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观后感

时间:2022-07-05 09:28: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辛亥革命观后感11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亥革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辛亥革命观后感11篇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1

  历史总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令人难以面对。

  百年之前,帝国主义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国门,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众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愤慨中决绝向前,意图壮大中国,扬我国威。

  在这片古老宽辽却硝烟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来,他们是人,不是神,当然害怕面临死亡,害怕那冷血无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枪管……他们为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的咆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雄狮。

  辛亥革命,一个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们,当许多仁人志士还在为如何打破帝王统治的镣铐而冥思苦想时,在中国湖北武汉,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从封建统治走向新时代而打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 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时过百年,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的鲜血和他们的生命的铺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而作为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努力学习,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2

  梭于镜头之间,愿用拙笔一支,记录豪情满怀的慷慨赴死,记录大义凛然的奋不顾身,记录用生命谱写下的绚烂篇章。当无边的黑暗蚕食着中原大地,当腐败的统治奴役着华夏儿女,当列强的阴谋弥漫在谈笑之间,当疾苦的人民沉睡在麻木之中,有一群人,截然相反,他们高举革命的大旗,手擎希望的火把,投身革命,奋不顾身,以自身绽放绚丽,亦是甘之如饴。

  秋瑾:淡然赴死,高洁如白莲。青石板上伴随着铁链划过刺耳的咣当声,一位妇人手铐木枷,脚绑铁链,却毫无惧色,就如同出于淤泥之上的白莲一般,一路平静,一路淡然……“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明明是壮志凌云的话语,明明是慷慨激昂的蔑视,但她,只是平静的叙说,淡然到让人心疼。是啊,即使是沉重的木枷依旧困不住她自由的灵魂,哪怕是坚固的脚镣依然锁不住革新的脚步。面对满官的指责,她置个人情思于度外,系国家未来于心中:“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宁静温和而令众人无言以驳。秋瑾身处麻木的社会,遭众人不解,但她依旧坚持自我,起义失败了,但革命的精神,鼓舞了民族的奋斗不息。青石板上高洁淡雅如白莲一般的人消亡了,但她的倩影,永驻在所有人的心中……

  林觉民:白衣飘袂,傲然如白梅。他仅仅一袭白衣就足以构成残酷战争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脸上革命的骄傲足以让末路之人看不到生还的退路,甚至望而生畏。侠肝义胆,铁骨铮铮,利落的装枪上膛,迅捷的瞄准射击,一举一动,凌厉中饱含诗意,白衣上点点血色漫延而开,踉跄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这不是文人墨客的白衣,这是独属于林觉民的白衣,白衣之下,隐藏的是坚韧不拔的革命之志;白衣之下,跳动的是义薄云天的赤血丹心;白衣之下,燃烧的是奔流不息的民族血脉。一个侠骨柔情的男人,用年轻而热血的生命换取了毕生的信仰,却留下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自古情义难两全!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绽放出革命的芳华,他们用身躯支撑起黎明前的曙光,他们用生命铺筑出推翻清廷的大道,他们用热血唤醒了麻木不仁的人民,他们用信念维护了泱泱大国的不屈。他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无比凄美,无比震撼。

  我深信,革命的先驱,那年轻的生命,那不屈的灵魂,便是《辛亥革命》中最动人的镜头。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3

  今年是辛亥革命x周年,电影《辛亥革命》于9月下旬起在全国同步上映。看完这部历史题材的影片,笔者感慨良多,心绪难平。

  影片选取辛亥革命前后这一历史片段,真实再现了以孙中山(赵文瑄饰)、黄兴(成龙饰)、林觉民(胡歌饰)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为推翻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艰巨卓绝、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重点描写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场面,其悲壮之举,足以令"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面对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积弊,革命党人为何敢挺身而出、振臂呐喊?面对满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革命党人何以能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信仰,对革命的坚定信仰!这些革命者,大多出生富贵家庭,却在接受了革命思想后背叛自己的家庭、抛却了常人恋恋难舍的荣华富贵,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来。有的在家乡变卖家产,宣传革命真理;有的远赴海外,为革命筹募资金;有的打入清廷新军中密谋起义,有的`奔走各地联络党人……这一切都是在白色恐怖、极端艰险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这些革命党人早就坚持不住、放弃投降了。电影中有一段写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菁华几乎丧失殆尽,连黄兴一度都有点悲观,但在徐宗汉(李冰冰饰)的安慰下,黄兴重新振作起来,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有一句:"我们又不是没败过,失败算什么!"质朴无华的对白把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坚强的斗争意志表现得十分真切,令人动容,催人感奋。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当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逃回来,在一条船上与孙中山见面,战友重逢,生死考验,该有多少的话要倾诉,可两人都没有言语,坚定的目光传递给对方的仍然是革命必胜的坚定信仰。

  历经磨难不言苦,九死一生报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的革命者们一生的写照。电影的片尾曲《辛亥颂》把革命者的这种爱国精神和伟大情怀升华为一种悲壮,一种崇高,在观众心灵深处引发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4

  生命,就是一间面积有限的屋子,但你推开哪扇窗,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活出什么样的境界都可以自己掌握,拼搏·奉献·顽强——观《辛亥革命》有感。

  ······················· ——题记

  一

  一声声枪炮,子弹如雨滴纷洒,一枚枚炸弹,随风伴尘漫天飞窜。那不是雨滴,也不是轻风,那是结束他们年轻生命的“刽子手”,然而,他们义无反顾,拿着枪械勇往直前,抱着炸弹与敌同尽。漫天的硝烟,纷乱的战火,数不尽的残骸,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尖。

  这是影片《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镜头,我深深地为这壮烈的一幕所感动。英勇无畏的革命军,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革命,选择拼搏,选择斗争。生命不再是贪生怕死,生命也不再是安于现状。他们让我知道,生命应勇于拼搏,敢于斗争。

  二

  阴郁的天,风呼呼地吹,似是带着某种强烈的控诉,观后感《拼搏·奉献·顽强——观《辛亥革命》有感》。秋瑾发丝凌乱,双手被缚,被士兵挟持着向刑台走去。她面不改色,从容淡定,看不出是那即将临死之人。临刑前,执行官威逼她说:“这个世界将会有两个孩子失去母亲。”然而,她不卑不亢地回答:“我的死,将会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母亲。”刽子手斩刀一挥,血洒刑场,秋瑾倒了。

  巾帼不让须眉,秋瑾死了,她的死是为了革命的进程,是为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幸福,更是为了祖国母亲的美好未来。生命不再是懦弱胆小,生命也不再是自私自利。她让我明白,生命应乐于奉献,胸怀天下。

  三

  浓黑的炮灰,遍地的残骸,深灰色的天空愈加阴霾。黄兴被敌人逼入死穴——一间小屋。门外是数十清军和几架大炮。已负重伤的黄兴此时犹如瓮中之鳖。然而,他没有妥协,更没有害怕,拖着伤残的脚,举起枪,向敌人射击。一阵炮响,小屋倒了。黄兴呢?他是不是亦如这小屋?不,他没有倒下。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即使自断一掌,即使遍体鳞伤。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黄兴用自己的壮举诠释了男儿当自强。生命不再是渺小脆弱,生命不再是轻言放弃。他让我知道生命应顽强进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四

  《辛亥革命》渐渐拉上了帷幕,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孔,一副副威武挺拔的身躯浮现脑海,久久不能散去。他们的生命年轻而又坚强,他们的生命不因年华短促而减少精彩,他们的生命不因岁月流转而失去光泽,他们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5

  20xx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xx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6

  “爸爸,什么是《与妻书》?”餐桌上,我一脸郑重地问道。

  “是林觉民写的吗?‘书’就是信的意思,‘与妻书’就是写给妻子的信。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

  “因为今天我们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那个林觉民在参加广州革命前给妻子写的,他被清皇朝残忍地杀害了,我觉得他为了革命慷慨赴死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从前老师对我们介绍各种革命的时候,我总是听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这次看完电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到底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

  电影里孙文说:“革命就是救治中国。”

  100年前被杀害的第一位女革命烈士秋瑾说:“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为了这种理想,秋瑾临刑前可以笑着带着木枷、拖着脚镣,她的笑容是那么从容、那么温馨。尤其是当她看到那个正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孩子后,她轻轻地停下了脚步,她的眼里流露出母爱的光辉,那一刻我在她的亲切的笑容里悄悄留下了眼泪。

  黄花岗被害的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说:“革命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为了这种理想,当敌人企图劝他投降时,尽管满脸血污,他却极其坚定地说:“不必了,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当我看到他的遗体在水中浮沉,最终被同盟会会员冒死打捞上来的时候,我震惊了,我从没想到:原来有这么多人愿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无论是当时的大元帅,还是战场上默默无闻的“小湖南”;无论是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徐宗汉,还是为革命饮弹身亡的唐曼柔,他们全都是拿生命当砖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之中,他们渴望建立“共和制”国家,他们渴望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富强。

  正是因为理想,他们才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无穷的力量,才能赢取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现在的我,还是一个正在求学的孩子,我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逐步找到可以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方向,一旦理想确定,我必将向那些勇士们学习,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将勇敢地走下去!

  我愿那些在革命征途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7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一场震撼人心,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在100年前,战争的硝烟蔓延在各地。革命联系的不只是性命,还是命运。今年的纪念辛亥革命的电影《辛亥革命》上映,它的上映让人们都更加了解辛亥革命。

  电影主要记叙了在晚清末年,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在之后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等一批革命党牺牲,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大批革命骨干牺牲,黄兴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黄花岗。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振奋了革命军士气。阳夏战打得异常惨烈、艰难,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最后打败清廷,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

  电影还原的是历史事实是不是主旋律电影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的真相。这部电影展现了100年前的战争,让观看的观众仿佛回到辛亥革命。这部电影注重细节与展现,让观众感同身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虽然有一大批革命战士在革命中牺牲,()但有些人的死轻于鸿毛,有一些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和平,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爱国之人。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百姓。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虽不用效仿孙中山,从一个医生,变成革命带领者,国家大总统,但我们的爱国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淡淡。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出力,让祖国美丽。

  革命烈士们,爱国战士们。你们为群众获得幸福,获得尊严。你们用生命保卫国家,平息浓浓的烟火。不管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的战士,你们都一样,都一样是中国的恩人。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8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历史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觉得这部影片看后却久久不能释怀。

  这部电影,细腻,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影片片头宁静的那段告白,秋瑾带着脚镣走向断头台的那一刻,初影时间很短却让我最为感动,牺牲就义前她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顿时,我有一种眼泪要冲出眼眶的感觉。

  今天当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真的不要忘记那些流过鲜血甚至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及坚定地信念换来了我们今天的欢笑和幸福。战争的场面让人揪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勇敢的抛家弃子,拿起捆绑的手榴弹冲向清军。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的事迹,一幕幕不能忘记的场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片中的旁白说:'这场革命所谓何事?'秋瑾说:'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温和的世界。'林党民说:'革命是给天下人谋求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这一句句,无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泪的原因是他们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多么美好。他们为了他们的愿望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国人能过挽回失去的尊严!

  片中的主人公孙中山,从一位医生成为中华民国民选总统的转形,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国,发动了十一次武装起义,其间越挫越勇,百折不饶,历尽磨难,其坚定地爱国信念,深深的感动我们。为了给

  国家留下光明体系,他毅然辞职让位,以总统一职换袁世凯叛清,实现共和制度,其伟大的人格令人景仰,这样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为了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一大伟人。如今,我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所以孙中山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因如此,当时的热血青年才追随他,为之奉献生命。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问,一百年前如果没有这些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追寻新的希望,那么中国将是怎样的场面?庆幸的是,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和戎马疆场的机会,我们该以新方式去开拓进取,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最后,谨以此缅怀我们心中的革命先烈,希望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去保持对于前辈先贤们的崇敬,并以其为榜样,激励自己,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9

  那是一个人民麻木愚昧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民开始觉醒的年代。

  无数觉醒者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革命的旗帜。

  1911年,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已到了危亡之际,清廷丧权辱国的行为,激起了革命派的强烈不满,决心奋起反抗,推翻清政府。

  影片是以秋瑾牺牲开始的。她戴着沉重的锁镣,坚定地踏向绝路,而唯一让秋瑾停下脚步的,是旁边一位母亲怀里年幼的孩子。那时的她,是不是想起了自己那即将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周围人的沉默和麻木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广州之战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曾经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的黄花岗众多烈士,就这样在大屏幕上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林觉民就义前对张鸣岐的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热血沸腾;徐宗汉等人冒死收葬各个烈士的遗体,让我感到悲愤;而林觉民之妻见到林觉民的亲笔《与妻书》时的真情流露更是让我红了眼眶。这只是影片中不算很长的一部分,却带给我诸多感受。

  用鲜血铺就的革命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后继者迈着坚定的步伐,不畏生死。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一个又一个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热血唤醒了人民麻木的心灵。是怎样一种对祖国的热爱,才能让他们毅然冲上战场去挥霍自己的青春?是怎样一种深厚的情谊,才能让他们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为同伴们开出一条生的道路?纵使前路茫茫,他们却始终没有放弃理想,而是用尽自己的力量,为冲破黑暗增添一丝又一丝的希望。

  而我们呢?无数革命烈士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榜样。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可比起他们,我们遇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付出的可能只是离成功最后的一点努力;他们需要的是面对生死的坦然,而我们需要的可能只是面对挫折的一丝勇气。

  挫折不是对我们的打击,而恰恰是在让我们不断磨练自己、完善自己。在挫折中,我们会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伙伴携手同行;在挫折中,我们会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后稳步前进……我们会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转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背负的使命。让我们在挫折中不断前进,我们的精彩未来,由我们的努力决定!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10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诬陷。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意义,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矗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

  辛亥革命观后感 篇11

  以前,辛亥革命这个名词总是在历史书中看到或是在新闻中听到。至于对它的了解也只是从历史教师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这个名词在我脑中很平面,没有立体、鲜活的感觉。可是《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影,它兼顾艺术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鲜活的展现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回顾历史,1911年前后,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权摇摇欲坠,人民深受压迫。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更好的生活;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他们要为天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黄花岗烈士序》中写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而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七十二烈士为了革命一个一个倒下,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革命呢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进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对革命者的选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其实,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也不想这样。只是1911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说是要让大清帝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朝廷在组织内阁的时候过半数都是皇族和满人。让人看不到一点儿清政府推行宪政的诚意。所以孙中山等人要革命。仅有革命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我一向想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使得他复辟帝制,窃取革命果实。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孙中山期望中华民国这个共和体制的政体能够完整,所以他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令清帝退位的人。虽然说孙中山不该让位于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军阀,但看了《辛亥革命》之后,我理解了孙中山此举的无奈。但孙中山这样做也有必须的进取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发生的两次帝制复辟都没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辛亥革命观后感11篇】相关文章:

热血观后感07-01

《天河》观后感07-01

同行观后感06-30

《哈姆雷特》观后感06-28

《活着》的观后感06-26

阅兵观后感06-24

《钱学森》的观后感06-24

学生的观后感06-21

《功夫》观后感06-19

《小丑》观后感06-19