题展开幕仪式。仪式过后,来到展播播厅,“天开海岳京师屏障”八个大字,顿时让我感受到了长城的`雄浑、凝重、神奇与美丽。秦皇岛境内有223。1公里的明代万里长城,它们气势雄伟、风光秀丽、建筑精美、关隘众多、文物丰富、故事动人,展现了长城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天工巧夺匠心独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长城由城台、马道、垛口墙、望孔、排水、射孔、宇墙、雷石孔、吐水嘴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讲解员叔叔特意讲了吐水嘴的作用,让我大开眼界。
第三部分——雄关要塞长城烽火,主要介绍了榆关抗战对长城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军事武器——铁弗朗机。“戚家军的驻守,戚继光曾招募浙兵9000余人守之。”“9000人,这么多人”我不禁感叹道。
第四部分——精神守望永续传承,从70年代开始,秦皇岛市就出现了义务保护长城组织。当我看到展览柜里展示长城保护员——张鹤珊维护长城的工作笔记和工作总结时,我才明白原来长城需要工作人员年复一年的精心维护和修复。到20xx年底,张鹤珊与其他74位长城沿线农民一起,在村民中义务宣传长城保护知识。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来。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值得骄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长城建成后,经历数代人的坚守,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再次看到展厅里的长城模型,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那是因为我对长城爱的深沉……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3
中午时分,我和妈妈来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馆,这是1996年新建的馆。里面有四个楼面,一万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展出了上起一万年前,下至二十世纪初的青铜、陶器、书法、雕塑、玉器、家具、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
我首先来到一楼的青铜馆,里面陈列着从夏代到战国时期的各种青铜酒器、食器、乐器、水器和兵器,它们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而美观实用。雕塑馆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铜铸件件是精雕细刻。二楼的陶瓷馆详细地介绍了制陶的.每一个过程。书法馆里是浓墨喷香,会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馆里的400多件宝贝是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家具馆里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欢少数民族馆,里面的服饰、染织绣、陶器、面具、藤竹编,这些风格迥异,色彩绚丽,巧思独具的创造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奇葩。让老外们流连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聪明才智。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4
上海博物馆是个非常大的博物馆,如果您有空去参观一下,将会得益匪浅,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5000年文明史对于每位中国人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些可以通过文物,书法等表现出来的`,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时通过参观,您会发现,即使您知识很丰富,但您还是只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还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还不到这个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在家只会通过书本等传递历史知识,让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成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于孩子的上进心有帮助的,对于提升孩子的视野是有帮助的,上海博物院确实是个好去处。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5
今天,我与爸爸妈妈一同来到了大城市上海。第一站,我们便到了有名的上海博物馆。
今天的展览有很多,如:“古代青铜展”,“毛利人的世界展”,“古代陶瓷展”。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古代陶瓷展”中的那只“二管梅瓶”与那个做陶瓷的演示模具了。
刚走进展厅,一股股凉风往我身上吹来,看着那一个又一个呈蓝色与白色相间的青花瓷,我似乎觉得青花瓷让人感到一阵又一阵强烈的孤单与寂寞,具有人们都无法探知深不可测的秘密。这时,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只“二管梅瓶”的前面,这只梅瓶从上到下都是蓝色,在蓝色中隐隐约约的让人看到有一些微微的紫色,最特别的就是它那个纯白色的壶口了。一般的`青花瓷只有一个壶口而这只梅瓶的壶口却有两个并呈双交状看上去就像一个英文字母X。
再来说说古代人民是如何造出瓷器的吧!古代的人可聪明了,在那时人们已经学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了,陶瓷也是。人们现在山上采集一些特殊的泥土放在木板上加水捣糊,再做出一个模子在窑坑中烧制,再拿出来裹上釉与在瓶上画上想画的图案在高温中烤硬即可。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而我们的子子孙孙正在淡忘么多的历史于文化,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的历史,不能让这些文化失传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6
上海是一个科技文教很发达的城市: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馆、上海体育馆、上海博物馆等等,这些都在展示着上海的科技文教气息。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上海这座世界闻名的大都市。第一天看了世博会,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有四层。我们一进博物馆,就听到一个漂亮的导游小姐在作精彩的介绍,博物馆的一楼有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在第一展览厅里,中国古代雕塑馆里面收藏有120件雕塑。这120件雕塑展现了从古至今的文化变化和佛教艺术文化。中国古代青铜馆有400多件青铜珍品,它们有着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二楼有中国古代陶瓷馆。在第二展览厅,二楼有陶瓷精品500多件,个个都是集历代名窑的佳作。
三楼有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绘画馆汇集了唐宋元明清的明家真迹。一幅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印章馆汇集了西周至清末近500件精选的实物展品。
四楼的第三展览厅,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历代货币馆。在中国历代货币馆里我看到了最值钱的成吉思汗金币和最不值钱的无名小钱。最大的和最小的、签字板的袁像共和纪念银币、像一把钥匙一样的.刀币。以及清朝的一元、十元、一百元的纸币,明朝和宋朝的纸币等,总共有500多件的展品。家具馆大部分展品是明代以来传世至今和明墓墓出土的,有书房用品、衣柜、桌子、厅堂、椅子等。玉器馆有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有朴实神秘的,也有传世绝品。
上海博物馆里面的东西真是太多了,这次都没有看完,下次有机会我还要来参观。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7
上海博物馆是个非常大的博物馆,如果您有空去参观一下,将会得益匪浅,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5000年文明史对于每位中国人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些可以通过文物,书法等表现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时通过参观,您会发现,即使您知识很丰富,但是您还是只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还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还不到这个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在家只会通过书本等传递历史知识,让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成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于孩子的上进心有帮助的,对于提高孩子的视野是有帮助的,上海博物院确实是个好去处。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8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9
本周的快乐活动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铁路博物馆。
走进这幢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大楼,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代表中国铁路百余年发展史各个阶段的800多件展品静静地诉说着或久远或现代的故事。
按照1876年建成通车的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曾经运行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先导号”1:1的仿制品、清光绪年间的火车时刻表、铁路早期用灯和铁路司机用表,一系列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让我们认识了时代的.变迁。50年代火车小站行车室展区的“铁路员工”别提多逼真了,起初同学们还以为是真人扮的,走进一看才知道是蜡像----简直以假乱真。
最让大伙感兴趣的莫过于和谐号机车仿真操作台了,它可以模拟高速铁路运行周围的环境声响,大家争相站上模拟平台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屏幕上火车转弯时,我在平台上感觉身体也跟着倾斜晃悠似的,真是身临其境。想想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火车一百多年前刚引进时,时速只有二三十公里,中国还不具备自行制造机车的能力,而如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铁时速已超过三百公里,早已是今非昔比。相信等我们这一代长大、掌握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后,中国铁路的发展会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0
上海嘉定博物馆是一座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古北路327号。这个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博大精深。
进入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风建筑,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进入博物馆内部,文物陈列室里展示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展品,例如陈列着典型的中国民居“四合院”、传统的木雕、泥塑、剪纸、布艺等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博物馆还设有多个主题展厅,如“嘉定历史文化陈列室”、“民俗民风展厅”等等。这些展厅通过丰富的展示手段,例如图片、视频、声音等等,生动地再现了嘉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观展之余,我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
此外,博物馆还配有专业的讲解员,他们耐心且深入地向游客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上海嘉定博物馆的参观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文化之旅,让我更加爱国爱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也更加愿意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1
昨天,上海虽然下着雨,但也没有阻挡我和孩子们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步伐。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延安东路,是坐北朝南6层英国古典风格的建筑,馆名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书写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共有24万余件标本藏品。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还有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
一楼:古动物史。二楼:古生物进化史、古人类、古尸。三楼:无脊椎动物、鱼类。四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整个陈列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反映生物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动物界门,纲,目的代表物种,并配有各种生态景观环境,科学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形象反映了它们的栖息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其中许多为我国的特产和一二级的保护动物。
在古动物史陈列厅展出的一百多件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发掘于四川合川县,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发掘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也是古兽中的庞然大物。此外,还有许氏禄丰龙、多棘沱江龙、魏氏准噶尔翼龙、恐龙蛋、恐龙脚印、玄武蛙、鱼龙、雷兽、巨犀等古动物化石。
这里展示了从地层中挖掘出的古代动物化石。阐明了动物的起源和发展,兴盛和衰亡。恐龙,古象都是已经绝灭了的动物,千百万年过去了,在地层中留下的仅仅是它们的化石,这些化石犹如特殊的文字,向我们叙述着远在人类出现之前的亿万年内动物演化的生动故事。
对从来没有参观过自然博物馆的孩子们来说,恐龙还是有足够的震撼力的。刚步入大展厅时,由于里面灯火昏暗,面对大大的恐龙骨架,孩子们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也许是惊叹于它们的庞大。
现代动物陈列共有展品2千多件,其中有的还是中国特产动物,也有不少外国珍稀动物。并配有生态景观衬托。在陈列标本中,有大珠母贝、大鲵、扬子鳄、东北虎、白鳍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外国珍稀动物,如高脚蟹、极乐鸟、美洲狮、鸸鹋、沙袋鼠等。
古人类史陈列展品3百多件,展示了人由古猿的进化历程,人类社会是由猿群发展而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色的人种的区别,形成了人类的原始社会,以及贫富两极分化,阶级产生,原始社会瓦解的进程,从最原始人到现代人的300多万年历史,这里还有许多不同人种的塑像。
今天也许是因为下雨,来这里参观的人不多,多是学生、三口之家,几十张的照片,还没有把自然博物馆扫了个遍,可惜电池没电了,备用电池忘了没带,真是遗憾!
馆内张贴了一些关于博物馆的介绍,我的总体感觉是:展品标本都是50,60年代制作的,陈旧僵硬,展柜不密封,很多标本上都是灰。介绍文字因为年代久远颜色都淡了,好多还是手写的。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樟脑味道。因为下着雨,好多展室开着窗,亦有的展室,吊扇加立式空调调节温度,总的来说这样一个博物馆看上去比较陈旧,是应该全面整修了,是应该搬迁了,和大上海的形象完全不搭调。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2
今天晴空万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决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馆之一——上海博物馆参观。
排了将近一个小时队伍,我们进入了博物馆,整个馆分四层,我们决定先上四楼,依次走下来参观。
在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硬币馆,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纸币、刀币,还有金、银、铜、铝锭等。馆内大型电视机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硬币发展的历史。
然后我们又去了古代家居馆,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这些家具几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名贵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贵,而且工艺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师的'灵巧手艺。
第三层是书法馆和绘画馆等,我们先去参观书法,那里的字写得非常好,粗细大小均匀,一个个字好象被写活了似的;绘画馆里展示的名师画,有牧童放牧图、荷花图,还有一幅超长的“清明上河图”,每幅图都画得非常精细,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美丽的画卷之中。后来,我们又去了二楼的陶瓷文化馆和一楼的青铜馆、雕塑馆。
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又增长了许多知识,真令我兴奋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3
上周我们拿到了老师给的电影博物馆的票子,想着,大概是介绍电影的历史吧,于是我们便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在星期六的一天中,我们参观了上海电影博物馆,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和电影有关的知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
我们八个人(黄天爱、郦丝箫、宋雨青、刘陆淇、李昊、毛晔淳、周子红、叶哲宇),在星期六下午一点到学校门口集合,一起出发前往上海电影博物馆参加小队活动。所有的成员都到齐后,Let’s go!坐了14站56路公交汽车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海电影博物馆。一进去,我们就坐了乘到4楼的电梯,在电梯的天花板上,有一个小小的屏幕,上面倒数着:“5(伍),4(肆),3(叁),2(贰),1(壹)”。当1结束的时候,电梯门就开了,刚一走出门,我们就进入了“星光大道”,地上红色的感应灯就像红毯一样闪烁,在两侧墙壁上有各种观众,记者的造型,闪光灯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我们就好像真的当了一回电影明星!
再往里走,有一面长墙,上面都是有名电影明星,在墙边,有展柜,里面都是这些明星的文物,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墙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成龙,蝴蝶……突然我们被电影里独有的“咔”声所吸引,原来在一面景板墙边,真的有人拍剧!一个穿着老上海旗袍的美女在门前渡着,而这一幕却因为各种小的'瑕疵,导演的不满意,而一遍一遍的重新来过。我们不禁想到,原来拍电影也不是这么容易啊!在金光灿灿的照耀下,我们看到了曾经上海拍摄电影场景的模型,大家都纷纷和“不动”的人物拍照。向前走着,一幅一幅的海报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原来百年发行放映展区透过模型、广告及百余幅各个历史时期的海报,回顾发行放映的百年历史,展示上海电影长盛不衰的文化魅力。我们的同学总是发现一张张大家小时看过的电影,常常引起一声一声的回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回忆电影的场景。
不知不觉我们就逛完了一层楼,我们充满好奇的来到了3楼。还在自动扶梯上的我,就听见同学们激动地叫声“葫芦娃!”“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原来是一个个我们小时候熟悉的人物造型。在这一楼里,仿佛是回顾我们小时候的乐园。在这里,可以在荧幕板前体验自己的配音和电影动作,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听听自己在电影里的配音是否和原著接近。听,是什么让大家都笑的那么开心?原来大家在看加菲猫,大家笑的不只是加菲的滑稽的动作,而是上海话版的加菲猫更引来大家的注意。我们还看了短片“梦之船”,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上海电影长河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上海的成长。
来到二楼,这是一层体验楼,我们在此观摩影视作品的生产创作流程,而且还看到了在工作室:有叔叔阿姨在“平板电脑上”认真的画着动画。我们还看到了录音室等。那里还有手摇放映机、各种演员的服饰。突然听到了庄严国歌的我们急忙冲下1楼,哇,左边的一面柜子上大概有几百个奖杯吧,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流失,“咔嚓”八个少年的灿烂的笑容伴着“上海电影博物馆”字迹,一个下午的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悟了很多,原先一直很羡慕电影演员在影片里,社会上的风华绝代,遭众人追捧。但是这次活动中,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拍电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自身的素质要求,还有一定的耐心,看起来很容易的一条片子,都是经过上百次的演练铸就的,我们不能随意的说一部影片的不好,因为他们也都是用心血做成的。上海电影历史的发展,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改变,这更是让我们欣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4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学生但是长大以后就要接触到经济情况。了解当下国家经济情况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我们对于过去的金融历史却了解很少。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上海银行博物馆参观。一进大门,里面金光闪闪的,壮观极了。首先我们来到了六楼,只见两个栩栩如生的蜡像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示着清末民初上海钱庄在办理业务的情景,让我的视线久久不能离开。这时,我看见了许多的记分册和一些照片。这些照片讲诉了我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的成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从原先的'一家银行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多家银行。
接着,我们来到七楼,我看见了许多的金币和几百多张银行卡。在古时候,贝壳就是钱,你可以用相应的贝壳去换你想要的东西,发展到后面有铜钱,金币,还有现在的人民币等等。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银行卡了,它分为两类,借记卡和信用卡。你可以把多余的钱存到借记卡里因此得到利息。而信用卡可以透支,可以将银行的钱借给你使用,但到期限是要还回去。
一转眼,参观的活动已经结束了,这次活动让我感悟到了银行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的社会很发达从原先的一家银行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家银行。我要好好学习金融知识为以后打下基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5
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历时三个多小时,勉强看完。其间,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有不少外国人,他们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对着眼前神秘的东方神器,他们叹为观止。作为炎黄子孙,谁不为自己伟大祖先创造的光辉成就而自豪?谁不感到我们的历史何其辉煌?可是,当我们仔细的、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我们的历史时,我们会吃惊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却也有着令人诧异的遗憾!
也许,我们的先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青铜器、陶瓷、雕刻、书法、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等等,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能让那些老外“喝一壶的”。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细细的思考,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们没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骄人的成就。整个上海博物馆,没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的佳绩,所感受到的只是他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精深的艺术涵养。我想,也许国内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这样吧。为什么他们没有能够在其他方面创造出可以与以上领域相媲美的奇迹呢?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到底是谁束缚了我们伟大祖先的思想?是谁导致了我们有极少的机会学习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权、桎梏思想的酷刑,还有什么?孔子、李斯、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学、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狱。这所有的一切,湮没了我们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们祖先在其他领域的开拓机遇。所有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缚着。光宗耀祖、身世显赫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动力。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这么一想,我们会猛然发觉,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大多却是娱玩观赏之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伟大的发明,开创性的理论,泽被万世的思想,却少之又少。就连我们引为为豪的四大发明也只能称得上是工艺发明,最多可以认为是技术创造,却也不是科学史上划时代之作。
由此可见,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重视程度,和一个社会的风气,以及人们由此形成的思维习惯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从汉代的开始接触火药,到唐代在战场上的牛刀小试,再到明清时代在军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间竟然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时间。而在西方,同一样东西却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重视和发展,以至于后来利用中国人传给他们的火药做成了自己的坚船利炮,把一个泱泱大国打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火药仅仅是中国古代所有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是什么阻止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诚然,不是我们的祖先比外国人的祖先笨,而是因为他们早已被那些所谓的“正途”思想束缚的寸步难行。
也许,没有必要为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过于自豪。过长的发展历史也许是一种不幸,始终被一种阻碍先进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统治是这种不幸降临的源头。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
所以,我们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仅仅能够证明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应该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所谓的“辉煌”沾沾自喜,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1-23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经典)06-10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4篇11-16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15篇(实用)06-09
博物馆观后感07-06
博物馆观后感11-12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05-25
关于博物馆观后感05-28
参观博物馆观后感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